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四年级下册4.电路出故障了教案及反思
展开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2.明白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3.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3.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每组小灯泡2~3个、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组装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套、电路检测器的挂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
(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电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把我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
提示:每次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3)每个小组检测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同时,将“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补充完整。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2)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交流检测情况。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自主研究电路故障原因,并注意安全用电。注意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1.小灯泡能发光的条件:电源、回路
2.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有电了等。
3.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
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此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教材为载体,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它的精神。
一、亲历过程,主动探究。
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
二、有效指导,规范检测。
科学课堂的载体是一个个的活动,而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
比如在教学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故障电路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把故障找出来。学生提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检测有故障的元件,逐一检测,逐个排除。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案,如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检测,也能检测出来。这种检测从表面上看似乎更加开放,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我们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只是让学生在检测中演绎自己现有的探究水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更多的收获。如何引导学生规范科学地检测呢?我采用追问的方式,教会学生能够科学使用电路检测器。
学生按照这样的引导去体验了,他们也初步学会了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运用电路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课。教材在聚焦部分先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明确电路的概念,这是接下来分析电路故障的基础。在探索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实践课中出现故障电路的案例——有时灯泡不亮的情况,让学生发现问题“电路出故障了”,进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什么地方可能出现了故障呢?”引发学生主动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整理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是哪个元件出了问题,可能出了什么问题导致电路中断。紧接着,学生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分析推测是否正确,怎样验证呢?他们在这个过程必定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教科书通过班级记录表这一工具让学生的想法可视化,希望学生整理后将原因进行分类,理清验证思路,有序解决问题。再呈现让学生组装电路检测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步骤,实操检测并记录。最后,研讨环节通过交流检测情况,反思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困难,体会有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同样,教科书继续强调用电安全,其重要性需要不断被反复提醒。
【学情分析】
前三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电路的概念。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制定并实施简单的实验设计。因此,让他们来讨论小灯泡不亮的情况,寻求解决方法,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让他们由机械被动地操作步骤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究,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闭合的电路。
2. 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 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电路检测器作为科学的检测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2.了解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并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查故障。
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学会有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每组一个简易故障电路(电池盒、坏的小灯座、坏的小灯泡<平时注意积累>、坏的导线<自制>、坏的开关、废电池<平时注意积累>,每组1-3个故障)、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电池盒、小灯座、灯泡、电池各1个,导线3根),探究记录单
教师准备:板贴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回顾聚焦
(1)回顾旧知
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利用电池盒、开关、灯座、小灯泡、电池和导线连接成了一个简易电路,为什么闭合开关,小灯泡会亮起来?
(预设:电流从正极出发,流经小灯泡,回到负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小灯泡就亮起来了。)
学生活动:再次利用手上的材料组装一个电路(有故障的电路材料)
(2)聚焦问题——电路出故障了
教师活动:为什么组装的电路中小灯泡没亮呢?
(预设: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
揭示课题:电路中某个元件坏了,导致电流中断,电路出故障了。
(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电路的概念,为这节课的检测奠定知识基础。让学生连接一个故障电路,发现“连接方式正确但是小灯泡不亮”,从而引发学生认知矛盾,产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力。
2.实践探索
活动一:分析问题——电路哪里出故障了
教师提问:小灯泡不亮,你认为电路故障的原因有哪些?你将采用什么方法排除故障?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分析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分点列出并填写记录单。
师生小结:根据学生的分析结果,对可能存在的电路故障原因按“某个元件本身的问题”和“连接问题”分为两类。
教师追问:面对这些故障,你将采用什么方法排除故障呢?
(预设:①更换一个小灯泡试试,看小灯泡能否亮,如果不亮再试试更换其他的;②如果是连接的问题,检查下电路中各个元件连接是否完好……)
设计意图:在强烈的探究欲望的激发下,学生更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将可能存在的电路故障原因写出来,并思考排除故障的方法,为接下来的检测活动铺垫。
活动二:解决问题——排除电路故障
(1)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小结排除故障的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比如电池盒两端的导线是否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是否拧紧等。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小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教师介绍“检测法”: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教师引导:我们利用上节课简易电路的装置,取下小灯泡一端的导线,再添加一根导线,电路检测器就做好了。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它来检测电路故障呢?
第一步:检测故障电路前切断电源。
第二步:自检,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确保检测器是正常的。
第三步:用检测头连接需检测的电路元件,观察灯泡是否发光。重复检测3次。
(3)教师提示:同学们根据实际操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出电路故障。
学生实践:学生观看微课后开展电路检测,及时记录,排除故障。
设计意图:“检查法”和“替换法”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只需要教师帮其总结提炼即可。重点介绍检测法,如何操作的步骤通过微课演示省时省力,效果好。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为什么电路检测器要先自检?为了保证实验准确性,实验应该怎样做?检测结果出现什么现象可以推测被检测电路元件有故障或无故障?对于学生选择什么方法检测故障,建议不要过多干涉,让学生选择和实践,在实践中体悟有序检测的重要性。
3.交流研讨
(1)小组汇报: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2)展示验证:将检测出的故障元件进行替换,重新连接电路,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基于探究过程中收集的证据,验证自己实验前的猜测。同时,替换故障元件,使小灯泡亮起来,不仅证实他们的猜想,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
4.总结与用电安全教育
(1)这节课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找出电路故障,解决问题的?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2)用电安全提示: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中检测简单电路,绝不能检测220V的家庭电路!
设计意图:反思是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能力。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思维分析、动手实践和有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他们以后如何解决问题提供了样例。
【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
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时,老师根据学生想法及时生成并分类。其他固定内容可以事先制作板贴,节约书写时间。故障电路和电路检测器可以上网购买带磁铁的电池盒、小灯座、开关等板贴元件,方便在黑板上示范。
【学生记录单设计】第4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2.明白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3.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3.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每组小灯泡2~3个、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组装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套、电路检测器的挂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
(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电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把我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
提示:每次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3)每个小组检测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同时,将“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补充完整。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2)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交流检测情况。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自主研究电路故障原因,并注意安全用电。注意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1.电路故障,电流中断。
2.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有电了。
3.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
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此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教材为载体,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它的精神。
一、亲历过程,主动探究。
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
二、有效指导,规范检测。
科学课堂的载体是一个个的活动,而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
比如在教学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故障电路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把故障找出来。学生提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检测有故障的元件,逐一检测,逐渐排除。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案,如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检测,也能检测出来。这种检测从表面上看似乎更加开放,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我们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只是让学生在检测中演绎自己现有的探究水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更多的收获。如何引导学生规范科学地检测呢?我采用追问的方式,教会学生能够科学使用电路检测器。
学生按照这样的引导去体验了,他们也初步学会了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第4课 电路出故障了
(教材P29~30)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电路出故障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知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能够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根据科学原理,通过改造简易电路能够制作出电路检测器。
2.初步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器元件的故障并排除故障。
难点: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1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连接包含有电池盒、灯座和开关的简易电路,也知道了开关具有控制电路通与断的作用。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小灯泡熄灭。
2.提问:为什么闭合开关,小灯泡会亮,而断开开关,小灯泡就熄灭呢?(预设:闭合开关时,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经过导线和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所以小灯泡会发光。而断开开关时,电路不是闭合回路,没有电流经过小灯泡,所以小灯泡熄灭。)
3.活动:出示多组良好的和不同损坏情况的电路材料,组织学生组装。
4.提问:你们连接的电路能点亮小灯泡吗?(预设:能;不能。)为什么有的小灯泡不亮呢?(预设:可能是小灯泡坏了;可能是导线没有夹紧;……)
5.揭题:小灯泡不亮,一定是电路出故障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路故障。(板书:电路出故障了)聚焦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本课进行
【设计意图】探索活动的支撑。同时告知学生小灯泡不亮一定是因为电路出故障了,避免学生不切实际地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电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过渡:小灯泡不亮可能是因为电路出现了什么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因为电路中的哪个部件出现了问题?我们该怎么排除这个故障呢?
2.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和检测方法,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3.小结:电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的问题,另一类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对应的检测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法,即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另一种是替换法,即用另外的小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探索二: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1.过渡:刚才大家讨论的检测方法都很实用,但需要反复拆卸与连接电路,有没有更简便的检测方法呢?
2.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0电路检测器的制作方法和“提示”内容。
3.布置任务:让我们来动手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吧!
探索三:检测故障电路
1.提问:你们会用电路检测器查找电路故障吗?如何检测?(预设:把被检测部分连接到两个检测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此部分没有故障;如果小灯泡没有亮,则说明此部分有故障。)
2.讲解: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时,应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并放在故障电路的电池盒中,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另外,一定不能用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3.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用你们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组内交流后将你们的检测结果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制作电路检测器,有利于完成制作和理解电路检测器的原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如果小灯泡不亮,一定是电路出故障了。电路故障可能是连接出现问题,也可能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检查法、替换法或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然后排除故障。
2.拓展: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我们家里的电路发生故障时应该如何检测,比较一下和我们学过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调查,激发学生对电路研究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迁移应用电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2.4电路出故障了
电路检测器:电池、小灯泡、导线(不能检测家电路)
常见故障:连接出现问题或某个部件出故障
检测步骤:合理猜测→检测故障→排除故障→小灯泡被点亮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教材为载体,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和验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进行电路检测器的制作之前,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对故障原因进行合理猜测,并指导学生分析每个故障要如何进行检测和排除,帮助学生将面临的问题通过思考、分析转变为可探究的问题。再通过制作和使用电路检测器,使学生明白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先猜测—再检测—后排除的科学处理方法,进而深化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第4课 电路出故障了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黎作民
【教材简析】
《电路出故障了》是教科版四下第二单元的第四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经历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从“小灯泡不亮”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并学习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教材主要开展两个活动。一是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有哪些,二是学做电路检测器,并经历一个检测和完善电路的过程,强调的是问题解决的技能
【学情分析】
前三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电路的概念。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制定并实施简单的实验设计。因此,让他们来讨论小灯泡不亮的情况,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闭合的电路。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1.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电路检测器作为科学的检测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2.体验生活中的电现象,了解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并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查故障。
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
教师: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小组: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预设3分钟)
1.上一节课,我们利用电池盒、灯座和小开关连接了简单电路。当我们打开小开关,电路处于断路的状态,小灯泡不发光。当我们闭合电路,小灯泡发光。
2.闭合其中一个电路,提问:为什么合上开关,小灯泡会亮起来呢?(预设:闭合电路后,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了闭合的回路。)
3.再闭合另一个电路,提问:为什么这个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了?
4.揭示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二、科学探索(预设20分钟)
活动一 小灯泡不亮的故障讨论
1.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呢?大家的连接方法正确吗?
(预设:引导学生先检查连接方法,排除连接方法的原因。)
2.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小灯泡却不亮呢?电路的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3.学生讨论: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电池没电了;
3.小灯泡和灯座接触不良;
4.电池盒没连接好;
(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4.这些故障大致可以分为连接问题或者是某个元件出现故障。怎样才能确切地找出电路中的故障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换一个小灯泡或电池,看小灯泡能否点亮;再次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5.小结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比如电池盒两端的导线是否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是否拧紧等。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小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③检测法: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活动二 制作电路检测器
1.将简单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开关两边的两根导线是检测头。
2.使用时,将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元件连接到检测头之间,如果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亮了,说明这部分电路或元件是畅通没有故障;否则就证明有故障。
3.(1)做好电路检测器后,一定要把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亮起来,即自检;(2)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3)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4)检测2-3次。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电路检测器自检、检测。)
4.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利用实验材料,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进行自检。
5.你能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吗?看看电路是哪个地方出故障了。
(引导学生先预测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边检查边做记录。)
三、交流研讨(预设12分钟)
1.查找出电路中哪一部分出故障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排除的?
2.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电路中的故障。
(预设:将检测出来的故障元件进行替换,重新连接电路,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
四、总结拓展(预设5分钟)
1.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中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家庭电路哦。
2.除了用电路检测器,你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电路检测器:电池、小灯泡、导线
自检2次 不能检测220V的家庭电路
【作业设计】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小灯泡,正确的连接方式是( A )。
A. 检测头甲接触连接点1,检测头乙接触连接点2
B. 检测头甲接触连接点1即可
C. 检测头乙接触连接点2即可
2.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不能用来检测( B )的电路故障。
A. 玩具小汽车 B. 家用接线板 C. 手电筒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4.电路出故障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4.电路出故障了教案设计,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简析,学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2.点亮小灯泡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2.点亮小灯泡教案,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4.电路出故障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4.电路出故障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