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1.会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了解血液各成分的正常含量,能读懂血常规检查报告单。
2.学会血涂片的制作和观察,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说出心脏在身体中的位置,并会列举其结构和功能。
人体消化和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呼吸得到的氧气及体内细胞的一些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实现其在各器官组织间的运输,从而保证体内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血浆是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离心或静置后,上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它是血液的组成成分;血液中不加入抗凝剂,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出现凝固现象,在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清。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血清不会凝固,有免疫、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功能,含抗体的血清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3)教材第148页活动:观察猪血细胞
注意 (1)此实验不能使用盖玻片,防止压坏血细胞。
(2)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时,由于白细胞在血液中含量少,颜色浅,需要将视野调得稍暗才容易观察到。
(1)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的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强,且它与一氧化碳结合后不易分离,不能再运输氧,这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2)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可能导致贫血,患者可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的食物。
(6)血细胞的产生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如血液中的红细胞,每秒要更新200多万个,大约60天左右全身的红细胞会更换一半。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7)血液常规检查报告正常成年人在健康状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含量基本稳定。 当人的年龄、生活条件等发生改变或患病时,各种血细胞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医生常会参考病人血液常规检查情况进行诊断(如下表)。
典例1 (2022·嘉兴秀洲区期中)下表是小欢同学的血液常规检验单的部分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且白细胞没有细胞核B.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且血小板是最大的血细胞C.制作验血的血涂片时要将血滴拉成薄膜,盖上盖玻片,并防止形成气泡D.由该检验单可以判断小欢同学可能患有炎症,判断依据是白细胞含量过高
[解析] 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白细胞是最大的血细胞,B错误。制作验血的血涂片时要将血滴拉成薄膜,没有必要盖上盖玻片,C错误。该同学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参考值,由于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表明他可能患有炎症,D正确。
知识点2 心脏和血管 重难点
(1)心脏的位置、形状及功能
(3)从结构特点上区分心脏左右:左心室壁最厚。①心脏四个腔的腔壁厚度和相连的血管、血液情况如下表。
(1)上房下室,左右不通,上下相连——心脏上边的两个腔是心房,下边的两个腔是心室,左右心房不通,左右心室不通,只有同侧的心室和心房相通。
(2)室连动,房连静——心室和动脉相连,心房和静脉相连。
(3)左房肺静,右房上下静——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4)左室主动右室肺动——血液从左心室流入主动脉,从右心室流入肺动脉。
(5)静房室动不倒流——血液从静脉流进心房,从心房流进心室,血液不能从心室倒流回心房。
(3)心脏的工作过程心跳一次,即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的收缩过程是先心房收缩再心室收缩;心脏的舒张过程是心房和心室均舒张。
典例2 (2023·舟山模拟)题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心房收缩,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B.乙图中,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C.丙图中,心房心室均收缩,血液充满四个心腔D.心脏工作过程中,心脏内的瓣膜是交替开闭的
[解析] 甲图表示左右心房收缩,心房内的血液被压入心室,A正确。乙图表示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B正确。丙图表示左右心房、心室均舒张,血液回流至心房,C错误。心脏的工作过程中,心脏内的瓣膜是交替开闭的,D正确。
(2)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管壁很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经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所需;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也能经过细胞间隙进入血液,从而完成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5.教材第153页活动
活动1: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活动2:感受静脉瓣的作用用右手中指紧压左手手腕处的静脉,右手食指沿静脉用力向心脏方向推压一段距离,然后移开食指,中指仍紧压,静脉“不见了”,说明静脉中的血液不能倒流。当移开中指后再观察,静脉又出现了,说明静脉中的血液只能单向流动,静脉瓣的功能是保证静脉中的血液单向流动(即流向心脏)。
静脉瓣打开(左)与静脉瓣关闭(右)示意图
典例3 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内的三种血管,箭头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是动脉血管B.乙是静脉血管C.丙是毛细血管D.甲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知识点3 血液循环 重难点
(1)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2)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血液和心脏。
(3)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4)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含教材第155页读图答案)
1.氧气由肺泡到达全身各组织细胞最少需经过一次心脏,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最少也需经过一次心脏。
(5)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方法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主要依据是血液的含氧量及血液的颜色,不能以含营养物质的多少来判断,如从小肠流向肝脏的静脉血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也不能以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如肺静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而肺动脉里流动的是静脉血。
(6)血液循环的功能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各个组织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运送到肾脏等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典例4 (2022·杭州西湖区期中)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凝集原和凝集素在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着叫凝集原的蛋白质类物质,而血清中含有与之相应的特异性蛋白质类物质,称为凝集素。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称为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A凝集原和B凝集原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称为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和抗该凝集原的凝集素相遇,就会发生凝集反应,从而引起红细胞大量凝集。
当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输血。
(1)安全输血原则: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
(2)异型输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同时,输血时还应做到少而慢,否则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A.&1& B.&2& C.&3& D.&4&
题型 1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角度1 血液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
典例6 (2023·宁波期末)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5& B.&6& C.&7& D.&8&
[解析] 血液的主要成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在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后可观察到血液的组成,上层为血浆,下层为血细胞,即血浆和血细胞是同一个概念层级,同属于血液。
角度2 结合实验考查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
典例7 如图所示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题型 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角度1 结合示意图考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
典例8 如图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⑨是左心室,壁最厚,为体循环动力起点B.⑨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血管⑤C.⑤⑨间有动脉瓣,⑧⑨间有房室瓣D.若紧扎④,从①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⑤流出
心脏的注水位置和出水位置的判断及依据
角度2 心脏的工作过程 ★★★★
典例9 心脏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下列对心脏的工作描述正确的是( )
题型 3 血管的结构及功能
角度1 根据三种血管的特点,判断血管种类 ★★
A.1条B.2条C.3条D.4条
[解析] 图①中血管内血液进入心脏,可知该血管为静脉;图②中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可知该血管为毛细血管;图③中血管内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可知该血管为动脉;图④中血管内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可知该血管为静脉。故箭头处的血管可确定为动脉的有1条。
角度2 血管的功能 ★★★
典例11 图中1、2、3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中血管1是______,它能将血液从____________运送回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1的管壁较薄,是静脉,它可以将血液从全身各器官运送回心脏。
(2) 图中三种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血管是___(填图中标号)。
[解析] 血管2的管壁较厚,是动脉,在三种血管中,动脉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
(3) 血管3的管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该血管中血液的含氧量会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解析] 血管3的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而且血管3中红细胞单行通过,其为毛细血管。在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中,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的含氧量会升高。
在含
氧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角度1 血液循环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
典例12 (2022·临海期中)《黄帝内经》中写道“心主身之血脉”“夫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是关于心脏、血管和血液之间关系的早期描述。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肺循环的途径是始于________,终于________。
(2) 当血液流经乙后,血液的含氧量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血液由______血变成______血(选填“静脉”或“动脉”),血液的颜色由______变成______。
[解析] 乙是全身毛细血管网,在体循环中,心脏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经动脉送到全身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组织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3) 血管____是肺静脉,血管____是上、下腔静脉(选填序号)。
角度2 结合实例考查血液循环 ★★★★
典例13 某人因患新冠肺炎需要往上肢的静脉中输液,药物随血液送到肺部的途径是( )①上腔静脉 ②下腔静脉 ③右心房 ④右心室 ⑤身体各部分毛细血管网 ⑥肺动脉 ⑦肺静脉 ⑧肺部毛细血管网
[解析] 往上肢的静脉输液,药物随血液输送的途径如图所示: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4节 能量的获得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4节 能量的获得图文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点1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概念,知识点2无氧呼吸,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变浑浊,二氧化碳,化碳避免发酵液外溢,通入空气,排出二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7节 核能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7节 核能图文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点1核能,核裂变,核聚变,裂变与聚变的比较,核电站,知识点3放射性,三种主要的放射线,放射性的利与弊,题型核能的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电能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电能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电视机,脱排油烟机,应急灯,电暖器,4其他电能表,1读数法,2计算法,电功率,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