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语文园地
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组讨论 对比学习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 ||||||||||||||||||||||||
第1课时 | ||||||||||||||||||||||||
课型:新授 | 执行时间: 月 日 | 执教: | ||||||||||||||||||||||
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习作者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板块一 细读语句,品开头和结尾 师:“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同学们,你们听过这句话吗?这句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可见,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优秀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师:先来回顾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的开头与结尾。 文章的开头: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章的结尾: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师: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你们发现了什么?也可以同桌之间交换下意见,看你的发现跟别人是否一样。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很相似,都有一样的内容。 师:对呀,这样相似或者出现一样内容的开头与结尾,我们有一个专业的称呼,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首尾呼应。(教师板书:首尾呼应) 师:对,那开头和结尾这样前后照应,或者相呼应,有什么好处呢? 生:前面提到时间,后面也提到这个时间,更突出了“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怀念。 生:说明“我”牢记父亲的被难日,也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师:说得很好!作者用首尾呼应的写法,不仅使结构更完整,而且使文章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我们了解了首尾呼应,那再来看看下面这样的开头又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藏戏》开头的3个自然段) 师:这样的开头是不是很特别?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3个问句,而且这里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是的,大家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比较独特、新颖,采用连续问和排比句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 生:告诉我们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还有为下文埋伏笔的作用。 师:是的,这种排比问句的开头很少见,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也为下文着力描述藏戏的三个特点埋下伏笔。 师:再来看一种类似的结尾,这种结尾也是一个问句,那它有什么好处呢?(课件出示《匆匆》最后1个自然段) 生:这种结尾仿佛让我开始思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是啊,你体会得很好,提问式结尾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开始思考作者的问题。这样的结尾发人深省,别有韵味。(教师板书:巧设问句) 师:接下来看到的开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来自老舍的《草原》。(课件出示《草原》开头前两句话) 师:这个开头大家一读就能感觉到独特之处。谁来说说你是什么感觉? 生:老舍在开头就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开门见山,有一种喜悦之情在里面。 师:说得对,这是一种直抒胸臆式的开头,以这样一种手法开篇,让读者一下子就感受到作者看到草原时的欣喜与自豪之感。美丽的景色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教师板书:直抒胸臆) 师:最后来看一个结尾,这个结尾也很特别,大家读过之后,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课件出示《那个星期天》最后一句话)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结尾有什么特点? 生:作者借景物描写来表达人物的心情。 生:文中描写光线的消逝其实就是表达男孩绝望的心情。 师:是的,这是一种融情于景的结尾方式,细腻的动作描写和景物描写,自然地流露出小男孩的失落、沮丧和无可奈何。(教师板书:融情于景) 师:学完课本上的几个例子,我们来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活动一: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完成练习。 开头:在共和国珍藏的记忆中,有这样一封情深义重的书信,是朱德写给好友戴与龄的,就是这一封信帮助朱德的两位母亲渡过了难关。 结尾:这封信现保存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中。满纸质朴的语言,饱含着朱德对自己两位母亲博大深沉的情意,也体现了革命者大公无私的坦荡胸怀。 (1)用“____”画出开头和结尾中相呼应的内容。 (2)对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B.这样写突出了这封信的珍贵和朱德对两位母亲深沉的情意。 C.开头和结尾中,有的句子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是意思相同,这样写重复了。 D.这样写使整篇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主题更加明确。 师:谁来回答一下? 生:“有这样一封情深义重的书信”与“这封信现保存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中”相呼应。 生:第2小题选C,首尾呼应的写法不能算重复。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之后能做到融会贯通,把这些方法正确运用到写作中。 板块二 读古诗,体会品格和志向 师:我们来背一背本单元学的《古诗三首》。(指名背诵) 师:这三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大家来说一说。 生:都运用了同样的表达方式,就是好像在写一种事物,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的某种志向或品格。 师:是的,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称为“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大家来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这几句诗中,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或志向呢?(课件出示教材P78原题) 师:我们先理解诗意,然后体会事物的特点,从事物的特点中就可以看出是赞美什么品格或志向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历尽磨难打击仍挺直身骨,任凭你吹刮东南西北风。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教师相机板书:竹——坚韧顽强)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是墨梅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只愿留下香气,充满天地之间。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教师相机板书:梅——淡泊名利) 生:“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是荷花凋谢,也没有雨伞般的荷叶了,菊花开败了,仍留有不畏寒霜的枝干。通过赞美在寒风中傲霜挺立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教师相机板书:菊——孤傲立世) 师:大家理解得很准确,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些诗句?(指名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诗人的情感。把感受带进去,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诗。(生齐读) 师: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还有很多事物也被赋予了人的品格或志向,我们一起看看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同桌间先讨论下,然后填一填。 活动二:根据诗句,填写事物和事物被赋予的品格或志向。
(指名回答) 生:第一首诗写的事物是草,赞美其生命力顽强,生生不息。 生:第二首诗写的是青松,赞美其坚韧不拔,宁折不弯。 生:第三首诗写的是蝉,赞美其性情孤傲,品行高洁。 生:第四首诗写的是菊,赞美其傲立风霜,忠贞不屈。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发现没,我们上面讨论的菊和这里关于菊的诗,被赋予的品格是类似的。其实不仅仅是菊,还有梅花、竹子、草、蜜蜂等事物,在不同诗人笔下,被赋予的品格或志向都很相近,所以同学们要学会归纳,这样也有助于我们更快体会诗句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师:那如果我们反向推,当你想赞美某种品格、志向时,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如,提到红军的长征精神,你会想到什么诗句? 生:我会想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那提起坚贞不屈的李大钊,你又会想起什么诗句? 生:我会想到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说得太好了,看来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托物言志的诗句,课后大家可以互相分享,多积累多背诵哟!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同桌或者小组间及时交流,让学生之间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对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渗透学法的指导。如,体会诗中的事物被赋予的品格或志向时,我让学生先理解诗意,然后体会事物的特点,再引导他们从事物的特点出发,去分析诗句是赞美什么品格或志向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探讨文章开头、结尾的好处时,采用交流互动的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场所。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 |||||||||||||||||||||||
第2课时 | ||||||||||||||||||||||||
课型:新授 | 执行时间: 月 日 | 执教: | ||||||||||||||||||||||
1.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朗读并背诵“日积月累”中的俗语,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板块一 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师:我们前面学习过很多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哪位同学来说说有哪些? 生: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神态描写。 师:说得很好,我们今天就来仔细品析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交流,填空。) 活动一:将下面的句子去掉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填一填。
师:首先我们来看第1句,第1句里面哪些是外貌和神态描写呢? 生:“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些都是外貌描写,“平静而慈祥的脸”是神态描写。 师:那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师:那去掉外貌和神态描写后,句子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到了父亲的脸。 师:大家在表格中将删减后的句子写下来,两句一对比,大家就发现差距了吧?谁来说说? 生:删去外貌、神态描写后,句子仅能简单地表现出“我”见到了父亲,无法表现出父亲此时的状态,也无法体现出父亲坚贞不屈的品格。 师: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下一句。第2句里面哪些是外貌和神态描写呢? 生:“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是神态描写,“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是外貌描写。 师:那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这些外貌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敌人的凶残,突出了小雨来遭受敌人迫害时勇敢、坚强的形象。 师:那去掉外貌和神态描写后,句子是什么样的?大家在表格中填一填。 生:扁鼻子军官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师:对比两个句子,说说删去外貌和神态描写后有什么坏处。 生:删去外貌、神态描写后,我们不能获取敌人凶恶可怕的信息,更无法直观地感受或想象到敌人是何等的凶残,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师:说得很好,我们来看最后一句,它删掉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后是什么样的? 生: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师:谁来说说这里面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对祥子的外貌描写,让我们具体了解了祥子“没有什么模样”指的到底是什么模样,同时也表现出祥子相貌普通、淳朴可爱、充满生气的特点,这就是“精神”的形象化。 师:那删掉之后是不是就体会不到祥子具体是什么模样了? 生:是的。 师:大家都谈到了自己的理解,非常好,的确,外貌和神态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在阅读与写作中一定要多注意。 板块二 学习寓意深刻的俗语 师: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句能使我们受益的俗语。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课本P78“日积月累”的内容,学生自由读。)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师:大家都读完了吧,你们知道这些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吗?大家课前预习时查过资料了吧?四人一小组,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流一下,等会儿找人汇报。 生:“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大意:有心去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无心去插柳,柳却自然地长大成荫。比喻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往往惨遭失败;反倒是无心去做的某件事情竟然成功了。 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大意: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大意: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生:“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的大意: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大意: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看出这些都是与什么有关的俗语了吗? 生:这些都是与劝勉有关的俗语。 师:不错,知道了意思,我们就在情境中来练习一下吧!(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指名回答。) 活动二:根据情境填写恰当的俗语。 1.孝敬父母应该从现在做起,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后悔;一定要认真听取他人中肯的批评或劝告,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学习要认真,不然,等你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后悔也晚了。 2.爷爷看着桌上的剩饭剩菜,语重心长地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3.妈妈养了一盆茶花和一盆牡丹。她对牡丹很用心,时常冷落了茶花。不料,“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茶花竟然开得多姿多彩,牡丹却始终不开花。 师:同学们都做对了吗?课后尝试背诵、默写这组俗语。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还有很多,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增广贤文》,书中有许多关于如何待人接物的格言、谚语,希望大家课后有机会去阅读此书,它一定会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次教学设计,我充分考虑到了以下两点:1.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提示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学习。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有许多古诗及古文名言,涉及许多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来了解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让学生在对比中,清晰感受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作用,步步引导,让学生思考、交流,真正理解外貌和神态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 好的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爱上阅读。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把学生引进阅读的大观园,让他们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学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