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二上PPT课件+单元教案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二上 口语交际三:做手工(课件PPT) 课件 4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2上 语文园地三(课件PPT) 课件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2上 8《古诗二首》课件PPT 课件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2上 9《黄山奇石》课件PPT 课件 5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2上 10《日月潭》课件PPT 课件 3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2上 第三单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2上 第三单元(教案),共22页。
第三单元
4 曹冲称象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好办法来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趣味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当时是最好的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呢?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还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难点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过程,准备演示的道具,如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学会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新课,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大象又高又大,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文中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弄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曹冲称象
一同 柱子 一边 到底 秤杆 力气
出来 船身 石头 地方 果然
第二课时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能够说出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难点
能够说出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大象的“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找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引导学生体会下列句子意思的不同。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称象的办法。
(1)三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这个自然段。
(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4)思考、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和石头代替秤与大象,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个词的语气。
二、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出它的重量,小曹冲为什么会想出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曹冲会想出这个好办法,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船却载得起;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去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让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指导书写10个生字
1.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10个字,看看分别都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底”字的书写结构,提醒同学们不要将下面的一点写掉了。
2.学生在课本上描描写写,教师巡视指导。
曹冲称象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赶象上船、画一条线、
赶象上岸、装石头至画线处、称石头
称
柱
底
杆
秤
做
岁
站
船
然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等方法来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而且还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5 玲玲的画
课文讲述了一个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更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本文记叙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但结果可能不尽相同。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1.抓住课文对话较多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要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这一特点,将课文讲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卡片、课件,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多读多思,理解课文内容。
2.融入情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师:准备课件(文中插图、重点语句、重点指导的字等),生字、生词卡片。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写字。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画画的小能手——玲玲。玲玲在家中的墙上贴满了自己的作品,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的一幅画有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要求会认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尝试用要求会认的字组词、说话。
①指名组词。
②指名说话。
4.全班交流,齐读生字。
(1)熟字加偏旁识字:评、啪、脏、另、肯。
(2)换偏旁识字:岭——玲、样——详、福——幅。
(3)联系生活经验识字:从老师发给我的奖状上认识了“奖”。
三、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奖、及、拿”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对照田字格临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议。
四、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相机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重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玲玲满意地笑了。
5.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玲玲的画
画
幅
评
奖
纸
报
另
及
拿
并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2.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3.齐读课文。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坏事是什么?好事是什么?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a.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
b.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玲玲想了想……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a.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b.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他东西?
c.“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相机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试着讲故事。
(1)默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把描写玲玲情感变化的词语做上记号,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
(3)全班交流。(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伤心→满意。)
(4)体会“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的意思,并在课文中圈出这3个词语。
(5)小组合作探究,试着用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6)师示范,指名说。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课文中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我想知道,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小结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
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本节课还要让孩子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孩子们接受,我想还是先让孩子们读通课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基础上,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3个词语,最后我通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作引导,让学生试着讲故事。另外,爸爸富有哲理的话是课文的主题,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6 一封信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露西,她要给出国半年才能回来的爸爸写一封信。不料这一封信竟写了两次。第一次写信,露西写的尽是伤心事。第二次写信,露西写的尽是开心事。散文采用对比手法,让“伤心”和“开心”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从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来,既表达了露西内在的感情,又表达了露西对爸爸的亲情。
一个家庭的完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二年级孩子虽然还小,但也能体会出骨肉亲情的别离。教学时,老师应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区别,让孩子从中体会到母亲对露西积极向上的引导,从而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也应该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2.重在指导朗读,以情感人,让学生自己从朗读中体会露西前后两次心情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会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多媒体让学生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露西前后心情的变化。
3.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本文体现出的浓浓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重点
1.识字,写字。
2.比较两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说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理由。
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露西前后心情的变化,知道她是怎样由低落变得积极起来的。体会第二封信中表达的亲情。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体会露西的心情。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体会露西的心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有在外地工作或务工的亲人朋友吗?在你想他们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打电话、微信、QQ视频、写信,等等)引导学生往写信上说。你在信里会写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小露西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对爸爸的思念之情。(板书:一封信)
2.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看到课题自由提问。
二、初读文本,了解大意
1.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有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文本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就共同讨论。下面,带着你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吧。朗读过程中记得圈出本课要学的生字。
2.回馈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出国 今天 圆珠笔 开心
以前 还有 台灯 这时 阳光 电影
(可通过点读、“开火车”读、领读等形式巩固记忆)
(2)师引导学生以填空的形式说出文章大意。
(3)解决同学们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有感情的朗读前3个自然段,有不懂的问题可做上记号,一会儿共同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3.老师根据文本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剖析人物性格。
(1)露西十分想念爸爸,她决定怎么做?
(2)露西放学回家,发现妈妈还没下班,她是怎么做的?
(3)你觉得露西是个什么样的人?
4.细读第3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让学生说出露西当时的心情。(低沉、郁闷、不高兴)
6.拓展: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
一封信
露西 乖巧、懂事、勤劳
第二课时
1.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4~14自然段,体会露西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感受第二封信中表达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重点
1.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难点
体会露西的心理变化,感受第二封信中表达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一、复习导入
1.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2.引导学生复述文章大意。
3.带着“低沉、郁闷、不高兴”的情绪读露西写的第一封信。
二、学习4~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4~14自然段,体会露西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我们过得挺好”这一句呢?(高兴、积极)多点几名学生读,读出感情来。
3.妈妈的话锋一转,一下子将露西的心情改变了,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引导学生说出从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中可以看出。如:“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4.(课件出示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点读、评价,让学生感受到露西已由低沉的心情变得开朗、积极起来。
5.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引导学生想象露西的爸爸在收到这两封信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一封信更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当小老师轮流教读。
2.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每个生字需要注意的笔画、占格等。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示成果,全班评价。
一封信
露西
本文的主人公露西和二年级的孩子差不多大小,并且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工作或务工,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本课教学时,我重在让学生设身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出发,想想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很能理解露西的心理变化,这样就更有助于本课的教学。孩子的情感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一次尽情的释放,也更加明白了要关爱他人,要懂得亲情的可贵。
7 妈妈睡了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的是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她沉沉地睡着,呼吸那么均匀。孩子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课文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情。
有一种爱能洞穿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爱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本文通过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教育的一篇好文本。
1.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体味亲情的美好。
2.以爱召唤爱。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爱。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实际,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
教师: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妈妈的爱)
3.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出示图片,提出要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读几遍,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评价优点,并提出建议)
5.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和读音,只剩下生字,再读。
6.“开火车”读生字,并给这些字组词。
7.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想想妈妈睡觉时的样子,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自学,班内交流,教师指导朗读)
2.课文中表达了母子间真诚的爱,确实使人感动。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读一读,找一找,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你怎么知道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你感悟到什么?(引导学生说说在孩子的眼中,妈妈哪些地方美丽。读读有关的句子,感悟妈妈对孩子的爱。说一说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2)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
思考:从哪看出妈妈温柔?说一说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3)品读课文第4自然段。
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到妈妈好累?妈妈为什么这么累?
妈妈睡了
美丽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温柔 微微地笑着
累 呼吸沉、额头渗出汗珠、干了好多活儿
第二课时
1.写字。
2.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重点
写字。
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一、复习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妈妈为了我们日夜操劳,从不喊累。上节课,我们跟随小作者见到了一位美丽、温柔的妈妈,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妈妈的影子。
二、课文回顾,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入情入境,体会母子之间的爱。
2.根据课件中的提纲,梳理全文,回归整体。
三、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小话题的练习
你爱你的妈妈吗?你想对妈妈说什么?你想为妈妈做什么?
四、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后延展
1.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或是一张卡片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
2.把妈妈怎样爱你们和你们对妈妈的爱写到自己的日记本里。
妈妈睡了
哄
先
闭
脸
沉
发
窗
沙
通过对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口语交际:做手工
这次训练是以“做手工”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二年级的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能够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这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采用模拟闯关,将课堂转换成现实学习生活场景,使师生成为活动中的某一角色,巧妙安排“说一说”“比一比”“夸一夸”三个特定情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敢说、会说、巧说的良好效果。
【知识与技能】
能按照顺序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说话大方、有礼貌以及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重点
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难点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口语交际面。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完成手工作品(如:用毛线编织的蝴蝶结,用卡纸做的小房子,用塑料瓶做成的花篮等等)。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同学们,老师让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做的手工作品,你们都带来了吗?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2.作品展示。
3.质疑:看来每一位同学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谁来告诉我你做的是什么呢?
4.学生简单介绍。
5.小结:今天我们就利用这节课来说一说“我们的手工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要勇敢地闯过三道关,成为我们班的“小巧嘴”“小巧手”,有信心吗?下面就带着你们的手工作品,一起进入第一关“说一说”吧。
二、创设情境,相互交流
第一关:说一说
1.课件呈现:
(1)请你向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的手工作品是怎么做的。
(2)一定要把过程说清楚、说明白。
2.合作交流:请你们按照要求,在合作小组里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要把制作过程说得清楚些。
3.学生汇报:指名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4.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为了每一个角落的小伙伴都能清楚地听到我们的声音,我们发言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说话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
师:对,所以接下来的同学,在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时要大声地说。
(板书:大声说)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和前面几个同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生:过程更加清楚。
生:用上了一些合适的连接词。
师:这些词都是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在介绍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它们,就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有序,让听的人听得更加明白。
(板书: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师:那么谁能试着用上这些词,再来介绍一下你的手工作品呢?(指名介绍)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连接词,个个都想要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不要着急,还有机会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比一比”。
第二关:比一比
1.课件呈现:
(1)在合作小组里,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向小伙伴介绍你的手工作品。
(2)比一比谁说得最好,推选出来上讲台说一说。
师:请各小组被推选出来的同学上讲台来为我们介绍他的手工作品,其他同学该怎么做呢?
生:认真听。
(板书:认真听)
师:等他们介绍完以后,由你们来当评委,看看谁是你们心目中的“小巧嘴”。
2.举行“小巧嘴”评比会。
(师生共评,教师小结)
第三关:夸一夸
1.出示要求:
(1)把你的手工作品向大家展示。
(2)请你夸一夸小伙伴的作品,看看谁做得最好,最有创意。
2.相互参观,评选“小巧手”。
3.教师小结。
三、总结回顾,揭示中心
今天在课堂上,每个同学都向大家展示并介绍了自己的手工作品,我感到很高兴,更让我高兴的是你们还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讲话。希望你们还能记住,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
四、作业设计,课外延伸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回家也可以学着做一做。相信你会做得更好、更有创意。
做手工
名字 材料 步骤
有……有……还有……
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说清楚 讲明白 认真听
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做小制作,如:用橡皮泥捏各种小动物;用彩纸做剪贴画、小动物;用废弃的塑料瓶或易拉罐等做各种饰品等等。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做的小制作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于是我先示范说,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用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先……再……接着……然后……最后……)把自己怎样想、怎样做的具体经过介绍给大家听,接着,再让大家评。孩子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听,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交流自己的作品,尽情地介绍,注意自己的手、脚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引导学生推荐小组代表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具体讲出来,组织集体评价。同学们有了亲身经历,体验到动手之乐,交际时兴趣可高了,大部分学生语言朴实无华,一字一词一句中都饱含了他们的热情,流露出了真情。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六项内容。“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了解动词的用法,在短语中识字。“字词句运用”是让学生正确区分同音字,要能慧眼识字;学会用“一边……一边……”说话。“写话”意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发现、乐于表达、勤于动笔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说话大方、有礼貌以及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展示台”意在激发学生多看课外书,收集、积累一些二字词语、四字词语、名言警句,让学生学会归类整理,便于使用。“日积月累”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词。“我爱阅读”是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目标,对学习语文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要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能力。
本课可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说话、写话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区分同音字。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能和同学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字卡片、多媒体及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训练他们说话、写话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写自己喜爱的玩具,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交际能力。
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区分同音字。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能和同学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难点
1.学会有条理地说话、写话。
2.理解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体会诗中的童真和童趣。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自带小玩具。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区分同音字。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能和同学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区分同音字。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
难点
学会有条理地说话、写话。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多媒体)同学们来看这一幅幅图片,谁能用三个字将每幅画面的内容概括出来?(播放幻灯片,学生自主回答)
2.(出示多媒体:弹钢琴、练舞蹈、唱京戏、画图画、捏泥人、下围棋、滚铁环、荡秋千、滑滑梯)通过找“小老师”上台教读、点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识记字、词,同时还可边配动作边读短语,这样学生更容易识记。
3.这些短语同学们都会认了,有心的同学不知发现没有,这些短语有什么特点?(可小组交流、讨论)
(都是以动词加名词的形式出现)
4.谁能说出相同结构的短语?(可分小组进行比赛)
二、字词句运用
1.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先做“比一比,填一填”。
2.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区分这些同音字的。
3.有不会的地方,老师可作指导。
4.多媒体出示一些相同类型的题目巩固练习。
5.多媒体出示“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语说句子”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自主练读,同时让学生想一想“一边……一边……”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
6.老师强调:人体的同一器官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如:明明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这个句子写得就不对,“看电视”和“玩手机”都要用到眼睛,眼睛不能同时看向两个地方。
7.点名学生进行口头练习,训练说话能力。(生评、师评)
三、写话
1.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现在就把你喜爱的玩具向大家展示一下吧。
2.跟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
3.同学间推荐几名上台介绍自己的玩具,其他同学评价,还有哪里没介绍到的,其他同学可上台补充。(提醒:语言文字的组合,书面用语的应用)
4.交流成熟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将它写下来。(提醒:标点符号的占格,文字的占格)
5.点几名先写好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读一读,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并点评,作者本人注意修改。
语文园地三
弹钢琴 练舞蹈 唱京戏
画图画 捏泥人 下围棋
滚铁环 荡秋千 滑滑梯
第二课时
1.积累二字、四字词语及名言警句,同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读书卡片。
2.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小儿垂钓》。
3.朗读“我爱阅读”中的故事《王二小》。
重点
1.积累二字、四字词语及名言警句,同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读书卡片。
2.朗读“我爱阅读”中的故事《王二小》。
难点
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小儿垂钓》,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一、展示台
1.问题导入:同学们平时都很爱看书吧?看到好的词语、句子、片段,你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摘抄下来)今天老师让你们每人自制一个读书卡片,到时评一评,看谁的制作最精美,选取部分好的作品粘贴在教室展示台上。
2.(出示课件:二字、四字词语)通过点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熟识词语。
3.这些词语都是关于什么的?引导学生积累时要注意归类,不要杂而乱,否则查找时不容易分辨。
4.谁还能说出一些描写自然景观的词语?(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库,说得越多越好)
5.(出示课件:名言警句)这是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谁还能说一说这样的名言?(将学生说的挑选几句出示在大屏幕上)
6.制作读书卡片。(要求:可画边框,染色,配图,字迹要工整,大小适中,内容不限)
7.学生交流、展示、评比、挑选。
二、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钓鱼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长短不一,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钓”的右边里面是一点。)
2.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流利为止。
3.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大家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流利地读,而且还要字正腔圆地读!
4.(课件播放诗歌的配乐朗诵)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5.理解诗句的意思。
“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莓苔”的意思是人不经常去的草丛。“草映身”的意思是野草掩映着身子。“借问”的意思是向人打听。“遥招手”的意思是远远地招手。“应”的意思是回应,答应。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他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6.教师小结。
这是个聪明、有礼貌的小孩。他虽然是在学钓鱼,却知道要找个偏僻的地方。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当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我们现在再来读这首诗,来夸夸这个小孩。
三、我爱阅读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引导学生说说王二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讲述有关王二小的其他故事。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小儿垂钓》
我爱阅读:《王二小》
教学这堂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主发现。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为他们提供探索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展开自由讨论,引出结论,展开争论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单元
4 曹冲称象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好办法来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趣味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当时是最好的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呢?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还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难点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过程,准备演示的道具,如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学会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新课,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大象又高又大,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文中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弄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曹冲称象
一同 柱子 一边 到底 秤杆 力气
出来 船身 石头 地方 果然
第二课时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能够说出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难点
能够说出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大象的“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找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引导学生体会下列句子意思的不同。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称象的办法。
(1)三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这个自然段。
(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4)思考、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和石头代替秤与大象,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个词的语气。
二、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出它的重量,小曹冲为什么会想出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曹冲会想出这个好办法,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船却载得起;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去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让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指导书写10个生字
1.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10个字,看看分别都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底”字的书写结构,提醒同学们不要将下面的一点写掉了。
2.学生在课本上描描写写,教师巡视指导。
曹冲称象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赶象上船、画一条线、
赶象上岸、装石头至画线处、称石头
称
柱
底
杆
秤
做
岁
站
船
然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等方法来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而且还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5 玲玲的画
课文讲述了一个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更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本文记叙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但结果可能不尽相同。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1.抓住课文对话较多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要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这一特点,将课文讲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卡片、课件,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多读多思,理解课文内容。
2.融入情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师:准备课件(文中插图、重点语句、重点指导的字等),生字、生词卡片。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写字。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画画的小能手——玲玲。玲玲在家中的墙上贴满了自己的作品,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的一幅画有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要求会认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尝试用要求会认的字组词、说话。
①指名组词。
②指名说话。
4.全班交流,齐读生字。
(1)熟字加偏旁识字:评、啪、脏、另、肯。
(2)换偏旁识字:岭——玲、样——详、福——幅。
(3)联系生活经验识字:从老师发给我的奖状上认识了“奖”。
三、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奖、及、拿”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对照田字格临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议。
四、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相机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重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玲玲满意地笑了。
5.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玲玲的画
画
幅
评
奖
纸
报
另
及
拿
并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2.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3.齐读课文。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坏事是什么?好事是什么?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a.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
b.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玲玲想了想……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a.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b.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他东西?
c.“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相机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试着讲故事。
(1)默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把描写玲玲情感变化的词语做上记号,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
(3)全班交流。(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伤心→满意。)
(4)体会“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的意思,并在课文中圈出这3个词语。
(5)小组合作探究,试着用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6)师示范,指名说。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课文中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我想知道,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小结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
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本节课还要让孩子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孩子们接受,我想还是先让孩子们读通课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基础上,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3个词语,最后我通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作引导,让学生试着讲故事。另外,爸爸富有哲理的话是课文的主题,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6 一封信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露西,她要给出国半年才能回来的爸爸写一封信。不料这一封信竟写了两次。第一次写信,露西写的尽是伤心事。第二次写信,露西写的尽是开心事。散文采用对比手法,让“伤心”和“开心”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从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来,既表达了露西内在的感情,又表达了露西对爸爸的亲情。
一个家庭的完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二年级孩子虽然还小,但也能体会出骨肉亲情的别离。教学时,老师应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区别,让孩子从中体会到母亲对露西积极向上的引导,从而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也应该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2.重在指导朗读,以情感人,让学生自己从朗读中体会露西前后两次心情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会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多媒体让学生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露西前后心情的变化。
3.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本文体现出的浓浓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重点
1.识字,写字。
2.比较两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说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理由。
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露西前后心情的变化,知道她是怎样由低落变得积极起来的。体会第二封信中表达的亲情。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体会露西的心情。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体会露西的心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有在外地工作或务工的亲人朋友吗?在你想他们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打电话、微信、QQ视频、写信,等等)引导学生往写信上说。你在信里会写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小露西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对爸爸的思念之情。(板书:一封信)
2.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看到课题自由提问。
二、初读文本,了解大意
1.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有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文本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就共同讨论。下面,带着你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吧。朗读过程中记得圈出本课要学的生字。
2.回馈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出国 今天 圆珠笔 开心
以前 还有 台灯 这时 阳光 电影
(可通过点读、“开火车”读、领读等形式巩固记忆)
(2)师引导学生以填空的形式说出文章大意。
(3)解决同学们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有感情的朗读前3个自然段,有不懂的问题可做上记号,一会儿共同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3.老师根据文本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剖析人物性格。
(1)露西十分想念爸爸,她决定怎么做?
(2)露西放学回家,发现妈妈还没下班,她是怎么做的?
(3)你觉得露西是个什么样的人?
4.细读第3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让学生说出露西当时的心情。(低沉、郁闷、不高兴)
6.拓展: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
一封信
露西 乖巧、懂事、勤劳
第二课时
1.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4~14自然段,体会露西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感受第二封信中表达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重点
1.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难点
体会露西的心理变化,感受第二封信中表达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一、复习导入
1.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2.引导学生复述文章大意。
3.带着“低沉、郁闷、不高兴”的情绪读露西写的第一封信。
二、学习4~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4~14自然段,体会露西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我们过得挺好”这一句呢?(高兴、积极)多点几名学生读,读出感情来。
3.妈妈的话锋一转,一下子将露西的心情改变了,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引导学生说出从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中可以看出。如:“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4.(课件出示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点读、评价,让学生感受到露西已由低沉的心情变得开朗、积极起来。
5.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引导学生想象露西的爸爸在收到这两封信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一封信更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当小老师轮流教读。
2.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每个生字需要注意的笔画、占格等。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示成果,全班评价。
一封信
露西
本文的主人公露西和二年级的孩子差不多大小,并且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工作或务工,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本课教学时,我重在让学生设身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出发,想想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很能理解露西的心理变化,这样就更有助于本课的教学。孩子的情感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一次尽情的释放,也更加明白了要关爱他人,要懂得亲情的可贵。
7 妈妈睡了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的是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她沉沉地睡着,呼吸那么均匀。孩子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课文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情。
有一种爱能洞穿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爱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本文通过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教育的一篇好文本。
1.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体味亲情的美好。
2.以爱召唤爱。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爱。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实际,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
教师: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妈妈的爱)
3.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出示图片,提出要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读几遍,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评价优点,并提出建议)
5.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和读音,只剩下生字,再读。
6.“开火车”读生字,并给这些字组词。
7.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想想妈妈睡觉时的样子,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自学,班内交流,教师指导朗读)
2.课文中表达了母子间真诚的爱,确实使人感动。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读一读,找一找,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你怎么知道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你感悟到什么?(引导学生说说在孩子的眼中,妈妈哪些地方美丽。读读有关的句子,感悟妈妈对孩子的爱。说一说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2)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
思考:从哪看出妈妈温柔?说一说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3)品读课文第4自然段。
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到妈妈好累?妈妈为什么这么累?
妈妈睡了
美丽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温柔 微微地笑着
累 呼吸沉、额头渗出汗珠、干了好多活儿
第二课时
1.写字。
2.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重点
写字。
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一、复习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妈妈为了我们日夜操劳,从不喊累。上节课,我们跟随小作者见到了一位美丽、温柔的妈妈,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妈妈的影子。
二、课文回顾,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入情入境,体会母子之间的爱。
2.根据课件中的提纲,梳理全文,回归整体。
三、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小话题的练习
你爱你的妈妈吗?你想对妈妈说什么?你想为妈妈做什么?
四、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后延展
1.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或是一张卡片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
2.把妈妈怎样爱你们和你们对妈妈的爱写到自己的日记本里。
妈妈睡了
哄
先
闭
脸
沉
发
窗
沙
通过对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口语交际:做手工
这次训练是以“做手工”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二年级的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能够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这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采用模拟闯关,将课堂转换成现实学习生活场景,使师生成为活动中的某一角色,巧妙安排“说一说”“比一比”“夸一夸”三个特定情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敢说、会说、巧说的良好效果。
【知识与技能】
能按照顺序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说话大方、有礼貌以及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重点
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难点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口语交际面。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完成手工作品(如:用毛线编织的蝴蝶结,用卡纸做的小房子,用塑料瓶做成的花篮等等)。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同学们,老师让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做的手工作品,你们都带来了吗?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2.作品展示。
3.质疑:看来每一位同学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谁来告诉我你做的是什么呢?
4.学生简单介绍。
5.小结:今天我们就利用这节课来说一说“我们的手工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要勇敢地闯过三道关,成为我们班的“小巧嘴”“小巧手”,有信心吗?下面就带着你们的手工作品,一起进入第一关“说一说”吧。
二、创设情境,相互交流
第一关:说一说
1.课件呈现:
(1)请你向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的手工作品是怎么做的。
(2)一定要把过程说清楚、说明白。
2.合作交流:请你们按照要求,在合作小组里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要把制作过程说得清楚些。
3.学生汇报:指名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4.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为了每一个角落的小伙伴都能清楚地听到我们的声音,我们发言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说话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
师:对,所以接下来的同学,在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时要大声地说。
(板书:大声说)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和前面几个同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生:过程更加清楚。
生:用上了一些合适的连接词。
师:这些词都是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在介绍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它们,就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有序,让听的人听得更加明白。
(板书: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师:那么谁能试着用上这些词,再来介绍一下你的手工作品呢?(指名介绍)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连接词,个个都想要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不要着急,还有机会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比一比”。
第二关:比一比
1.课件呈现:
(1)在合作小组里,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向小伙伴介绍你的手工作品。
(2)比一比谁说得最好,推选出来上讲台说一说。
师:请各小组被推选出来的同学上讲台来为我们介绍他的手工作品,其他同学该怎么做呢?
生:认真听。
(板书:认真听)
师:等他们介绍完以后,由你们来当评委,看看谁是你们心目中的“小巧嘴”。
2.举行“小巧嘴”评比会。
(师生共评,教师小结)
第三关:夸一夸
1.出示要求:
(1)把你的手工作品向大家展示。
(2)请你夸一夸小伙伴的作品,看看谁做得最好,最有创意。
2.相互参观,评选“小巧手”。
3.教师小结。
三、总结回顾,揭示中心
今天在课堂上,每个同学都向大家展示并介绍了自己的手工作品,我感到很高兴,更让我高兴的是你们还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讲话。希望你们还能记住,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
四、作业设计,课外延伸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回家也可以学着做一做。相信你会做得更好、更有创意。
做手工
名字 材料 步骤
有……有……还有……
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说清楚 讲明白 认真听
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做小制作,如:用橡皮泥捏各种小动物;用彩纸做剪贴画、小动物;用废弃的塑料瓶或易拉罐等做各种饰品等等。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做的小制作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于是我先示范说,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用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先……再……接着……然后……最后……)把自己怎样想、怎样做的具体经过介绍给大家听,接着,再让大家评。孩子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听,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交流自己的作品,尽情地介绍,注意自己的手、脚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引导学生推荐小组代表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具体讲出来,组织集体评价。同学们有了亲身经历,体验到动手之乐,交际时兴趣可高了,大部分学生语言朴实无华,一字一词一句中都饱含了他们的热情,流露出了真情。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六项内容。“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了解动词的用法,在短语中识字。“字词句运用”是让学生正确区分同音字,要能慧眼识字;学会用“一边……一边……”说话。“写话”意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发现、乐于表达、勤于动笔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说话大方、有礼貌以及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展示台”意在激发学生多看课外书,收集、积累一些二字词语、四字词语、名言警句,让学生学会归类整理,便于使用。“日积月累”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词。“我爱阅读”是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目标,对学习语文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要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能力。
本课可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说话、写话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区分同音字。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能和同学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字卡片、多媒体及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训练他们说话、写话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写自己喜爱的玩具,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交际能力。
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区分同音字。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能和同学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难点
1.学会有条理地说话、写话。
2.理解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体会诗中的童真和童趣。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自带小玩具。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区分同音字。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能和同学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区分同音字。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
难点
学会有条理地说话、写话。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多媒体)同学们来看这一幅幅图片,谁能用三个字将每幅画面的内容概括出来?(播放幻灯片,学生自主回答)
2.(出示多媒体:弹钢琴、练舞蹈、唱京戏、画图画、捏泥人、下围棋、滚铁环、荡秋千、滑滑梯)通过找“小老师”上台教读、点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识记字、词,同时还可边配动作边读短语,这样学生更容易识记。
3.这些短语同学们都会认了,有心的同学不知发现没有,这些短语有什么特点?(可小组交流、讨论)
(都是以动词加名词的形式出现)
4.谁能说出相同结构的短语?(可分小组进行比赛)
二、字词句运用
1.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先做“比一比,填一填”。
2.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区分这些同音字的。
3.有不会的地方,老师可作指导。
4.多媒体出示一些相同类型的题目巩固练习。
5.多媒体出示“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语说句子”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自主练读,同时让学生想一想“一边……一边……”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
6.老师强调:人体的同一器官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如:明明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这个句子写得就不对,“看电视”和“玩手机”都要用到眼睛,眼睛不能同时看向两个地方。
7.点名学生进行口头练习,训练说话能力。(生评、师评)
三、写话
1.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现在就把你喜爱的玩具向大家展示一下吧。
2.跟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
3.同学间推荐几名上台介绍自己的玩具,其他同学评价,还有哪里没介绍到的,其他同学可上台补充。(提醒:语言文字的组合,书面用语的应用)
4.交流成熟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将它写下来。(提醒:标点符号的占格,文字的占格)
5.点几名先写好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读一读,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并点评,作者本人注意修改。
语文园地三
弹钢琴 练舞蹈 唱京戏
画图画 捏泥人 下围棋
滚铁环 荡秋千 滑滑梯
第二课时
1.积累二字、四字词语及名言警句,同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读书卡片。
2.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小儿垂钓》。
3.朗读“我爱阅读”中的故事《王二小》。
重点
1.积累二字、四字词语及名言警句,同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读书卡片。
2.朗读“我爱阅读”中的故事《王二小》。
难点
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小儿垂钓》,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一、展示台
1.问题导入:同学们平时都很爱看书吧?看到好的词语、句子、片段,你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摘抄下来)今天老师让你们每人自制一个读书卡片,到时评一评,看谁的制作最精美,选取部分好的作品粘贴在教室展示台上。
2.(出示课件:二字、四字词语)通过点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熟识词语。
3.这些词语都是关于什么的?引导学生积累时要注意归类,不要杂而乱,否则查找时不容易分辨。
4.谁还能说出一些描写自然景观的词语?(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库,说得越多越好)
5.(出示课件:名言警句)这是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谁还能说一说这样的名言?(将学生说的挑选几句出示在大屏幕上)
6.制作读书卡片。(要求:可画边框,染色,配图,字迹要工整,大小适中,内容不限)
7.学生交流、展示、评比、挑选。
二、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钓鱼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长短不一,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钓”的右边里面是一点。)
2.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流利为止。
3.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大家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流利地读,而且还要字正腔圆地读!
4.(课件播放诗歌的配乐朗诵)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5.理解诗句的意思。
“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莓苔”的意思是人不经常去的草丛。“草映身”的意思是野草掩映着身子。“借问”的意思是向人打听。“遥招手”的意思是远远地招手。“应”的意思是回应,答应。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他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6.教师小结。
这是个聪明、有礼貌的小孩。他虽然是在学钓鱼,却知道要找个偏僻的地方。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当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我们现在再来读这首诗,来夸夸这个小孩。
三、我爱阅读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引导学生说说王二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讲述有关王二小的其他故事。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小儿垂钓》
我爱阅读:《王二小》
教学这堂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主发现。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为他们提供探索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展开自由讨论,引出结论,展开争论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