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中考物理第二次质检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中考物理第二次质检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中考物理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电流约为0.2A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C D.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大约100N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B. 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D. 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3.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手影的形成 B. 水中倒影
C. 笔“折断”了 D. 水球中的人像
4. 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创造历史。下列关于探测器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问一号”向下喷气,减慢下落速度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天问一号”底部宽大的支脚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 “天问一号“减速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祝融”号带有花纹的轮子是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摩擦
5.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 B. 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 D. 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6.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图1,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B. 图2,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C. 图3,使用测电笔时手接触笔尖金属体 D. 图4,在高压线下钓鱼
7. 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与实验相符的是( )
A. 甲图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B. 乙图是条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C. 丙图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根据该实验原理制成了动圈式话筒
D. 丁图可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8. 如图所示,自重600N的小爱同学用500N的拉力提升一重物,10s使重物上升4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1m/s
B. 拉力的功率为100W
C. 动滑轮重为300N
D. 若重物的重力为2000N,小爱将无法匀速拉起重物
9.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质量和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体积相同的小球a、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入小球后,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B. 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C. a、b两个小球的质量ma>mb
D. 若将a球放入乙液体中,b球放入甲液体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Faρ乙,
所以,无法比较ρ液V总g的大小关系,从而无法比较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故A错误;
C、因为a在甲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所以ρ甲=ρa,因为b在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所以ρ乙>ρb,又因为ρ甲>ρ乙,所以ρa>ρb,根据ρ=mV可知,当两球体积相同时,ma>mb,故C错误;
D、由BC知ρa=ρ甲>ρ乙>ρb知:若将a球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沉底状态,浮力小于重力,即Fa=ρ乙gV排=ρ乙gV,b球放入甲液体中会漂浮,即Fb=Gb=ρbgV,
因为ρ乙>ρb,所以力Fa>Fb,故D错误。
故选:BC。
(1)由图知因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的深度的关系,根据p=ρgh判断出液体的密度;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小球的重力与受到的浮力关系,比较两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关系,根据G=mg=ρVg比较液体和小球排开液体的总重力关系,从而得出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
(3)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出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根据甲乙液体密度的关系,判断出a、b球的密度关系,根据ρ=mV判断出甲、乙两球质量的关系;
(4)分别比较a球与乙液体的密度关系和b球与甲液体的密度关系,进而判断两球在液体中的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表示出Fa和Fb,从而比较两球的浮力关系。
此题综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10.【答案】ABC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R0、R、L串联,电压表V1测L与R两端的电压之和,电压表V2测R与R0两端的电压之和,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片位于最左端时,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电压表V1测L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0两端的电压,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灯泡L刚好正常发光,其两端的电压UL=3.8V,
由图像可知,下方图线表示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关系,上方图线表示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关系,
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0.26A,R0两端的电压U0=5.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UL+U0=3.8V+5.2V=9V,故D错误;
灯泡的额定功率:
PL=ULI=3.8V×0.26A=0.988W,故A正确;
(2)由I=UR可得,
R0的阻值为:
R0=U0I=5.2V0.26A=20Ω,
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路的总功率最小,
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1A,此时电压表V2的示数UV2=8V,
则与电压表V2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即R0与变阻器最大阻值之和):
RV2=UV2I′=8V0.1A=8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滑大=RV2−R0=80Ω−20Ω=60Ω,故B正确,
电路的最小功率:P小=UI′=9V×0.1A=0.9W,故C正确。
故选:ABC。
由电路图可知,R0、R、L串联,电压表V1测L与R两端的电压之和,电压表V2测R与R0两端的电压之和,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片位于最左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电压表V1测L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0两端的电压,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灯泡L刚好正常发光,其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图像判断出两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对应图线,然后读出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和R0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再利用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最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0的阻值;
(2)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路的总功率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V2的示数,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V2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最后利用P=UI求出电路的最小功率。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判断出两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对应的图像是关键。
11.【答案】温度 静止
【解析】解: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得快,是因为热菜的温度比凉菜高,分子运动更剧烈;荡秋千的同学,荡到最高点那一瞬间他的速度为零,故此时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他将处于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温度;静止。
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运动的越剧烈;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和牛顿第一定律,属于基础题。
12.【答案】电磁波;能
【解析】解: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发生灾情的位置进行定位,并进行卫星导航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实现信息传输的,这种波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
故答案为:电磁波;能。
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对于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一般都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本题考查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利用电磁波的地方非常多,如:卫星通信、无线电视、无线广播、手机等,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压强 大气压 连通器
【解析】解:轿车上的安全带宽度比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安全带与驾驶员之间的压强;
用力将吸盘压在光滑瓷砖上,排出里面的空气,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
茶壶是一个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静止时水面相平。
故答案为:压强;大气压;连通器。
(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2)吸盘是利用大气压来进行工作的,生活中很多的现象都是利用大气压,例如:用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
(3)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
本题考查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的应用、连通器原理,属于简单题目,平时学习需要准确区分各物理知识点及其应用。
14.【答案】静止 变小 热传递
【解析】解:(1)洒水车在向前匀速行驶的过程中,以车上的司机为参照物,该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2)在作业过程中,该车的速度和高度不变,但质量减小,所以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则机械能将变小;
(3)利用冷却液给汽车发动机散热,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发动机的内能。
故答案为:静止;变小;热传递。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2)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本题通过洒水车,考查了对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机械能的变化、改变内能的方式等的掌握,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15.【答案】省力 增大压强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解:(1)蟹钳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2)夹住蟹钳的部分做成糜齿状,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3)手柄处安装了橡胶垫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省力;增大压强;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
(2)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本题考查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杠杆的分类,属于基础题。
16.【答案】6 20 72
【解析】解:
(1)由图知,S断开时,只有变阻器R2连入电路;S闭合时,R1和R2并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所以电源电压U=6V,
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由0.3A变化到0.5A,
所以通过R2的电流为0.3A,
由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R2=UI2=6V0.3A=20Ω;
(2)由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得,通过R1的电流:
I1=I−I2=0.5A−0.3A=0.2A,
通电1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
Q=W=UI1t=6V×0.2A×60s=72J。
故答案为:6;20;72。
(1)由图知,S断开时,只有变阻器R2连入电路;S闭合时,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由电流表示数变化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由欧姆定律计算R2连入电路的阻值;
(2)由Q=W=UIt计算通电1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公式应用以及电热的计算,正确分析开关在不同状态下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关键。
17.【答案】50 2×105 不变
【解析】解:(1)因为无人机浸没,所以V排=V=5dm3=5×10−3m3,
无人机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1.0×103kg/m3×5×10−3m3×10N/kg=50N;
(2)无人机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20m=2×105Pa;
(3)无人机浸没在水中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无人机受到的浮力不变,
又G排=F浮,所以无人机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故答案为:50;2×105;不变。
(1)利用F浮=ρ液V排g计算出无人机受到的浮力;
(2)利用p=ρgh计算出无人机受到的压强;
(3)根据F浮=ρ水V排g分析无人机下潜过程中的浮力变化,根据F浮=G排得到无人机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变化。
本题考查了浮力、液体压强的计算和浮力的影响因素,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可再生 裂变
【解析】解:
(1)太阳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2)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
故答案为:可再生;裂变。
(1)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2)核电站是通过核裂变来获取能量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核能利用的两种方式的判断及能源分类的判断,属于基础性的知识。
19.【答案】机械 乙
【解析】解:汽油机原理工作时把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成为机械能;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由图甲可知,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上行,为压缩冲程;乙图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下行,为做功冲程。
故答案为:机械;乙。
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压缩气体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本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20.【答案】解:
(1)从支点O作阻力F2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阻力臂L2;
(2)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O点,因此OA作为动力臂L1最长;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下,过点A垂直于OA向下作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1)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的结论。
21.【答案】解:根据开关闭合,发现小车向左运动,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是S极;磁感线是从N极到S极的;
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的,小磁针N极的指向为磁感线的方向,故小磁针的右端为S极;
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可知电流从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故电源的左端是正极,如图:
【解析】先根据小车向左运动判断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螺线管的NS极,据安培定则分析即可解决。
此题的入手点是利用安培定则和小车的运动方向,这是一道综合题,很巧妙的将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是一道好题。
22.【答案】使物质受热均匀 −4 A 4 不能 试管中水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解析】解:(1)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同时水升温缓慢,物质吸热过程较长,有利于观察状态的变化和记录测量数据;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下,所以温度计示数是−4℃;
(3)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图丙中A是冰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2min=4min;
(4)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温度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不满足沸腾条件,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4;(3)A;4;(4)不能;试管中水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1)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还有个好处就是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还要观察液柱在零上还是零下;
(3)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4)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据此判断。
本题考查了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温度−时间图象的分析等知识,有一定综合性,难度适中。
23.【答案】中心 向下 缩小 照相机 能 左
【解析】解:(1)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像成在手机壳的中央,应调整两个手机壳和凸透镜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动画中一只火箭从屏幕底端上升到顶端,由于此时手机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则右侧手机壳上火箭的像向下移动;
(3)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则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小明将两个手机翻转,使左侧手机壳和右侧手机屏幕相对,保持两个手机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在左侧的手机壳上能出现清晰的像;
(5)将自己的近视镜靠近凸透镜放置,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使得像推迟会聚,在不一定右侧手机壳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小了像距,需要增大物距,即需要向左调节左侧手机,使手机壳上的像变清晰。
故答案为:(1)中心;(2)向下;(3)缩小;照相机(4)能;(5)左。
(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两个手机壳、凸透镜,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
(3)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
24.【答案】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甲、乙 大 3.8 非平衡
【解析】解:(1)实验过程中,应使弹簧测力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A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分析甲、乙两图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且压力越大,测力计是示数越大,故可得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甲、丙两图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且接触面越粗糙,测力计的示数越大,故可得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所以图乙和图丁所示的实验中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即图丁中物块A受到木板的摩擦力为3.8N;
由4.5N>3.8N可知,物块A和上面的砝码做变速运动,两者均处于非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甲、乙;(3)大;(4)3.8;非平衡。
(1)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据此进行解答;
(3)分析甲、丙两图中的相同量和不同量,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据此得出图乙和图丁所示的实验中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然后得出图丁中物块A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大小;分析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判断出物块A和上面的砝码做变速运动,从而得出两者的状态。
本题考查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涉及到实验的原理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实验图片得出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25.【答案】左 48 40 1.2×103 F1−F2 =(F1−F2)ρ0G
【解析】解:(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调零后,发现指针偏于分度盘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由图甲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一个南国梨的质量:m=20g+20g+5g+3g=48g,
(3)水的体积为: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和南国梨的总体积为:V2=80mL,
则一个南国梨的体积V=V2−V1=80mL−40mL=40mL=40cm3,
南国梨的密度ρ=mV=48g40cm3=1.2g/cm3=1.2×103kg/m3;
(4)根据②、③两次测力计示数差可知装饰球A到的浮力:F浮=F1−F2,
已经测得装饰球A的重力为G,密度为ρ0,则装饰球A的体积为VA=mAρ0=Ggρ0=Gρ0g,
装饰球A受到的浮力为F浮=F1−F2,
装饰球A浸没,所以V排=VA,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牛奶的密度为ρ牛奶=F浮gV排=F1−F2gVA=F1−F2g×Gρ0g=(F1−F2)ρ0G。
故答案为:(1)左;(2)48;(3)40;1.2×103;(4)F1−F2;(F1−F2)ρ0G。
(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
(2)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即为一个南国梨的质量的质量。
(3)两次量筒内示数之差即为南国梨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该南国梨的密度;
(4)利用称重法计算装饰球A受到的浮力,根据密度公式计算装饰球A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变形公式得到牛奶的密度。
此题考查了利用天平、量筒测量固体密度和利用称重法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液体密度,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是重要物理规律的应用,特别是液体密度的考查,有一定难度。
26.【答案】灯泡断路 2.2 右 0.5 I额2⋅I2R1I1−I2
【解析】解:(1)图甲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灯泡和变阻器的两端是错误的,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应将电压表并联在灯的两端,如图所示:
(2)正确连接导线过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没有示数,电路中有断路发生,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间是通路,所以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出现了断路;
(3)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2.5V,由图乙知,电压表使用0~3V量程,分度值0.1V,
所以灯泡两端电压为2.2V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年九年级模拟检测(二)物理试题,文件包含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九年级模拟检测二物理试题pdf、物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