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麦和玉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下列营养素中的
A.油脂 B.蛋白质 C.维生素 D.糖类
2.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NaCl B.称量NaCl
C.量取H2O D.溶解NaCl
3.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氧原子表示为
B.2个铁离子表示为
C.:“+2”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D.: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5.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CO2合成醋酸,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醋酸的化学式为CH2O
C.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为解决温室效应提供了新的途径
6.检验、鉴别、除杂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
B | 鉴别氢气和甲烷 | 点燃,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
C |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
D | 除去NaCl溶液中的杂质 | 加过量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7.为验证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实验所用的金属丝已提前用砂纸打磨)。
实验①: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②:取出铜丝,插入锌丝,观察到锌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后,取出锌丝。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插入锌丝前,试管中溶液可能有一种溶质 B.该实验能够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
C.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可能是无色的 D.实验结束后的溶液中最多有3种溶质
8.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一致的是( )
A.露天焚烧树叶 B.积极植树造林
C.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D.掩埋废旧塑料制品
9.以下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酸碱中和 B.冶炼钢铁 C.燃气爆炸 D.酒精挥发
10.食品和生命安全与化学息息相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质期
C.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钳子、镊子、开瓶子的起子都是省力杠杆
11.医院里通常会储备大量氧气罐以备急救使用。已知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氧气压入钢瓶时氧分子体积变小
B.氧分子在钢瓶内静止不动
C.打开钢瓶释放氧气时氧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D.氧气被吸入人体后,分子种类不会改变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活泼金属能和稀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导线通电时能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所以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13.分类是研究和认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导体:橡胶、金属、石墨 B.有机物:蔗糖、一氧化碳、甲烷
C.晶体:玻璃、铜、海波 D.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白酒
14.下列对如图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柠檬酸和水反应能产生气体
B.乙图:吹气时纸条向上飘的主要原因是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丁图:通过是否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鉴别氯化钾、氯化铵
二、填空题
15.为了保护环境,河北省部分城市的公交车已经开始使用电能或天然气来代替柴油。电能是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天然气是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某汽车消耗天然气所释放的热量为______J(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
三、实验题
16.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安装好装置1,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束后,取少量烧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2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则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
(2)如图装置2,打开止水夹,并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外部,取下毛巾,装置2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形成喷泉。
四、填空题
17.周末,同学们积极参加家庭劳动实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可以向水垢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填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浸泡除去。
(2)小红看到爸爸养的绿植,叶子发黄,因此选择______施用(选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
(3)小强用活性炭清除冰箱中异味,利用活性炭______性。
(4)小明做完饭,为了防止家中的铁锅生锈,可采用的做法是______。
(5)小刚将垃圾进行分类,应将饮料瓶、废纸等放入______(选填“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或“有害垃圾”)垃圾桶中。
五、实验题
18.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组实验,请据图回答:
(1)连接装置A、B,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
①仪器a名称是______;
②由实验现象可推知具有的性质:不可燃,不支持燃烧,______。
(2)室温下,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饱和石灰水,进行乙图所示实验。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③中溶液变浑浊,析出的固体是______(写化学式)。
六、推断题
19.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E是紫红色金属,G是密度最小的气体,H是常见的调味品,A、B、C、D为不同类别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①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反应③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20.救治新冠患者需要氧气,制氧机制氧是一种途径。某品牌制氧机中有一包白色颗粒和一包黑色粉末,白色颗粒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它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氧气),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其制氧原理。
【探究一】
(1)分别取等质量的白色颗粒和等体积的水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向b试管中加入黑色粉末。观察到a试管仅有少量气泡,b试管有大量气泡。
①黑色粉末起______作用。
②欲使a试管产生气泡加快,可加入______(填字母,多选)。
A.溶液 B.NaCl溶液 C.
【探究二】
(2)根据元素守恒,上述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为:①只含NaOH;②只含______;③NaOH和的混合物……
序号 | 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 | 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稀盐酸,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只含 |
实验2 | 第一步: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过滤。 第二步: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______(填现象) | 只含 |
【反思评价】
(3)丙同学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
【得出结论】
(4)结合实验现象,该制氧机的制气原理有两步反应。写出第二步过氧化氢在黑色粉末的作用下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______。
【延伸拓展】
(5)制氧机制氧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双氧水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运输储存更方便
八、计算题
21.医用碳酸氢钠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某同学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10.0 g样品放入烧杯中,分两次加入稀盐酸(该实验条件下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测定实验数据如表。
加盐酸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加盐酸的质量/g | 40.0 | 40.0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3.3 | 1.1 |
(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g;
(2)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详解】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中的淀粉均属于糖类;
故选D。
2.C
【详解】A、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A
【分析】合金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
【详解】A、不是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常温下汞是液体,故A不正确;
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故B正确;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铁的合金,都是金属材料,故C正确;
D、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故D正确。故选A。
4.C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三个氧原子表示为3O,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故2个铁离子表示为,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在该物质中的化合价,故中的“+2”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知,图中的物质为二氧化碳、甲烷、醋酸,其中只有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知,醋酸的化学式为CH4O2,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以二氧化碳和甲烷为原料,制取醋酸,为解决温室效应提供了新的途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加入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不能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甲烷都含有氢元素,点燃后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都会看到烧杯内壁出现白雾,无法鉴别氢气和甲烷,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能够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像含有氯化钙杂质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虽然可以除去杂质氯化钙,但过量的碳酸钠会成为新的杂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A、插入锌丝前,试管中的溶液可能有一种溶质,就是生成的硝酸铜,也可能有两种就是剩余的硝酸银和生成的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B、通过实验①: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溶液变为蓝色,可以比较出金属活动性:铜>银,通过实验②:取出铜丝,插入锌丝,观察到锌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可以比较出金属活动性:锌>铜,所以该实验能够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如果硝酸铜反应完了,试管中溶液是无色的,如果硝酸铜没有反应完,试管中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后的溶液中最多有2种溶质,就是生成的硝酸锌和没有反应完的硝酸铜,硝酸银一定没有了,因为金属锌会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露天焚烧树叶,会产生烟尘并污染空气,与此不理念一致;
B、积极植树造林,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与此理念一致;
C、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与此不理念一致;
D、塑料制品应回收利用,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随意丢弃或掩埋会造成白色污染,与此不理念一致。
故选B。
9.D
【详解】A、酸碱中和生成新物质盐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冶炼钢铁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铁,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燃气爆炸,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水有导电性,为了防止触电,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而不是用水扑灭,选项错误;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使蛋白质变质,危害食品安全,选项错误;
C、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痕迹,使物体损坏,选项正确;
D、钳子、开瓶子的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选项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将氧气压入钢瓶时氧分子体积不变,氧分子间的间隙变小,不符合题意;
B、氧分子在钢瓶内也在不断运动,不会静止不动,不符合题意;
C、打开钢瓶释放氧气时氧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氧分子间的间隙变大,符合题意;
D、氧气被吸入人体后,会和体内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分子种类会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但该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能与稀酸反应放出的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小磁针在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发生偏转,导线通电时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故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增大,物体的内能也增大,故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但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一定的质量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却保持不变,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A、金属、石墨易导电,属于导体,橡胶属于绝缘体,选项错误;
B、蔗糖、甲烷为含碳有机物,一氧化碳为无机物,选项错误;
C、铜、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晶体,玻璃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选项错误;
D、盐酸、生理盐水、白酒均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A、甲中,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柠檬酸和水不反应,符合题意;
B、当沿上方吹气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条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强大,纸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纸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向上飘,不符合题意;
C、逐渐抽出罩内空气,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故通过是否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鉴别氯化钾、氯化铵,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二次 不可再生
【详解】“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主要有电力、焦炭、煤气、沼气、蒸汽、石油制品等,故电能是二次能源;天然气是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的能源,故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由天然气的热值为,可知天然气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16.(1) >
(2)可以
【详解】(1)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压入烧瓶中,所以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出现此现象的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取少量烧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2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则溶液的pH>7;
(2)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外部,会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排出,取下毛巾后,气温降低,瓶内气压减少,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压入烧瓶中,所以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也可以形成喷泉。
17.(1)食醋
(2)氮肥
(3)吸附
(4)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将铁锅洗净擦干)
(5)可回收物
【详解】(1)在生活中要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能与酸反应而溶解,食醋中含有醋酸,所以可以向水壶中加入适量的食醋浸泡除去,
(2)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所以当发现绿植叶子发黄时,应该选择氮肥施用;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用活性炭清除冰箱中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4)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易发生锈蚀,所以为了防止家中的铁锅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可采用的做法是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将铁锅洗净擦干);
(5)饮料瓶、废纸等属于可回收物,应该放入可回收物垃圾桶中。
18.(1) 分液漏斗 密度比空气大
(2) 生成白色沉淀
【详解】(1)①由图可知,a是分液漏斗。
②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B处燃着的木条先熄灭。所以可推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为: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①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淀和氢氧化钠,所以②中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③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析出的固体是Ca(OH)2。
19.(1)Cu
(2)
(3)置换反应
(4)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有蓝色沉淀生成
【分析】E是紫红色金属,则E是铜,G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G是氢气,H是常见的调味品,则H为氯化钠;A可以转化为氢气,也可以转化为铜,则A为氢前金属,如铁、锌等,C为酸,B为可溶性铜盐,F为金属A对应的盐溶液;H为氯化钠,则C为盐酸、B为氯化铜,D既能与C反应又能与B反应,且生成氯化钠,可推知D是氢氧化钠,I是氢氧化铜,J是水,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E为Cu。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反应①可为铁和氯化铜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反应③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现象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有蓝色沉淀生成。
20.(1) 催化 AC
(2) 无明显现象(或不变红)
(3)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只能证明有碳酸钠,不能证明其中不含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4)
(5)C
【详解】(1)①a、b两支试管中含过碳酸钠的白色颗粒遇水后产生少量气泡,但向b试管中加入黑色粉末,b试管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黑色粉末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故黑色粉末起催化作用;
②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和二氧化锰都能够加快过碳酸钠中过氧化氢的分解,故欲使a试管产生气泡加快,可加入A硫酸铜溶液和C二氧化锰;
(2)由过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过碳酸钠中只含有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猜测上述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为:①只含NaOH;②只含;③NaOH和的混合物;由实验2结论只含可知,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溶液,会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过滤后滤液为氯化钡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所得滤液显中性,故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或不变红);
(3)实验1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稀盐酸,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只能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无法确定滤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过氧化氢在黑色粉末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5)A、选择过碳酸钠制取氧气,产物为碳酸钠、水和氧气,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产物为水和氧气,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产物相对更加环保,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过碳酸钠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其制取成本更高,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碳酸钠是固体,双氧水是液体,双氧水在常温下即可发生分解,而过碳酸钠需要加热到40℃才能逐渐发生分解,故制氧机制氧选择过碳酸钠其运输储存更方便,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1.(1)4.4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x=8.4 g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答: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详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3.3g+1.1g=4.4g;
(2)见答案。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廊坊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廊坊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55,小李用托盘天平称取2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