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案设计,共5页。
《猫》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4.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生命之趣”选编了一组写动物的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从不同的角度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其中,《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文章无论是结构的安排,细腻的描写,还是感情的表达,对人性的思考都值得我们挖掘和探究。文章的对比非常明显,郑振铎通过三次养猫的叙写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品现主旨,人深思,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波澜,从而思考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同时,本单元写作主题“突出文章的中心”,学习本文时可有意加以引导。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去体会作者情感的波澜,从而思考人性中的关爱、尊重、善良等,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化身为猫,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 2.通过创设情境,把握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态度变化,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重点) 3.通过拓展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那种勇于自我反省的自省意识。(难点) 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1.速读所选文章,圈点勾画出有关三只猫经历的语句。2.能够对三只猫的经历进行关键语句的筛选。 3.能总结通过文章详略得当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针对目标二:1.能够对体现作者对猫的情感态度的精彩片段进行批注性阅读。2.通过对精彩片段的精读,创设情境体会本文蕴含的深刻哲理。 3.能总结通过抓关键语句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针对目标三:1.通过默读鲁迅的《风筝》,圈点勾画能体现作者态度和情感的语句。 2.能够通过对两篇文章中作者情感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作者自省意识的了解。3.能通过训练进一步理解如何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创设情境,把握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态度变化,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难点:通过拓展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那种勇于自我反省的自省意识。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新课:七年级三班举行了一次以小动物为话题的作文大赛,赛后很多同学反映,写作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突出文章中心,致使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如果要你给他们讲解的话,你会怎么跟她们说?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曾养过小猫。三只小猫,三种命运,三层感触。他如何把三只猫写得令他自己念念不忘的,也令我们为之唏嘘不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的《猫》,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二)教学目标1.通过化身为猫,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 2.通过创设情境,把握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态度变化,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重点) 3.通过拓展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那种勇于自我反省的自省意识。(难点)(三)教学过程检查预习1.读准生字词。污涩( ) 婢女(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红绫( )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怅然( ):不愉快的样子。2.了解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3.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活动一:析内容,明详略——菡萏初露,猫的自我介绍 1.预习时学生问题:作者对三只猫的详略如何安排?为什么?2.教学环节问题设置:(1)默读课文,认领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猫,替它做个自我介绍。 可以用以下形式: 哈喽,大家好,我是郑先生家的第___只猫,大家都叫我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自________,我的性格很______,正因为这样,我在家的地位_________,我成了大家的____。主人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把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你的面前,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家里,我最终_____。对于这个结局,主人心里_______。 (2)作者在记叙三只猫的时候,哪只猫记叙的更加详细?为什么?自主学习:(1)圈点勾画三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地位、结局以及作者的态度情感的语句,并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做简单的批注赏析。 (2)根据例句,选择恰当的词句填空。 3.方法总结:突出文章中心,要设置一条情感线索,并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活动二:析情感,明中心——心花怒放,重选猫生轨迹 1.预习时学生问题: 作者为什么对第三只小猫念念不忘?2.教学环节问题设置:一次偶然的机会,三只小猫都有了一次可以重生的机会,不过要在它们三个走过的“猫生轨迹”中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你觉得选择哪一种最好?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中心? 自主学习:先精读片断,划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做圈点批注,想想这些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然后小组讨论。 推荐形式:如果我是第_____只小猫,重生后我会选择第_____只小猫的“猫生轨迹”,因为_______________。 3.方法总结:突出文章中心,需要关注一些重点段:段首、段尾、过渡以及议论抒情的句子。或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或抑扬对比,突出中心。活动三:析类文,练方法——捡拾硕果,花白猫冤案再现 默读鲁迅的《风筝》,想想鲁迅的自省意识在本文中体现在哪儿? 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突出文章中心的?自主学习: 1.默读鲁迅的《风筝》,圈点勾画能体现作者态度和情感的语句。 2.能够通过对两篇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作者自省意识的了解。(三)课堂小结郑振铎的《猫》通过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对待生命,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自我反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本文在如何突出文章中心方面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所以,除了感悟作者的大爱之外,也要学习本文运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文章中心的。读了郑振铎先生的《猫》,希望我们都能像郑振铎一样,能有一颗珍爱动物、时刻反省、悲天悯人的心。现在学完了这篇文章之后,如果再要你给七年级三班同学解惑,你知道怎么跟她们说了吗?方法总结:线索牵连串全文内容详略要得当擦亮眼睛抓关键议论抒情突中心 (四)拓展提升猫是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王鲁彦的《猫》,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是如何突出文章中心的。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预习检测,整体感知,读课文 悟真情, 详略得当的写法,读生活,说感悟,迁移拓展,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讨厌丑陋的事物有没有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出示学习目标,预习检测,研读品味,合作探究 芙蓉鸟事件,写一写,谁是悲剧的制造者?,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