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夜喜雨》原文赏析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5070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夜喜雨》原文赏析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5070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古诗文及其鉴赏
-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晓》原文赏析试题 其他 0 次下载
-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赏析试题 其他 0 次下载
-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滁州西涧》原文赏析试题 其他 0 次下载
-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出塞》原文赏析试题 其他 0 次下载
-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敕勒歌》原文赏析 其他 0 次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夜喜雨》原文赏析试题
展开
春夜喜雨体裁:诗题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翻译: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原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译文: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原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译文: 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原文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因为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和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赏析四:语言赏析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描写细腻动人,用词讲究,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赏析五:诗歌结构首联写以拟人的手法描绘春雨的到来。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第四联所写则是作者想象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词讲究。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考点:一、必背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解释:
关键词:知 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关键词:乃 就。关键词:发生 萌发生长。关键词:潜 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关键词: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关键词: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关键词:红湿处 被雨水打湿的花丛。关键词: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成都曾经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