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49年我国水稻的亩产约150公斤,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杂交水稻亩产1500公斤以上、水稻脱壳后产生的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2.小明约几个同学去郊游,突然飘来一股刺激性的气味,对该气体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甲烷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某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连接仪器 B.取用药品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气密性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和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钙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20 B.钙属于金属元素
C.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D.“Ca”表示钙元素,“”表示钙离子
5.“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A.称取氢氧化钠时,在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防止腐蚀托盘
B.称取氢氧化钠时,将剩余的部分放回原瓶——节约药品
C.量取水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准确读数
D.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增大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6.我国古代提纯焰硝(中含少量NaCl、等)工艺的主要过程示意如图。
关于此过程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搅拌Ⅲ时加石灰水(主要成分)是为了增加硝酸钾的产量
B.过滤Ⅳ时需要把浑浊液放置至室温再过滤
C.步骤Ⅴ中采用蒸发结晶得到硝酸钾晶体
D.“溶液2”一定含有和NaCl
7.如图所示的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是
A.甲: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B.乙: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丙:加热一定质量的固体制取氧气
D.丁:向稀盐酸中加入溶液
8.唐山是一座工业城市,以下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开滦采煤 B.铁矿石炼钢 C.石灰石制水泥 D.高岭土制陶瓷
9.华为麒麟芯片(主要成分是硅)为国产芯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关于硅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 B.半导体 C.无机化合物 D.非晶体
10.关于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 B.侯德榜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直接总结得出的 D.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11.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热作用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C.蒸发腔中的海水为饱和溶液
D.海水淡化过程,水分子间的间隔先变大后变小
12.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馏水是最好的饮用水
B.用水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晶体
C.海水比热容大,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
D.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不易熟,是由于水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13.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涉及知识 |
A | 用墨书写或绘制书画 |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B |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变硬 | 石灰浆与反应 |
C | 用羊角锤起钉子 | 费力杠杆 |
D | 磨刀使刀刃变薄 | 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
A.A B.B C.C D.D
14.小明设计的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B.验证样品中含
C.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D.检测物体是否带电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的简易泡沫灭火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选用浓盐酸而不用稀盐酸,目的是______。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翻转吸滤瓶,有大量泡沫喷出且喷的很远,原因是:两种药品混合后______。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为鉴别食盐和纯碱,可选用厨房调味品______。
(2)干冰可以制造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干冰的化学式是______。
(3)美国禁用新疆棉,和锦纶、涤纶制品相比棉织物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
(4)小红不小心手上沾了酒精,老师告诉他用水冲掉,这里利用了酒精的性质是______。
(5)草原篝火晚会上树枝都是搭架着而不是紧密堆积着点燃,目的是______。
17.结合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小红利用该装置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的性质,她装入药品后立即盖紧胶塞并在导管口点燃气体,这样做可能的后果是______。
(2)乙实验利用氧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实验丙中a管接的是电源的______(填“正”、“负”)极。
(4)实验丁将混有酚酞的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证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三、推断题
18.图中A-J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其中A和C是含有元素种类相同的两种气体;D是紫红色固体,H是白色沉淀(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经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反应的④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发生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有______(填序号)。
四、科学探究题
19.在寒冬的户外,“暖宝宝”斯开外袋,取出内袋,剥离后面的衬纸,贴在内衣外层,用手铺平,立刻就能感觉到温暖。“暖宝宝”里有什么物质?热量是怎么产生的?兴趣小组开始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某品牌暖宝宝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水、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和食盐。
②蛭石是一种铁镁质铝硅酸盐矿物,是很好的保温材料。
③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吸水、保水能力特强,并且可反复释水、吸水。
【认真思考】
(1)暖宝宝发热应该是类似铁生锈的缓慢氧化的结果,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提出问题】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和食盐在发热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设计并实验】把下表的6组实验药品分别放入同样的密闭容器中,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密闭容器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序号 | 实验药品 |
① | 5g铁粉(还原铁粉,下同) |
② | 5g铁粉、1.5mL水 |
③ | 5g铁粉、1g氯化钠 |
④ | 5g铁粉、1g氯化钠、1.5mL水 |
⑤ | 5g铁粉、1g氯化钠、1.5mL水、0.5g活性炭粉 |
⑥ | 5g暖宝宝 |
(2)分析实验②和实验④,可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
(3)研究表明活性炭的加入对暖宝宝快速放热有利。活性炭的______结构保证铁粉与其它物质充分接触。
(4)实验表明,对暖宝宝升温贡献最大的物质可能有______。
【反思拓展】
(5)打开用过的暖宝宝,取出少量红褐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变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暖宝宝有衬纸、内袋、外袋层层包裹保存,目的是防止______而失效。
(7)暖宝宝利用了铁缓慢氧化放热,再举一个生活中利用化学反应的例子______(说明实例和利用的化学反应)。
五、计算题
20.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3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A
【详解】大米富含淀粉,淀粉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故选A。
2.B
【详解】A、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C、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连接仪器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固体药品,应用药匙,且瓶塞倒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原子核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则钙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20,该选项分析正确;
B、钙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分析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该选项分析正确;
D、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钙离子的符号为Ca2+,该选项分析错误。
故选D。
5.C
【详解】A、氢氧化钠既易潮解,又具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分析错误;
B、称取氢氧化钠时,不能将剩余的部分放回原瓶,以防污染试剂,要放入指定容器内,故B分析错误;
C、量取水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才能准确读数,故C分析正确;
D、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不能增大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其目的是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速率,故D分析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搅拌Ⅲ时加石灰水(主要成分 K2CO3 )是为了除去焰硝中少量CaCl2,故选项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过滤Ⅳ时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过滤,可以防止硝酸钾析出,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故选项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较快,使硝酸钾结晶析出,可采用降温结晶,故选项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搅拌Ⅲ时加石灰水(主要成分 K2CO3),碳酸钾与杂质中的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沉淀碳酸钙,所以,溶液2中一定有KCl,焰硝中除了少量氯化钙杂质之外,还有少量氯化钠,氯化钠没有被除去留在溶液2中,溶液I降温结晶得到硝酸钾晶体,但并不是把溶液I中硝酸钾全部结晶出来,溶液2中仍然会留有硝酸钾,因此,“溶液2”含有 KNO3 、NaCl和KCl,故选项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部分溶剂水,并放出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剂减少,部分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待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析出的氢氧化钙又会部分溶解,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但由于水的消耗,最终溶液质量小于初始质量,选项图像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B、原溶液是一定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所以溶液质量不可能为0,随着硝酸钾的加入,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选项图像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元素质量守恒,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钾元素和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钾元素和锰元素的质量比也不变,选项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不断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由于碳酸钠显碱性,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到>7,选项图像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A、开滦采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铁矿石炼钢过程中有铁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石灰石和水泥是两种不同物质,石灰石制水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高岭土和陶瓷是两种不同物质,高岭土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A、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汉字中不带“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单质,故A分类错误;
B、硅具有导电性,且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属于半导体,故B分类正确;
C、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分类错误;
D、硅为原子晶体,每个硅原子与邻近的四个硅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整个晶体内部是立体网状结构,故D分类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说法正确;
B、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现实中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总结,故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通过实验直接总结得出的,说法错误;
D、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说法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A、光热作用下,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选项正确;
B、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不变,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
C、蒸发腔中的海水不断被腔外的海水补充,为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D、蒸发腔中,光热作用下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在冷凝腔中,水蒸气遇冷失去能量,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选项正确;故选C。
12.A
【详解】A、人们饮用水除了补充水,还有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蒸馏水中只有水,不是最好的饮用水,说法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晶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用水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晶体,说法正确;
C、海水比热容大,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说法正确;
D、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不易熟,是由于水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说法正确。
故选A。
13.C
【详解】A、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书写或绘制书画,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A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知识相符,不符合题意;
B、用石灰浆刷墙是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墙面坚硬,故B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知识相符,不符合题意;
C、用羊角锤起钉子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知识不相符,符合题意;
D、磨刀使刀刃变薄,目的是为了减小使用时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故D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知识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详解】A、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可以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验证样品中含碳酸根离子,可以向样品中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要让两电阻并联,而图中两电阻为串联,串联时电流相同,无法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利用验电器可以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物体带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1)产生二氧化碳更快(或更多)
(2)
(3)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使吸滤瓶中气压压强很大
【详解】(1)实验中使用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不是稀盐酸,目的是浓盐酸浓度高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量更多,反应速度更快。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翻转吸滤瓶,有大量泡沫喷出且喷的很远,原因是两种药品混合后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使吸滤瓶中气压压强很大。
16.(1)食醋
(2)
(3)透气性强或吸汗效果好
(4)酒精溶于水
(5)与氧气充分接触
【详解】(1)食盐与食醋不反应,而纯碱能与食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食醋区分食盐和纯碱;
(2)干冰可以制造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
(3)美国禁用新疆棉,和锦纶、涤纶制品相比棉织物的优点是透气性强或吸汗效果好;
(4)小红不小心手上沾了酒精,老师告诉他用水冲掉,这里利用了酒精的性质是酒精溶于水;
(5)草原篝火晚会上树枝都是搭架着而不是紧密堆积着点燃,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氧气充分接触。
17.(1) 铁架台 试管内发生爆炸
(2)助燃性/氧化性
(3)负
(4)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详解】(1)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小红利用该装置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的性质,她装入药品后立即盖紧胶塞并在导管口点燃气体,气体中混有空气(氧气),这样做可能的后果是试管内发生爆炸;
(2)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利用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助燃性(或氧化性);
(3)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实验丙中a管内气体体积较大,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
(4)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和水,实验丁将混有酚酞的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证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开始溶液变红色,随着氢氧化钠的消耗,再滴加盐酸溶液不再变红色,呈无色。
18.(1)Cu
(2)
(3)化合反应
(4)①③/③①
【分析】常见的含有元素种类相同的两种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D又是紫红色固体,常见的紫红色固体是铜,即D是铜,那么反应①则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即A 是一氧化碳,B 是氧化铜,C 是二氧化碳,H 是白色沉淀,可得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即E是氢氧化钙,G 是水,H 是碳酸钙;反应③是铜与F反应,能生成 I 和J两种物质,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即 F 是硝酸银;同时根据反应⑤氧化铜也能转化为 J,从而可得 J为硝酸铜,I 为银。
【详解】(1) D 是铜,化学式为 Cu。
(2)反应③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3)反应④是水转化为氢氧化钙,则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
(4) 反应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中铜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2 价,氧元素显-2 价;生成物中铜元素显0价,碳元素显+4 价,氧元素显+2 价;所以反应前后碳元素和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反应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前后钙元素都显+2 价,氧元素都显-2 价,氢元素都显+1 价,碳元素都显+4 价;即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反应③: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前铜元素显 0价,银元素显+1 价,硝酸根显-1 价,反应后铜元素显+2 价,银元素显 0 价,硝酸根显1 价;即反应前后铜元素和银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反应④: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钙元素都显+2 价,氧元素都显-2 价,氢元素都显+1 价;即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反应⑤: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反应前后铜元素都显+2 价,氧元素都显-2 价,氢元素都显+1价,硝酸根都显-1 价;即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故为①③。
19.(1)水、空气(或氧气)
(2)加快铁生锈
(3)疏松多孔
(4)蛭石、吸水树脂
(5)
(6)接触氧气
(7)自嗨锅利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或燃气灶利用天然气燃烧放热,合理即可)
【详解】(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则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水、空气(或氧气)接触;
(2)实验②和实验④的变量是,1g氯化钠,分析图像,实验④温度更高,则氯化钠的作用是加快铁生锈;
(3)活性炭的疏松多孔结构保证铁粉与其它物质充分接触;
(4)实验⑥5g暖宝宝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水、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和食盐,对比实验⑤,变量是蛭石、吸水性树脂,对暖宝宝升温贡献最大的物质可能有蛭石、吸水树脂;
(5)铁生锈产生铁锈,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溶液(黄色溶液)和水,方程式是;
(6)暖宝宝有层层包裹保存,目的是防止接触氧气而失效;
(7)生活中利用化学反应的例子如:自嗨锅利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或燃气灶利用天然气燃烧放热,合理即可)。
20.、;4.9%
【详解】(1)当滴加NaOH溶液至a点时,由于溶液此时pH小于7,显酸性,也就是硫酸有剩余,此时的溶质为剩余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钠,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和;
(2)当pH值为7时,此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则消耗NaOH溶液中的NaOH质量为8g×15%=1.2g,设消耗氢氧化钠1.2g时消耗的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则
x=1.47g;
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