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安徽省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
安徽省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8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8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8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
一、单选题
1.(2021·安徽蚌埠·统考模拟预测)硝酸盐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甲酸(HCOOH)在纳米级Pd表面分解为活性H2和CO2,再经下列历程实现NO的催化还原,进而减少污染。已知Fe(II)、Fe(III)表示Fe3O4中二价铁和三价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3O4没有参与该循环历程
B.HCOOH分解时,碳氢键和氧氢键发生了断裂
C.NO是NO催化还原过程的催化剂
D.在整个历程中,每1molH2可还原1 mol NO
2.(2021·安徽合肥·统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2mL黄色溶液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
溶液颜色变绿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
压缩装有、I2、HI混合气体(已达平衡)的容器,气体颜色加深
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C
向含有和的悬浊液中滴加几滴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D
向酸催化后的淀粉水解液中加入适量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观察到银镜
淀粉未水解成葡萄糖
A.A B.B C.C D.D
3.(2021·安徽蚌埠·统考一模)一定条件下的2L密闭容器中,发生2A(s)2B(g)+C(g)反应,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min
物质的量/mol
温度/℃
0
5
10
15
20
25
500
1.0
0.8
0.66
0.56
0.50
0.50
600
1.0
0.50
0.30
0.20
0.20
0.20
A.500℃时,前10min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4mol·L-1·min-1
B.该反应的△H>0
C.再加入少量A,B的平衡浓度增大
D.若将容器体积缩小,A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4.(2021·安徽蚌埠·统考一模)对Pd单原子催化剂(Pd/SVG)上H2还原NO的反应进行研究,发现Pd/SVG上NO被还原生成N2和NH3的路径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d/SVG可以改变NO的平衡转化率
B.NO被还原为N2的总反应为2NO+2H2=N2+2H2O
C.NO被还原为NH3的反应决速步为解离1反应
D.Pd/SVG上H2还原NO过程中产物N2的形成更容易
5.(2021·安徽淮北·统考一模)普通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的缺点是温度高,能耗大。铈—钒液流电池在充电状态下产生的Ce4+和V2+离子可在低温催化条件下用于制备氢气和氧气,该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催化剂作用下有利于降低分解水制氢的能耗
B.铈—钒液流电池在充电状态下总反应为:Ce3++V3+Ce4++V2+
C.工作时,H+通过质子交换膜由a往b移动
D.制氧气的离子方程式为:4Ce4++4OH-4Ce3++O2↑+2H2O
6.(2021·安徽淮北·统考一模)向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2(g)、2molH2(g),发生反应为H2(g)+CO2(g)CO(g)+H2O(g) ΔH。在T1、T2下,测得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平衡转化率:α(T1)”、“”“=”或“<”,下同);反应的平衡常数:A点_______D点。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T1℃时C点处对应的v正:v逆=_______。
(3)汽车排气管装有三元催化剂装置,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发生吸附、解吸消除CO、NO等污染物。反应机理如下[Pt(s)表示催化剂,右上角带“*”表示吸附状态]:
I.NO+Pt(s)=NO* II.CO+Pt(s)=CO* III.NO*=N*+O*
IV.CO*+O*=CO2+Pt(s) V.N*+N*=N2+Pt(s) VI.NO*+N*=N2O+Pt(s)
经测定汽车尾气中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随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
①图1中温度从Ta升至Tb的过程中,反应物浓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②图2中温度T2℃时反应V的活化能_______反应VI的活化能(填“<”、“>”或“=”);温度T3℃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_______(选填“IV”或“V”或“VI”)。
三、工业流程题
19.(2021·安徽蚌埠·统考一模)铍铜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高级弹性元件。以下是从某旧铍铜元件(含BeO、CuS、少量FeS和SiO2)中回收铍和铜两种金属的工艺流程:
已知:Ⅰ.铍、铝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氧化物具有两性
Ⅱ.常温下部分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表:
难溶物
Cu(OH)2
Fe(OH)3
Mn(OH)2
溶度积常数(Ksp)
2.2×10-20
8.0×10-38
2.1×10-13
(1)用NaOH溶液溶解铍铜元件时,能提高浸取率的措施有___(写出两种)。
(2)滤渣1的成分有___(填化学式)。
(3)①滤液2中含NaCl、BeCl2和少量HCl,为提纯BeCl2,下列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为___(填字母)。
a.加入过量的氨水 b.加入适量的HCl c.洗涤 d.过滤
②从BeCl2溶液中得到BeCl2固体的操作是___。
(4)滤渣3中有淡黄色固体,写出反应②中CuS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5)滤液3中含Fe3+,若使Fe3+完全沉淀,溶液pH至少为___(已知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0-5mol·L-1时认为完全沉淀,lg2=0.3)。
20.(2021·安徽蚌埠·统考模拟预测)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V2O5、V2O4、K2SO4、Al2O3、SiO2、Fe2O3。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下图为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
已知:①酸浸时,V2O5、V2O4分别转化为VO,VO2+
②“离子交换”和“洗脱”过程可简单表示为4ROH+V4OR4V4O12+4OH-(ROH为阴离子交换树脂)
(1)酸浸时需要粉碎废钒催化剂,目的是_______。
(2)写出酸浸时V2O4的转化反应方程式_______。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3)氧化时加入0.1molKClO3,理论上能氧化_______mol的VO2+离子。
(4)中和时pH应控制在大于_______。(精确到0.1)(已知中和时钒元素未形成沉淀,Ksp[Fe(OH)3]=4.0×10-38、Ksp[Al(OH)3]=1.0×10-33,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
(5)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6)已知沉钒时溶液中产生钒酸铵沉淀(NH4VO3),写出煅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图可知,铁元素发生了价态变化,说明Fe3O4参与了该循环历程,故A错误;
B.由信息可知,HCOOH分解为H2和CO2,说明HCOOH分解时,碳氢键和氧氢键发生了断裂,而后形成了碳氧双键,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在整个历程中,NO先被还原为NO,NO再被还原为N2,则NO是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故C错误;
D.在整个历程中,Fe3O4为催化剂,H2作还原剂,将NO最终转化为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molH2可还原0.4 mol NO,故D错误;
答案选B。
2.A
【详解】A.向2mL黄色FeCl3溶液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溶液颜色变绿,说明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能够证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压缩装有H2、I2、HI混合气体(已达平衡)的容器,容器内压强增大,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影响平衡,所以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Na2S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生成CuS沉淀,不是由ZnS沉淀转化得到,不能比较两者的Ksp大小,故C错误;
D.向酸催化后的淀粉水解液中应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否则酸中氢离子与银氨溶液反应,干扰了检验结果,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500℃时,B与A的反应系数相同,前10min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升高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量较少,说明该反应正向是吸热,即△H>0,B正确;
C.A物质是固体,温度不变情况下,平衡常数不变,B、C物质浓度的比值也不变,则再加入少量A,B的平衡浓度不变,C错误;
D.若将容器体积缩小,则体系压强增大,平衡朝着气体物质系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平衡逆向移动,则A的平衡转化率减小,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Pd/SVG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故不能改变NO的平衡转化率,错误;
B.由如图可知,NO被还原为N2的总反应为2NO+2H2=N2+2H2O,正确;
C.由图可知,生成氨气的基元反应中,NH2O+H→NH2OH这一步活化能最大,故这步为决速步骤,错误;
D.由图示知,NO被氧化为N2的活化能明显大于氧化生成NH3活化能,故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O更容易被还原为NH3,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而能够降低分解水制氢能耗,A正确;
B.由题干可知:充电状态下可产生Ce4+、V2+,因而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Ce3++V3+Ce4++V2+,B正确;
C.由图可知:在装置的右侧产生H2,因此H+会通过离子交换膜由a往b移动,C正确;
D.装置中含有质子交换膜,因此有H+参加反应,制备O2的反应方程式中不能有O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6.D
【分析】据图可知T1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较短,反应速率更快,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T1>T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CO2的转化率越大,所以α(T1)>α(T2)T1,A错误;
B.据图可知前3min,T1温度下反应速率更快,所以T1温度下容器内发生的有效碰撞次数更多,B错误;
C.T2温度下1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初始投料为2molCO2(g)、2molH2(g),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此时容器内CO2、H2、CO2、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5mol、1.5mol、0.5mol、0.5mol,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可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所以该温度下K==,再充入H2、CO2、CO、H2O各1mol,则浓度商为=>,所以此时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
D.据图可知非绝热条件T1温度达到平衡时n(CO)=1.0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容器内温度降低,则新平衡会在原平衡的基础上逆向移动,则平衡时n(CO) 增大的浓度或分离出产物等均可
(4)
【解析】(1)
反应②的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2×803+436-1076-2×463=+40.0;
(2)
A.增大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则反应①②的正反应速率均增加,A正确;
B.恒容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气体密度一直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的平衡转化率不变,C错误;
故选:BC;
(3)
①参与了2个反应,而只参与1个反应,相同情况下消耗更多,平衡转化率更大,曲线A表示的平衡转化率;
②曲线B表示的平衡转化率,800K,反应至转化率达到X点时小于平衡转化率,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v(正)> v(逆);若要使的转化率由X点达到Y点,即使反应达到平衡,改变的外界条件可以是增大的浓度或分离出产物等均可;
③800K,的平衡转化率为40%,转化的物质的量10 mol×40%=4mol,的平衡转化率为20%,转化的物质的量10 mol×20%=2mol,列三段式:反应①:,反应②:,在恒温恒压下,反应①的分压平衡常数;
(4)
由原理图可知,A电极上CO2→CO,C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则A电极为阴极,B电极为阳极,阴极反应式为。
14.(1)△H1+3△H2
(2) b 16
(3)p1>p2>p3
【分析】根据题中热化学方程式,由盖斯定律计算△H;根据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判断平衡状态;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根据题中图示信息,由平衡移动影响氧气转化率判断压强大小关系;据此解答。
(1)
由①2Cr2S3(s)4Cr(s)+3S2(g) △H1,②S2(g)+2O2(g)2SO2(g) △H2可知,根据盖斯定律,①+②×3,则2Cr2S3(s)+6O2(g)4Cr(s)+6SO2(g)的△H=△H1+3△H2;答案为△H1+3△H2。
(2)
①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S2(g)+2O2(g)2SO2(g),气体的密度ρ=,该可逆反应m、V始终保持不变,密度ρ始终不变,则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该可逆反应中m是不变量,n是变量,则M是变量,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n也不再改变,该可逆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加入优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不能提高转化率,故c错误;
答案为b。
②由可得,n(起)=1.0mol+1.5mol=2.5mol,n(平)=(2.5-x)mol,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压强为起始时的80%,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80%,解得x=0.5mol,则平衡常数K===16;答案为16。
(3)
由S2(g)+2O2(g)2SO2(g)可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氧气的平衡转化率α增大,则由可得,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p1>p2>p3;答案为p1>p2>p3。
15. +41.8kJ/mol 0.04 先增大后减小 氧气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0.8 H3CO *+H2=CH3OH*
【详解】(1)①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Ⅱ—反应Ⅰ得反应Ⅲ,则焓变△H3=△H2—△H1= (—49.0 kJ/mol)—(—90.8kJ/mol)= +41.8kJ/mol,故答案为:+41.8kJ/mol;
②由题给数据可知,一氧化碳、氢气和甲醇的平衡分压分别为10.0%×5.0MPa=0.5 MPa、50%×5.0MPa=2.5 MPa、2.5%×5.0MPa=0.125 MPa,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0.04(MPa)—2,故答案为:0.04;
(2)①由图可知,随着二氧化碳百分含量的增加,单位体积催化剂上,甲醇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答案为:先增大后减小;
②若在无二氧化碳的体系中加入适量氧气,氧气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起到和二氧化碳相似的作用,故答案为:氧气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①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一步,反应的能垒越大,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反应历程中控速步骤的能垒为(—0.1eV)—(—0.9eV)=0.8eV,故答案为:0.8;
②由图可知,虚线框内发生的反应为H3CO *与H2反应生成CH3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3CO *+H2=CH3OH*,故答案为:H3CO *+H2=CH3OH*。
16. 219.4 c a d 温度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移,水的含量增大,CO2和H2的含量减少,使反应Ⅱ逆移,CO含量降低 2.4 2nCO2+12nH++12ne-=+4nH2O
【详解】(1)①CH4(g)+H2O(g)=CO(g)+3H2(g)ΔH1=+206.4kJ·mol-1,②CO(g)+H2O(g)=CO2(g)+H2(g)ΔH2=-41.0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③CH4(g)+2H2O(g)=CO2(g)+4H2(g) ΔH3=165.4 kJ·mol-1,③的逆向活化能Ea(逆)为54kJ·mol-1,ΔH3= Ea(正)- Ea(逆),Ea(正)=219.4 kJ·mol-1。
(2)在CO(g)+H2O(g)=CO2(g)+H2(g)反应中,正反应速率v正=k正c(CO)·c(H2O),逆反应速率v逆=k逆c(CO2)·c(H2),其中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仅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升温时lgK逆减小更快,则表示pk正随T变化关系的斜线是c。
(3) ①对于反应Ⅰ: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H4的含量减少,对于反应Ⅱ:升高温度,则平衡正向移动,CO的含量增加;增大压强,反应2不移动,但反应1的平衡正向移动,H2O的含量增大,使反应2逆向移动,导致CO含量降低,综上可知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CH4的含量越大、CO含量越小,则压强为1MPa时,表示CH4和CO平衡组成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a、d,;N点平衡组成含量低于M点的原因是:温度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移,水的含量增大,CO2和H2的含量减少,使反应Ⅱ逆移,CO含量降低。
②起始时n (CO2) =1mol,则n (H2)=3mol,由图可知当CH4和CO平衡组成为40%时,则CO2平衡组成为20%,根据C原子守恒有: n (CO) =n (CH4)=1mol×40%=0.4mol,n(CO2)=1mol×20%=0.2mol,,平衡时n(CO2)=(1-0.8)mol=0.2mol,n(H2O)=1.2mol,n (CO) =0.4mol,n (CH4)=0.4mol,n(H2)=1mol,则p(CO)=1MPa=0.125 MPa,p(H2O)=1MPa=0.375 MPa,p(CO2)=1MPa=0.0625 MPa,p(H2)=1MPa=0.3125 MPa,则。
(4)以纳米二氧化钛膜为工作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通入CO2进行电解,在阴极可制得低密度聚乙烯(简称LDPE)。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CO2+12nH++12ne-= +4nH2O。
17. CO(g)+H2O(g)CO2(g)+H2(g)△H=-41.2kJ/mol A 0.06 60% T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青海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理综合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