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日积月累名言解释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5122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日积月累名言解释
展开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名言解释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大意是: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大意是: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意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胜过读许多年的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大意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大意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意是:有心去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无心去插柳,柳却自然地长大成荫。比喻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往往惨遭失败;反倒是无心去做的某件事情竟然成功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大意是: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益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意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大意是: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大意是: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变”和“通”二字合起来,即为“变通”。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这句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原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指靛青。蓝,指蓝草,是可以用于制作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大意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