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01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02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的表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又称地形、地貌。它是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是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属于课标中“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从地球表面本来就是这样的吗?到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现在的样子?为后续学习提供概念建构思路和基础。

    本课的设计线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的特点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的布局有感性的认识,进而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对地球全貌的观察(观察地球图片,产生感性认识)——陆地内部主要地形的观察(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建立具体的“地形”概念)——每一个典型地貌的观察(观察和分析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并猜测其形成原因,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供线索)。

    【学情分析】

    对于地球的表面形态,五年级学生已有一些见闻,他们在旅途、科普书籍和网络中接触过一些地形地貌,也能说出个别常见地形及其特点。但因缺乏系统的认识,即便学生知道高地、山地、平原和丘陵等地形名称,也无法将地形名称与实际的地理意义进行对应,无法对地形形成的原因进行合理猜测。针对每种典型地貌有什么特点,很多学生也是似懂非懂。对地貌特点进行描述时也较难运用准确的词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进行引导性的设计,使学生用科学的词语描述地形及其特点,进而对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特点。

    难点:根据地形的特点,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材料准备】

    地形地球仪、中国地形图、放大镜、典型地形地貌照片、学生记录卡片、马克笔、俯瞰地球视频、班级记录大表。

    空间站带你环绕地球一周视频来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b411v7PG/?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3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观看从空间站俯瞰地球全貌视频。

    教师: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地球看起来大部分是蓝色的、有很多水、也有一些陆地;地球不是光滑的球;地球表面上有不同的颜色……

    教师追问:地球的现有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还是什么力量使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板书:地球的表面)

    学生:不是,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是大自然变化造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地球表面是有一定了解的,通过视频呈现,引起学生共鸣,顺理成章揭示本课学习主题。

    2.探索

        任务一:感知地球整体面貌

    教师:究竟是什么力量呢?出示地形地球仪。我们先把地球搬到眼前,仔细观察地球的地形地貌。可以用肉眼或放大镜来观察,用手来摸一摸地球的表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①地球上的表面凹凸不平。②有不同的颜色,绿色的地方比较平,深橙色的地方比较凸。③可看到标着丘陵、平原、盆地、高山、高原、太平洋。海洋占的比例大,陆地占的比例小等。

    教师引导: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地势的高低。“坑坑洼洼”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同学们在观察地形图的时候,可以利用高度表来帮助你判断、描述高度。

    出示地形图例资料:

     

     

     

     

    小结:地球的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为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板书:地形  复杂多样 不断变化)

    设计意图:观察地形地球仪,让学生既直观又整体地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对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任务二:细析中国陆地地形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你能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你能判断出是什么地形?并用词语来描述特点吗?小组进行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对比图例和地形图上的地形起伏汇报家乡地形特点。(如没有提及的地形,教师进行提问:大家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那老师家是位于四川,是什么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可以描述地形的海拔高低,是平坦的还是陡峭的……

    PPT汇总特点:

    地形名称

    特点

    平原

    200米以下,平坦广阔

    丘陵

    200-500米,地势起伏较大

    山地

    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有耸立的山峰

    高原

    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平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板书:五种地形图片)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自己熟悉的地区进行观察描述,更有针对性。同时汇总表能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对比不同地形的特点,促进其建立具体的地形概念,也为接下来典型地貌的特点描述奠定基础。

    任务三:观察典型地貌,推测形成原因

    教师提问:出示五种典型地貌和资料,我国的地域辽阔,请大家观察这五种典型的地貌,描述它们的特点,并推测形成的原因。小组进行观察讨论,将特点和形成原因写在纸条上,红色纸条写上特点,黄色纸条写上形成原因。然后贴在班级记录表的相应位置。(1、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2、长白山天池;3、敦煌雅丹地貌;4、黄土高原;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每组学生纸条(各5张):

      

       

     

     

     

     

     

     

    师生:整理记录表中的特点和猜测,纠正错误描述,合并一致的想法。

    地形

    地形特点

    主要形成的原因

    1、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

     

     

     

     

     

     

     

    2、长白山天池

     

     

    3、敦煌雅丹地貌

     

     

    4、黄土高原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设计意图:这五种地貌类型丰富,特点突出,与后续各课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长白山天池的形成就是地球内部力量改变地形地貌的结果(第四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根据特点进行合理的原因猜测,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认知。班级记录表全面地汇总了全班级同学的观点,为后续的学习提供线索,意在让学生对本课形成的猜测进行完善和反思,记录学生思维转变的过程。

    3.拓展

    教师:展示我国典型地貌,提问:关于地球表面,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能帮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回顾、梳理本课内容,内化所学。同时暴露学生对地形地貌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原有认知,有助于其自我纠正或其他同学帮忙纠正错误认知,完善科学概念。

     

    【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

    以上图片和文字均为打印。

    【班级记录表设计】

    地形地貌记录表

                                         日期:

    地形

    地形特点

    主要形成的原因

    1、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

     

     

    2、长白山天池

     

     

    3、敦煌雅丹地貌

     

     

    4、黄土高原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1. 地球的表面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1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世界地形图、我国的地形图以及各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学习描述地形的特点,对地表的各种形态进行初步的认知。学生感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思考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已有认知作出猜想。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地形地貌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但他们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旅游途中或在网络、电视中对地形地貌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因此,他们可以尝试对各种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猜测,这种猜测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思维线索,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心中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融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变化原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做出初步猜想与解释。

    难点:对主要地形地貌形成原因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典型地形地貌的视频、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班级记录大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你们对地球了解吗?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在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现在的样子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新单元的学习吧。(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

    设计意图:一连串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地球表面的样子。聚焦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地形地貌形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

    二、探索

    (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1.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提问: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图,你们发现我们的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海洋与大陆的分布、大陆板块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2.交流、研讨:地球的面貌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3.教师播放海陆变迁的相关视频,补充学生知。

    4.师生总结:整个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形成几大板块。地球表面的样子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观察、分析,帮助学生对地球地表形态形成一个较为宏观的认知,初步认识到地球现今的整体面貌都是地球演化的结果。为后续研究具体某一地形地貌形成原因作铺垫。

    (二)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1.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

    (1)观察中国地形图,交流研讨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2)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地形地貌特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地形地貌?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研讨。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地貌的概念。

    2.观察图片中的地形地貌,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师出示5种地形地貌图片,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图片中的地形地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几张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将学生观察的目光再次聚焦:观察某个典型地形地貌,并描述它们的特点,为后面分析其成因做好充分的准备。

    3.把每幅地形地貌图的特点和自己对这种地形地貌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测填写在记录表中。

    4.学生填写记录表后小组研讨。

    设计意图:发挥个人学习与小组交流研讨的优势,记录表达自己的认识,为后面的全班交流,形成初步的共识奠定基础、提供线索。

    三、研讨

    1.各组汇报地形地貌观察记录表。

    2.研讨:

    (1)比较各组的解释,你认为哪组同学解释得更合理?为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地球的表面由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地貌组成。地球表面主要有哪些地形地貌?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综合全班同学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可能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

    3.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几种主要的地形地貌的特点,还推测出这些地形地貌可能形成的原因,我们的推测是否合理呢?我们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展开深入的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性的研讨活动,交流观察的结果和猜测,归纳总结影

    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并将大家的意见用“班级记录表”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对主要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假设,埋下探索的伏笔,激起后续探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

    地球的表面

    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及对其成因的猜测(班级记录表)

    主要地形地貌及特点

    猜测

    1.弯曲的岩层:岩石一层一层地排列、整齐、弯曲……

    地震破坏

    2.长白山天池:湖面平静、中间低四周高、周围有高山……

    火山喷发

    3.敦煌雅丹地貌:石柱、平台形高地、沙粒粗大……

    风的侵蚀

    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千沟万壑、高原表面破碎、黄土堆积、植被很少……

    水流冲刷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平坦、河流产生分支、扇形、堆积……

    泥沙沉积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地形地貌记录表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完善地形地貌特点的描述,使学生对相关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关于“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测是作为本单元后续探究活动的线索。

    活动手册说明:学生活动手册的内容是让学生将观察到的5种地形地貌特点和形成原因的猜测记录在表格中。可以用简单的词语进行记录,表达清楚即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个表格制成班级记录表,在交流讨论时将学生的观点记录、汇总,为后续的学习提供线索。后续的学习内容会对本节课形成的猜测给予一一回应,可对照此表中的学生的猜测,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使认识逐步得到提升。


    1.地球的表面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1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世界地形图、我国的地形图以及各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学习描述地形的特点,对地表的各种形态进行初步的认知。学生感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思考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已有认知作出猜想。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地形地貌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但他们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旅游途中或在网络、电视中对地形地貌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因此,他们可以尝试对各种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猜测,这种猜测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思维线索,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心中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融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变化原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做出初步猜想与解释。

    难点:对主要地形地貌形成原因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自备)、学生活动手册(自备)。

    教师准备:典型地形地貌的视频(自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班级记录大表(自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你们对地球了解吗?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在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现在的样子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新单元的学习吧。(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

    设计意图:一连串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地球表面的样子。聚焦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地形地貌形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

    二、探索

    (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1.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提问: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图,你们发现我们的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海洋与大陆的分布、大陆板块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2.交流、研讨:地球的面貌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3.教师播放海陆变迁的相关视频,补充学生认知。

    4.师生总结:整个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形成几大板块。地球表面的样子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观察、分析,帮助学生对地球地表形态形成一个较为宏观的认知,初步认识到地球现今的整体面貌都是地球演化的结果。为后续研究具体某一地形地貌形成原因作铺垫。

    (二)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1.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

    (1)观察中国地形图,交流研讨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2)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地形地貌特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地形地貌?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研讨。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地貌的概念。

    2.观察图片中的地形地貌,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师出示5种地形地貌图片,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图片中的地形地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几张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将学生观察的目光再次聚焦:观察某个典型地形地貌,并描述它们的特点,为后面分析其成因做好充分的准备。

    3.把每幅地形地貌图的特点和自己对这种地形地貌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测填写在记录表中。

    4.学生填写记录表后小组研讨。

    设计意图:发挥个人学习与小组交流研讨的优势,记录表达自己的认识,为后面的全班交流,形成初步的共识奠定基础、提供线索。

    三、研讨

    1.各组汇报地形地貌观察记录表。

    2.研讨:

    (1)比较各组的解释,你认为哪组同学解释得更合理?为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地球的表面由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地貌组成。地球表面主要有哪些地形地貌?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综合全班同学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可能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

    3.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几种主要的地形地貌的特点,还推测出这些地形地貌可能形成的原因,我们的推测是否合理呢?我们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展开深入的研究。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地球的表面通过全班性的研讨活动,交流观察的结果和猜测,归纳总结影

    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并将大家的意见用“班级记录表”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对主要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假设,埋下探索的伏笔,激起后续探究的兴趣

    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及对其成因的猜测(班级记录表)

    主要地形地貌及特点

    猜测

    1.弯曲的岩层:岩石一层一层地排列、整齐、弯曲……

    地震破坏

    2.长白山天池:湖面平静、中间低四周高、周围有高山……

    火山喷发

    3.敦煌雅丹地貌:石柱、平台形高地、沙粒粗大……

    风的侵蚀

    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千沟万壑、高原表面破碎、黄土堆积、植被很少……

    水流冲刷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平坦、河流产生分支、扇形、堆积……

    泥沙沉积


     

    2  地球表面的变化

      

     

    本单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地表及变化的范畴。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为了让学生理解影响地球表面地形变化的因素,教材的编排循序渐进,贴近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本单元教材编排的顺序是:观察发现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激发学习兴趣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奠定基础地球内部运动引发地震、火山喷发,初步塑造地表形态外力(风、水)作用缓慢改变地表形态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地球内部运动和外部力量在现实情境中都非常复杂,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通过简化情境的模拟实验排除干扰,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这些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在进行模拟实验的同时,阅读图文并茂的资料,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对这些力量的认识。

    关于地球表面的形态,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不少见闻。他们对高山、河流、平原这些常见地形地貌并不陌生,溶洞、瀑布、峡谷等一些特殊的自然景观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震和火山喷发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对地表物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有一定的了解,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成因,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化石成因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通过实物建模,探究地震、火山喷发、风力、水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实物建模就是引领学生模仿地震、火山喷发的真实情况来制作简易模型。从理论上来说,模型与现实情况越接近,提供的信息也越接近实际,但不是百分之百,因为现实世界实在是过于复杂,五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限。阅读地形变化的相关资料可以补充这些不足,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成因,以及风力、流水、波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沉积等作用。

    第1课 地球的表面

    (教材P2123)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地球的表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并描述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引导学生完成单元起始页的课前调查,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表并揭示单元主题地球表面的变化

     

    聚焦

    2.提问(教学提示:展示从太空中观察到的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预设:地球的表面是坑坑洼洼的。)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预设:不是本来就有的。)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预设:地壳运动、大自然的力量使地球的样子发生了变化。)

    3.揭题:本节课将学习地球的表面(板书:地球的表面)

    【设计意图】图片上的地球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高低不平的表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地球表面的样子。此时,通过聚焦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地形地貌形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1.提问(教学提示:展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预设:地球的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海洋分布很广,大陆分布不均;海洋分布多,而大陆分布很少;陆地大概占地球表面的30%,海洋大概占70%,海洋比陆地多很多;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北边,海洋多在南边;地图上的陆地颜色不同,高度也不一样。)

    2.小结: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坑坑洼洼也正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帮助学生认识到,整个地球的表面都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使学生对地球的地表形态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探索二:观察我国的地形图,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1.展示:展示我国的地形图。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根据活动要求,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观察我国的地形图,让学生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这个活动是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的概念。

    3.展示:课件展示研讨主题。

    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然后帮助学生完善。

     

    探索

    与研讨

    5.小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按照起伏高低和形态的不同,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平原低又宽广,高原高又宽广,山地比较高、有点陡,丘陵坡度较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

    【设计意图】经过观察探索、根据资料完善、分组汇报、教师帮助完善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对我国主要地形及其特点、影响因素有深入的认识。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

    2.交流:你们居住的地方呈现出怎样的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实际描述它的特点。

    3.提问: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提示:可根据课堂时间回答或建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从太空中俯视地球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聚焦问题,引发学生对地形地貌形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其次,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形图,从整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观察我国地形图,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的概念。最后,通过全班性的研讨活动,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猜测形成原因,将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记录下来。如此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迹可循,更加完整与严谨。

    课后

    作业

    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相关教案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优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地形,地形变化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1.地球的表面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1.地球的表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