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16 斜坡的启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 16.斜坡的启示 | 课时安排 | 2-2 | 总课时 |
| ||
教学目标 | 1.体会机械和技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2.通过搜集证据和数据分析,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3.能够结合实际,对斜面的变形提出设想,能对巨石搬运之谜作出假设性解释。 | ||||||
教学重难点 | 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理解“Z”字形和螺旋都是斜面的变形。 | ||||||
教学准备 | 教师材料:PPT、螺丝钉、三角形纸等。 学生材料:斜面装置、小车、弹簧测力计、钩码、记录单。 | ||||||
授课时间 |
| ||||||
教 学 过 程 | 个 性 化 备 课 | ||||||
一、联系实际,斜面“变形”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为了省力要搭建坡度小的斜面,那金字塔旁的斜坡要多少坡度比较合适?出示数据:据考证,金字塔旁斜坡坡度大概5°、也就是斜面长和金字塔高比例大约在10:1时,是保证运输方便和使用最少建筑斜坡材料的最佳比例。我们今天使用的模型高度大约是20厘米,按比例斜面长是高度的10倍,也就是2米;而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建成时的高度是146.59米,换算下来,通往塔顶的斜坡长度将达到惊人的1465米左右,斜坡起点距离金字塔将达1457米远! 2.提出问题:怎么解决以上难题? 3.要求: ①能省力; ②不能把斜面建造得离金字塔太远。 4.学生思考,提出见解,互相质疑补充。邀请上台画一画想法。 5.出示生活场景图:人行天桥、盘山公路、螺旋滑梯。 ①学生有想到方法,图片用来与生活建立关联; ②学生没有想到方法,则用来启发思考:将直线斜面变形成“Z”形斜面或螺旋斜面。 6.思考:“Z”形或螺旋为什么能省力?,引导观察“Z”形或螺旋是由一段一段斜面组成的,每一段斜面的坡度比直线斜面的坡度小,所以比较省力。 7.出示卷在铅笔上的螺旋,提问螺旋旋开可能是什么形状,当众旋开是三角形,发现是斜面的变形。 8.生对金字塔巨石搬运的方法作出假设性解释。 9.师小结:你们都提出了很棒的想法,事实上,45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究竟用什么方式建造成这项世界奇迹,现在的我们已无从得知,它留下的许多未解之谜,仍然吸引着许多考古学家们利用数学原理和科学技术不断去探寻和解释,希望你们也能如此。 二、习题应用,加深理解 1.斜面是一种 机械,它可以 。 2.当高度一样时, 越 ,斜面就越省力。 3.古埃及金字塔可能是通过建造 将巨石搬运到高处的。 4.以下物品不是运用斜面原理的是( ) 菜刀 B.楼梯 C.起钉器 D.盘山公路
5.观察下图,思考螺丝钉的螺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 ||||||
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6 蛋壳与拱形建筑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6 蛋壳与拱形建筑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了解拱形结构,生活中拱形结构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第1单元 物质的变化2 铁钉生锈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第1单元 物质的变化2 铁钉生锈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16 斜坡的启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16 斜坡的启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