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机杼织布 B.粉碎矿石 C.海水晒盐 D.五谷醇酒2.“中国天眼”FAST的“眼镜片”是由金刚砂()制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有一种单质 B.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取高C.碳的氧化物只有一种 D.中为价,则C为价3.茶叶中含有一种叫茶氨酸(化学式C7H14O3N2)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茶氨酸中含有氮气 B.茶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C.茶氢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茶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4.骑乘电动车要安全佩戴头盗。制作头盔的塑料属于A.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 B. 转移蒸发皿C. 闻气味 D. 稀释浓硫酸6.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7.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合理选择保健药剂和有添加剂的食品B.霉变的大米高温蒸煮后食用C.喝高钙牛奶可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D.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8.部分超导材料中含有钇元素。如图是钇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39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为Y D.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 g9.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C.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生成的丙、丁分了个数比为1:111.根据下列证据,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推理,错误的是 证据推理A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在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B居室放置茉莉花,进屋就能闻到扑鼻香气分子在不断运动C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涤剂的pH=12该洗涤剂含NaOH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浓盐酸易挥发A.A B.B C.C D.D12.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二、科普阅读题1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埋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人造树叶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能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和水。(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______(任写一条即可)。(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______。(3)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糖类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三、流程题14.某铝厂为了“变废为宝,点渣成金”,从废渣中提取金属铝,其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2)“过量的酸溶液”中使用的酸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醋酸 B. C.(3)通过该流程可得出的性质有:______(写一条)。(4)铝的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5)请写出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15.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纯碱的制备及性质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向饱和氯化钠溶液通入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1)纯碱属于______(填“酸”、“碱”或“盐”)。(2)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 B. C.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溶液呈碱性【查阅资料】①在水中全部解离出来和。②溶液呈中性,、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提出猜想】(3)猜想一: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使溶液呈碱性。猜想二:与作用,产生较多的,使溶液呈碱性。猜想三:______。【实验探究】(4)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一不成立Ⅱ.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二不成立Ⅲ.①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②往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①溶液由无色变红色②______猜想三成立【解释与结论】(5)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和作用,产生较多的和另一种阴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______。16.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并对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C中试剂X应该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A.稀 B.浓 C.溶液(3)收集并验满。将集满的锥形瓶与盛有足量溶液的注射器和传感器密封连接,缓慢的将溶液注入到锥形瓶中(图一),采集信息形成图像(图二)。①检验装置D中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②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说明____________。(4)取2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4mL蒸馏水稀释,向其中缓慢通入足量。测定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三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查阅资料】材料一: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大。材料二: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相同浓度的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材料三: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和。遇到溶有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和。①石灰水中通入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17.为测定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芳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消耗稀盐酸7.3g。(1)理论计算: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实验分析:已知酚酞溶液的变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当pH<8.2时显无色。用该方法测定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参考答案:1.D【详解】A、机杼织布,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粉碎矿石,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海水晒盐,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五谷醇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D【详解】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如金刚石、石墨等,故A错误;B、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故B错误;C、碳的氧化物有CO和CO2,故C错误;D、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SiC 中Si为+4价,则C为−4价,故D正确。故选D。3.B【详解】A、茶氨酸由茶氨酸分子构成,茶氨酸中不含有氮分子,故不含有氮气,不符合题意;B、由茶氨酸化学式C7H14O3N2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C、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质量之比为(12×7):(1×14):(16×3):(14×2)=42:7:24:14,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D、茶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7):(114)=6:1,不符合题意。故选B。4.B【详解】合成材料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制作头盔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B。5.C【详解】A、点燃酒精灯需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防止发生危险,选项错误;B、移走蒸发皿不能直接用手,防止烫伤,选项错误;C、闻气味要用手在瓶口上方轻轻向鼻子扇动,选项正确;D、浓硫酸密度大于水且放出热量,故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选项错误。故选C。6.A【详解】A、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煮沸,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特性为抗腐蚀,则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B【详解】A、合理选择保健药剂可补充人体所需的一些元素,合理使用有添加剂的食品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故A不符合题意;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黄曲霉素,蒸煮后也不能将其破坏,因此不能食用,故B符合题意;C、喝高钙牛奶能给人提供钙元素,幼儿和青少年可预防佝偻病,老年人可预防骨质疏松,故C不符合题意;D、合理摄入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有益身体健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详解】A、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而不是中子数是39,故A错误;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钇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C、从图看,钇元素的元素符号为Y,故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因此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故D错误;故选C。9.A【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B、分子在任何状态下都在运动,不会静止,故B错误;C、小分子团水和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有间隔,故D错误。故选A。10.C【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前有S、O、H元素,反应后有S、O、H元素,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A正确;B、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B正确;C、该反应是H2S和O2反应生成SO2和H2O,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D、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丙、丁分了个数比为2:2=1:1,故D正确。故选C。11.C【详解】A、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在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B、居室放置茉莉花,进屋就能闻到扑鼻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C、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涤剂的pH=12,说明该洗涤剂显碱性,不能说明该洗涤剂中含氢氧化钠,符合题意;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故形成白雾,不符合题意。故选C。12.B【详解】A.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是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后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不正确;B.将碳酸钠饱和溶液由20℃升温至30℃,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大,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C.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0g碳酸钠,则50g水中最多溶解,则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20g+50g=7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而不是5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3.(1)气候变暖(2)解决了白色污染(3)(4)有机物 【详解】(1)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体健康,自然灾害增多和物种灭绝等。故填:气候变暖。(2)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埋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故填: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化学方程式。 (4)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生物大分子,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14.(1)过滤(2)C(3)不溶于水(合理均可)(4)(5) 【详解】(1)操作①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2)工业废渣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故加入的酸为硫酸,故选C;(3)加入硫酸后,分离出二氧化硅,说明二氧化硅与酸不反应,且不溶于水;(4)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5)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15.(1)盐(2)AC(3)与作用,产生较多的,使溶液呈碱性(4) 氯化钠/ 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逐渐褪去(5) 【详解】(1)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故属于盐。(2)向饱和氯化钠溶液通入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氯化钠溶液中只有钠、氯、氢、氧元素,生成物中多出了氮元素和碳元素,所以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中含有氮元素和碳元素。A、NH3中含有氮元素,符合题意;B、SO2中既没有氮元素也没有碳元素,不符合题意;C、CO2中含有碳元素,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C。 (3)由于Na2CO3在水中全部解离出来Na+和。结合猜想一、猜想二,可得猜想三:与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4)由于猜想二不成立,Cl−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氯化钠中含有钠离子,所以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由于猜想三成立,CaCl2溶液呈中性,Ca2+、Cl−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所以往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至过量,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逐渐褪去。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另一种阴离子。16.(1)(2)B(3) 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 与反应,使锥形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不纯(4) 与反应生成沉淀,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 生成的未能完全转化为 导电能力强于 【详解】(1)装置A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为药品制取得到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水蒸气与氯化氢气体,B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气体,则C装置中需要放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蒸气;故选B;(3)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检验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锥形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二氧化碳被消耗使得装置的压强减小;③反应后压强维持在40 kPa说明装置中含有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证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4)①起初电导率下降的原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则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②若反应后碳酸钙没有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则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达不到起初状态,则最终电导率低于初始值;氢氧化钙电离产生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碳酸氢钙电离产生钙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若氢氧根的导电能力强于碳酸氢根,则最终电导率低于初始值。17.(1)解:设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答: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2)偏小;因为当溶液变为无色时,可能氢氧化钠稍过量,使用的盐酸不足【详解】(1)见答案。(2)已知酚酞溶液的变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当pH<8.2时显无色。故用该方法测定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当溶液变为无色时,可能氢氧化钠过量,使用的盐酸不足,导致比实际值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部分超导材料中含有钇元素,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部分超导材料中含有钇元素,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