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习考点09 气压带与风带 (含解析)
展开考点 09 气压带与风带
【基础点1】气压带与风带分布与移动
(2020·洛阳模拟)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1.B 2.B
【解析】1.由盛行风向可知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风向右偏可知位于北半球,选B。
2.据图判定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选B。
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和Ⅲ纬度降水量均偏多
C.Ⅱ纬度附近锋面天气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4.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3.C 4.A
【解析】3.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A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易形成锋面天气,C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D错误。
4.据图可知,Ⅰ气压带是极地高气压带,Ⅱ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Ⅲ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Ⅳ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正确。
【基础点2】季风环流
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1~3题。
1.从多年平均状况看,40°N附近冬季风影响时间为( )
A.3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2.从多年平均状况看,下列月份中50°N风力最小的时间是( )
A.4月 B.5月 C.7月 D.11月
3.图乙年份,我国主要表现为( )
A.冬季气温偏高 B.夏季气温偏高
C.降水南涝北旱 D.降水南旱北涝
【答案】1.C 2.B 3.C
【解析】1.明确图中数字为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如果为“+”,说明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陆地为高压,盛行冬季风;结合图甲,可知40°N气压为“+”共7个月,说明该地冬季风影响时间为7个月。
2.图甲中,陆地与海洋气压差为0时,正好是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时期,此时风力最小;图示50°N附近每年5月、9月气压差约为0。
3.图乙与图甲相比,冬季气压差增大,说明冬季风增强,气温偏低;夏季气压差减小,说明夏季风减弱,则雨带位置偏南,会导致南方降水增多、北方降水减少,呈现南涝北旱态势。
(2020·浙江省温州市模拟)下图为“亚洲东部(115°E以东)多年平均南、北风向在各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图”,箭头长短代表风力大小。完成4~5题。
4.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亚洲高压 B.冰岛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副热带高压
5.关于亚洲东部冬、夏季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风影响范围更广 B.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
C.夏季风北进快于南退 D.冬季风影响不到海南岛
【答案】4.D 5.B
【解析】4.亚洲东部(115°E以东)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为偏南风,读图可知,图中曲线为南风北界,即夏季风的北界,夏季风北界的南北移动是由西太平洋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太平洋西部的分支)势力强弱、南北进退位置决定的,因此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副热带高压,与亚洲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
5.与冬季风相比,亚洲东部夏季风影响范围仅限于离海洋不远的地区,影响范围较小,A错误;亚洲东部夏季风大致4~5月份开始登陆, 7~8月到达最北位置,北进时间为3~4个月,夏季风10月退出大陆,南退时间约2个月,故B对、C错误;东亚季风的冬季风势力强劲,可以影响海南岛,D错误。
【技能点1】气压带风带的判读
如图为近地面与3 0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若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a、b、c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之间的距离接近6 660 km
B.近地面大气可能由b向a、c流动
C.a、b和c、b之间一定盛行信风
D.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
【答案】1.B 2.A
【解析】1.据材料可知,该图为近地面与3 0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同一垂直面上,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另外,如果近地面是高压,3 000 m高空就是低压,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就大;如果近地面是低压,3 000 m高空就是高压,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就小。读图可知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所以不可能是冬季的海洋,因为冬季的海洋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垂直气压差小;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最可能是夏季的海洋,因为夏季海洋气温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垂直气压差大;b地气压差小,可能是白天的陆地,因为白天陆地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高空气压高,所以气压差小。
2.综合上题分析可知,a、c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三圈环流每两个气压带之间相差约30°,同一经线上,相差1°,距离相差约111 km,所以a、c之间的距离接近6 660 km;由于a、c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所以a、c两地气流流向b地;a、b和c、b之间可能盛行信风,也可能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a、c所代表的气压带向同一个方向移动。
(全国卷Ⅱ·节选)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如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题。
3.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D
【解析】S市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技能点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比探究
(2020·湖北名校联考)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 题。
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答案】1.C 2.D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2.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2020·广东模拟)嘉黎县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处秘境,藏在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交会之处。几乎所有“最西藏”的景观都在此悉数登场:极高山、雪峰、悬谷冰川、高山湖群、湿地、深切峡谷和花开各色的密林……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下图为嘉黎的地理位置。麦地卡湿地位于嘉黎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201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有( )
A.大气环流和地形 B.海陆位置和地形
C.海陆位置和纬度 D.大气环流和洋流
4.造就嘉黎“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 D.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降水
5.与三江平原相比,麦地卡湿地的突出作用是( )
A.物种基因库 B.保持水土
C.调节气候 D.候鸟越冬地
【答案】3.A 4.D 5.B
【解析】3.据图可知,该处等降水量线沿河谷向上游递减,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因此主要是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影响。故选A。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嘉黎,带来丰富的降水,因此形成“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特征。故选D。
5.据材料可知,麦地卡湿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而三江平原属于平原沼泽湿地。麦地卡湿地对于当地水土保持、防止季节性泛滥的洪水、阻截上游沉积物并形成生产力很高的草甸、沼泽类型湿地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当地牧民和牲畜的重要生活水源。故选B。
【核心练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的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 B.西北风、东南风
C.东北风、东南风 D.东南风、西北风
2.热带辐合带( )
A.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
【答案】1.C 2.A
【解析】1.读图可知,①②两处位于近地面的信风带内,所以①处风向为东北风,②处风向为东南风。
2.热带辐合带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其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气温较高,热带辐合带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021·哈尔滨模拟)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向。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甲、乙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气候特征相同
4.下列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
D.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
【答案】3.A 4.A
【解析】3.甲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赤道无风带;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无风带,A项正确。
4.丁地的盛行风向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的西南风,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丙地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北风,在丙地东北信风的影响下形成北赤道暖流,据此判断A项正确。
下图为“某大洲沿20°E的地形剖面图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三地中( )
A.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沙漠气候
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6.此季节( )
A.甲地高温干燥 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密 D.丁海区飓风频繁
【答案】5.D 6.B
【解析】5.结合纬度及沿20°E的地形剖面图判断,该经线穿过的地区为非洲,甲位于非洲南端,应为地中海气候;乙位于刚果盆地南侧,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故选D。
6.读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为北半球夏季,甲地位于南半球,且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A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旱季,草木枯黄,B对。丙为热带沙漠气候,C错。丁位于地中海地区,不会发生飓风,D错。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阴影部分)、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风带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8.此季节,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低温干燥
【答案】7.B 8.C
【解析】7.读图分析,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位于30°和赤道之间的为信风带,该信风向右偏,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甲风带位于30°和60°之间,即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应该为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选B。
8.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选C。
(2021·山东省滨州市五校联考)南极辐合带位于50°S~60°S,其南界为南极洲的海岸线,北界则是一条变动于南纬50°与南纬60°间的假想线。离开南极地区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与向南流动的温暖的大洋水在这里相遇,构成了世界各大洋中最重要的界线之一——南极辐合带。下面两幅图分别为“南极辐合带示意图”(图甲)和“4 000年以来南极辐合带的摆动趋势示意图”(图乙)。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气压带中,与南极辐合带的形成原因类似的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0.下列因素与南极辐合带的位置无关的是( )
A.太阳直射点 B.大气降水量
C.全球气候变化 D.南极海冰分布
11.南极辐合带的存在可能使( )
A.南极辐合带以南地区变得更寒冷 B.南极辐合带以北地区水温升高
C.南极辐合带以北地区海水盐度升高 D.辐合区生物资源丰富
【答案】9.A 10.B 11.D
【解析】9.根据材料“离开南极地区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与向南流动的温暖的大洋水在这里相遇”判断:冷暖水的交汇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团的交汇相似。选A。
10.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使全球的热量分配不均匀,同时影响着南极地区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与向南流动的较温暖的大洋水的水温,因此会影响南极辐合带的位置;海水和大气之间存在着能量交换,南极辐合带的位置会影响对应地区的大气降水量,但大气降水量的变化对南极辐合带的位置没有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气候带向两极方向扩张,南极辐合带将向南移动;全球气候变冷会使气候带向赤道方向靠拢,南极辐合带将向北移动;南极海冰的分布位置将会影响到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势力的强弱,从而影响南极辐合带的位置,选B。
11.辐合带两侧的水温差异较大,北方来的温暖海水会使南部海区气温相对升高,A错。南方来的冷海水会降低辐合带以北地区海水的温度,B错。来自南极地区的冷海水含盐量少,会降低辐合带以北地区海水的盐度,C错。南极辐合带冷暖两种性质的水流相遇,会扰动底层海水,使海水深处的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繁盛,磷虾、鱼类丰富,生物资源丰富,D对。
【核心练2】季风环流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1~3题。
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2.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a、b B.b、c C.c、d D.a、d
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答案】1.D 2.B 3.C
【解析】1.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方向不同的高原季风,故D正确。
2.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
3.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2021·湖南邵东一中月考)下图为“印度尼西亚班达群岛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班达海水质清澈,平均水深3 064米,是深潜爱好者的乐园。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彩的珊瑚,还能体验到洋流的流向变换。据此完成4~6题。
4.深潜爱好者多选择每年10~11月进行深潜,其主要原因是该时段( )
A.水温较高 B.水深较浅
C.风浪较小 D.珊瑚较多
5.甲岛是图示区域主要的农耕区,其原因最可能是甲岛( )
A.地形更平坦 B.降水更丰富
C.热量更充足 D.土壤更肥沃
6.推测图示洋流流向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2月~次年2月 B.4~6月
C.6~9月 D.9~11月
【答案】4.C 5.D 6.A
【解析】4.每年10~11月,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至班达海,以上升气流为主,水平风力微弱,风浪较小,有利于潜水,因此深潜爱好者多选择每年10~11月进行深潜,C对。
5.甲岛等高线大致呈圆形分布,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呈圆锥状,根据图中示坡线判断,山顶有凹陷洼地,因此该山地为火山,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沉积在火山锥附近,形成肥沃而深厚的土壤,有利于农耕,因此甲岛成为图示区域主要的农耕区,D对。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甲岛的地形起伏更大,而不是更平坦,A错。图示区域各岛屿降水差异不大,B错。甲岛与图示区域其他岛屿纬度、海拔等因素相似,热量条件没有明显的优势,C错。
6.直射点在北半球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当地受东南信风影响较明显,当地洋流流向应该向西;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推动洋流向东南流动。图中显示,图示区域洋流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流,因此推测图示区域此时最有可能是南半球的夏季,即12月~次年2月,选A。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一般选择气压场中 1 025 hPa 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下图为“近几十年来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距离远近 B.洋流性质
C.海陆温差 D.地表起伏
8.与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我国( )
A.夏季旱灾多发 B.冬季多低温冻害
C.夏季洪涝多发 D.冬季旱涝灾害频繁
【答案】7.C 8.B
【解析】7.特征线范围大小的变化反映了高压势力强弱的变化,西伯利亚高压是由冬季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其强弱取决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温度差异。
8.大陆出现冷高压的季节为冬季,排除A、C。与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范围大,说明高压势力强,高压控制地区天气晴朗干燥,容易造成低温冻害,B对、D错。
(2021·浙江省学军中学月考)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北进南退与我国东部地区雨区位置关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副热带高压与我国东部雨区、夏季风的关系为( )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夏季风将减弱 B.夏季风强盛,一般北涝南旱
C.夏季风进退受地形阻挡明显 D.降水位置多在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
10.关于锋面雨区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区位于1时,华北平原盐碱化加重 B.雨区位于2时,降水多为冷锋所致
C.雨区位于3时,华南沿海干旱缺水 D.雨区位于4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答案】9.B 10.A
【解析】9.图中显示,副热带高压北侧就是雨区,副热带高压北侧的偏南气流就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的主体,因此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夏季风势力也相应增强,A错;夏季风强盛,则雨区向北推进速度较快,北方地区进入雨季早、雨季结束晚,降水量大,容易形成洪涝,而南方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时间长,下沉气流强,降水偏少,加上气温高、蒸发强,容易形成干旱天气,因此夏季风强盛,一般北涝南旱,B对;夏季风进退受地形阻挡明显,这不能说明图中副热带高压与我国东部雨区、夏季风的关系,C错;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以下沉气流为主,很难成云致雨,因此降水位置多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不在脊线附近,D错。
10.图中显示,雨区位于1时,处于4~5月(春季),降水集中于南部沿海,华北平原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因此此时土壤返盐,盐碱化加重,A正确;图中显示,雨区位于2时,时间为6~7月,降水集中在30°N附近,即江淮一带,此时降水天气为“梅雨”天气,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不是冷锋所致,B错;图中显示,雨区位于3时,时间为7~8月,华南地区水汽充足,多对流雨、台风雨,河流流量丰富,此时华南沿海大多不干旱缺水,C错;渤海沿岸纬度较高,受台风影响可能性很小,D错。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考点09 气压带与风带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考点09 气压带与风带 (含解析),共14页。
考点0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在,推测贵州省近年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2 气压带和风带-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2 气压带和风带-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6个气象站点中,撒哈拉沙漠新月形沙丘陡坡多朝向,对图中区域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