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练(含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热点排查练 5.功能关系及应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热点排查练 5.功能关系及应用(含解析),共5页。
5.功能关系及应用1.(2020·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仰卧起坐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女生测试项目之一.根据该标准高三女生一分钟内完成55个以上仰卧起坐记为满分.如图1所示,若某女生一分钟内做了50个仰卧起坐,其质量为50 kg,上半身质量为总质量的0.6倍,仰卧起坐时下半身重心位置不变,g取10 m/s2 .则测试过程中该女生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 )图1A.10 W B.40 W C.100 W D.200 W答案 C解析 该女生身高约1.6 m,则每次仰卧起坐时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约为×1.6 m=0.4 m,则她每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W=0.6mgh=0.6×50×10×0.4 J=120 J,一分钟内她克服重力所做的总功W总=50W=50×120 J=6 000 J,她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W=100 W,故C正确,A、B、D错误.2.(多选)(2020·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如图2所示,斜面1、曲面2和斜面3的顶端高度相同,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斜面1与曲面2的水平底边长度相同.一物体与三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它由静止开始分别沿三个面从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ΔE1=ΔE2>ΔE3B.物体减少的机械能ΔE2>ΔE1>ΔE3C.物体到达底端时的速度v1=v2<v3D.物体到达底端时的速度v2<v1<v3答案 BD解析 如图所示,由功能关系可知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减少的机械能.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μmgcos θ·=μmg,则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BC边长度有关,W克1>W克3,由于在轨道2上滑动时,为曲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N=mgcos θ+m,所以在轨道2上滑动时滑动摩擦力大于μmgcos θ,则W克2>W克1,故W克2>W克1>W克3,由此可知物体减少的机械能ΔE2>ΔE1>ΔE3;由动能定理可知mgh-W克=mv2,由于W克2>W克1>W克3可得v2<v1<v3,故B、D正确.3.(多选)(2020·安徽定远县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如图3所示,在倾角θ=37°固定斜面体的底端附近固定一垂直斜面的挡板,一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在挡板上,弹簧自然伸长时其上端位于斜面体上的O点处.质量分别为mA=4.0 kg、mB=1.0 kg的物块A和B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绳连接,跨过固定在斜面体顶端的光滑定滑轮,与A连接的细绳与斜面平行,开始时物块A位于斜面体上的M处,物块B悬空,现将物块A和B由静止释放,物块A沿斜面下滑,当物块A将弹簧压缩到N点时,物块A、B的速度减为零.已知MO=1.0 m,ON=0.5 m,物块A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 37°=0.6,整个过程细绳始终没有松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物块A在与弹簧接触前的加速度大小为1.2 m/s2B.物块A在与弹簧接触前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C.物块A位于N点时,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9 JD.物块A位于N点时,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1 J答案 AC解析 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Agsin θ-mBg-μmAgcos θ=(mA+mB)a,解得a=1.2 m/s2,选项A正确,B错误;由能量关系可知,物块A位于N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mAg·sin θ-mBg·-μmAgcos θ·,解得Ep=9 J,选项C正确,D错误. 4.(2020·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如图4所示,用铰链将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C与两根长为L的轻杆相连,B、C置于水平地面上,系统静止时轻杆竖直,现给系统一个微小扰动,B、C在轻杆的作用下向两侧滑动,三个小球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过程中( )图4A.球A的机械能一直减小B.球C的机械能一直增大C.球B对地面的压力不可能小于mgD.球A落地的瞬时速度为答案 D解析 A球下降的过程中,B、C两球向两侧运动,当A球将落地时,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知,B、C两球水平速度趋近于零,因此B、C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杆对B、C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即杆先对B、C是推力,后对B、C是拉力,当杆对B、C是拉力时,杆对A也是拉力,此时A的机械能会增大,A错误;当杆对B、C是拉力时,B、C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其重力,C错误;当A落地时,B、C的速度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L=mv2可得A落地时的速度v=,D正确.5.(2020·黑龙江哈尔滨市一中高三下学期6月一模)如图5甲为某型号电动平衡车,其体积小,操控新颖方便,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当人站在平衡车上沿水平直轨道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像如图乙所示(除3~10 s时间段图像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像均为直线).已知人与平衡车质量之和为80 kg,3 s后功率恒为300 W,且整个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不变,结合图像的信息可知( )图5A.0~3 s时间内,牵引力做功490 JB.3~10 s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5 m/sC.3~10 s时间内,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1 020 JD.小车在第2 s末与第14 s末的功率之比为1∶2答案 C解析 最终匀速运动时,牵引力与阻力相等,则P=Ffvm,代入数据可得Ff=50 N在0~3 s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题图乙可知a==1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f=ma,可得F=130 N在0~3 s时间的位移x1=at2=4.5 m因此0~3 s时间内,牵引力做功W1=Fx1=585 J,A错误;在3~10 s时间内,根据动能定理Pt+Wf=mvm2-mv12,得Wf=-1 020 J,故克服摩擦力做功1 020 J,C正确;在3~10 s时间内,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因此≠=4.5 m/s,B错误;小车在第2 s末的功率P2=Fv2=260 W因此==,D错误.6.(多选)如图6所示,斜面ABC竖直固定放置,斜边AC与一光滑的圆弧轨道DEG相切,切点为D,AD长为L=,圆弧轨道圆心为O,半径为R,∠DOE=θ,∠EOG=90°,OG水平.现有一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下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关于滑块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滑块经过E点时对轨道的最小压力为mgB.滑块下滑后将会从G点飞出C.滑块第二次经过E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mgD.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答案 CD解析 滑块从A点下滑后在AD部分轨道上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则返回到AD斜面上时的高度逐渐降低,最终滑块将在以E点为最低点、D点为最高点来回滚动,此时经过E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最小,则D点到E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R(1-cos θ)=mvE2,在E点:FN-mg=m,联立解得:FN=mg(3-2cos θ),故A错误;从A到G由动能定理得:mg(Lsin θ-Rcos θ)-μmgcos θ·L=mvG2,其中L=,解得:vG=0,则滑块下滑后不能从G点飞出,故B错误;滑块第一次到达E点时,根据动能定理:mg[Lsin θ+R(1-cos θ)]-μmgcos θ·L=mvE2,解得vE=,第二次到达E点的速度与第一次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NE-mg=,解得FNE=3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NE′=3mg,故C正确;滑块最终将在以E点为最低点、D为最高点来回运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mgLsin θ=μmgcos θ·s总,解得s总=,故D正确.7.(多选)(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下学期模拟)一名棒球运动员进行击球训练,在一倾角一定的斜坡顶部将一棒球从高处水平击出,最初2 s内小球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7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且2 s末恰好落到山坡底部,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图像信息,能确定的物理量是( )图7A.棒球的初始机械能B.棒球的末动量C.斜坡的倾角D.2 s末重力对棒球做功的瞬时功率答案 BCD解析 由题可知,小球的初动能Ek0=mv02=10 J落到山坡底部的动能Ek=m(v02+v y2)=30 J由于运动时间为2 s,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为自由落体运动vy=gt=20 m/s联立解得v0=10 m/s,m=0.1 kg因此棒球的末动量p=m= kg·m/s,B正确;根据tan θ==,可求得倾角θ值,C正确;2 s末重力对棒球做功的瞬时功率P=mgvy=20 W,D正确.由于选择不同的参考面,小球的机械能不同,题中没有确定参考面位置,因此棒球初始机械能的大小不能确定,A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热点排查练 16.近代物理与物理学史(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热点排查练 15.光学(含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热点排查练 13.热学(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对热学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蹦蹦球是儿童喜爱的一种健身玩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