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科学五上教学设计全套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9 地球的表面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9 地球的表面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制作立体地形模型,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9.地球的表面课时安排2-2总课时16教学目标1.能利用常见材料制作立体地形模型来表现地形特征。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五种常见地形的主要特征。难点:设计并制作包含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教学准备1.教师材料:政区地球仪、地形地球仪、立体地形模型。2.学生材料:立体地形模型的制作材料,如纸板、旧衣服或塑形布、废纸或海绵、丙烯颜料、笔、剪刀、胶带等。授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个 性 化 备 课一、复习导入二、制作立体地形模型1.认识地形模型。地形模型是以微缩实体的方式来表示地形地貌特征,并在模型中体现山体、水体、道路等物,主要表现的是地形数据,使人们能从微观的角度来了解宏观的事物。地形模型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具有立体感强、形象直观、制作简便、经济实用等特点。2.制作地形模型。准备材料:纸板、旧衣服或石膏塑形布、旧报纸或泡沫塑料、丙烯颜料等。画示意图:以线条表示地形轮廓和高低起伏,用色彩表示岩石、植被和水体,用文字注明地形名称。制作步骤:(1)依据绘制的地形示意图。用旧报纸、泡沫塑料等在纸板上堆出自己想要的大致形状,并用胶带等固定。(2)将石膏塑形布用水浸泡之后取出,盖在做好的模型轮廓上,在石膏塑形布没有干燥之前可以调整山体局部形状,完全凝固之后与下面的材料结合在一起。(3)石膏塑形布凝固之后,用丙烯颜料在模型上涂自己需要的颜色,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模型山体上涂白乳胶,粘上草粉。制作须知:可参考教材给的两个地形立体模型,但要注意的是,教材模型表现了两种制作思路。左边的立体模型用纸板堆叠而成,表现了丘陵和平原,是等高线地形表达法的立体呈现方式。右边的立体模型采用覆盖式方法制作,表现的是山地和盆地,侧重表现地表轮廓。3.学生分小组制作立体地形模型。4.借助实物进行成品展示,交流,评价。三、总结拓展谈一谈: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9.地球的表面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岛屿、峡谷……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上册9 地球的表面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7 热辐射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分析常见物品的热传递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热传递6 热对流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