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2课时 加减消元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能恰当地应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2.通过对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从而促成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体会化归的思想;
3.经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消元思想在解方程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4.通过探究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价变形为适用加减法的形式.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 【回顾】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预设答案:消元 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是什么? 预设答案:①变: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②代:将新式子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得一元一次方程;③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④解:写出方程组的解.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强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通过消去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然后教师给出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用代入消元法进行求解.待学生计算结束后,教师展示过程,并结合过程再次强调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由①,得:y10x,③ 把③代入②,得:2x(10x)16, 解得:x6. 把x6代入③,得:y4.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追问:还有别的消元方法吗? |
回顾已学知识并回答.
计算并回答. |
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巩固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讲解加减法做铺垫. |
环节二 探究新知 | 【思考】 问题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发现y的系数相同,都是1.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y消去呢?此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2分钟后小组代表发言. 可依据等式的性质,把两个方程分别相减,就可以消去未知数y.如:②式的左边①式的左边②式的右边①式的右边.即2xy(xy)1610,整理化简,得:2xyxy6,解得:x 6.具体过程如下: 解:②①,得: 2xy(xy)1610, x6. 把x6代入①,得:y4.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追问1:①②行吗? 追问2:求出的值后,把x6代入②行吗? 预设答案:都可以,具体过程如下: 解:①②,得: xy(2xy)1016, x6. 把x6代入②,得:y4.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问题2 联系上面的解法,想一想怎样解方程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消去未知数y. 解:①②,得:3x10y15x10y2.88, 18x10.8, x0.6. 把x0.6代入①,得:30.610y2.8, y0.1.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归纳】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上面两个方程组的解题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加减消元法的概念. 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强调:当未知数系数相反时,让两个方程相加,即可消去这个未知数;当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时,让两个方程相减,即可消去这个未知数. 口诀记忆:同减异加. |
小组讨论
根据追问的思路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结果.
学生思考并计算.
|
通过观察方程组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新的消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减法联想到加法.
归纳总结出加减消元法的概念.
|
【做一做】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方程组: 教师活动:先让学生观察两个方程中x的系数,发现x的系数相同,引导学生消未知数x.学生大概率会用本节课学习的加减法消x,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两种方法消x的过程,使学生体会两种方法之间的计算差异. 加减法:解:①②,得: 2y(4y)6, y1. 把y1代入①,得: 3x28, x2.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代入法:解:由①,得: x. 把③代入②,得: 34y2, y1. 把y1代入①,得: 3x28, x2.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总结: 根据未知数系数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适当简化计算. 当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有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用加减消元法比较简便. 追问:能否用加减法消去未知数y?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发现y的系数既不相同,也不互为相反数,无法直接用加减消元法.进一步观察发现,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存在倍数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变形,将y的系数化为相同或互为相反数呢?事实上,只需把第一个方程两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 解:①2,得:6x4y16. ③ ②③,得:9x18, x2. 把x2代入①,得: 322y8, y1.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总结: 当两个方程中没有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直接加减这两个方程不能消元,可对方程变形,使得这两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 【归纳】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变形:将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为相同或互为相反数. 2.加减: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求解:依次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4.写解:写出方程组的解. |
学生思考并动手计算.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充分交流. |
通过练习,巩固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对比两种解法在计算量上的差异,使学生能够根据未知数系数的特点,选取最适合的消元方法.
进一步巩固加减消元法,使学生明白,当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存在倍数关系时,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将其转化,再利用加减法消元求解.
| |
环节三 应用新知 | 【典型例题】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例1 用加减法方程组: 教师活动: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也不互为相反数,又不存在倍数关系,无法直接用加减消元法.引导学生仿照前面做一做的思路,思考如何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相同或者互为相反数.教师可适当提示:要消去哪个未知数,可先将两个方程中该未知数的系数都化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 法一: 解:①5,得:15x20y80. ③ ②3,得:15x18y99. ④ ③④,得:20y(18y)19, y. 把y代入①,得: 3x4()16, x6.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追问:把y代入②可以吗? 预设答案:把y代入②,得: 5x6()33, x6. 法二: 解:①3,得:9x12y48. ③ ②2,得:10x12y66. ④ ③④,得:19x114, x6. 把x6代入①,得: 364y16, y.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总结: 当未知数的系数没有倍数关系,则应将两个方程同时变形,同时选择系数比较小的未知数消元. 例2 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同时工作2 h共收割小麦3.6 hm2,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同时工作5 h共收割小麦8 hm2.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果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x hm2和y hm2,那么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同时工作1h共收割小麦(2x5y)hm2,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同时工作1h共收割小麦(3x2y)hm2.由此考虑两种情况下的工作量. 解:设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x hm2和y hm2. 根据两种工作方式中的相等关系,得方程组 去括号,得: ②①,得:11x4.4. 解这个方程,得:x0.4. 把x0.4代入①,得:y0.2. 因此,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答: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0.4 hm2和0.2 hm2.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回顾解方程组的思路. |
学生思考、计算并回答.
|
通过例题,进一步加深加减消元法,巩固所学知识.
|
环节四 巩固新知 | 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1.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由①②得 ,解得 , 由①②得 ,解得 . 答:8x16,x2,6y12,y2. 2.把方程组通过加减消元消去x得到的方程是( ) A. y4 B. 7y14 C. 7y14 D. y14 答:A. 3.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时,在下列四种解法中,计算比较简单的一种是( ) A. ①2②3消去x B. ①②消去x C. ①②消去y D. ①②4消去y 答:D. 4.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解:①2,得:10x4y50. ③ ③②,得:7x35, x5. 把x5代入①,得:y0.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5.运输360 t化肥,装载了6节火车车厢和15辆汽车;运输440 t化肥,装载了8节火车车厢和10辆汽车,每节火车车厢与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化肥? 解:设每节火车车厢与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化肥x t和y t. 由题意得: 化简,得: ②①,得:2x100. 解这个方程,得:x50. 把x50代入①,得:y4. 因此,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答:每节火车车厢与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化肥50 t和4 t. | 学生自主练习 |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环节五 课堂小结 |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谈收获,体会,师评价. |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环节六 布置作业 | 教科书第98页习题8.2第3题. | 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 通过作业,反馈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8.2.1 矩形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8.2.1 矩形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