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训练(25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化学第5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化学第5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氨和铵盐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化学第5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将1,05ml,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1.汽车尾气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附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C.NO与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答案D解析反应过程中NO、O2为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2不是污染物;NO与O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O22NO2,2NO2+4CON2+4CO2,将两步反应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Zn与稀硝酸反应:Zn+2H+Zn2++H2↑B.Fe与过量稀硝酸反应:3Fe+8H++2N3Fe2++2NO↑+4H2OC.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Fe+4H++NFe3++NO↑+2H2OD.Cu与稀硝酸反应:3Cu+8H++2N3Cu2++2NO↑+4H2O答案D解析A项,不产生H2;B项,应生成Fe3+;C项,应生成Fe2+。3.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则该盐是( )。A.Fe2(SO4)3 B.KNO3C.FeSO4 D.Na2CO3答案B解析Cu、稀硫酸、硫酸铁混合时,铜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造成铜粉的质量减少,但没有气体生成,故A错误;Cu、稀硫酸、KNO3混合时发生反应:3Cu+8H++2N3Cu2++2NO↑+4H2O,则铜粉的质量减少,同时溶液变为蓝色,且有气体逸出,故B正确;Cu、稀硫酸、FeSO4混合时不发生反应,故C错误;Cu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的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Cu不溶解,故D错误。4.向两支分别装有浅绿色的Fe(NO3)2和FeSO4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前者基本没有改变,后者变黄色B.前者变黄色,后者也变黄色C.前者变黄色,后者基本没有改变D.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改变答案C解析Fe2+和N或S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盐酸后,N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S与H+在水溶液中不能把Fe2+氧化成Fe3+,溶液颜色基本不变。5.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硝酸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下),则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 )。A.112 mL B.1 008 mLC.224 mL D.448 mL答案A解析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05mol,1.92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0.03mol。设NO的物质的量为n1mol,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05-n1)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3n1+(0.05-n1)×1=0.03×2,解得n1=0.005,V(NO)=0.005mol×22.4L·mol-1=0.112L=112mL。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硝酸显黄色,原因是 。 实验室保存硝酸的方法是 。 (2)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Cu(NO3)2溶液和NO、N2O4、NO2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1.2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则消耗铜的质量为 。 (3)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Cu、Ag)中分离出Au,加入的试剂是 ,写出Ag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所致 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2)64 g(3)稀硝酸 3Ag+4HNO3(稀)3AgNO3+NO↑+2H2O解析(2)由题意可知,整个过程中HNO3反应前后没有变化,HNO3NO、N2O4、NO2HNO3,即Cu失去的电子最终都被O2得到,n(Cu)×2=n(O2)×4,n(Cu)==1mol,消耗铜的质量=1mol×64g·mol-1=64g。等级考素养提升1.下列关于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HNO3是氧化剂,NO2是还原产物B.若2 mol HNO3被还原,则反应生成22.4 L NO2气体C.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D.硝酸在反应中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答案B解析题目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故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B项错误。2.某学习小组为研究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前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B.A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u+2N+4H+Cu2++2NO2↑+2H2OC.当B中0.03 mol铜粉被氧化时,B中产生的NO气体大于0.02 molD.可在C装置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进行尾气处理答案D解析反应开始前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A项正确;A中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N+4H+Cu2++2NO2↑+2H2O,B项正确;B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3Cu+8HNO33Cu(NO3)2+2NO↑+4H2O,因此当B中0.03mol铜粉被氧化时,B中产生的NO气体大于0.02mol,C项正确;NO不溶于水,C装置中装入一定量的水不能进行尾气处理,D项错误。3.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解析①中灼热碎玻璃起加热作用,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NO2,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只能为氧元素,因此还有O2生成,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A项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②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产生的,B项正确;③中浓硝酸挥发才能与红热木炭接触,产生的NO2是还原产物,C项正确;红热的木炭还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CO2,D项错误。4.现有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稀硫酸浓度为4 mol·L-1,稀硝酸的浓度为2 mol·L-1。取10 mL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铁粉,反应结束后,在标准状况下可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假设HNO3只被还原为NO) ( )。A.0.224 L B.0.448 LC.0.672 L D.0.896 L答案C解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离子方程式计算并考虑过量的H+继续反应的情况。混合溶液中n(H+)=(2×4mol·L-1+2mol·L-1)×0.01L=0.1mol,n(N)=2mol·L-1×0.01L=0.02mol,根据题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8H+3Fe2++2NO↑+4H2O,N完全反应,n(NO)=n(N)=0.02mol;剩余n(H+)=0.02mol,与过量的铁粉发生反应:Fe+2H+Fe2++H2↑,n(H2)==0.01mol,因此收集到的气体是NO和H2的混合物,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0.02mol+0.01mol)×22.4L·mol-1=0.672L。5.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蒸馏水等试剂探究浓硝酸、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 mL浓硝酸,向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 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 。 Ⅱ.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需紧接进行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 。 (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 (填字母)。 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Ⅲ.实验反思。(5)利用该装置先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再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其好处是 。 Ⅳ.问题讨论。用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对此有两种说法:①两者颜色不同的原因是Cu2+浓度差异引起的。②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6)你认为上述说法 (填“①”或“②”)合理。若是①合理,说明理由;若是②合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 。 答案Ⅰ.(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放出红棕色气体Ⅱ.(3)向分液漏斗中加蒸馏水稀释浓硝酸,打开活塞,滴入稀硝酸(4)CⅢ.(5)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将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排出,有利于观察Cu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Ⅳ.(6)② 向蓝色溶液中通入NO2,溶液变成绿色(或加热绿色溶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解析Ⅰ.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具支试管中铜片溶解,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Ⅱ~Ⅲ.向分液漏斗中加蒸馏水将浓硝酸稀释后,可以继续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这样可以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将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排出,有利于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Ⅳ.由于硝酸均过量,铜的质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铜无论是与稀硝酸反应,还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Cu2+的浓度是相同的,说法①是不合理的。可通过向蓝色溶液中通入NO2看溶液是否变绿,或加热绿色溶液看是否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来证明。6.已知木炭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两种+4价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以及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有亚硝酸钠(NaNO2),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和连接用的胶管已略去)。(1)为了完成该实验,虚线框内还需要连接B~E四套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a→( )( )→( )( )→( )( )→( )(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连接好仪器(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入试剂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滴加浓硝酸,点燃酒精灯。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 。 (2)装置E中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有 。 (3)装置C的作用是 。 (4)某同学经查阅资料后发现亚硝酸是弱酸,性质不稳定,室温下易分解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装置D中充分反应后,设计实验证明D中是否有亚硝酸钠生成: 是 (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答案(1)h i d e b c f g(或h i d e b cg f)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氮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逸出(3)除去一氧化氮中的二氧化碳(4)取少量D中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且在试管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则证明D中有亚硝酸钠生成(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1)由题意可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C+4HNO3(浓)CO2↑+4NO2↑+2H2O,故a处出来的气体有CO2、NO2和少量水蒸气。要得到NO,则要在装置E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为了防止NO被氧化为NO2,装置中要保持无氧的条件,则装入试剂后,要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再滴加浓硝酸,最后点燃酒精灯。要得到干燥的NO,需先用装置C除去CO2,后用装置B除去水蒸气,最终在装置D中探究一氧化氮(NO)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因此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a→h→i→d→e→b→c→f→g(或a→h→i→d→e→b→c→g→f)。(2)装置E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无色气体逸出。(3)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氮中的二氧化碳。(4)根据题给信息,可以利用HNO2的不稳定性,证明D中是否有亚硝酸钠生成,其原理为取少量D中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且在试管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则证明D中有亚硝酸钠生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4课时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硝酸是一种常见化学品,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习题,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当堂检测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