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历史.docx
    • 历史DA.pdf
    历史第1页
    历史第2页
    历史第3页
    历史DA第1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历史docx、历史DA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海市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并收回 4. 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 123    选择题 : 本大题共16小题 每小题3 48 O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O1. 春秋后期的一段铭文记载 , 楚王命令大臣司马营救伊洛之戎 。这些人到楚国后 , 楚国 " 致"" 立宗" , 即给予人田并帮助他们建立了宗族组织 。这促成了A. 江南地区得到有效开发                              B. 民族交融的加强C. 地缘政治摒弃血缘纽带                               D. 分封制日益强化2. 两汉时期 , 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进人中国的杂技有罗马人的吞刀 种瓜 植树 屠人 杀马之类 , 以及缅甸人的竿技和印度人的弄蛇等 中国的艺人从中学到了许多新鲜东西 , 增添了不少新的表演节目 , " 鱼龙曼延" 大型幻术表演 , 便是一个例子 。这反映了当时A. 边境贸易频繁                                            B. 文化交流互鉴C. 民族关系和谐                                                D. 艺人技艺高超3. 公元 780 , 唐朝推行两税法 , 百姓按财产情况纳夏秋两税 , 律以钱币核算 , 两税之外不得 别征 。结果 " 赋不加而增人 , 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 , 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 , 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 由此可知 , 两税法的实行A.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 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C. 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                                  D.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 书院祭贤始于北宋的岳麓书院 , 祭祀对象主要包括儒家的先圣先师 、先贤先儒 、乡贤先祖 。祭 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 , 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 据此可知 , 宋代书院A. 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B. 推动了科举教育发展C. 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D. 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5. 下面是清朝后期基层社会结构图 , 据此可以得出A. 基层社会开始自治化倾向                             B. 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加强C. 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加强                           D. 社会矛盾逐渐趋向激化6. 下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著作作者著作内容海国图志魏源介绍世界各国历史 、地理 、社会现状以及军事 、科技等 ,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思想康螨纪行姚莹介绍英法历史 , 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备瀛寰志略徐继畲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 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历史变迁 、经济文化 、风土人情 , 内容丰富 , 叙述完备A. 清政府摆脱传统的华夷观念                       B. 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C. 中国开始全面接受西方文明                        D. 士大夫开眼看世界 ,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7. “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 他们没有认识到群众基础的力量 , 革命的风并没有吹到平常老百姓的家中 , 这一场革命仅仅是部分阶级的革命 。”材料暗指A. 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B. 辛亥革命具有偶然性C. 封建思想影响民主政治                               D. 辛亥革命的影响甚微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 ,  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 行动 , 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 同时 ,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 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 , 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这表明 , 中国的抗日战争A. 使中国取得与英 美同等的地位                  B. 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                 D. 极大地提升了民族凝聚力9. 1872 11 ,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官督商办资本主义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 1872年至 1895年这段时间内 , 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燃料原 交通运输 电报通讯 器纺织等近代民用企业 由此可知A. 洋务运动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B. 国人向西方学习深化到制度层面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人黄金时期10. 据《新华半月刊》的统计截止到 1958 9 25由《人民日报》和各省报道的水稻亩产 1. 5万公斤以上的高产 " 卫星" 19小麦亩产 2500公斤以上的高产 " 卫星 " 11 现象反映出当时A. 生产热情高涨                                            B.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C. " 浮夸风" 泛滥                                              D. " " 计划成效显著11. 大约进人公元前 5世纪之后雅典城邦每年出资为那些为国捐躯者举行国葬以示悼念与哀 。在典礼上当死者的尸体或骨灰罐人土一位被公认为具有杰出智慧和声誉的公民会 被城邦挑选出来发表演讲进行合适的赞颂 。演说家都力图证明 " 阵亡者为了民主制度而牺牲是值得的" 。这一做法A. 培养了国民参政意识                                    B.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C. 促进了人文思想传播                                  D. 强化了雅典的国家认同12. 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人间地狱 意大利各地纷纷出台城市的公共卫生法 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保护公众健康 到了 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重视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发生A.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 提升了公共卫生建设水平C. 导致了政治秩序的混乱                                 D. 健全了欧洲城市行政体制13. 如图漫画《下一个!》(1904年)把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描绘 只章鱼章鱼的头好似 储油罐 。章鱼的触须不只向工业设备延伸还缠住了国会和白宫 画面最前方描绘了企业家惨遭鱼肉的样子 。这幅漫画反映了A. 美国建立起殖民帝国                                    B. 三国同盟的形成C. 垄断组织产生的影响                                  D. 跨国公司的蔓延14. 1917年底美国试图利用沙俄的崩溃 、英法集团和德奥集团在战争中两败俱伤的形势收拾残局迫使他们在战后按照美国的设想建立世界和平 。这反映了A. 美国具有攫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B. 欧洲丧失了世界优势地位C. 美欧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D. 世界大战的危机不可避免15. 1920年秋到 1921年春彼得格勒 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在西伯利 、乌克兰和顿河流域等地都发生了农民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暴力骚乱事件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苏俄A. 敌对势力过于强大                                      B. 继续参加 " "C. 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D. 专制统治不得人心16. 21世纪初 , 硅谷的四分之一技术企业是中国和印度出生的工程师经营的 : 在 2005年 , 美国所有起步技术企业中 , 有四分之一是移民在前 10年协助创立的 。 另外 , 移民及其子辈创立了 2010年《财富》500强公司的近 40% 。这可用来说明A. 经济全球化发展越发不平衡                       B. 技术移民推动了美国经济C. 外来人口成为美国人口主力                         D. 全球劳动力流动的扩大化    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4小题 52 o17.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     北宋书院的创办是应教育需要才产生的,由于北宋重视科举和官学,同时,书院本 身教学内容和办学目的不出官学应举的范围,所以到了南宋,形成了教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的书院 。从管理和兴办来源来看,宋代书院并不完全是私人教育体制,而是官私结合的新的 教育体制 书院在教育宗旨上侧重于修德成才,主要教材是儒家经典 。但书院的教育目的 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 书院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慕名而来的,因 此大部分学生读书都很用功 书院基本上都建在环境优雅的地方,吸收了道教和佛教尤其 是禅宗以山林中的清幽来促进怡神养性 、清 心正气的特点,并和它注重修身养性的教育目的相配合 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8世纪的许多思想文化活动都是在国家机构的影响下进行的 雍正资助书院使  学者们有了职业,1736年至 1795年在位实际执政 61年的乾隆,曾倡议由 大批有学问的  文人编了大约 57部大部头著作,如《四库全书》等 清代的学术从属于官方,即使这种从属  是间接的 皇帝对中国知识界的统治还表现在对文化的镇压上 镇压持续了大约 15年,与编纂《四库全书》同时进行 摘编自(美)费正清 、赖肖尔著《中国:传统与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宋代书院教育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清代官学的显著特点及简要评价 。(6分)              
    18.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     甲午大败 , " 成中国之巨祸" , 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这是 近代百年的 历史转机 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之中 , 成为那个 时代的主流 它吸引着 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 。例如 , 商人经元善就 是因此成为 著名的政治人物的 同时 , 孙中山 、杨 、陈少白也挟着革命的风雷走上前来 。他们代表着历史的下 个阶段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 ,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民族危机愈加严重 , 满怀救国救  民胸怀的先进分子不断尝试各种主义来拯救中国 , 但都以失败告终 , 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始终没有解决 。俄国十月革命的 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 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拯救中国的出路 摘编自李计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根据材料 , 指出甲午战败后民族觉醒的具体表现 。(6分)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8分)          19.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运河运输在英国运输史上兴旺发达近 个世纪后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终于走到 了尽头 。运河业的衰落固然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 但是 , 铁路在法 、德 、美等大多数国家 的兴起并未造成河运的衰落 正是英国运河经营者 " 短视"加速了运河业自身的衰落 。初 期铁路运行速度每小时达 20英里左右 , 当时大多数运河船航速每小时还不足 10英里 堤岸坚固度不足以成为 19世纪引进迅捷的蒸汽船的障碍 , 运河公司仍极少采取措施加固 堤岸 。其次 , 运河由各地独自兴建经营 , 运河之间缺乏协调 , 不但限制其自身的发展 , 也制约 体化的发展后动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    1871年德国统 , 德国的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 国家为了大力推行铁  路国有化建设采取了很多措施 。在资金方面 , 德国的铁路建设有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 19世纪 70年代德国政府直接投资铁路建设达 155万塔勒 , 并向银行借款达 2000多万塔勒用于铁路建设 。在技术方面,此时第二 次 工 业革命兴起,德国抓住了发展的机遇,电器 、钢铁和化工 等许多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给铁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1)根据材 , 19 八 十 英 国 落 的 原 因 。(6分)2)根据材料二 , 说明 19世纪 70年代德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             20.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历史上,即人类文明的农业时代,曾经先后形成了多个文明中 ,  并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灿烂文明 ; 伴随着新的文明形态在地中海 大西洋沿岸的出现和发  展,文明的重心 开始向西欧转移 西方文明的兴盛和东方文明的衰败,构成了 16世纪至 19世纪末期世界文明格局发展的大趋势                                                摘编自刘国柱《人类历史上几次文明重心 的形成及转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 , 围绕欧洲优势地位的确立 " , 自拟论题并论证 。(要求.论题明确 、表述成文 、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                

    相关试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历史试卷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历史试题docx、历史DA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