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 马诗 (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   马诗  (课堂实录)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   马诗  (课堂实录)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   马诗  (课堂实录)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积累成语,情境导入,初读古诗,读好节奏,品读古诗,体会诗意,关注表达,体会学法,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马诗》课堂实录一、积累成语,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2.课件出示成语填空题。 课件出示: 你会填吗? 一(    )当先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万(    )奔腾       )革裹尸   快(    )加鞭   指鹿为(     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成语都和有关3.师: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板书课题:马诗,齐读课题)4.课件出示诗人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被后人称为诗鬼著有《昌谷集》。他的代表作有《马诗》《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二、初读古诗,读好节奏  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 课件出示:燕yàn  山shān   似sì   金jīn  络luò  脑nǎo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5.学生齐读古诗。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意  1.默读古诗,启迪质疑。师: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1)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漠的广阔、荒芜。 (2)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课件出示钩的图片) (4)何当:何时将要。4.品读第一、二句。  (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 师: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同桌交流。 指名交流。  教师相机小结,并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沙如雪”“月似钩的图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3)指导朗读。  (4)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 5.品读第三、四句。  (1)指名读。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生1:贵重的马生2:矫健的马(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金络脑)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金络脑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课件出示马的图片。(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5)指导朗读,读出问句语气。四、关注表达,体会学法  1.师: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写作背景:李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3.师:从李贺的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4.指导朗读全诗。 5.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1)师: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着背一背吧。(2)指名学生背诵。  (3)四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集体背诵古诗。 6.总结学习方法。 归纳本节课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曲来学习古诗,简称四字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3.按四字法学习搜集到的诗歌。《石灰吟》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了解表达方法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2.回顾学习方法。  (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3.师板书课题:石灰吟,齐读课题。4.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著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二、自主合作,熟读古诗 1.汇报交流,正音:záo;suì” 2.明确诗歌节奏。 课件出示: 石灰吟 千锤chuí/万凿záo/出深山,烈火/焚烧fénshāo /若等闲。 粉骨/碎suì身/浑hún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释题,理解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4.集体交流。 5.品析诗句。  (1)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师: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生: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2)课件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师: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四、深入研读,领略意境  1.讨论交流: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体会千锤万凿,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3)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3)齐读第一、二句诗。  2.师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 (2)齐读第三、四句诗。 3.指导练读全诗。  4.师: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学生交流生:刚强勇敢生: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5.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课件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6.师: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生: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7.教师小结: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8.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9.情境演读,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齐读。 (3)练习背诵。  五、小结: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六、拓展延伸,作业设计1.课后搜集一些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2.背诵古诗。竹石》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  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笋可以吃,而且味道还不错。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师: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相信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有更深的了解二、自学,读懂《竹石》 1.回顾学习方法:板书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思考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1)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2)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由读、品、悟,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郑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对比着学习古诗。 课件出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三、小组汇报,组员补充 1.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字表现了劲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 生2:破岩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 生3:前两句诗写竹子的根在山岩中牢牢扎根。  2.理解千磨万击: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3.指导朗读。师: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师: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  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5.熟读成诵。(1)指名读。 (2)齐读。 (3)练习背诵。  四、拓展延伸师: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五、总结方法,布置作业1.师: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马诗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马诗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解析,教学内容及思路分析,教学课时,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背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品读古诗,明确诗意,拓展延伸,背诵积累,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