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19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从而揭示了植物界与动物界的统一性。下列对细胞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一般是一样的
B. 与动物细胞相比,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C. 细胞膜能控制所有物质的进出,使细胞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D.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 考场上的你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经父母十多年的精心抚育,已经成长为一名有朝气,有理想的新时代“追梦”少年,这与你身体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是分不开的。关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身体的长大,主要与细胞的生长有关
B. 所有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都会进行分裂
C.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D. 同一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所产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发生了变化
3.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中发现三种生物,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Q可表示用种子来繁殖
B. 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C. 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D. F不能表示有输导组织
4. 人类与其它生物关系密切,以下与图中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图所示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
B. ②图所示的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对人体有害无益
C. ③图所示的生物没有叶绿体,可用于酿酒和做面包
D. ④图所示生物属于昆虫,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5.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形成与生活环境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蝗虫体表坚韧的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水分大量蒸发的作用
B. 青蛙的皮肤裸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C. 家鸽前肢变成翼,翼上的肌肉发达,牵动两翼在空中飞行
D. 鱼的鳃丝既多又细,密布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6.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宜宾市,某区所辖长江两岸土质相近、降水相当,盛产柑橘,但北岸品质更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柑橘的品质由遗传物质决定,与环境无关
B. 柑橘果肉富含维生素C,可以防治贫血病
C. 果农在柑橘结果前应适当增施含氮的无机盐
D. 橘树具有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等生态效益
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诗中的“粟”指的是粟米,又称小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米种子萌发时由胚芽提供营养 B. 胚根被虫咬掉的小米种子不能萌发
C. 小米种子萌发需要的营养来自土壤 D.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轴
8. 开花、传粉、结果是植物常见的繁殖方式,有一种叫“无花果”的植物,其果实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的功效。其实,无花果的花属于隐头花序,只是它的花藏于花托中,被人误认为“无花之果”。下列与植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些植物既能自花传粉,又能异花传粉,有些植物只能异花传粉
B. 无花果开花后,不需要传粉就可以形成种子,结出果实
C. 种子萌发时,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一定的光照
D. 无花果没有花,在分类上属于裸子植物,其果实属于营养器官
9.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我国活动的主题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物种保护”。下列有关动植物保护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这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B. 全民关注和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为了使生物种类更加丰富,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D.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关键是要保护其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0. 将一株天竺葵置于黑暗环境一昼夜,然后移至光下。如图为天竺葵植株随光照强度增强CO2吸收(释放)量发生变化的坐标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O-B段,随着光照增强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强
B. 在B点时,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 在C点时,天竺葵植株积累的光合产物有机物最多
D. 在D点时,天竺葵植株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部位
11. 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地应用。下列做法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 合理密植——能合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B. 及时排涝——减少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 阴天移栽树木——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D. 低温存放蔬菜水果——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12. 人们常用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人体生理过程,以下流程图表示错误的是( )
A. 脂肪消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B. 葡萄糖的吸收及运输路径:小肠中的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细胞
C. 尿素的主要排出路径: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输尿管→膀胱→尿道
D. 皮肤痛觉的产生路径:刺激信号→皮肤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13. 张大爷最近经常头昏、乏力,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如下表为部分检查结果(“+”代表检出,“-”代表未检出或微量)。则该患者( )
检查项目
检查报告
参考值(正常值)
血常规
红细胞(RBC)(×1012/L)
4.8
男:4.0~5.5
女:3.5~5.0
白细胞(WBC)(×109/L)
16
4~10
血小板(PLT)(×109/L)
275
100~300
尿常规
蛋白质
-
未检出或微量
葡萄糖
++
未检出或微量
血压
19.1/13.7kPa
12~18.7/8~12kPa
A. 可能患有糖尿病和肾小球肾炎,应控制糖类的摄入
B. 可能有炎症和贫血,应多吃含铁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 血小板数量少,可能有凝血功能障碍,可输入血小板
D. 可能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少糖、少油腻
14. 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至关重要,人通过眼获取了总量80%以上的信息。如图为眼的纵切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我们看到的“黑眼珠“是眼球壁中②虹膜的颜色
B. 由看近到望远时需要由睫状体调节①晶状体的曲度
C. 看书写字时间过久需要停下来眺望远方以预防近视
D. 近视眼患者看物体时,外界物体的像落在④视网膜的后方
15. 在5月12日的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逃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
B.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完成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
16. 2022年3月23日在“天宫课堂”第二课上,王亚平和叶光富两位航天员展示了太空抛物实验:两人分别抛出冰墩墩,对方伸手接住沿着直线飞过来的冰墩墩。下列关于太空抛物实验中航天员动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航天员接住冰墩墩,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B. 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C. 航天员的动作的完成需要多组肌群的参与
D. 因为不受重力影响,所以航天员接住冰墩墩不需要消耗能量
17. 中国人的祖先们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携手让食物转化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这些被时间二次发酵制造出来的新食物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下列发酵食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可以用来酿制红酒、白酒、黄酒等产品
B. 酸奶制作与白酒酿制所用的菌种都能进行出芽生殖
C. 豆豉、腐乳等食品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发酵
D. 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的种类也有可能是相同的
18. 禾本科植物中的簇毛麦生长繁茂,抗病性好,对小麦条锈、叶锈、秆锈病均有抗性。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4条 B. 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条
C. 各种抗病性状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D.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9. 从原始生命的出现到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看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B.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森林猩猩
C.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 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20.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急救和健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B. 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C.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不断出现,表明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D. 非处方药就是可以自己到药店购买,依据说明书使用的药物,简称“OT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
21.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南溪区因地制宜治理自然生态系统,修建了滨江湿地公园,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湿地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图1表示滨江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学中,把空气、阳光、土壤及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______ 。
(2)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
(3)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沿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 ______ 。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丁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______ 。
(4)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当你去湿地公园游玩时,应当注意 ______ 。
22. 果蝇是研究动物性状遗传的常用材料。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E与e基因控制。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将两只长翅果蝇进行交配,产生子一代的情况如图1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蝇的长翅和残翅这一对相对性状中,______是隐性性状;亲代长翅雌果蝇产生的某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2)子一代个体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欲确定子一代某长翅雄果蝇(甲)的基因组成,兴趣小组将甲与子一代中的多只残翅雌果蝇交配后产生子二代(见图 2),再根据子二代的表现类型来判断甲的基因组成。
①若子二代果蝇的表现类型为______,则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②若子二代果蝇的表现类型为______,则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23. 生活中的常规消毒能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有人认为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A品牌消毒液对教室消毒效果的影响,将A品牌消毒液进行稀释,配制出5种不同浓度的消毒液,分别对九年级5个班的教室进行消毒,并测定杀菌率,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1)使用消毒液杀灭教室内的病原体,这一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 ______ 环节。
(2)生物兴趣小组在测定杀菌率时,需要在每间教室的不同位置取样检测,计算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A品牌消毒液浓度的增加,杀菌率 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该兴趣小组连续三次对九年级的5个班进行了题干所述的消毒处理并测定杀菌率,这是在进行 ______ 实验。
(4)有同学提出消毒液能杀菌,但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呢?生物兴趣小组又对该品牌消毒液成分进行了资料查询,查询结果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查询结果,他们建议教室消毒液浓度选择1200为最佳,原因是 ______ 。
(5)除了使用消毒液进行杀菌外,还有哪些措施能够减少教室里细菌的滋生和传播?请举一例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一般是一样的,正确;
B、与动物细胞相比,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正确;
C、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但不是控制所有物质的进出,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细胞膜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作用.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并具有保护作用.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明确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长大的。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因而生物体也由小长大,A错误;
B.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分裂,而不是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分裂。B错误;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C正确;
D.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同一个受精卵经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所产生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是一样。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A、水绵、墙藓和里白都不结种子,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均属于孢子植物,Q不能表示用种子繁殖,A错误。
B、水绵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活在水中;墙藓属于苔藓植物,具有茎、叶分化,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P不可表示分布在水中,B错误。
C、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里白具有根、茎、叶的分化,E不可表示有茎叶分化,C错误。
D、里白属于蕨类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墙藓体内无输导组织,F不能代表体内有输导组织,D正确。
故选:D。
图示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墙藓属于苔藓植物,里白属于蕨类植物。P是水绵和墙藓的共同特征,Q是水绵、墙藓和里白的共同特征,E是水绵和蕨里白的共同特征,F是墙藓和里白的共同特征,识图答题。
仔细分析三种植物的特点,结合分析选项和题意,应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4.【答案】B
【解析】解:A.①图所示的生物是噬菌体,无细胞结构,可以用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A正确。
B.②所示生物为细菌,有些细菌对人体有益,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B错误。
C.③图所示的生物是酵母菌,具有细胞核和液泡,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没有叶绿体,是酿酒和做面包必需的微生物,C正确。
D.④图所示生物属于昆虫,其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发育时期为幼虫期,D正确。
故选:B。
(1)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
(2)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
(3)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掌握各种生物的结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蝗虫体表坚韧的外骨骼,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A正确。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等分泌黏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家鸽前肢变成翼,家鸽的胸肌特别发达,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C错误。
D、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C。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6.【答案】D
【解析】解:A.柑橘的品质是一种性状,性状即由遗传物质决定,也与环境有关,A错误。
B.柑橘果肉富含维生素C,可以防治坏血病,B错误。
C.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因此柑橘以果实为收获物,管理中应适当增施含磷的无机盐,C错误。
D.橘树具有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等生态效益,D正确。
故选:D。
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平时多识记。
7.【答案】B
【解析】解:AC、小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萌发时由胚乳提供营养,A错误,C错误。
B、胚根被虫咬掉的小米种子胚不完整,不能萌发,B正确。
D.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D错误。
故选:B。
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外界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关键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8.【答案】A
【解析】解:A、传粉是指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如桃花既能自花传粉,又能异花传粉,黄瓜花是单性花,只能进行异花传粉,A正确。
B、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B错误。
C、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大多数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C错误。
D、无花果有花,是被子植物,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D错误。
故选:A。
(1)传粉是指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9.【答案】C
【解析】解: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可体现物种多样性,A正确。
B.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不仅是为了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生态安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全民关注和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引进外来物种不慎造成“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C错误。
D.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关键是要保护其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10.【答案】C
【解析】解:A、在O-B段,随着光照增强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强,正确;
B、在B点时,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正确;
C、天竺葵植株积累光合产物有机物最多的点应该是D点,错误;
D、在D点时,天竺葵植株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部位,正确;
故选:C。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减少,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会积累
如图所示:AB段光合作用逐渐增强,B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BC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掌握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合理密植——能合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A符合生物学原理。
B、及时排涝——促进根的呼吸作用。B不符合生物学原理。
C、阴天移栽树木——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C符合生物学原理。
D、低温存放蔬菜水果——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D符合生物学原理。
故选:B。
(1)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中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氧气浓度的影响。常常会结合实际生产进行考查,解答时可以从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来切入。
12.【答案】C
【解析】解:A、脂肪进入人体后直到小肠内才开始消化,先是在胆汁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被进一步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
B、葡萄糖吸收时,过程是小肠中的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细胞,B正确;
C、尿液形成过程中尿素经过的途径:尿素→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C错误;
D、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刺激信号→皮肤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上行传导束→大脑皮层感觉中枢,D正确。
故选:C。
(1)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以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所以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2)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然后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4)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神经调节的方式等知识。
13.【答案】D
【解析】解:张大爷的化验单未检出蛋白质,说明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是正常的,因此肾小球正常。检出了葡萄糖,表示++,表明此人尿中有较多的葡萄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此人患有糖尿病。血压的正常范围是:12~18.7/8~12kpa,而测定值为19.1/13.7kpa,为高血压。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2、张大爷是男性,红细胞的正常值为:(4~5.5)×1012个/L,张大爷的红细胞数量为4.8×1012/L,正常。
3、白细胞的正常值为:(5~10)×109个/L,而测定值为1.6×109/L,高于正常值,由于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功能,张大爷身体有炎症。
4、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而测定值为275×109,张大爷血小板的数量正常。
解答此题要掌握一些医药常识。
14.【答案】D
【解析】解:A、黑眼珠或蓝眼珠是由②虹膜中的色素决定的,A正确
B、睫状体调节①晶状体的曲度的大小使人能看清远近的物体,B正确
C.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看书时间长了,抬眼向远处眺望和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都可以预防近视,C正确;
D.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成像会落到④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D错误。
故选:D。
图中序号分别为:①是晶状体,②是虹膜,③是角膜,④是视网膜。
眼球的结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15.【答案】C
【解析】解:A、耳蜗内有对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A正确。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B正确。
C、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逃生,需要大脑皮层上语言中枢等的参与,C错误。
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能够对刺激做出有效的反应,D正确。
故选:C。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者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共计五部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6.【答案】D
【解析】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航天员接住冰墩墩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A正确。
B、骨骼肌收缩,才能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B正确。
C、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因此航天员的动作的完成需要多组肌肉的协调配合,C正确。
D、在太空尽管不受重力影响,但是航天员接住冰墩墩还是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骨骼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D错误。
故选:D。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A、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
B、酵母菌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芽体,进行出芽生殖,也能进行孢子生殖。制作酸奶用的乳酸菌只能进行分裂生殖,B错误。
C、制豆豉、腐乳要用到霉菌,霉菌发酵把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提高食品的鲜度,C正确。
D、由AB可知,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的种类也有可能是相同的,D正确。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以及药品的生产中的作用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注意掌握,最好能应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
18.【答案】C
【解析】解:A、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据图可见:簇毛麦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所以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对(14条)A正确;
B、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据图可见:簇毛麦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所以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条,B正确;
C、各种抗病性状是由染色体中的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C错误;
D、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正确。
故选:C。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知道具体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19.【答案】B
【解析】解:A、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A正确。
B、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B错误。
C、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C正确。
D、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D正确。
故选: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据此作答。
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人类起源的有关知识。
20.【答案】B
【解析】解;A、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正确;
B、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错误;
C、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不断出现,表明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正确;
D、非处方药就是可以自己到药店购买,依据说明书使用的药物,简称“OTC”,D正确。
故选:B。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生态因素 4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逐级递减 白鹭 不乱扔垃圾、爱护动植物、不污染水源、不下水捉鱼虾等
【解析】解:(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土壤、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植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食草鱼类→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浮游植物→河虾→白鹭;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3)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由此图2中的食物链:甲→乙→丙→丁,与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对比,丁对应的是白鹭。
(4)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我们湿地旅游时一定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地投放垃圾,保护各种生物。
故答案为:(1)生态因素;
(2)4;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3)逐级递减;白鹭;
(4)不乱扔垃圾、爱护动植物、不污染水源、不下水捉鱼虾等。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大多数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2.【答案】残翅 E或e EE或Ee 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 Ee 长翅果蝇 EE
【解析】解:(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根据题意可知一对长翅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为长翅:残翅=3:1.残翅属于新出现的性状,因此残翅是隐性性状。“若用E表示显性基因,e表示隐性基因”,则残翅的基因组成为ee。亲代长翅果蝇遗传给子代残翅的基因一定是e,所以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Ee.遗传图解:
亲代长翅雌果蝇能产生含E或e的卵细胞。
(2)据遗传图解可见:子一代长翅的基因是EE或Ee.现有一只长翅雄果蝇,为了检测其基因组成,让它与残翅果蝇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后代”,可能的实验结果:①后代有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则亲本长翅雄果蝇的基因组成Ee。
②后代全是长翅果蝇,则亲本长翅雄果蝇的基因组成是EE。
故答案为:(1)残翅;E或e
(2)①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Ee;②长翅果蝇;EE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23.【答案】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消毒液的浓度 增加 重复 效果好且浓度小,减少对人的危害 勤开窗勤通风等
【解析】解:(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在每间教室的不同位置取样检测,计算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
(3)该实验中,探究不同浓度的A品牌消毒液对教室消毒效果的影响,因此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浓度的A品牌消毒液。据柱状图可见:随着A品牌消毒液浓度的增加,杀菌率增加。该兴趣小组连续三次对九年级的5个班进行了题干所述的消毒处理并测定杀菌率,这是在进行重复实验。
(4)通过分析图甲实验结果和图乙的查询结果,建议教室消毒液浓度选择1/200为最佳,原因是消毒液浓度为1/200,杀菌效果较好,同时也可以及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5)对于教室环境的清洁方法,除使用消毒液外,还可以适时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故答案为:(1)切断传播途径
(2)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消毒液的浓度;增加;重复
(4)效果好且浓度小,减少对人的危害(答到意思即可)
(5)勤开窗勤通风等(言之有理即可)
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三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