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种具有膜结构的病毒专门侵染蓝细菌。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成分中含核酸、蛋白质及脂质
B.增殖所需原料、能量由蓝细菌提供
C.可直接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D.可用于治理蓝细菌引起的水华
2、下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浓度与某作物生长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甲的浓度不同,作物生长速率一定不同
B.乙的浓度为B-C时追加乙肥可以提高作物生长速率
C.作物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甲的浓度高于乙的浓度
D.相应转运蛋白的数量影响作物对甲、乙的吸收
3、在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中,下列科学方法或技术与相关研究不相符的是( )
项目
相关研究
科学方法或技术
A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假说-演绎法
B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归纳法
C
DNA的双螺旋结构
建构模型
D
DNA的半保留复制
同位素标记法
A.A B.B C.C D.D
4、母鸡性反转为公鸡,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不变。鸡的芦花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基因决定,当其等位基因b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如果一只芦花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该公鸡与非芦花母鸡交配(WW的胚胎不能存活),有关其子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芦花鸡均为公鸡 B.非芦花鸡均为母鸡
C.母鸡与公鸡数量比为2:1 D.芦花鸡与非芦花鸡数量比为2:1
5、翻译的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参与翻译的物质或结构,其中④是一种能够识别终止密码子并引起肽链释放的蛋白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①通常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B.②沿着③移动,方向为b-a
C.④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终止密码子
D.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由③的碱基序列决定
6、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杨酸刚进入体内时,内环境中的HCO3-,可参与血浆pH的训节
B.水杨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7、如图所示,某动物的突触小体内有大、小两种突触小泡,二者均能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A),大突触小泡还能分泌神经肽Y(NPY)。NA可作用于心肌细胞,导致心率加快。NPY与受体结合会导致Ca2+通道关闭,抑制Ca3+内流,使突触前膜停止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较小时,小突触小泡释放内容物,当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大突触小泡才释放内容物,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B为心肌细胞,则A为交感神经末梢
B.N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引起Na+内流
C.NPY的释放与A膜上的磷脂有关,与蛋白质无关
D.NPY能够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A,避免心率过快
8、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素乱;另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调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A属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树突状细胞将自身的抗原直接呈递给浆细胞
C.RA患者的T细胞中IDO基因表达导致T细胞调亡
D.可通过使用免疫增强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9、东北豹是世界现存最稀有的大型猫科动物,分布在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等地的深山里,具有灵敏的嗅觉和听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不宜选用标记重捕法
B.东北豹可依据猎物发出的物理信息或化学信息对其进行追捕
C.东北豹种群雌雄个体的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最变化
D.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东北豹进行易地保护,可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10、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苷的大致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前人参根切块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诱导后得到的①的分化程度高于外植体
C.可用射线处理①获得人参皂苷高产的细胞
D.进行过程②时常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①
11、生态足迹指数(EFI)是指一定区城的生态承载力(EC)与生态足迹(EF)的差额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EFI的大小可反映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若EFI=100%,表明该区域可能还未被人类开发利用
C.当EFI<0时,则应采取的措施是提高EF或缩小EC
D.当EFI=0时,提高消费水平会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2、板栗是树高为3-4m的深根乔木,茶树是树高约为lm的浅根小灌木。在板栗林里戏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可实现板栗、茶树两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板栗-茶树生产模式突出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板栗林里间作茶树丰富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板栗和茶树的生态位没有重叠,二者不存在种间竞争
D.茶树能有效截流降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3、某研究小组应用生物技术得到克隆牛(甲)、试管牛(乙)、转基因牛(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B.在乙和丙的培育过程中,都要经过分子水平的筛选
C.培育甲和乙的技术,都可加快优质牛的繁殖速度
D.甲、乙、丙的培育过程均需对受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14、乳酸脱氢酶(LDH)有多种类型。人的心肌细胞中主要是LDH1,催化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生成的丙酮酸继续进行有氧氧化;骨骼肌细胞中主要是LDH5,缺氧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DH1为乳酸转化为丙酮酸提供活化能
B.丙酮酸的有氧氧化过程既有水的参与,也有水的生成
C.LDH5分布在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
D.丙酮酸转为乳酸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15、VE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VEGF水平普遍高于健康人,VEGF已成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筛查中具有诊断价值。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流程制备VEGF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流程利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①是从免疫小鼠脾脏中提取的多种B淋巴细胞
C.②和③所进行的两次筛选过程都不需要用到VEGF
D.该单克隆抗体直接应用于人体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二、多选题
16、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以竹子为食时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B.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
C.大熊猫与其肠道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D.大黛猫与其肠道中的纤维素分解菌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17、下图为“促有丝分裂因子”调控细胞增殖示意图。图中CDK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它需与相应的周期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调控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甲属于细胞周期蛋白
B.推测物质甲与CDK结合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Rb蛋白磷酸化不利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D.抑制CDK活性的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18、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既有TSH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寒冷刺激下,机体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C.①、②、③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D.成人长期缺碘会出现甲状腺肿大、反应迟钝等症状
19、土壤中95%以上的磷为植物很难利用的无效磷。解磷菌能够将磷矿粉等无效磷转化为植物易利用的速效磷。科研人员将磷矿粉制成培养液,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的3种解确菌(M-3-01、B3-5-6、TI-4-01),测定培养液的上清液中pH和速效磷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3种解磷菌是用只含磷矿粉的培养基分离出来的
B.由图2可知,在72h以内M-3-01解磷能力最强
C.B3-5-6转化磷矿粉的能力与培养溶液pH显著相关
D.据图推测B3-5-6可能借助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磷矿粉
20、人类14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粒处结合成一条衍生染色体,短臂结合成的小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丢失,这种现象称为罗氏易位。罗氏易位携带者通常表型正常,下图是携带者体细胞内染色体示意图(只画出携带者体细胞内14号染色体、21号染色体和衍生染色体的情况)。已知一个携带者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也是携带者,这对夫妇打算再生一个孩子。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罗氏易位
B.携带者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均发生变化
C.儿子的14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均来自母亲
D.无法通过羊水检查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为携带者
三、读图填空题
21、番茄是喜温植物,在反季节栽培中时常遭遇“低温胁迫”,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叶肉细胞叶绿体____________上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水分解为氧和H的同时,被叶绿体夺去两个电子,电子经传递,可用于NADP+与H+结合形
成_____________,该物质在暗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低温对________________(填“暗反应”或“光反应”)速率抑制更显著,导致电子受体NADP+供应不足,以致水分解产生的剩余电子传递给O2形成超氧化物O2,O2的积累会损伤叶绿体结构,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3)褪黑素常被用于作物抗逆性研究。我国科研人员以番茄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番茄幼苗光合速率相对值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如图。
由上表可知,低温可导致番茄光合速率出现大辐下降,而褪黑素可显著__________。由曲线可知,低温处理后番茄细胞SOD活性变化是___________
(4)综合(2)、(3)推测,低温条件下外源棚黑素有利于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了对叶绿体结构的损伤。
22、“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是由编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9)的基因突变所致,患者FGF9基因中某碱基对发生替换,使FGF9中相应的氨基酸发生替换。科研人员欲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获得含有该突变基因的模型小鼠,用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图1表示FGF9cDNA(由FGF9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逆转录而来)进行定点突变得到突变型FGF9cDNA的流程,图2为研究中所用的质粒(Spe/、HindⅢI、Saal/和BglⅡ分别代表相应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上限制酶切割产生的粘性末细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虚线方框中的a链与d链在延伸过程中的作用是:既可作为__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起到相当于______的作用,使__________酶能够从a链与d链的3端开始连接
脱氧核苷酸。经PCR后获得的产物一般通过________来鉴定。,
(2)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质粒中的C序列是____,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图1中突变型FGFcDNA的a链所在的DNA单链为转录的模板链,则引物1和引物4的5端需分别添加______________酶的识别序列,才能与图2中的质粒正确连接。
(3)将构建的重组DNA分子通过________技术导入受精卵,再经_____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等技术使其发育成模型小鼠。
(4)科研人员发现,已转入突变型FGF9cDNA的模型小鼠并未表现出“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从分子水平上寻找原因需采用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3、在对果蝇的遗传学研究中,科学家常采用不同的方法构建并保存能稳定遗传特定基因的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黑身果蝇雌雄若干,置于适宜环境中繁殖数代,在某一代繁殖后,科学家发现极少量灰身雌雄果蝇。让这些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有1/4的果蝇体色为黑身,且雄雄数量相等。
①出现极少量灰身果蝇的原因最可能是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的控制体色的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②为了保存控制灰身的基因,科学家尝试构建并保存灰身果蝇品系:将发现的灰身果蝇作为亲本进行自由交配,子代去除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数代,每次交配后都去除黑身果蝇,自由交配___________代后控制灰身的基因的频率达到75%。
(2)已知果蝇的展翅是由Ⅲ号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且D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现有展翅果蝇雌雄若干。
①不能通过(1)中②的方法来构建并保存展翅果蝇品系,原因是________
②为了构建并保存展翅果蝇品系,科学家引入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的粘胶跟基因G.将粘胶眼正常翅果蝇和正常眼展翅果蝇交配,选取子代中的粘胶眼展翅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只有粘胶眼展翅果蝇,称为粘胶眼展翅平衡致死系。请在图中画出粘胶眼展翅平衡致死系个体G/g基因和Dd基因在Ⅲ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图中染色体上的黑色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
(3)平衡致死系可用于基因定位。为研究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科学家选取粘胶眼展翅平衡致死系黑身雄果蝇与纯合正常眼正常翅灰身雌果蝇作为亲本杂交获得子一代,选取子一代中的_________(填“雌”或“雄”)果蝇与亲本杂交。
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若后代中灰身:黑身=______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若后代中灰身:黑身=________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不位于田号染色体上。
四、填空题
24、向光素是一种范光受体。拟南芥中的向光素PHOTI和PHOT2分别由PHOTI和PHOT2基因编码,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l)向光素调节植物向光性单侧蓝光照射下,野生型拟南芥表现出向光性,拟南芥PHOTI突变体(PHOTI基因不表达)不表现出向光性,这说明拟南芥向光性与___________有关。研究表明,在受到单侧蓝光照射时,向光素PHOT1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一系列信号转导,最终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_____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向光一侧,从而造成下胚轴向光弯曲生长。若将下胚轴换为根,则会出现避光弯曲生长。根的避光弯曲生长体现生长素具有___________的作用特点。
(2)向光素调控叶绿体运动①强光照射下,叶绿体会从叶肉细胞表面移动到细胞侧壁,叶绿体扁平面与光照方向平行,将光损伤降低至最小,称为叶绿体的回避反应。研究表明,强光下叶绿体的回避反应受向光素PHOT2的调控。欲验证此结论,应取_____________拟南芥的叶肉细胞做实验,显微观察并记录正常光照下两种拟南芥细胞中叶绿体的存在状态与分布位置;再分别给予______________照射,观察两种拟南芥细胞中叶绿体的存在状态与分布位置,若_______________,说明结论正确。②进一步研究发现,叶绿体的移动及移动后的锚定与细胞质中某种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有关,该结构是_______
(3)植物向光生长、叶绿体回避反应现象,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_________。
25、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某农场大规模种植玉米,产生的秸秆绝大多数被焚烧处理。为有效利用能量,减少污染,该农场设计了新型的“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下列研究属于在此生命系统结构
层次上进行的是________。(单选)
A.玉米苗期的留苗数
B.玉米秸秆的还田方式
C.玉米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D.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玉米秸秆中的碳元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与燃烧相比,将秸秆还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田的储碳量并减缓温室效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下表是三种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影响的研究数据,据表分析,应采用___________耕作方式进行秸秆还田,此处理方式通过提高产量构成要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产量。
耕作方式
百粒重(g)
穗粒数(粒)
出籽率(%)
水分(%)
产量(kg/hm)
常规种植
36.03
601
84.27
18.64
9423.49
秸秆覆盖
35.67
583
86.33
18.43
10350.74
秸秆旋混
36.04
590
84.66
18.78
10178.10
(3)玉米秸秆除含有大量纤维素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将玉米秸秆粉碎后加工为精饲料喂牛,易消化,可提高牛___________与摄入饲料中所含能量的比值,最终提高产肉量。
(4)在这个“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中,牛取食秸秆,排出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沼渣再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废物资源化,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这样做意义是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由于该病毒具有膜结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所以其组成成分中含核酸、蛋白质及脂质,A正确;BD、该病毒专门侵染蓝细菌,增殖所需原料、能量由蓝细菌提供,可以用于治理蓝细菌引起的水华,BD正确;C、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不能在培养基上生存,C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对于甲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无机盐浓度升高,农作物生长速率升高,超过一定的浓度,随无机盐浓度升高,农作物生长速率降低。故在农作物最高生长速率的两侧,土壤中甲的浓度不同,作物生长速率可能相同,A错误;B、乙浓度在B-C之间时,农作物生长速率最大,当乙的浓度超过这个浓度范围时,会降低作物生长速率,B错误;C、由图可知,当作物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甲的浓度小于乙的浓度,C错误;D、农作物对甲、乙无机盐的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因此,减少相应转运蛋白的数量会影响作物对甲、乙的吸收,D正确。故选D。
3、答案:D
解析:A、对于甲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无机盐浓度升高,农作物生长速率升高,超过一定的浓度,随无机盐浓度升高,农作物生长速率降低。故在农作物最高生长速率的两侧,土壤中甲的浓度不同,作物生长速率可能相同,A错误;B、乙浓度在B-C之间时,农作物生长速率最大,当乙的浓度超过这个浓度范围时,会降低作物生长速率,B错误;C、由图可知,当作物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甲的浓度小于乙的浓度,C错误;D、农作物对甲、乙无机盐的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因此,减少相应转运蛋白的数量会影响作物对甲、乙的吸收,D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基因其实是不变的。所以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
5、答案:C
解析:A、①为tRNA,一种tRNA通常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A正确;B、②是核糖体,③是mRNA,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随后合成一条多肽链,由图可知,④是识别终止密码子并引起肽链释放的蛋白质,推出终止密码位于a端,即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ba,B正确;C、④是识别终止密码子并引起肽链释放的蛋白质,所以④不含碱基,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识别终止密码子的,C错误;D、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位于mRNA上,所以mRNA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肽链的氨基酸序列,D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C、正常血浆呈弱碱性,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后弱碱性更大,pH进一步升高,C错误;D、患者由于CO2呼出过多造成了碱中毒,因此可通过增加患者吸入气体中的CO2量予以缓解,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D正确。故选:C。
7、答案:C
解析:
8、答案:A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C
解析:A、培养前人参根切块要经过消毒,但不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A错误;B、诱导后得到的①为愈伤组织,分化程度低于外植体,B错误;C、可用射线处理①愈伤组织,促使其发生突变,从中筛选人参皂苷高产的细胞,C正确;D、进行过程②时需要用酶水解细胞壁,植物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应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EFI的大小说明了一定区域的生态承载力(EC)与生态足迹(EF)的差额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的大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EFI越大,A正确;B、若EFI=100%,说明生态足迹为0,表明没有人类的活动,该区域可能还未被人类开发利用,B正确;C、当EFI<0时,则应采取的措施是提高缩小EF,提高EC,C错误;D、当EFI=0时,说明生态承载力(EC)与生态足迹(EF)相等,没有生态富余,若提高消费水平,则会使EFI<0,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会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C。
12、答案:B
解析:B、板栗林里间作茶树,物种数增多,种群的丰富度提高,提高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
13、答案:C
解析:A、克隆牛是采用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形成的,属于无性生殖,并没有经过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转基因牛通过有性生殖形成受精卵,然后对受精卵进行转基因处理,在经过胚胎移植等技术形成的,A错误;B、试管牛是经过体外受精培育而来,体外受精的胚胎并非都适合作为移植的材料,所以需要进行筛选,但属于细胞水平的筛选;在培育转基因牛时,需从分子水平或个体生物学水平对转基因牛进行筛选,B错误;C、无论是克隆牛还是试管牛,都可以减轻优质牛繁重的育种过程,加快优质牛的繁殖速度,C正确;D、甲、乙、丙三个过程需要对供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D错误。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LDH1具有催化作用,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丙酮酸的有氧氧化过第二阶段有水参与,第三阶段有水生成,B正确;C、LDH5缺氧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LDH5存在于细胞质基质,C错误;D、丙酮酸转为乳酸时不释放能量,D错误。故选B。
15、答案:C
解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过程①获得具有免疫能力的B细胞;过程②是选出杂交瘤细胞;过程③是用抗体检测和克隆培养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6、答案:BC
解析:A、在竹子→大熊猫这一条食物链中,大熊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B、纤维素分解菌属于分解者,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竹子→大熊猫,B错误;C、大熊猫依赖肠道中细菌群消化纤维素,细菌则吸收营养物质,因此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C错误;D、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大熊猫与其肠道中的纤维素分解菌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BC。
17、答案:ABD
解析:AB、分析题意可知,CDK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它需与相应的周期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调控细胞周期,据图可知,物质甲能与CDK结合,进而使转录调控因子活化,调控细胞周期,据此推测物质甲属于细胞周期蛋白,而间期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涉及转录和翻译过程),故推测物质甲与CDK结合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AB正确;C、据图可知,Rb蛋白磷酸化后可促进转录调控因子的活化,进而促进转录和翻译过程,即Rb蛋白磷酸化利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C错误;D、结合题图可知,CDK药物与甲结合后会通过转录、翻译过程促进细胞增殖,故抑制CDK活性的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D正确。故选ABD。
18、答案:ACD
解析:A、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既受促甲状腺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甲状腺细胞表面既有TSH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A正确;B、寒冷刺激下,机体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B错误;C、①、②、③过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C正确;D、成人长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出现甲状腺肿大,而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该患者会出现疲劳、反应迟钝等症状,D正确。故选:ACD。
19、答案:BCD
解析:
20、答案:ABC
解析:
21、答案:(1)类囊体膜(基粒、类囊体、类囊体的薄膜);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2)暗反应
(3)缓解(低温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的趋势;SOD活性(比常温时)增强,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再下隆(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4)植物细胞中S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有利于清除O2-
解析:
22、答案:(1)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酶)琼脂糖凝胶电泳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启动子;HindIⅢ(限制酶)和SpeI(限制酶)
(3)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4)PCR,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解析:
23、答案:(1)①常显性
(2)①能够稳定遗传的DD基因型个体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②
(3)雌;2:1;1:1
解析:
24、答案:(1)PHOTI(PHOTI基因的表达产物)多于;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2)①野生型和PHOT2突变体;相同时间、相同强度的强光照射;野生型拟南芥的叶肉细胞出现叶绿体的回避反应(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绿体会从叶肉细胞表面移动到细胞侧壁,叶绿体高平面与光照方向平行),而PHOT2突变体拟南芥的叶肉细胞没有出现叶绿体的回避反应(PHOT2突变体拟南芥的叶绿体不会从叶肉细胞表面移动到细胞侧壁,叶绿体扁平面与光照方向不表现平行);②细胞骨架
(3)适应
解析:
25、答案:(l)(生物);群落;C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秸秆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二氧化碳释放减缓,部分含碳有机物没有被分解留在土壤中,土壤中碳储量增加。;秸秆覆盖;出籽率
(3)同化的能量(同化量)
(4)促进物质循环,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共2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二)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卷+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