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中考历史复习阶段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阶段测试卷(一)中国古代史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阶段测试卷(一)中国古代史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7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2·广州)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食的粮窖。同时,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B )
A.修建了水利工程
B.已有了原始农业
C.建立了早期国家
D.出现了成熟文字
2.(2022·江西)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C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3.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B )
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4.★(2022·广东)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 ( C )
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
5.★(2022·重庆A卷)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 ( A )
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
6.(2022·山西)观察如图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B )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
7.★(2022·福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C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8.(2022·广元)考古学家在一处唐代墓葬发掘中,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证唐代 ( B )
A.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D.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9.(2022·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 B )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10.(2022·东营)人口增减是衡量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汉唐宋三朝南北方人口对比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D )
江南经济开发
北方经济崩溃
南北经济平衡
D.经济重心南移
11.(2022·广东)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 B )
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农业技术发生质变
12.(2022·金昌)《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丞相”的目的是 ( D )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13.(2022·合肥瑶海区模拟)“它上承唐代旧制,下启明清之新,在历代中央政府的治藏机构中,也是颇具特色的一个。”材料中的治藏机构是 ( A )
A.宣政院
B.驻藏大臣
C.西域都护
D.澎湖巡检司
14.★(2022·福建)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这反映了 ( A )
A.中西文明交流融会
B.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C.中国建筑技术发达
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15.(2022·广州)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大量使用口语化的民间语言,热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抗争精神。这反映了 ( D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藩镇割据的出现
C.东南倭寇的猖獗
D.市民文化的繁荣
二、辨析改错(8分)
16.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改正:
【×】(2)元朝在澎湖岛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
改正:将“宣政院”改为“澎湖巡检司”
【×】(3)1684年,清政府设行省管理台湾,隶属福建省。
改正:将“行省”改为“台湾府”
【×】(4)1771年,西迁的回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改正:将“回族”改为“蒙古族”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2022·天津)同学们观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后,对相关历史渊源很感兴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明朝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摘编自《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率领这支“和平使团”的人是谁?(1分)这一行程为什么被称为“凿空之旅”?(3分)
人物:张骞。原因:因为他们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被称为“凿空之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亦可)
(2)结合所学,宋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哪些地区?(1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请写出该时期中西方交流的表现有哪些?(3分)
地点:波斯湾;东非海岸。表现: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
(3)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请从和平交流的视角列出相关史实。(至少答出两例)(2分)
相关史实:访问当地首领;使者随行;赠送礼物;进行贸易等。(答出两点即可)
18.(2022·内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孝文帝改革》
材料二 雍正五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期驻藏,会同西藏最高统治者监理西藏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任免,财政收支稽核,地方军队指挥,涉外事务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政务的督察。驻藏大臣设置确保了清廷在西藏的主权行使,有力维护了西藏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摘编自《清代驻藏大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哪一年?(1分)概括鲜卑族的社会习俗变化,(2分)其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时间:494年。变化: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影响: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彼此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驻藏大臣设立于哪一年?(1分)概括驻藏大臣的职能。(2分)其设置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
时间:1727年。职能:代表中央监理西藏事务。重大影响:驻藏大臣的设置确保了清廷在西藏的主权行使,有力维护了西藏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自隋朝始兴至晚清诏废,科举制度实行1 318年,其间不独汉族政权如此,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政权也实行此种制度选拔人才。以科举考试为核心,在学校教育、异地赴任、月给俸禄等方面都形成系统,构造了完备的文官制度,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摘编自冯天瑜《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分)材料一中,标志着科举制确立的是 ① ;有利于“重文轻武”政策推行的是 ② ;标志着科举制开始僵化的是
④ 。(填写编号即可,3分)
(2)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自定一个观点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8分)
观点:制度必须与时俱进。
论述:科举制创立之初,由于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助于社会公平;另外,考试内容较多,而且形式多样,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向学之风,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但到了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其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观点由朝廷指定,并且文体统一,考生不能自由作答,造成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因为其不能适应对近代人才的需求而被废除,因此,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才会具有活力。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C
A
B
C
B
B
D
B
D
A
A
D
朝代(时间)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
2年
262
21.2
974
78.8
唐朝742年
405
45
495
55
南宋1187年
1 238
64.6
679
35.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阶段检测1中国古代史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阶段测试卷(三)中国现代史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阶段测试卷(二)中国近代史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