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题—电解池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题—电解池第1页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题—电解池第2页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题—电解池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题—电解池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题—电解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题—电解池
    一、单选题
    1.(2023春·云南玉溪·高三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是某研究小组采用电解法处理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2S废气的工艺流程。该方法对H2S的吸收率达99%以上,并可制取H2和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充分燃烧的方法消除H2S污染
    B.吸收H2S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
    C.电解过程中的阴极反应主要为:2H+ +2e- =H2↑
    D.该工艺流程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2.(2023春·四川·高三遂宁中学校考期中)我国科学家通过电解法将,转化为乙烯,常采用单原子Ni和纳米Cu作串联催化剂,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b连接电源的正极
    B.电极a上发生的总反应为:
    C.通电后右室溶液质量减少
    D.若电路中通过电子时,理论上电极b产生气体(标准状况)
    3.(2023春·四川绵阳·高三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考期中)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下,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OH-=
    B.放电时,1mol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NA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2Zn+O2↑+4OH-+2H2O
    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降低
    4.(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传统的金属电极在浓电解液中转化为,沉积/剥离库仑效率20次循环后迅速下降。复旦大学研究采用了微溶的金属碳酸盐和独特的固-固(StoS)转换反应,设计出石墨烯(ZZG)电极的概念电池表现出91.3%的高锌利用率,并且寿命长达2000次。镍基ZZG电池充电时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流向镍基电极
    B.放电时负极
    C.充电时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D.将KOH浓度由0.1mol/L提高至6mol/L利于该电池的充放电
    5.(2023·安徽安庆·校联考模拟预测)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不仅可以获得高效能源,还能对工业污水等进行处理。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硫废水并电解制备KIO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保证制备KIO3的制备速率,需要控制左池的温度与pH
    B.左池工作一段时间后,N极附近pH降低
    C.Q极反应式为:I2+12OH- -10e- =2-+6H2O
    D.电路中每消耗1mol O2,理论上有4.8mol 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Q极移向P极
    6.(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二模)磷酸铁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放电时的反应为: LixC6+Li1-xFePO4= 6C+LiFePO4。图1为某磷酸铁锂电池的切面,图2为LiFePO4晶胞充放电时Li+脱出和嵌入的示意图。其中O围绕Fe和P分别形成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它们通过共顶点、共棱形成空间链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 LixC6- xe- = xLi++6C
    B.(a)过程中1mol晶胞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b)代表放电过程, Li+脱离石墨,经电解质嵌入正极
    D.充电时的阳极反应: LiFePO4- xe-= Li1-xFePO4+xLi+
    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双极膜(BP)可以在电场作用下,使水分子快速解离为和,并透过阴、阳离子膜进入溶液。用此工艺捕获烟道气中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盐室中生成实现捕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捕获装置中,阴极反应为
    B.溶液中的X为
    C.交换膜A为阳离子交换膜
    D.捕获1.12L 转化为沉淀,则转移电子2mol
    8.(2023秋·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钠离子电池是利用Na+在电极之间“嵌脱”实现充放电(原理如图所示),工作时总反应为NaxMO2+nCNax-yMO2+NayCn(M为一种过渡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Na+由Y极通过交换膜移向X极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NaxMO2+ye-=Nax-yMO2+yNa+
    C.充电时,过渡元素M发生氧化反应
    D.用铅蓄电池对该钠离子电池充电,铅蓄电池中每消耗20.7g铅,钠离子电池正极区域质量减少4.6g
    9.(2023春·四川绵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用于合成氨的自供电Haber-Bosch反应器(机理如图所示)。该装置工作时,将Zn-NO2水溶液体系电池反应中的产物,通过自供电转换为NH3•H2O,从而在单个设备内完成氮循环中的多个关键转换步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为Zn电极
    B.放电过程中,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C.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理论上,每得到1molNH3•H2O,至少需要消耗390gZn
    10.(2023·河北·模拟预测)工业上用电解法生产乙醛酸(OHCCOOH)的原理如图所示,装置中阴、阳两极均为惰性电极。其中双极膜由阴离子交换层和阳离子交换层复合而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双极膜复合层内水解离为和并分别向两极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相同时间内,两极得到乙醛酸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X极上生成乙醛酸的电极反应式为
    D.M是阴离子交换膜
    11.(2023春·辽宁沈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可做二次电池(如下图所示)的碳电极。该电池用的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碳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将镍电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
    C.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
    D.放电时镍电极反应为:
    1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电解合成1,2­二氯乙烷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是2H2O+2e-=2OH-+H2↑
    B.液相反应为CH2=CH2+2CuCl2→ClCH2CH2Cl+2CuCl(s)
    C.Y、X分别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
    D.电路中每转移1mole-,两极共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
    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一种Al-PbO2电池通过x和y两种离子交换膜隔成M、R、N三个区域,三个区域的电解质分别为Na2SO4、H2SO4、NaOH中的一种,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
    B.放电时,R区域的电解质浓度逐渐增大
    C.M区电解质为NaOH,放电时Na+通过x膜移向R区
    D.放电时,PbO2电极反应为PbO2+2e-+4H+=Pb2++2H2O
    14.(2023春·湖北·高三安陆第一高中校联考阶段练习)用铁板作电极电解污水,可使其中的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其电解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接电源负极,Y为阴离子交换膜
    B.X溶液可能为溶液或者溶液
    C.若处理含的污水,左池会生成和两种沉淀
    D.若处理含的污水,发生反应:

    二、非选择题
    15.(2023秋·湖北武汉·高三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校联考期末)电化学方法是化工生产及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I.二氧化氯()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的新工艺如图所示:
      
    (1)图中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产生的电极应连接电源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a极区溶液的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离子交换膜应使用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Ⅱ.在日常生活中,金属腐蚀的现象普遍存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实验装置验证的腐蚀与防护:
      
    (4)图中能保护不被腐蚀的是装置_______(填“A”或“B”),其保护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
    (5)另一装置中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检验其阳离子产物时加入_______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6.(2023秋·云南丽江·高三统考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锌-空气电池是金属空气电池的一种,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Zn电极作______极,写出通入空气一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2)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a口产生的气体是______,c口获得的产品是______,当d口产生标况下2.24L气体时,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②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材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鉴于腐蚀问题的严重性,国内外对防腐工作都很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腐蚀的危害,图3是金属防护的两个例子。
      
    ①为了降低某水库的铁闸门被腐蚀的速率,可以采用图3甲所示的方案,其中焊接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可以采用______(填字母)。
    A.铜       B.石墨      C.锌
    ②图3乙方案也可以降低铁闸门腐蚀的速率,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该金属防护的方法叫做______。
    17.(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正定中学校考阶段练习)Ⅰ.在1×105Pa, 25℃时,H-H键、N ≡N键和N- 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945 kJ·mol-1和391 kJ·mol-1。
    (1)①根据上述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25℃时,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消耗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实际生产中,加入0.5 mol氮气和1.5 mol氢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 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Q1> 2Q2 b. Q1Q2
    Ⅱ. 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 min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4)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v(A)=2v(B)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2v正(A)=v逆(B)
    d.容器内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5)在密闭容器里,通入一定量的A、B、C,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后,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减小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正催化剂    ③减小容器容积
    Ⅲ.为了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其装置如图:
      
    (6)乙装置中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7)丙装置中溶液碱性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8)假设开始时甲装置中两电极质量相等,导线中转移0.3 mol电子时,两电极质量相差___________ g。
    18.(2023秋·江苏泰州·高三校联考期末)将CO2还原为HCOOH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1)利用反应CO2(g)+H2(g)⇌HCOOH(g);ΔH =+14.9 kJ·mol-1不能实现CO2直接加氢合成HCOOH,原因是___________。
    (2)CO2通过电解法转化为HCOO-的反应机理如图1。Pt电极上覆盖的Nafion膜是一种阳离子交换膜,对浓度不高的HCOO-有较好的阻拦作用,可让H2O自由通过。

    ① Sn电极上生成HCOO-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 电路中通过的电量与HCOO-产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相同条件下,Pt电极有Nafion膜HCOO-产率明显提高,但电量>1000C后又显著下降,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③ 若电解时将Nafion膜置于两个电极中间,保持电流恒定,20 h时向阳极区补充KHCO3,电压与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0~20 h,电压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CO2电还原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Sn、In、Bi的活性位点对O的连接能力较强,Au、Cu的活性位点对C的连接能力较强,Cu对CO的吸附能力远大于Au,且Cu吸附CO后不易脱离。

    若还原产物主要为CH4时,应选择___________(填“Sn”“Au”或“Cu”)作催化剂,简述分析过程: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氯化铁与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S和氯化亚铁,过滤后滤液中含HCl、FeCl2,电解时发生2HClH2↑+Cl2↑,氯气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氯化铁可循环利用。
    【详解】A.H2S完全燃烧的产物是SO2和水,SO2是大气污染物,不能用充分燃烧的方法消除H2S污染,故A错误;
    B.FeCl3吸收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Cl2、S、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故B正确;
    C.阳极生成氯气,氯气把FeCl2氧化为FeCl3,阴极放出氢气,阴极反应主要为2H+ +2e- =H2↑,故C正确;
    D.该工艺流程,FeCl3与H2S反应生成FeCl2、S、HCl,电解滤液又生成氯化铁,则FeCl3在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故D正确;
    选A。
    2.C
    【分析】电解法将,转化为乙烯,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左侧a电极为阴极,电极a连接电源的负极,右侧b电极为阳极,电极b连接电源的正极。
    【详解】A.根据分析,电极b连接电源的正极,A正确;
    B.电极a上二氧化碳先被还原为CO,CO再被还原为乙烯,发生的总反应为:,B正确;
    C.右侧b电极为阳极,通电后右室电极反应为:,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迁移至右室,与消耗的氢氧根的量相同,右室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加,故右室溶液质量增加,C错误;
    D.阳极电极反应为:,若电路中通过电子时,理论上电极b产生O2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D正确;
    故选C。
    3.B
    【分析】由题可知,放电时,CO2转化为HCOOH,即CO2发生还原反应,故放电时右侧电极为正极,左侧电极为负极,Zn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充电时,右侧为阳极,H2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O2,左侧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Zn,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放电时,负极上Zn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故A正确;
    B.放电时,CO2转化为HCOOH,C元素化合价降低2,则1molCO2转化为HCOOH时,转移电子数为2mol,故B错误;
    C.充电时,阳极上H2O转化为O2,负极上转化为Zn,电池总反应为:,故C正确;
    D.充电时,正极即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溶液中H+浓度增大,溶液中c(H+)•c(OH-)=KW,温度不变时,KW不变,因此溶液中OH-浓度降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4.D
    【分析】由图可知,图示为充电过程,镍基电极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则放电时镍基电极为正极、右侧电极为负极;
    【详解】A.放电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流向镍基电极,A正确;
    B.放电时负极上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和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生成,反应为,B正确;
    C.充电时反应为放电时的逆反应,结合B分析可知,充电时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
    D.传统的金属电极在浓电解液中转化为,故将KOH浓度由0.1mol/L提高至6mol/L会导致锌极被反应,沉积/剥离库仑效率20次循环后迅速下降,不利于该电池的充放电,D错误;
    故选D。
    5.D
    【分析】石墨电极M处,CO2在光合菌、光照条件下转化为O2,O2在M极放电生成H2O,发生还原反应,M为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N极为负极,硫氧化菌将FeSx氧化为S,硫再放电生成,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6e-+4H2O=+8H+,H+通过质子交换膜由右室移向左室;铂电极P为阴极,铂电极Q为阳极,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阳极反应式为I2+12OH--10e-=2+6H2O,阴极生成氢氧根离子,而阳极生成的比消耗的OH-少,溶液中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Q极移向P极,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 由于光合菌和硫氧化菌均为细菌,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故为保证制备KIO3的制备速率,需要控制左池的温度与pH,A正确;
    B. 由分析可知,左池N极为负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6e-+4H2O=+8H+,则左池工作一段时间后,N极附近pH降低,B正确;
    C. 由分析可知,Q极反应式为:I2+12OH- -10e- =2-+6H2O,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电路中每消耗1mol O2,则电路上通过的电子为4mol,则理论上有4 mol 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Q极移向P极,D错误;
    故答案为:D。
    6.B
    【分析】从总反应分析, LixC6变为C和Li+为氧化反应,该极为原电池的负极。而Li1-xFePO4变为LiFePO4发生还原反应,它为原电池的正极。
    【详解】A.由上分析,放电的负极为 LixC6- xe- = xLi++6C,A项正确;
    B.a过程由于Fe2+化合价升高为Fe3+,为了平衡电荷Li+脱嵌减少。从图看晶胞中减少了棱上1个和面心的一个Li+总共减少,所以1mol晶体中转移NA电子,B项错误;
    C.放电时,该材料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即Fe由+2变为+3为b过程,Li+嵌入正极,C项正确;
    D.充电时的总反应为 6C+LiFePO4= LixC6+Li1-xFePO4,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为 LiFePO4- xe-= Li1-xFePO4+xLi+,D项正确;
    故选B。
    7.A
    【详解】A.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放电,为,A正确;
    B.碱室是转化为,应由双极膜产生不断补充,保持碱的浓度,X应为,B错误;
    C.盐室生成,就需要穿过交换膜A,所以交换膜A为阴离子交换膜,C错误;
    D.捕获1.12L ,未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转移电子数,D错误;
    故选A。
    8.D
    【分析】放电时M元素化合价升高,故X电极为负极,Y电极为正极;充电时X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Y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据此解答。
    【详解】A.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Na+由X电极通过交换膜移向Y极,A错误;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yNa++ye-+nC=NayCn,B错误;
    C.充电时,X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过渡元素M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错误;
    D.铅蓄电池中放电时:,每消耗20.7g铅转移0.2mol电子,正极区域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NayCn-ye-=yNa++nC,因此钠离子电池正极区域质量减少4.6g,D正确;
    故选D。
    9.D
    【分析】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TiO2电极将转化为NH3•H2O可知TiO2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7H++6e-=NH3•H2O+H2O,石墨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故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Z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b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O2+e-=,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a电极为Zn电极是负极,A错误;
    B.放电过程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电解过程中,TiO2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7H++6e-=NH3•H2O+H2O,则阴极区溶液的pH逐渐增大,C错误;
    D.由于两个a电极串联,理论上,每得到1molNH3•H2O,需得到12mol电子,故至少需要消耗Zn的质量为=390g,D正确;
    故答案为:D。
    10.D
    【分析】图解剖析

    该装置为电解池,电极X上的电极反应有、,X为阳极;电极Y上电极反应有、,Y为阴极;阳极室溶液中发生反应。
    【详解】A.X为阳极,则a为电源的正极,选项A错误;
    B.由于阴极上发生2个电极反应,阳极上也同时发生2个电极反应,故无法确定两极生成OHCCOOH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选项B错误;
    C.阳极室生成乙醛酸的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不是在电极上,选项C错误;
    D.电解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故M为阴离子交换膜,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D
    【分析】原电池中失电子的为负极,电解池中失电子的为阳极,根据电子移动方向可知:原电池工作时,碳电极为负极,镍电极为正极;电解池工作时,碳电极为阴极,镍电极为阳极。
    【详解】A.充电时为电解池,碳电极为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充电时为电解池,镍电极为阳极,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B错误;
    C.放电时碳电极为负极,H2在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C错误;
    D.放电时镍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D正确;
    故答案为:D。
    12.D
    【分析】根据实验装置,产生氢气的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右端产生NaOH,说明Y为阳离子交换膜。
    【详解】A.该装置工作时,产生氢气的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选项A正确;
    B.根据图中物质的关系可知,液相反应为CH2=CH2+2CuCl2→ClCH2CH2Cl+2CuCl(s),选项B正确;
    C.左端电极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Cl-e-+Cl-=CuCl2,Cl-透过交换膜X进入阳极反应,所以X为阴离子交换膜,选项C正确;
    D.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阴极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L,阳极不产生气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3.D
    【分析】由图可知,铝极上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则PbO2极为正极;铝极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则M区电解质为氢氧化钠,那么R区为硫酸钠、N为硫酸;放电时铝极反应为,PbO2电极反应为;
    【详解】A.正极反应为Pb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反应消耗硫酸,硫酸浓度减小,故a>b,A正确;
    B.放电时,M区钠离子、N区硫酸根离子均向R区域迁移,电解质硫酸钠溶液浓度逐渐增大,B正确;
    C.由分析可知,M区电解质为NaOH,放电时Na+通过x膜移向R区,C正确;
    D.放电时,PbO2电极反应为,D错误;
    故选D。
    14.B
    【详解】A.右池产生氢气,右侧铁板为电解池阴极,左侧铁板为电解池阳极,所以a接电源正极,左侧生成的与污水中离子反应,右侧产生的向左侧做定向移动,Y为阴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
    B.右侧放氢气生碱,X溶液可能为溶液或者溶液,故B正确;
    C.若处理含的污水,发生反应,左池会生成和两种沉淀,故C错误;
    D.若处理含的污水,发生反应,故D错误;
    选B。
    15.(1) 正极 Cl--5e-+2H2O=ClO2↑+4H+
    (2)增大
    (3)阳
    (4) A 牺牲阳极法
    (5) Fe-2e-= K3[Fe(CN)6] [Fe(CN)6]3-+Fe2++K+=KFe[Fe(CN)6]↓

    【详解】(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在阳极产生,所以产生的电极应连接电源的正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
    (2)a极是阴极,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氢氧根浓度增大,所以a极区溶液的增大。
    (3)由于阳极区产生氢离子,而阴极区氢离子放电,所以图中离子交换膜应使用阳离子交换膜。
    (4)A装置是原电池,锌是负极,铁正极,被保护,B装置也原电池,铜是正极,铁是负极,铁被腐蚀,所以图中能保护不被腐蚀的是装置A,其保护方法的名称是牺牲阳极法。
    (5)B装置中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检验其阳离子产物时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CN)6]3-+Fe2++K+=KFe[Fe(CN)6]↓。
    16.(1) 负 O2+2H2O+4e-=4OH-
    (2) Cl2 NaOH 0.2mol 2Cl-+2H2O2OH-+H2↑+Cl2↑
    (3) C 负 外加电流法

    【详解】(1)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Zn电极作负极,氧气易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通入空气一极是正极,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2)①左侧电极为阳极,阳极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a口产生的气体是Cl2;右侧是阴极,阴极反应式为,所以c口获得的产品是NaOH,d口放出氢气, 当d口产生标况下2.24L气体时,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
    (3)①图3甲所示的方案为牺牲阳极法,其中焊接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的活泼性大于铁,故选C。
    ②图3乙方案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的负极。
    17.(1) 放热 a
    (2)2A(g)+B(g) 2C(g)
    (3)0.1mol·L-1·min-1
    (4)d
    (5)①
    (6)
    (7)减弱
    (8)18

    【详解】(1)①根据反应过程中,断键时吸收能量,形成键的时候放热,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键需要的能量时945+3×436=2253kJ,形成键时放出的能量是6×391=2346kJ,故放出的多,放出了能量为93kJ,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实际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理论值,故Q1>2Q2,故选a;
    (2)根据图像判断,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增大的物质生成物,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的A、B、C物质的量之比为(5-3): (2-1): (4-2)=2:1:2;且因为2min后各物质都存在,且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达到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方程式为:2A(g)+B(g) 2C(g);
    (3)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 mol·L-1·min-1;
    (4)a.速率没有说明正逆,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装置,a不符合题意;
    b.容器体积和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物质的速率比值不等于系数比,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不能说明达到平衡,c不符合题意;
    d.容器内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平衡不再移动,能作为平衡标志,故d符合题意;
    故选答案d;
    (5)根据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降低温度时速率会减小,加入正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物质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选①;
    (6)乙装置中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
    (7)丙装置中总反应为甲烷和氧气、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反应消耗氢氧根离子,故溶液碱性减弱;
    (8)甲装置中两电极质量相等,反应时铁极溶解生成亚铁离子,Pt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析出铜单质,导线中转移0.3 mol电子时,铁极减小0.15mol铁,质量为8.4g,Pt极析出0.15mol铜,质量为9.6g,两电极质量相差18g。
    18.(1)该反应的ΔH>0、ΔS1 000 ℃后,c(HCOO-)增大,Nafion膜阻拦作用下降 阳极区pH减小,HCO浓度下降,K+部分迁移至阴极区,阳极区离子浓度下降,导电能力减弱
    (3) Cu 回溯CH4生成机理,第1步是C与催化剂活性位点相连,排除Sn;Au对CO的吸附能力较小,易脱离;Cu对CO的吸附能力强,不易从催化剂表面脱离

    【详解】(1)利用反应CO2(g)+H2(g)⇌HCOOH(g);ΔH =+14.9 kJ·mol-1不能实现CO2直接加氢合成HCOOH,原因是该反应的ΔH>0、ΔS1000C后又显著下降,可能原因是Nafion膜可以阻止HCOO-在阳极放电;电量>1 000 ℃后,c(HCOO-)增大,Nafion膜阻拦作用下降;
    ③ 若电解时将Nafion膜置于两个电极中间,保持电流恒定,20 h时向阳极区补充KHCO3, 0~20 h,电压增大的原因是阳极区pH减小,HCO浓度下降,K+部分迁移至阴极区,阳极区离子浓度下降,导电能力减弱
    (3)若还原产物主要为CH4时,应选择Cu作催化剂,因为Cu对CO的吸附能力远大于Au,且Cu吸附CO后不易脱离,第1步是C与催化剂活性位点相连,排除Sn;Au对CO的吸附能力较小,易脱离;Cu对CO的吸附能力强,不易从催化剂表面脱离。

    相关试卷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电解池: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电解池,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电解池: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电解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电解池: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电解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