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 (2017)2.身体的运动教案
展开《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学校 刘凤琼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2课。身体的运动机能状况是检验身体健康与否的最外显的指标之一。与所有生物体一样,人体的身体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需要。如果说第一课是从整体视角审视评估学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那么本节课则站在人体系统、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课在引领学生悉心体验移动哑铃过程中上肢各部分的变化,认识骨、关节和肌肉,构建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的肢体运动模型,进而了解保护运动器官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的方法与策略。
【学情分析】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虽已能感受到骨骼和关节的作用,但是肌肉的作用以及身体各部分是如何协调配合的,还需通过一系列体验、模拟活动来发现,并感受到人体的精密、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l 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l 体育运动对促进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l 能用看、摸等不同的观察方法,感知人体运动时的变化。
l 能通过自制的模型将自己观察、感知、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
科学态度目标:
l 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l 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与人体有相似的运动结构,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身体的运动是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2.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难点:
1.学生能清楚地记录和描述身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材料准备】
哑铃、筷子、橡皮筋、线绳、合页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 聚焦
图片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呈现学生经常进行的体育运动或一些舞蹈动作,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展示。通过观察及体验活动提出聚焦问题。
提问:人的身体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或学生的现场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常见的动作,引导学生将思维聚焦在人体完成各种动作的过程。
2. 探索
探索活动重在研究骨、关节、肌肉协同工作的过程。
教师讲解:骨、关节、肌肉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各种动作。
学生活动:让学生开展举哑铃的活动,反复观察、感受举起哑铃过程中上肢各部分的变化,从而认识身体内的骨、关节和肌肉,了解它们共同参与了肢体的运动。活动中,教师应强调要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研究,比如看、摸、体验等。为了丰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对身体各部分活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不同的肢体运动,比如直体屈膝抬腿、蹲起运动等。
班级内交流:你们是如何完成举哑铃活动的?为后续认识身体其他部分的骨、关节和肌肉积累感性经验。
制作运动模型:在学生充分体验与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制作上肢运动模型,想办法让皮筋带动木棒动起来。教师课前要准备一些短木棒、橡皮筋(或同样大小的气球皮)、线绳(或粗细适度的塑料弯管)。课堂上指导学生用线绳和橡皮筋将两根木棒的一头固定在一起,并使一根木棒可以上下运动(或直接用塑料弯管将两根木棒的一头套住连在一起,使两根木棒相连)。将两个橡皮筋(或两片同样大小的气球皮)固定在两根木棒上。一个橡皮筋(或气球皮)固定在两根木棒的内侧,另一根固定在两根木棒的外侧。制作模型的活动可以两人一组进行。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思考哪一部分分别相当于骨、关节、肌肉。在操作做好的模型活动时,指导学生观察木棒上下运动过程中橡皮筋(或气球皮)的变化,进一步理解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同工作完成肢体动作的。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但是并没有思考过身体是如何协调配合完成这些动作的,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机会聚焦在举哑铃这个具体易于操作的活动,感受这个过程中身体各结构的配合,之后借助制作运动,更加直观的理解骨、肌肉和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3. 研讨
研讨的过程也是集体论证的过程。研讨的第一个问题可以视为探索活动的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体验、感受和建模活动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交流过程中达成共识:肢体的动作都是由骨、关节、肌肉共同参与完成的;骨支持人体的运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肌肉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关节使骨的运动更灵活,使其可以做屈伸和旋转等不同动作。研讨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本课教学的另一核心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文字资料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时期运动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为了促进骨骼、肌肉的健康发育,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等姿态,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等认识。
设计意图:研讨1的问题可以在学生活动和制作模型之后进行,意在对举哑铃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的功能和配合做一个小结,加深学生对于运动系统的理解;研讨2可以在完成探索活动之后通过一些视频霍如片引导学生思考,促进骨骼和结构发育的方法。
4. 拓展
观察活动: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物体图片甚至是实物,比如合页、台灯等,并提问:这些物体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的骨、关节和肌肉的作用相似?让学生真正地去观察、操作一下,以便他们能够自主地发现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将科学学习拓展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科技可以改变生活。同时借助这些物体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运动系统彼此是如何配合的。
【板书设计(生成)】
【实验记录单设计】
1.举哑铃活动
用右手举起哑铃,感受右手从伸臂到曲臂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变化。
我发现:由伸臂到曲臂的过程中,
骨骼的作用是:
关节的作用是:
肌肉的作用是:
肌肉的变化是:
2.制作运动模型
用筷子、橡皮筋、线绳制作运动模型。在括号内填写模型模拟的哪一结构。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2.身体的运动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2课。身体的运动机能状况是检验身体健康与否的最外显的指标之一。与所有生物体一样,人体的身体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需要。如果说第一课是从整体视角审视评估学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那么本节课则站在人体系统、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课在引领学生悉心体验移动哑铃过程中上肢各部分的变化,认识骨、关节和肌肉,构建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的肢体运动模型,进而了解保护运动器官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分析】
作为五年级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虽已能感受到骨骼和关节的作用,但是肌肉的作用以及身体各部分是如何协调配合的,还需通过一系列体验、模拟活动来发现,并感受到人体的精密、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2.体育运动对促进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看、摸等不同的观察方法,感知人体运动时的变化。
2.能通过自制的模型将自己观察、感知、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与人体有相似的运动结构,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身体的运动是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2.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难点:学生能清楚地记录和描述身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硬卡纸、橡皮筋、胶带、铆钉、剪刀、笔等。
教师准备:关于人体骨、关节和肌肉的相关资料,与人体运动结构相似的物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运动感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身体的各个部分能否灵活运动,是一个人健康与否最为外显的标志之一。那么,灵活的身体是怎样运动的呢?下面,我们站起来做一做曲臂和伸臂运动来感受一下。
教师提问:活动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活动?我们来摸一摸这些部位,摸到了什么?板书:(骨头、肌肉、关节)
教师引导:自由做一些别的运动,看看你还摸到了哪些骨头、关节和肌肉,用手指出它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学生初步认识了骨头、关节、肌肉,并知道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二、观察感受——体验探究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骨、关节、肌肉共同组成人体的运动系统。那么,我们在探究身体的运动时,参与运动的骨、关节和肌肉各起什么作用?它们又是怎样相互协调完成运动的呢?
1.探究骨骼的作用。
教师引导:你们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共有多少块骨头吗?(206块)它们在身体里面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还可以利用X光来看见骨骼。(出示骨骼的X光片)
教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骨骼能够支撑我们的身体。猜猜骨骼除了有支持运动、支撑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引导: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心肺,能摸到吗?是什么挡着呢?挡住以后,我们的心肺就不易受到伤害,这说明骨头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2.感受关节的作用。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方式是不同的。伸出手臂,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手臂上有什么关节?(肘关节)你还能说出别的关节的名称吗?
教师引导:我们来进行一个体验活动。先用两只手摸一摸耳朵,有什么感受?现在我们把肘关节固定住,再去摸,又有什么样的感受?除了摸耳朵,我们还可以试着写字,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当关节不能灵活运动,我们做各种动作就会非常困难,有了灵活的关节,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
3.了解肌肉的作用。
教师提问:我们身体有了骨骼、关节,就可以进行运动了吗?还得有谁的参与呢?说说你对肌肉的了解。
学生交流: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肌肉可以带动骨骼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感知活动,激发学生去探究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为学生下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作铺垫。
4.体验感受骨骼、关节、肌肉协调运动。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活动来推理、描述一下肌肉是如何带动骨骼和关节进行运动的。
(1)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只手拿起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观察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同时,用另一只手触摸、感受手臂不同部位的变化。反复做几次举起和放下哑铃的动作,多次观察、感受。
(2)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举起、放下哑铃的动作,请另一位学生观察、触摸举哑铃同学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和变化,并说出感受。
(3)同桌之间交替做举起、放下哑铃的动作,彼此观察、触摸对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和变化,并说出感受。
(4)小组讨论、交流。
①比较一下,举起和放下哑铃时,手臂不同部位有什么变化?
②学生描述在举哑铃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③交流总结:通过举、放哑铃活动,我们知道人体各种活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地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5.体验下蹲、踢腿等活动,描述一下在下蹲和踢腿活动中,骨骼、关节、肌肉是如何协调运动的。
设计意图:由举哑铃活动拓展到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老师指导学生准确描述活动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变化,从而推测出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四、制作模型——解释验证
教师引导:手臂活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1.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硬卡纸、橡皮筋、胶带和铆钉等材料,团结协作,制作上肢运动模型。(学生的制作可以有所创新,只要能说明意思就行)
2.介绍制作过程:
(1)将其中一张卡纸对折,作为手臂前臂。
(2)另一张卡纸对折后剪开,将其中一张的一端剪圆,另一张剪成手掌模样。
(3)将手掌与前臂用胶带粘牢,再将两根一样长的橡皮筋用铆钉分别固定在手臂模型的两个硬卡纸上。
(4)慢慢拉动其中一根橡皮筋,就可以看到手臂模型弯曲了。
3.温馨提示:
(1)手臂模型的尺寸比例必须把握好。
(2)使用剪刀、铆钉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教师引导:请认真观察并思考,模型的哪一部分相当于骨、关节和肌肉?推测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教师小结:从这个制作实验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到:橡皮筋的拉动,带动了整个手臂的运动,也就是肌肉可以带动骨头运动。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体验与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制作上肢运动模型,进一步理解肢体完成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内化知识。
五、研讨交流——关注健康
教师引导:如果运动不当,青少年时期的运动系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说一说,你见过或遭遇过骨骼、关节、肌肉受到损坏的例子。
学生交流:怎样做可以使我们的骨骼健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教师出示资料,介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为了促进骨骼、肌肉的健康发育,要加强体育锻炼,意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的起重机,它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和肌肉的作用相似?
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一些利用骨、关节和肌肉作用的原理制成的物体,让学生找一找,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利用骨、关节和肌肉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教师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这样的发现,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许多工具的结构、功能与生物体相似,渗透仿生学知识,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欲望。
【板书设计】
身体的运动
骨 肌肉 关节
支持运动 收缩带动 骨与骨之间
支撑身体 骨运动 活动的连接
保护内脏
相互配合、协调运动
加强锻炼
健康成长
2.身体的运动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2课。身体的运动机能状况是检验身体健康与否的最外显的指标之一。与所有生物体一样,人体的身体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需要。如果说第一课是从整体视角审视评估学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那么本节课则站在人体系统、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课在引领学生悉心体验移动哑铃过程中上肢各部分的变化,认识骨、关节和肌肉,构建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的肢体运动模型,进而了解保护运动器官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分析】
作为五年级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虽已能感受到骨骼和关节的作用,但是肌肉的作用以及身体各部分是如何协调配合的,还需通过一系列体验、模拟活动来发现,并感受到人体的精密、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2.体育运动对促进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看、摸等不同的观察方法,感知人体运动时的变化。
2.能通过自制的模型将自己观察、感知、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与人体有相似的运动结构,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身体的运动是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2.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难点:学生能清楚地记录和描述身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前臂模型、后壁模型、橡皮筋、两脚钉。
教师准备:关于人体骨、关节和肌肉的相关资料,与人体运动结构相似的物体图片(自备)。
【教学过程】
一、运动感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身体的各个部分能否灵活运动,是一个人健康与否最为外显的标志之一。那么,灵活的身体是怎样运动的呢?下面,我们站起来做一做曲臂和伸臂运动来感受一下。
教师提问:活动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活动?我们来摸一摸这些部位,摸到了什么?板书:(骨头、肌肉、关节)
教师引导:自由做一些别的运动,看看你还摸到了哪些骨头、关节和肌肉,用手指出它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学生初步认识了骨头、关节、肌肉,并知道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二、观察感受——体验探究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骨、关节、肌肉共同组成人体的运动系统。那么,我们在探究身体的运动时,参与运动的骨、关节和肌肉各起什么作用?它们又是怎样相互协调完成运动的呢?
1.探究骨骼的作用。
教师引导:你们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共有多少块骨头吗?(206块)它们在身体里面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还可以利用X光来看见骨骼。(出示骨骼的X光片)
教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骨骼能够支撑我们的身体。猜猜骨骼除了有支持运动、支撑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引导: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心肺,能摸到吗?是什么挡着呢?挡住以后,我们的心肺就不易受到伤害,这说明骨头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2.感受关节的作用。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方式是不同的。伸出手臂,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手臂上有什么关节?(肘关节)你还能说出别的关节的名称吗?
教师引导:我们来进行一个体验活动。先用两只手摸一摸耳朵,有什么感受?现在我们把肘关节固定住,再去摸,又有什么样的感受?除了摸耳朵,我们还可以试着写字,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当关节不能灵活运动,我们做各种动作就会非常困难,有了灵活的关节,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
3.了解肌肉的作用。
教师提问:我们身体有了骨骼、关节,就可以进行运动了吗?还得有谁的参与呢?说说你对肌肉的了解。
学生交流: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肌肉可以带动骨骼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感知活动,激发学生去探究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为学生下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作铺垫。
4.体验感受骨骼、关节、肌肉协调运动。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活动来推理、描述一下肌肉是如何带动骨骼和关节进行运动的。
(1)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只手拿起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观察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同时,用另一只手触摸、感受手臂不同部位的变化。反复做几次举起和放下哑铃的动作,多次观察、感受。
(2)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举起、放下哑铃的动作,请另一位学生观察、触摸举哑铃同学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和变化,并说出感受。
(3)同桌之间交替做举起、放下哑铃的动作,彼此观察、触摸对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和变化,并说出感受。
(4)小组讨论、交流。
①比较一下,举起和放下哑铃时,手臂不同部位有什么变化?
②学生描述在举哑铃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③交流总结:通过举、放哑铃活动,我们知道人体各种活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地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5.体验下蹲、踢腿等活动,描述一下在下蹲和踢腿活动中,骨骼、关节、肌肉是如何协调运动的。
设计意图:由举哑铃活动拓展到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老师指导学生准确描述活动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变化,从而推测出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四、制作模型——解释验证
教师引导:手臂活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1.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前后臂模型、橡皮筋、两脚钉等材料,团结协作,制作上肢运动模型。(学生的制作可以有所创新,只要能说明意思就行)
2.介绍制作过程:
(1)将两脚钉插入模型的孔洞中并固定,使模型能够自由活动;把两根橡皮筋分别连接在前、后臂的两脚钉上;调整使手臂模型保持伸直状态。
(2)拉动橡皮筋,使手臂屈起,观察各部分的情况。
(3)再拉动橡皮筋,使手臂伸直,观察各部分的情况。
教师引导:请认真观察并思考,模型的哪一部分相当于骨、关节和肌肉?推测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教师小结:从这个制作实验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到:橡皮筋的拉动,带动了整个手臂的运动,也就是肌肉可以带动骨头运动。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体验与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制作上肢运动模型,进一步理解肢体完成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内化知识。
五、研讨交流——关注健康
教师引导:如果运动不当,青少年时期的运动系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说一说,你见过或遭遇过骨骼、关节、肌肉受到损坏的例子。
学生交流:怎样做可以使我们的骨骼健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教师出示资料,介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为了促进骨骼、肌肉的健康发育,要加强体育锻炼,意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的起重机,它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和肌肉的作用相似?
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一些利用骨、关节和肌肉作用的原理制成的物体,让学生找一找,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利用骨、关节和肌肉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教师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这样的发现,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许多工具的结构、功能与生物体相似,渗透仿生学知识,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欲望。
【板书设计】
身体的运动
骨 肌肉 关节
支持运动 收缩带动 骨与骨之间
支撑身体 骨运动 活动的连接
保护内脏
相互配合、协调运动
加强锻炼
健康成长
第2课 身体的运动
(教材P61~63)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 1 课时
课题
身体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2.知道体育运动对促进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看、摸等不同的观察方法,感知人体运动时的变化。
2.能通过自制的模型将自己观察、感知、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与人体有相似的运动结构,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工作,体会体育运动对健康生长的重要作用。
难点:建立系统中各器官的联系,引申各系统的协同工作。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哑铃、筷子(或短木棍)、线绳、橡皮筋。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播放小朋友跟着音乐跳舞的视频。
2.提问:刚才的舞蹈视频中,小朋友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运动?(预设:手、腿、腰、颈……)
3.活动: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自己的大腿和膝盖,说说你们都摸到了什么?(预设:皮肤、骨头、肌肉、关节……)
4.讲解:出示资料,简单介绍骨、关节和肌肉。
聚焦
5.揭题:骨、关节和肌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其中骨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它们是怎样完成运动的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并促进它们的生长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身体的运动”。(板书:身体的运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安排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大腿和膝盖,使他们初步感知身体里的骨、关节和肌肉,然后把教材后面关于骨、关节和肌肉的资料提前放在这里学习,激发学生对“探究人的身体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的兴趣。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举哑铃观察上肢运动
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2.小结:人体在进行各种运动时,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完成工作,其中骨支持人体的运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使骨的运动更灵活;肌肉附着在骨上,通过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
探索二:制作运动模型
1.引导:播放用筷子(或短木棍)、橡皮筋和线绳制作运动模型的视频。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模仿视频制作一个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
3.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模型中的哪一部分相当于骨、关节和肌肉。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你们认为模型中的哪一部分相当于骨、关节和肌肉?
学生1:我认为模型中的筷子(或短木棍)相当于骨,线绳连接的部分相当于关节,橡皮筋相当于肌肉。
主持人:通过观察模型运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2:我发现骨、关节和肌肉是共同运动的。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探索
与研讨
4.小结: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设计意图】由于骨、关节和肌肉都属于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所以通过制作运动模型来直观地演示骨、关节和肌肉的互相配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时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接,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探索三:保护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
1.讲解: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各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教学提示:出示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走路姿势的图片。)
2.引导:播放举重、羽毛球、游泳、健美操等各项奥运比赛的视频,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
3.交流:指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育,我们可以怎么做?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育,我们可以怎么做?
学生1:我认为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育。
学生2:我认为可以通过多吃钙含量高的食物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育。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探索
与研讨
4.小结:平衡膳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柔韧性更好,免疫力也更强。
5.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运动导致受伤的图片。)运动中有时候会受伤,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我们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必要时穿戴护具,运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拓展
与小结
1.过渡: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或肌肉的作用相似。
2.布置任务:出示门窗上的合页和塔吊图片,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板书
设计
4.2 身体的运动
骨、关节和肌肉——人体的运动系统,相互配合完成运动
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均衡膳食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对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完成运动这个重难点的突破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首先进行一个举哑铃的活动,在举哑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同时初步感知它们之间不是独立工作的。接着进行制作运动模型的活动,这个运动模型将骨、关节和肌肉这些内部结构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观察模型的运动,学生能更加清晰地理解骨、关节和肌肉是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这也启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具耐心地从不同的维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后
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46第三题。
三、选择题。
1.人体的肌肉共有( )块。
A.500多 B.600多 C.700多
2.下列不属于人体骨骼作用的是( )。
A.支撑我们的身体 B.保护内脏器官 C.运输人体需要的营养
3.如图是某同学用力举起哑铃的情景,他右臂上肢的肌肉( )
A.变硬了
B.变软了
C.没有变化
参考答案
三、1.B 2.C 3.A
五上《健康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2.身体的运动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王幼华
【教材简析】
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运用合适的方式搜集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从整体的视角审视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本课开始则是继四年级“呼吸与消化”单元学习之后,又一次站在人体系统、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肌肉收缩带动骨运动,是在机体内部完成的,抽象而复杂,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因此本课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举哑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举哑铃过程中上肢不同部位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推演出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过程。第二个活动制作模型,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用模型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以此验证自己的推测。通过制作运动模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肢体完成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认识人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发学生关注自己骨骼、肌肉、关节的健康生长。
本课重在让学生认识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为学生逐步建立“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概念搭建阶梯,培养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从整体的视角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并评估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本课将视角从整体移向局部,学生将在四年级“呼吸与消化系统”的认知方法经验和日常运动中对骨、关节和肌肉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典型的身体活动,多次观察与体验,以此触发对内部机体运动机制的思考和推测,进而从人体系统和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身体运动和建模活动知道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促进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模型建构的方法,能阐明在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人体运动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探究实践:通过感知人体运动时的工作原理,能制作一个实物模型呈现出人体运动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态度责任:对设计和制作模型的活动感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改进意图和方法。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与人体有相似的运动结构,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
难点:通过自制的模型将自己观察、感知、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人体上臂模型。
学生:1.每组提哑铃、小木棒、橡皮筋、塑料弯管、剪刀、工字钉、透明胶等材料;2.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孔雀舞视频
1.教师播放孔雀舞视频。
学生跟随视频学做孔雀舞动作(上肢)。
提问:刚刚这段孔雀舞中,手臂内部哪些主要的器官参与了运动?
(学生重复动作,反复体验并回答)
2.谈话:骨、关节、肌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它们是怎样完成运动的呢?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3.讲述: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各种动作。它们是怎样默契配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身体的运动。揭示课题:身体的运动(板书)。
【设计意图】以孔雀舞视频为导入,通过观察和体验孔雀舞的活动提出聚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人的身体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欲望。
二、制作运动模型(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单、哑铃、小木棒、橡皮筋、塑料弯管、剪刀、工字钉、透明胶等材料。
(一)举哑铃活动(预设5分钟)
1.谈话:同学们,你举过哑铃吗?你知道举哑铃过程中上肢是怎样运动的吗?
2.分小组进行举哑铃活动。
强调动作过程:(1)用右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2)观察在移动哑铃的过程中,右上肢是怎样运动的。(3)反复做上述动作,并在运动时用左手按住右上肢的不同部位,感受骨、关节和肌肉变化。
3.学生进行充分交流。
4.小结:原来是我们上臂中的肌肉收缩带动了骨运动,从而将负重的前臂抬起。
(二)迁移活动(预设3分钟)
1.每个小组自选一个肢体动作,如直体屈膝抬腿、蹲起运动等,感受在这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同配合的。
2.小组自选动作,重复动作,反复体验。
3.小组上台展示动作,并说一说内部的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配合完成这个动作的。
(三)制作运动模型(预设17分钟)
1.绘制内部结构图
谈话:刚刚我们进行了丰富的体验活动,那么在举哑铃的过程中,我们上臂内部的骨、关节、肌肉到底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呢?请将你的猜测画下来。
2.自制运动模型
(1)谈话:我们的结构图是平面的,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分别模拟骨、关节和肌肉来制作立体的运动模型吗?并试着让我们的模型运动起来。
(2)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制作。若学生制作困难,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或播放微视频进行指导。
(3)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所选材料与骨、关节、肌肉有什么相似性。在操作模型运动时,指导学生观察木棒上下运动过程中橡皮筋的变化,进一步理解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同工作完成肢体动作的。
(4)学生展示模型及运动过程,并说一说用什么材料模拟什么部位,该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5)提问:在手臂抬起的过程中,橡皮筋怎样变化?
(预设:内侧的橡皮筋收缩,外侧的橡皮筋舒张。)
【设计意图】在建模前,通过举哑铃活动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感受,以推测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过程。在制作模型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引导其思考用什么材料模拟什么部位。
三、交流身体的内部运动(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人体上臂模型
1.教师出示人体上臂模型,并展示抬起运动。提问:在这个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预设:骨支持人体的运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关节使骨的运动更灵活,使其可以做屈伸和旋转等不同动作。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肢体动作。)
2.谈话:看来骨、关节和肌肉非常重要,那么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该做什么?
(预设:经常进行身体锻炼;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等姿态;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骨、关节、肌肉运动机理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为了促进骨骼、肌肉的健康发育,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等姿态,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等认识。
四、生活中的类似结构(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室门、塔吊运作视频
1.谈话: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比如我们教室门上面的合页。
2.请同学上来操作一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与我们人体运动的相似之处?
(预设:合页与关节相似。)
3.出示塔吊运作视频,提问:塔吊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或肌肉的作用相似?
4.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将科学学习拓展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五、板书设计
2.身体的运动
骨——支持人体的运动
肌肉——提供动力
关节——使运动更灵活
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肢体动作
【疑难解答】
学生自选材料并制作运动模型时,没有很好的思路或制作有困难时,怎么办?
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或播放微课进行指导。对学生也可进行分层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模仿微课进行制作即可;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建议其用气球皮代替皮筋或用线绳代替塑料弯管进行尝试;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采用完全不同于微课中的材料进行制作。以保证之后的模型展示更多元,交流更精彩。此过程重在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材料模拟什么部位,它们有什么相似性。
科学1.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a href="/kx/tb_c16174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五年级上册2.身体的运动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上册2.身体的运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2.身体的运动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2.身体的运动精品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