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34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弱电解质的电离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单选题
1.(2023秋·江苏·高三统考竞赛)许多无水体系有着与水溶液相似的性质,无水硫酸便是其中一例。
已知无水硫酸中存在如下三个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水硫酸中
B.的酸性可能强于
C.无水硫酸粘稠的原因之一是分子间存在氢键
D.已知,得出结论:硝酸酸性强于硫酸
2.(2022秋·浙江金华·高三校联考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氢气的结构式为:
B.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3.(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5℃时,用溶液滴定溶液,溶液中、、随滴加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滴定过程中的逸出)。已知:25℃时,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为变化曲线,
B.25℃时,的水解常数为
C.c点溶液的
D.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a点
4.(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联考期中)常温下,向溶液(此时为a点)中不断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的负对数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电离常数
B.b点对应溶液中:
C.c点对应溶液显中性,且
D.水的电离程度:
5.(2023·云南·校联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案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将溴乙烷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C,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的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至过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比较HA和HB的Ka值大小
室温下,用广泛pH试纸分别测量等浓度NaA和NaB溶液的pH值
D
判断H2S与CH3COOH酸性强弱
在醋酸铅稀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6.(2023春·河北邢台·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常温下,有机酸中各种含R微粒占所有含R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时:
C.溶液中:
D.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
7.(2023·天津和平·统考二模)常温时,用0.100 0 的NaOH溶液滴定二元酸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随滴加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的分布系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时,用酚酞作d点的指示剂时,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
B.常温时,的两级水解常数
C.常温时,滴定至pH=5.5时,
D.常温时,b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可逆过程,且
8.(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三统考期中)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B
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Fe2+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9.(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化学试题)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 量CO2:2ClO-+CO2 +H2O=2HClO+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2+5SO2+4H+=5 +2Mn2+ +2H2O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2Al3++3S2-+6H2O =2Al(OH)3↓ +3H2S↑
D.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H2O2+2Fe3+=2Fe2++O2 ↑+2H+
10.(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常温下,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随盐酸加入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1体积。
A.点的溶液中,
B.b点()的溶液中,
C.c点的溶液,是因为此时的电离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
D.点的溶液中,
11.(2023秋·云南大理·高三统考期末)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数目为
B.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减小
C.
D.加入固体,溶液酸性减弱
12.(2023秋·广东广州·高三广州市白云中学校考期末)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为盐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
B.a点KW的数值比c点的大
C.a点酸的总浓度比b点的大
D.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的强
13.(2023春·安徽滁州·高三滁州市第二中学校联考期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
B.钙离子的电子式:
C.分子的结构式:
D.的电离方程式:
二、多选题
14.(2023春·安徽·高三校联考竞赛)常温下,向某浓度溶液中缓慢加入,保持溶液体积和温度不变,测得pH与、、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到b的滴定过程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B.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为
C.a点溶液中
D.NaHA溶液显酸性
三、非选择题
15.(2022秋·广东广州·高三广东华侨中学校考期中)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 ΔH=-184.6kJ·mol-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热吸”或“放热”)反应。
(2)常温常压下,1mol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367kJ,写出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P4(白磷,s)+5O2(g)=P4O10(s) ΔH=-2983.2kJ·mol-1 ①
P(红磷,s)+O2(g)=P4O10(s) ΔH=-738.5kJ·mol-1 ②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已知破坏1molH-H键、1molI-I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氢气和碘单质反应生成2molHI需要放出___________kJ的热量。
(5)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键akJ·mol-1、P-O键bkJ·mol-1、P=O键ckJ·mol-1、O=O键d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___。
(6)常温下,pH=1的H2SO4溶液,由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______mol/L
(7)H3BO3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3BO3(aq)+H2O(l)⇌[B(OH)4]-(aq)+H+(aq)。已知0.70mol/LH3BO3溶液在298K达到平衡时,c(H+)=2.0×10-5mol/L,水的电离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保留2位有效数字):___________。
16.(2023秋·福建泉州·高三统考期末)常温下,往20.00mL 1.000 mol∙L−1氨水中滴入等浓度盐酸,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
(1)a、d两点水的离子积(a)_______(d)(填“>”、“<”或“=”)。
(2)a点pH=x,则常温下_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b点溶液中与的比值小于1的原因是_______。
(4)c点溶液,_______(填“>”、“<”或“=”)。
(5)a、b、c三点中,水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
1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HA溶液和MOH溶液,加水稀释至原来体积的倍。稀释过程中,两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
(1)HA为_______(填“强”或“弱”,后同)酸,为_______碱。
(2)X、Y、Z三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3)升高温度,对应溶液的变化:点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后同)、点_______。
18.(2023春·陕西咸阳·高三校考开学考试)Ⅰ.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硫、磷化合物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次磷酸)的水溶液中存在分子。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生成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盐属于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易被氧化为,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常数为,,请利用以上数据计算推测溶液呈_______性。
(2)常温下,用溶液吸收得到的溶液,吸收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试计算该溶液中_______(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3)化工生产中常用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其反应原理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
B.达到平衡时
C.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后,溶液中都减小
D.该反应平衡常数
Ⅱ.在氯化铁溶液中存在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4)加热稀溶液,溶液颜色会不断加深,可得到一种红褐色透明液体,向这种液体中加入溶液,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
(5)不断加热溶液,蒸干水分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是_______(写化学式)。
(6)为防止配制溶液时出现浑浊,正确操作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略
2.B
【详解】A.氢气的结构式为H-H,A错误;
B.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
C.H2C2O4为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分步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H2O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 H2O的形成过程为,D错误;
故选B。
3.D
【分析】向稀盐酸中滴加稀溶液,反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反应为,第二阶段的反应为。溶液中先逐渐增大;当盐酸完全反应后,逐渐减小,逐渐增大;当完全反应后,过量,溶液中逐渐增大。因此曲线Ⅰ为变化曲线,曲线Ⅱ为变化曲线,曲线Ⅲ为变化曲线。
【详解】A. 的总反应为,根据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A错误;
B.25℃时,的水解常数,B错误;
C.根据图示,c点溶液中,溶液中,溶液的,C错误;
D.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和,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和,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和,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水解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a点,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由图中a点可知,,,,A项正确;
B.b点对应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得,,b点坐标为,则此时,则,B项正确;
C.c点溶液呈中性,有c(H+)=c(OH-),则由电荷守恒得,,故,C项正确;
D.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D项错误。
答案选D。
5.B
【详解】A.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的过程中会有SO2生成,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B.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至过量,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红色变浅,可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B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C.广泛pH试纸只能测定粗略的pH数值,若HA和HB的Ka值相差不大,用广泛pH试纸不能表示出二者的差异,应该用pH计来测量等浓度NaA和NaB溶液的pH值,故C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D.H2S与醋酸铅反应生成CH3COOH和PbS沉淀,使平衡正向移动,与酸性无关,故D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B。
6.D
【分析】随着的增大,溶液中逐渐转化为,因此开始时逐渐减小,逐渐增大,随着的进一步增大,逐渐减小,逐渐增大,因此曲线①为,曲线②为,曲线③为;
【详解】A.为二元弱酸,电离方程式为,, , Z点时,故A错误;
B.时,对应图中的Z点,根据电荷守恒,说明溶液为酸性,即,故,故B错误;
C.溶液中质子守恒:,故C错误;
D.电离平衡常数,X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正确。
选D。
7.D
【分析】利用a点(pH=4.4,c(H+)=10-4.4mol/L)计算,同理利用c点计算Ka2=。
【详解】A.H2A的第二个滴定突跃在酚酞的变色范围,可选酚酞作为指示剂,且滴定终点时酚酞由无色变为浅红色,A项正确;
B.、,则Kh1⋅Kh2=,B项正确;
C.pH=5.5时,计算c(A2-)=,利用计算c(H2A)= ,所以c(H2A):c(HA-):c(A2-)=10-1.1:1:10-1.2=100.1:101.2:1,C项正确;
D.2HA−⇌H2A+A2−,且K=,D项错误;
故选D。
8.A
【详解】A.没有说明两种溶液的浓度,不能通过溶液的pH比较酸的强弱,A错误;
B.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性,加热后品红恢复红色,B正确;
C.溴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说明溴的氧化性大于碘,C正确;
D.亚铁离子遇硫氰化钾溶液不变红,加入氯水后,氯气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遇到硫氰化钾变红,说明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D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已知酸性H2CO3>HClO>,故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应该生成而不是,故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CO2 +H2O=HClO+,A错误;
B.原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质量也不守恒,故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的离子方程式为:2+5SO2+2H2O =5+2Mn2+ +4H+,B错误;
C.AlCl3和Na2S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H2S,故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2-+6H2O =2Al(OH)3↓ +3H2S↑,C正确;
D.由于Fe3+的氧化性比H2O2弱,故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FeCl3作催化剂,故该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 ↑,D错误;
故答案为:C。
10.C
【详解】A.点加入5mL的溶液中盐酸,得到溶液中氢氧化钠、氯化钠物质的量之比为1:1,此外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会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故溶液中,A正确;
B.b点加入盐酸体积大于20mL,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则,故;由钠元素守恒可知,,则溶液中,B正确;
C.c点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氢钠、碳酸,溶液,是因为碳酸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能力,C错误;
D.点计入30mL稀盐酸,根据氯元素、钠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则,D正确;
故选C。
11.D
【详解】A.溶液的pH=3,c(H+)=0.001mol/L,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氢离子数目,A错误;
B.弱电解质越稀越电离,则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pH升高,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C错误;
D.加入固体,浓度增大,抑制碳酸的电离,溶液酸性减弱,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因盐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醋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相同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盐酸溶液pH变化大,则Ⅰ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A正确;
B.水的离子积常数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则a点KW的数值等于c点的,B错误;
C.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后者是弱酸发生部分电离所以比前者浓度大,稀释相同倍数后,后者仍大于前者,C正确;
D.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由图可知,b点溶液酸的浓度大于c点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c点溶液,导电性强于c点溶液,D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A.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应表示为,A错误;
B.钙离子的电子式用离子符号表示为,B正确;
C.的结构式为,C错误;
D.是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应用可逆符号,D错误;
故选B。
14.BD
【分析】向某浓度H2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由于二者发生反应,所以逐渐减少,会逐渐增大,所以图中呈上升趋势的为与pH变化关系,标①;,,会逐渐增大,会逐渐减小,但是不会等于0,所以呈下降趋势且与横坐标无交点的为与pH变化关系,标②,另一条则是与pH的变化图,标③。
【详解】A.a到b的滴定过程逐渐减小,则浓度逐渐增大,对水电离起促进作用,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a到b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A错误;
B.电离常数的表达式为:,,,当时,-与相等,即代入等式,可得,又由图中可知,当时,,即,即,所以,B正确;
C.a点溶液中,a点时,,则,C错误;
D.NaHA溶液,既存在电离又存在水解,,,HA-的电离程度,HA-的水解常数,所以的水解程度小于的电离程度,所以NaHA溶液显酸性,D正确;
故答案选BD。
15.(1)放热
(2)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7kJ/mol
(3)P4(白磷,s)=4P(红磷,s) ΔH=-29.2kJ/mol
(4)11
(5)(6a+5d-4c-12b)kJ•mol-1
(6)
(7)5.7×10-10
【详解】(1)ΔH=-184.6kJ•mol-1<0,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2)乙醇燃烧热指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则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7kJ/mol;
(3)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P4(白磷,s)=4P(红磷,s) ΔH=(-2983.2+738.5×4)kJ/mol=-29.2kJ/mol;
(4)已知破坏1molH-H键、1molI-I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由氢气和碘单质反应生成2mol HI需要放出-[(436kJ+151kJ)-2×299kJ]=11kJ的热量;
(5)各化学键键能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所以反应P4+5O2=P4O10的反应热△H=6akJ•mol-1+5dkJ•mol-1-(4ckJ•mol-1+12bkJ•mol-1)=(6a+5d-4c-12b)kJ•mol-1;
(6)酸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等于氢离子,常温下,pH=1的H2SO4溶液,水电离出来的c(H+)=c(OH-)=;
(7)由电离平衡:H3BO3(aq)+H2O(l)⇌[B(OH)4]-(aq)+H+(aq),电离出c(H+)= c([B(OH)4]-)=2.0×10-5mol/L,c(H3BO3)= 0.70mol/L,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16.(1)<
(2)或
(3)b点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溶液呈碱性,因此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使得小于,其比值小于1
(4)>
(5)c
【分析】氨水中逐渐滴入等浓度的盐酸,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温度在逐渐升高,后来温度又逐渐下降,水的离子积常数会发生变化。
【详解】(1)根据a、d两点对应的温度,d点温度高,因此d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大即水的离子积(a) <(d);故答案为:<。
(2)a点pH=x,则1.000 mol∙L−1氨水中氢氧根浓度为,则常温下;故答案为:或。
(3)b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且两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于溶液显碱性,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因此铵根离子浓度大于一水合氨的浓度,则与的比值小于1的原因是b点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溶液呈碱性,因此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使得小于,其比值小于1。
(4)c点由于温度高于25℃,溶液pH=7,,说明溶液呈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得>;故答案为:>。
(5)从a点到c点逐滴加入盐酸,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抑制水的能力逐渐减弱,水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因此a、b、c三点中,水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故答案为:c。
17.(1) 强 弱
(2)
(3) 不变 减小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稀释过程中,HA溶液的体积变化10n倍,溶液的pH变化n个单位,说明HA为强酸;而MOH溶液的体积变化10n倍,溶液的pH变化小于n个单位,说明MOH为弱碱。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HA为强酸,MOH为弱碱;
(2)HA为强酸,X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10-9mol/L,Y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10-10mol/L,Z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10-9mol/L,所以水的电离程度X=Z>Y;
(3)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Y点氢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其pH不变;Z点氢离子浓度增大,则Z点溶液pH减小。
18.(1) 盐 碱
(2) 向右
(3)CD
(4)出现红褐色沉淀
(5)
(6)将固体溶于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详解】(1)H3PO2(次磷酸)的水溶液中存在H3PO2分子,说明H3PO2为弱酸,H3PO2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H3PO2为一元弱酸,生成的盐为正盐,化学式为:NaH2PO2,已知常温下H3PO4的电离常数为Ka1=6.9×10-3,Ka2=6.2×10-8,Ka3=4.8×10-13,Na2HPO4溶液中,水解平衡常数≈1.6×10-7>Ka2=6.2×10-8,溶液中水解程度大,溶液显碱性,故答案为:NaH2PO2;盐;碱;
(2)氢氧化钠是碱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抑制水的电离,吸收二氧化硫后,消耗氢氧根离子,碱性减弱,同时生成亚硫酸钠,是强碱弱酸盐,能够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的作用,所以吸收二氧化硫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pH=9的溶液中c(H+)=10-9mol/L,碱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依据Ka2=,得溶液中,故答案为:向右;;
(3)A.沉淀的转化向溶度积更小的方向移动,可知FeS的Ksp大于CuS的Ksp,故A错误;
B.开始浓度未知,不能确定平衡浓度的关系,则c(Fe2+)、c(Cu2+)平衡时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加入少量Na2S固体后,CuS更难溶,先Cu2+、S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c(Cu2+)、c(Fe2+)都减小,故C正确;
D.Cu2+(q)+FeS(s)⇌CuS(s)+Fe2+(aq),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4)氯化镁属于电解质,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氯化镁溶液时易产生聚沉现象,从而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故答案为:生成红褐色沉淀;
(5)加热蒸干FeCl3溶液时,FeC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HCl,加热促进HCl挥发,从而促进FeCl3水解,蒸干时得到氢氧化铁固体,灼烧氢氧化铁固体,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所以最终得到Fe2O3固体,故答案为:Fe2O3;
(6)FeC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HCl,为防止氯化铁水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即可,故答案为:将固体溶于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弱电解质的电离,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