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1 第二章 专题强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v-t图像求位移( word版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4934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1 第二章 专题强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v-t图像求位移( word版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4934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1 第二章 专题强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v-t图像求位移( word版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4934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学案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公式.并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2.会用v-t图像求位移并判定变加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
一、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导学探究
如图所示,如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试推导eq \(v,\s\up6(-))=eq \f(v0+v,2)=.
答案 方法一 解析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对于这段时间t,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0+eq \f(1,2)at,该段时间的末速度v=v0+at,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整理加工可得eq \x\t(v)=eq \f(x,t)=eq \f(v0t+\f(1,2)at2,t)=v0+eq \f(1,2)at=eq \f(2v0+at,2)=eq \f(v0+v0+at,2)=eq \f(v0+v,2)=,即eq \x\t(v)=eq \f(v0+v,2)=.
方法二 图像法
0~t时间内的位移x=eq \f(v0+v,2)t
平均速度eq \x\t(v)=eq \f(x,t)=eq \f(v0+v,2)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对应梯形中位线的长度,故=eq \f(v0+v,2)
知识深化
1.平均速度公式:eq \x\t(v)==eq \f(v0+v,2)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该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若同时涉及位移与时间而不涉及加速度,选用平均速度公式及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公式=eq \f(x,t),eq \f(v0+v,2)=eq \f(x,t).
2.三个平均速度公式的比较:
eq \x\t(v)=eq \f(x,t)适用于任何运动,eq \x\t(v)=eq \f(v0+v,2)及eq \x\t(v)=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1 某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12 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下,共历时20 s,运动了50 m,求汽车在上述运动中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答案 5 m/s
解析 由于汽车在前、后两阶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最大速度为vm,则x1=eq \f(vm,2)t1①
x2=eq \f(vm,2)t2②
由①+②得x1+x2=eq \f(vm,2)(t1+t2)
解得vm=eq \f(2x1+x2,t1+t2)=5 m/s.
例2 (2021·江苏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假设“运—20”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 m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 s和1 s,则“运-20”的加速度大小是( )
A.35 m/s2 B.40 m/s2
C.45 m/s2 D.50 m/s2
答案 B
解析 第一段的平均速度v1=eq \f(x,t1)=eq \f(120,2) m/s=60 m/s,第二段的平均速度v2=eq \f(x,t2)=eq \f(120,1) m/s=
120 m/s,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a=eq \f(v2-v1,\f(t1+t2,2))=eq \f(120-60,1.5) m/s2=40 m/s2,故选B.
二、 v-t图像求位移
1.利用v-t图像求位移
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面积”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位移为时间轴上、下“面积”绝对值之差.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面积”绝对值之和.
2.理解
(1)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甲,其中v0t与矩形面积相等,eq \f(1,2)at2与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x=v0t+eq \f(1,2)at2.
(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如图乙,公式中的a取负值.相当于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中“减去”了一部分.
例3 (2021·江苏海头高级中学高一月考)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求:
(1)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距离;
(2)前4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3)前4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答案 (1)6 m (2)5 m (3)7 m
解析 (1)当物体运动了3 s时,物体距出发点的距离最远,xm=eq \f(1,2)×4×3 m=6 m;
(2)前4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x=|x1|-|x2|=eq \f(1,2)×4×3 m-eq \f(1,2)×2×1 m=5 m;
(3)前4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s=|x1|+|x2|=eq \f(1,2)×4×3 m+eq \f(1,2)×2×1 m=7 m.
针对训练1 (2022·江苏连云港高一期末)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8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0~2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5 m/s
C.2~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2 m
D.6~8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
答案 B
解析 0~8 s内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错误;0~2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eq \x\t(v)=eq \f(v1+v2,2)=eq \f(1+2,2) m/s=1.5 m/s,B正确;2~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2=2×4 m=8 m,C错误;6~8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eq \f(0-2,8-6) m/s2=-1 m/s2,D错误.
针对训练2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0,末速度的大小为v1,则在0~t1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eq \f(v0+v1,2).
答案 大于
3.v-t图像与x-t图像的比较
例4 (2021·江苏金坛高一期中)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 s内甲做匀加速运动
B.第2.5 s和第3.5 s时甲物体速度方向不同
C.第2.5 s和第3.5 s时乙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同
D.0~6 s内甲、乙的位移都为0
答案 D
解析 0~2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第2.5 s和第3.5 s时甲物体速度方向相同,故B错误;第2.5 s和第3.5 s时乙物体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误;由题图甲可知,甲从原点出发,又回到原点,位移为0;题图乙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下面积相等,说明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位移为0,故0~6 s内甲、乙的位移都为0,D正确.
1.(2021·江苏沛县树恩中学高二期中)电动自行车以其时尚、方便、快捷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但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学习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确保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按规定电动自行车在城区限速20 km/h.某同学为了判断自己正常行驶时是否超速,在一次正常行驶途中经过某一位置时立刻切断电源,让电动自行车沿直线自由滑行.测得电动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15 m,滑行的时间为5 s,则该同学正常行驶的车速约为( )
A.3 km/h B.3 m/s
C.6 km/h D.6 m/s
答案 D
解析 根据公式x=eq \f(v,2)t得v=eq \f(2x,t)=eq \f(2×15,5) m/s=6 m/s,故D正确.
2.(2021·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期末)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5 s通过的位移为7.5 m,则该汽车在5 s末的速度大小为( )
A.2 m/s B.3 m/s
C.4 m/s D.5 m/s
答案 B
3.一物体从固定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 s停止,已知物体经过斜面和水平地面交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
A.1∶1 B.1∶2 C.1∶3 D.3∶1
答案 C
解析 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
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eq \x\t(v)1=eq \f(v,2),
在斜面上的位移x1=eq \x\t(v)1t1=eq \f(v,2)t1
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eq \x\t(v)2=eq \f(v,2),
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x2=eq \x\t(v)2t2=eq \f(v,2)t2
所以x1∶x2=t1∶t2=1∶3,故选C.
4.一辆汽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行驶,在0~2t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变为v.在2t~3t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由v变为0,在这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
B.位移的大小之比为2∶1
C.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2
D.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作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之比a1∶a2=eq \f(v,2t)∶eq \f(v,t)=1∶2,故A错误;位移的大小之比x1∶x2=eq \f(1,2)v·2t∶eq \f(1,2)vt=2∶1,故B正确;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eq \x\t(v)1∶eq \x\t(v)2=eq \f(0+v,2)∶eq \f(v+0,2)=1∶1,故C、D错误.
5.(2021·连云港东海县高一期末)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迷上了无人机航拍摄影,在某次航拍中,无人机起飞时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人机经20 s到达最高点
B.无人机在0~80 s时间内飞行的最大高度为360 m
C.无人机在0~80 s时间内飞行的最大高度为300 m
D.无人机在70 s时的加速度为-0.075 m/s2
答案 B
6.(2021·徐州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 s末加速度反向
B.5~6 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C.8 s末离出发点最远
D.前6 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 m/s
答案 D
7.(2021·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的x-t图像和物体乙的v-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0~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2 m
B.甲在0~6 s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
C.乙在0~6 s时间内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0~6 s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解析 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甲在整个过程中图线的斜率不变,知甲运动的速度不变,总位移为Δx=2 m-(-2 m)=4 m,故A、B错误;乙在0~6 s内,先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在第3 s时发生改变,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乙在0~6 s内总位移为零,故C正确;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题图乙中图线的斜率不变,知乙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未发生改变,故D错误.
8.(2021·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月考)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 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经过0.5 s反应时间后,采取刹车礼让行人,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汽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
A.20 m/s2 B.6 m/s2
C.5 m/s2 D.4 m/s2
答案 C
解析 减速位移x′=(15-10×0.5) m=10 m,减速时间设为t′,x′=eq \f(v0,2)t′,得t′=2 s,a=eq \f(v0,t′)=5 m/s2,C正确.
9.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eq \f(L,t)
B.物体在eq \f(t,2)时的瞬时速度是eq \f(2L,t)
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是eq \f(\r(2)L,t)
D.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eq \f(\r(2)t,2)
答案 B
解析 物体运动全过程的平均速度eq \x\t(v)=eq \f(x,t)=eq \f(L,t),A正确;eq \f(t,2)时,物体的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eq \f(L,t),B错误;若末速度为v,则eq \f(v,2)=eq \f(L,t),v=eq \f(2L,t),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的瞬时速度=eq \r(\f(02+v2,2))=eq \r(\f(\b\lc\(\rc\)(\a\vs4\al\c1(\f(2L,t)))2,2))=eq \f(\r(2)L,t),C正确;设物体加速度为a,到达斜面中点用时t′,则L=eq \f(1,2)at2,eq \f(L,2)=eq \f(1,2)·at′2,所以t′=eq \f(\r(2),2)t,D正确.
10.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下潜试验,从水面开始竖直下潜,最后返回水面,其
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 min和6~10 min两时间段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0.025 m/s2
C.3~4 min和6~8 min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6 m
答案 A
解析 根据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0~4 min内的位移大小为:x=eq \f(1,2)×(120+240)×2.0 m=360 m;6~10 min内位移大小为x′=eq \f(1,2)×3.0×240 m=360 m,可知,0~4 min和6~10 min两时间段位移大小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1 min和3~4 min加速度最大,大小为a=eq \f(v,t)=eq \f(2.0,60) m/s2
≈0.033 m/s2,故B错误;v-t图像的斜率的正负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可知3~4 min和6~8 min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t=4 min时“蛟龙号”下潜到最深处,最大深度为:s=eq \f(1,2)×(120+240)×2.0 m=360 m,故D错误.
11.(2021·南京高一阶段练习)中国跳水“梦之队”在东京奥运会上荣获7金5银12枚奖牌,创造了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最佳战绩.为了模拟跳水运动员的运动规律,某同学将一小球(看作质点)从平台边缘竖直向上抛出,从小球抛出时开始计时,小球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1.2 s时到达最高点
B.小球在水中最深处时加速度最大
C.平台与水面的高度差是3.2 m
D.小球落入水中的深度小于3.2 m
答案 D
解析 小球在0.4 s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A错误;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1.2 s刚入水时斜率最大,小球的加速度最大,B错误; 平台与水面的高度差是h1=eq \f(1.2-0.4×8,2) m-eq \f(0.4×4,2) m=2.4 m,C错误;若小球入水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小球落入水中的深度为h2=eq \f(2.0-1.2×8,2) m=3.2 m.因为小球做变减速运动,图像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小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小球落入水中的深度小于3.2 m,D正确.
12.(2021·江苏邗江高一期中)航天飞机着陆时速度很大,可用阻力伞使它减速.假设一架航天飞机在一条笔直的跑道上着陆,刚着陆时速度大小为80 m/s,立即打开阻力伞,阻力伞加上地面的摩擦作用,产生大小为6 m/s2的加速度,经过12 s,收掉阻力伞,飞机继续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又经过4 s停下来,求:
(1)收掉阻力伞时飞机的速度大小;
(2)收掉阻力伞后飞机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2;
(3)飞机从着陆到停止的总位移大小.
答案 (1)8 m/s (2)2m/s2,方向与飞机初速度方向相反 (3)544 m
解析 (1)以飞机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a1=-6 m/s2,由v1=v0+a1t1,解得v1=8 m/s
(2)由v2=v1+a2t2,解得a2=-2 m/s2
负号表示方向与飞机初速度相反;
(3)由x1=eq \f(v0+v1,2)t1,x2=eq \f(v1+v2,2)t2得:
飞机从着陆到停止的总位移大小
x=x1+x2=544 m.
1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eq \f(v1+v2,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 A
解析 因为v-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故在0~t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故根据eq \x\t(v)=eq \f(x,t)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选项A正确,C错误;因为乙车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eq \f(v1+v2,2),选项B错误;因为v-t图线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种类
内容
v-t图像
x-t图像
图线斜率
表示加速度
表示速度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表示位移
无意义
两图线交点坐标
表示速度相同,不一定相遇
表示相遇
相同点
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自由落体运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自由落体运动学案及答案,共8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学案,共6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