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7 热辐射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 7.热辐射 | 课时安排 | 2-2 | 总课时 | 12 | ||
教学目标 | 1.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概括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通过生活感受和动手实践,了解热辐射的传递形式和影响条件。 难点:能够独立分析某个工具或场景中存在的热传递方式。 | ||||||
教学准备 |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 ||||||
授课时间 |
| ||||||
教 学 过 程 | 个 性 化 备 课 | ||||||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常见物品的热传递方式 1.教师讲解并提问:除了太阳灶,生活中还有很多加热产品或生活场景里也有不同的热传递方式,大家一起来找找:温馨的小家有哪些加热产品和热传递场景呢?它们分别是哪些热传递方式?在你的记录纸上写一写,比比哪个组分析的最快最准确。 2.学生活动。 3.教师讲解:六号电热水壶,1组说是热对流,请你们详细说说?2组说是热传导,也请你们详细说说?大家觉得有道理吗?还有这个爸爸,他受到了哪些热传递?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给他的? 4.讲解:看来,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传热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有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其他加热产品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包含了几种热传递方式?大家课后可以继续讨论讨论。 三、 总结拓展 1.讲解并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热辐射,加上之前认识的热传导和热对流,我们一共认识了三种热传递方式,请大家说说它们有没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汇报: 相同点: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不同点: 热传导 1直接接触 2固体传热能力最好。 热对流 1循环传递 2只在液体和气体中存在。 热辐射 1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3.小结:看来同学们透过现象找到了本质,对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有了很深的认识,希望大家真正的学有所用,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科学的发现者。 板书设计: 7.热辐射 可以不依靠介质直接传递 教学反思:
|
| ||||||
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1 地球的内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1 地球的内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认识地壳运动导致的海陆变化,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五年级上册7 热辐射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上册7 热辐射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热传递6 热对流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热传递6 热对流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