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下列遗传基本问题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B.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而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一定相同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性状分离指杂合体相互杂交,后代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2、关于孟德尔豌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下列哪些解释是正确的( )
① 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
② 亲代形成配子时,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F1表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为杂合体
③ F1产生配子时,Y和y分离,R与r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④ F1雌雄各4种配子受精机会均等,因此有16种结合方式。F2有四种表型,比例为9:3:3:1,有9种基因型
A.①② B.①③ ④ C.①③ D.① ②③ ④
3、已知玉米的红粒和黄粒是由一对核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同学用一粒红粒玉米和一粒黄粒玉米种子发育成的植株通过同株授粉和异株授粉实验(如图)探究显性是否为杂合子。则下列哪项结果是显性杂合子的实验结果( )
①甲、乙植株上红、黄两种玉米种子都存在
②甲、乙植株均只结红玉米种子
③甲植株只结红玉米种子,乙植株结红、黄两种玉米种子
④甲植株只结红玉米种子,乙植株只结黄玉米种子
A.①或③ B.②或④ C.①或④ D.②或③
4、如图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1、2、3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换,则图中所示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种类数依次是( )
A.2、3、4 B.4、4、4 C.2、4、4 D.2、2、4
5、一个含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A.BbC Bbc AaC Aac B.ABc ABC aBC ABC
C.ABc abC ABc abC D.ABC abc aBC Abc
6、对老鼠(2N=40)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项目
甲组
乙组
丙组
染色体数目(条)
80
40
20
细胞数目(%)
15
55
30
A.只有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B.乙组细胞内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C.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Y
D.丙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
7、下图表示家系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则2号个体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 )
A. B. C. D.
8、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的是( )
A.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B.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只含一个基因、一条染色体
C.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自由组合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9、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5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7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3: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个,则n、m分别是( )
A.3、640 B.4、1200 C.3、560 D.4、1120
10、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
B.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链来自亲代
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1、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图所示)。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合双链区的形成过程中有氢键形成
B.杂合双链区越多,说明遗传信息越相似
C.在杂合双链区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T-A、G-C、C-G
D.人和大猩猩的DNA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要多于人与鱼的DNA杂交形成的
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②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③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中
④DNA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⑤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⑥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摩尔根发现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⑤ D.③④⑥
13、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
A.发菜、变形虫 B.玉米、T2噬菌体
C.硝化细菌、绵羊 D.乳酸菌、SARS病毒
14、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15、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简称miRNA),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NA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可能是( )
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 B.妨碍DNA分子的解旋
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 D.影响DNA分子的转录
16、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揭示遗传密码实验中,要测出全部的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规则,要改变的操作是( )
A.无DNA和mRNA细胞的提取液 B.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
C.加入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 D.测定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的方法
17、据英国《每日却报》近目报道,英国科学家根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共同生活在1.26亿年前,其体长仅61厘米,却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小型鳄鱼的进化与其他生物没有关联
B. 突变为小型鳄鱼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种群
D. 自然选择决定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
18、“蓺之荏菽(大豆),荏菽旆旆(茂盛)”,数千年前,大豆就作为“五谷”之一广为种植。野生型大豆荚果小、种子小,经过驯化后,大豆荚果变大,籽粒肥大。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驯化使大豆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驯化使控制大豆种子大小的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C.大豆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协同进化
D.现代大豆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是获得性遗传的证据
19、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1/88 B.1/22 C.7/2200 D.3/800
20、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下列关于利福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福平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细菌的性状
B.利福平可以抑制细菌转录时DNA双链的解开及后续mRNA的合成
C.将利福平与其他药物联用,将诱导抗药性突变的产生
D.利用含利福平的培养基筛选出的抗性菌株,也可抵抗其他抗生素
二、多选题
21、果蝇的体色有黄身(H)、灰身(h)之分,翅形有长翅(V)、残翅(v)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和hhVV
C.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是HV
D.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
22、下图①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时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②表示在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所示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图②中的BC段
B. 图①细胞产生AB精子的概率是0
C. 图①细胞中含有两个四分体
D. 图②中C→D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式
B.DNA分子中A+T的数量一定等于G+C的数量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4、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irc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circR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circRNA上存在多个密码子
D.circRNA的形成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25、有一对基因型为XBXb、XbY的夫妇,他们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如果这对夫妇中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且没有基因突变发生,则下列哪些原因可以造成上述结果( )
A.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B.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C.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三、读图填空题
26、图甲、乙为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这一致病基因通过控制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过程②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2)若图甲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脯氨酸—苯丙氨酸—”,携带脯氨酸和苯丙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GGU、AAG,则物质a中模板链的对应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图乙过程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种实验小鼠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vy和a的控制,Avy为显性基因,表现为黄色体毛,a为隐性基因,表现为黑色体毛。将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预期的表型是黄色体毛,实际却表现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原因是决定Avy基因表达水平的一段碱基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DNA甲基化修饰的位点。位点的甲基化程度越高,基因Avy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小鼠的体毛颜色就会趋向______(填“黄色”或“黑色”)。DNA发生甲基化后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该DNA的碱基序列。DNA甲基化常发生于DNA的CG序列密集区,发生甲基化后,这段DNA就可以和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相结合。推测甲基化程度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是____________。
2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某家族的遗传病患病情况如下图所示(多指和色盲有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为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可用羊水检查、__________、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专门的检测手段进行产前诊断。
(3)该家族中多指属于_____________遗传病,Ⅰ1与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只考虑多指一种病,不考虑红绿色盲)
(4)红绿色盲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7和Ⅱ8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只考虑红绿色盲一种病,不考虑多指)
(5)Ⅲ11和Ⅲ12结婚,生一个患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________,如果你是一位遗传咨询师,请为该家庭提供生育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8、萨顿提出“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果蝇的染色体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性别决定属于_____型,家养的鸡的性别决定属于_____型。
(2)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_____。
(3)根据实验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请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
(4)根据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摩尔根等人提出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下面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①该测交实验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请你设计一个测交方案,并用遗传图解写出该过程(要求:需写出配子,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用B、b表示)。_____
29、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可验证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朊病毒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_____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_____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__中,少量位于__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兔和狗属于不同种生物,A错误;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错误;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性状分离是指杂种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的现象,D错误。
2、答案:D
解析:①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y是显性,①正确;②亲代形成配子时,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F1表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为杂合体,②正确;③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Y和y分离,R与r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③正确;④F1雌雄各4种配子受精机会均等,因此有16种结合方式。F2有四种表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有9种基因型,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④正确。
3、答案:A
解析:图中甲植株为自交,乙植株为杂交。逆向假设四种情况,推断实验结果,假设红粒植株为显性纯合子,AA×AA→AA,aa×AA→Aa,均结红粒种子;假设黄粒植株为显性纯合子,aa×aa→aa,AA×aa→Aa,甲植株只结红玉米种子,乙植株只结黄玉米种子;假设红粒植株为显性杂合子,Aa×Aa→A_、aa,aa×Aa→Aa、aa,均结红粒和黄粒种子;假设黄粒植株为显性杂合子,aa×aa→aa,Aa×aa→Aa、aa,甲植株只结红玉米种子,乙植株结红、黄两种玉米种子。综上所述,①或③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
4、答案:A
解析:图1个体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图2个体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AAbb、aaBB、AaBb),3种表现型;图3个体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5、答案:C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BbC、Bbc、Aac、AaC中有4种基因型,A错误;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3种基因型,B错误;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可能为ABc、abC、ABc、abC,C正确;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D错误。
6、答案:D
解析:乙组也有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A项错误;乙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前期、中期以及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若乙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则细胞中有2条X或2条Y染色体,C项错误;丙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只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末期,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由1号与2号患病,女儿正常,可推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此可知1、2号的基因型均为Aa,A图正确。
8、答案:B
解析:
9、答案:C
解析: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含有15 N的DNA有2个,不含15N的DNA有2n-2个,又因为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3:1,所以解得n=3,即DNA复制了3次;由于DNA分子含15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7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可知胞嘧啶的个数是150-70=80个,复制3次,复制过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80×(23-1)=560个,C正确,ABD错误。
10、答案:C
解析: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复制效率,A正确;
B、DNA为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B正确;
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解旋酶的作用,但是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C错误;
D、碱基对之间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从亲代DNA传向子代DNA,D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杂合双链区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A正确; B、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如果两个DNA分子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则说明两个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越相似,B正确;C、由于是DNA分子杂交,所以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T、T-A、G-C、C-G,C错误; D、由于人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更近,所以人和大猩猩的DNA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要多于人与鱼的DNA杂合双链区,D正确。故选:C。
12、答案:C
解析: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①正确;②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②错误;③核糖体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不存在基因,③错误;④DNA分子每一个片段有许多个基因,④错误;⑤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⑤正确;⑥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⑥错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甲生物的核酸可能是含有DNA和RNA,也可能是只含有RNA;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而选项中,只有D项中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15N,32P只存在于DNA分子中,即不能用15N替代32P,A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噬菌体DNA转录形成的mRNA为模板在大肠杆菌体内合成的,B错误;噬菌体DNA在大肠杄菌体内合成,模板来自噬菌体,但原料脱氧核苷酸来自大肠杆菌,C正确;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mi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的,与rRNA装配成核糖体无关,A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mi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并没有与双链DNA分子互补,所以不会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B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mi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则mRNA就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也就无法与tRNA配对了,C正确;根据题意分析,mi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只是阻止了mRNA发挥作用,并不能影响DNA分子的转录,D错误。
16、答案:B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此实验基础上,若想破译更多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可依次用不同种类的单核苷酸重复序列或多核苷酸重复序列(如CUCUCU)替换上述实验中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即改变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
故选:B。
17、答案:A
解析:A、恐龙与小型鳄鱼生活在同一时期,它们之间的进化可能是相互影响的,A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D正确。
故选A。
18、答案:A
解析:A、驯化是对大豆进行定向选择,因此化使大豆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大豆相关性状的变化发生在大豆种群范围内,而协同进化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D、现代大豆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是选择的结果,不符合人类需求的性状被淘汰,符合人类需求的性状被保留,并非获得性遗传,D错误。
故选A。
19、答案:A
解析:设该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用A、a来表示,色盲基因用B、b来表示,则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丈夫的基因型是AAXBY或者AaXBY。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得出丈夫的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2/11,所以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2/11×1/4×1/4=1/88。
20、答案:B
解析:A、利福平不能控制细菌的性状,利福平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影响转录过程进而实现了对细菌的抑制,细菌无法正常存活,A错误; B、RNA聚合酶在转录时能够使模板DNA双链解旋,并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核糖核苷酸链,因此利福平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会抑制细菌转录时DNA双链的解开及后续mRNA的合成,B正确; C、使用抗生素是起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突变的细菌能活下来,而不是诱导作用,C错误; D、培养基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利用含利福平的培养基筛选出的抗利福平的抗性菌株,无法抵抗其他抗生素,D错误。
故选:B。
21、答案:BC
22、答案:CD
解析:A、图①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分子,该细胞处BC、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②中处于BC段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A正确;
BC、图①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产生精子,不会出现四分体,B正确,C错误;
D、图②中C→D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变成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CD。
23、答案:ACD
解析:A、DNA分子由两条单链组成,这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的数量关系为A=T,C=G,A+G=C+T,但是A+T不一定等于C+G,B错误;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D、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正确。
故选:ACD。
24、答案:AD
解析:A、circ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 B、circRNA是环状RNA分子,因此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circRNA是非编码RNA分子,其上不含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分子上,C错误; D、circRNA通过转录过程合成,其形成需要RNA聚合酶参与,D正确。
故选:AD。
25、答案:BD
解析:A、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bXb或YY的精子,该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XB或Xb)结合,不可能产生XBXbY的孩子,A错误; B、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和Y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通过着丝点的分裂产生XbY和没有性染色体的两种精子,XbY精子与XB的卵细胞结合可以产生XBXbY的孩子,B正确; C、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BXB或Xb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Xb或Y)结合,不可能产生XBXbY的孩子,C错误; D、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B和Xb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能够产生XB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Y的精子结合可以产生XBXbY的孩子,D正确。
故选:BD。
26、答案:(1)细胞核;蛋白质的结构;从右到左
(2)GGTAAG;相同;翻译过程的模板相同
(3)黑色;不会;甲基化DNA结合蛋白与RNA聚合酶竞争结合位点,导致发生甲基化的DNA(基因)转录过程受到抑制,进而无法完成表达过程,影响了相关性状的表达
27、答案:(1)遗传物质;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B超检查
(3)常染色体显性;aa 、Aa
(4)XbY、XBXb
(5)1/4;选择性生育女孩,如果怀的是男孩,建议进行基因检测
28、答案:(1)XY;ZW
(2)红眼
(3)遵循;杂种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4)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都相同;
29、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
(2)几乎不能;几乎不能;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P含量极低,从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
(3)沉淀物;上清液;经试管5中牛脑组织细胞培养出的朊病毒(蛋白质)被35S标记,提取后加入试管3中,35S随朊病毒侵入到牛脑组织细胞中,因此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同时会有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网课摸底检测(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