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对下列诗词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状态存在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化合反应
2.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B.Na+、、Ba2+、CI-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共存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蒸发时,当水分蒸干时停止加热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
C.测定某溶液的pH,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4.山东大学利用异核双金属“镍-钴”配合物,可逆地催化质子还原氢气(H2)与氘水(D2O)的H/D交换,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镍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B.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5.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以下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AB.BC.CD.D
6.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
B.反应后滤液的质量小于原溶液的质量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银、锌
D.把锌粉和银粉加入溶液中,共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
7.下列图象表示的化学反应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是,(说明:①至④对应的每组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A.图①表示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条件下反应
B.图②表示等质量的碳酸钙粉末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和 10%的稀盐酸反应
C.图③表示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D.图④表示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粒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少量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又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
A.CaCO3B.Na2SO4C.BaCl2D.NaCl
二、填空题
9.请从K、Ca、O、H、Cl、N、S、C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1)能作为燃料的氧化物______。
(2)一种可做复合肥的盐______。
(3)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4)一种具有挥发性的酸______。
10.下表是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__。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_g。
(3)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g。则x取值范围是______。
(4)10℃时将6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______g水。
(5)某同学取甲、乙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中加入的是乙
②w取值为50
③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甲
④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三、实验题
11.“化学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1)实验室有两瓶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和氧化铜。小明同学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两种试剂中选择了______进行实验,结果出现了______的现象,他认定该黑色粉末为铁粉。
(2)小明利用实验中的铁粉、氧化铜和稀硫酸设计了制取单质铜的实验:
方法一:
方法二:
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方法______(填“一”或“二”)更好,原因是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2.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反思与拓展】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_____。
(2)由实验二的结论分析得出:实验室中保存氢氧化钠要注意_____。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方法_____。
五、流程题
13.氢氧化钠,俗称“烧碱”,一种白色固体,是化学实验室中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氢氧化钠的用途极广,用于造纸、印染、制备肥皂、化学纤维、冶炼金属、石油精制等方面。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过程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程②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从微观上看过程④发生反应的实质为______。
(3)在上述①—④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4)小雪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已变质,设计以下方案: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证明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你认为她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六、计算题
1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2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表:
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问题: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
(2)计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A对除杂的认识
B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①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②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①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②生活污水排放对水质影响不大
C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D对化学史的认识
①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炼铁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冰箱除臭
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②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贡献巨大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甲
30
33
35
38
41
乙
21
31
45
65
88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蜡烛火焰________
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_____(选填“甲”或“乙”)
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
实验结论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___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稀盐酸的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0.5
0.3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指的是蚕丝属于天然纤维,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A选项正确。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指的是利用物理的方法获得黄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状态存在,故B选项正确。
C、豆萁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纤维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选项正确。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生石灰,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生石灰变成熟石灰属于化合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2.B
【详解】A、Fe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正确。
B、CO32- 和Ba2+两者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两者不能共存,故B选项错误。
C、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故C选项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相互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3.B
【详解】A、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A错误;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排出装置内的空气,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测定某溶液的pH,不能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否则稀释了待测液,测量不准,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元素位于周期数与对应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一致。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8-2-8-16=2,所以镍离子是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的。所以镍原子有4层电子,则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错误。
B. 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正确。
C.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正确。
D. 元素符号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正确。
故选:A。
5.D
【详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点不着,故A错;
B、生活污水排放严重污染水体,故B错;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不是可燃性,故C错;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贡献巨大,故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活动性Zn>H>Cu>Ag,将锌粉和银粉加入硝酸铜溶液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溶液变为无色溶液则硝酸铜被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溶质为硝酸锌,不与氯化钠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有比氢活泼的锌金属存在,则滤渣中有不反应的银、置换出的铜和剩余的锌。
【详解】A、根据分析,滤液中不会有Ag+,故A错误;
B、可知,反应后溶质质量变大,所以滤液质量大于硝酸铜溶液的质量,故B错误;
C、根据分析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银、锌,故C正确;
D、把锌粉和银粉加入硝酸铜溶液中,只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所以氧气质量相等;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
B、等质量粉末状的碳酸钙与足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酸浓度大小影响反应的快慢,5%的反应慢,10%的速率快,由于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锌的活动性强于铁,反应的快,每65份质量的锌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少;铁的活动性弱于锌,反应的慢,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粒,分别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与酸的接触面积大小影响反应快慢,锌粉与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的快,锌粒与酸的接触面积小反应的慢,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符合题意。故选D。
8.B
【详解】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硫酸钡沉淀。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体放出;说明沉淀不是硫酸钡(硫酸钡是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只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硫酸钠与氯化钡不能同时共存;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氯化钡(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此一定没有硫酸钠,故选B。
9.(1)CO
(2)
(3)
(4)HCl
【详解】(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CO属于氧化物且具有可燃性;
(2)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化肥,KNO3含有N元素和K元素,属于复合肥;
(3)Ca(OH)2呈碱性,农业上常用Ca(OH)2来改良酸性土壤;
(4)盐酸属于酸且具有挥发性,其化学式为:HCl。
10.(1)乙
(2)135
(3)
(4)85
(5)①
【详解】(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填:乙;
(2)在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5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5g甲,则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35g;故填:135;
(3)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g,则x取值范围是33<x<35;故填:33<x<35;
(4)1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 65g×=(65g+x)×10% ,解得x=85g;
(5)①由图示可知,46.5g该物质在50℃时能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所以在该温度下,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46.5g,因此烧杯中加入的是乙,正确;
②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1g,设在该温度下完全溶解46.5g乙物质,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解得:x=150g,则至少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50g﹣100g=50g,即w≥50,错误;
③由于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是未知的,所以无法比较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错误;
④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由于不知道溶质是否完全溶解,所以无法比较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故选:①。
11.(1) 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二 安全(节能、简便等)
【详解】(1)铁粉和氧化铜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择稀硫酸进行实验,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为蓝色;结论是黑色粉末为铁粉,故填: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方法一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方法二在常温下即可得到铜,故方法二更好,能够节约能源、更安全、简便等。
12. 由下向上,依次熄灭 乙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灭火 密封保存 控制变量
【详解】[实验记录与分析]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故填:由下向上,依次熄灭。
(2)乙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乙瓶变瘪程度更大,故填:乙。
(3)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刚开始不变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故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反思与拓展]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可得出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填:灭火。
(2)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所以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故填:控制变量。
13.(1) 放热
(2)和结合生成
(3)置换
(4)不合理,若变质生成了,也会使酚酞变红
【详解】(1)过程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程②是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
(2)过程④氢氧化钙与纯碱(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实质是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
(3)过程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过程②是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过程③熟石灰(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石灰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过程④氢氧化钙与纯碱(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在上述①—④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4)氢氧化钠的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生成的碳酸钠也显碱性,也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根据酚酞溶液变红确定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是不合理的。
14.(1)1.7g
(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7.30%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0%。
【详解】(1)反应中固体减少的量就是碳酸钙的质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0g-0.3g=1.7g;
(2)计算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需要使用溶质完全耗尽的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可利用第一次的数据计算,过程见答案。
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贵州省盘州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盘州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