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山西专用)-09溶解度①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山西专用)-09溶解度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山西专用)-09溶解度① 一、单选题1.(2023·山西朔州·模拟预测)蔬菜大棚中常增施二氧化碳肥以促进植物生长,增施过程的操作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①中烧杯里的试剂Y是浓硫酸 B.③中小孔越多生成二氧化碳越多C.④中溶液所含硫酸铵少于78g D.④中塑料桶悬挂高低会影响肥效2.(2023·山西大同·三模)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①,②.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下图实验制取并检验碳酸氢钠,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35.735.836.036.336.637.037.3A.实验①水中溶解的质量为 B.实验①二氧化碳从管口处通入C.实验②所有操作均正确 D.实验③证明固体为3.(2023·山西大同·三模)时,在烧杯①中加入一定量氯化钠或硫酸镁饱和溶液中的一种,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氯化钠和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B.烧杯①中饱和溶液的浓度是54.1%C.烧杯②中的固体可能是氯化钠 D.烧杯②中的固体含有氢氧化镁4.(2023·山西大同·统考模拟预测)某同学制作“叶脉书签”的过程(不考虑溶剂蒸发)及氢氧化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C020406080100氢氧化钠的溶解度42109129174314347A.(1)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B.(2)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C.(3)中使用硬牙刷 D.每步操作均正确5.(2023·山西晋中·模拟预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0102030405060的溶解度/g4.99.119.540.848.846.245.3A.①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是69.5gB.①~②过程中,溶液中的质量不变C.②中溶液是饱和的D.③中加入溶液后,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6.(2023·山西晋城·统考模拟预测)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自制蔗糖晶体,②中保持水温始终为100℃(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20406080100蔗糖的溶解度/g181.9201.9235.6288.8365.1476A.实验中使用冷水效果会更好B.②中加入了48.7g蔗糖C.③中的溶液为蔗糖的饱和溶液D.③与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7.(2023·山西吕梁·统考一模)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体验了下图所示的选种过程。分析实验过程以及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102030溶解度/℃35.735.836.036.3A.④中形成的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③→④过程中溶液温度有明显升高C.图①操作使得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偏小D.饱满种子的密度大于16%氯化钠溶液的密度8.(2023·山西太原·统考二模)烟道气是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气态物质,其中含N2、CO2、H2O等,工业上常用熟石灰浆治理烟道气。以下有关该治理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熟石灰能吸收烟道气中H2O B.高温时熟石灰浆治理能力强C.熟石灰浆雾化使治理更充分 D.30℃熟石灰溶液浓度为1.5%9.(2023·山西太原·三模)某兴趣小组探究影响固体溶解的因素做了如下所示的实验,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已知水的密度是,初始温度为20℃) 温度/℃02040608013.3326411016935.73636.637.338.4A.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②中溶质氯化钠为C.③比②中固体不溶物多 D.③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0.(2023·山西吕梁·模拟预测)实践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如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氯化镁52.954.657.56166.1氯化钠35.736.036.637.338.4A.①中溶液的质量为154.6gB.②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镁的饱和溶液C.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D.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11.(2023·山西太原·模拟预测)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100mLCO2后(如图1),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的体积,并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如图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时间/h00.56122448排水法时CO2体积/mL10098.585.5776659排食盐水法时CO2体积/mL100999390.58988A.可用排水法收集CO2是因为其溶于水的速度远小于逸出的速度B.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比等体积食盐水吸收的CO2少C.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速率D.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12.(2023·山西·模拟预测)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将50克c投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的饱和溶液B.t2℃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a>c>bC.物质b中混有少量a,采用冷却热的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bD.t1℃时c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成不饱溶液13.(2023·山西太原·统考一模)已知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g,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如图,小明同学在盛有100g30℃蒸馏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g和40gKNO3固体,充分溶解,通过观察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乙中是30℃时KNO3的饱和溶液B.乙中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中的2倍C.将甲烧杯溶液温度降温到10℃,甲中溶液是饱和溶液D.将乙烧杯溶液温度降温到10℃,乙中溶液是饱和溶液14.(2023·山西晋中·统考二模)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是以氯化钠为原料之一制取碳酸钠,为制碱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Na2C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t1℃时将10gNa2CO3放入盛有50g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加入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NaCl的溶解度为16gB.在未加入X时,试管中溶液的质量是60gC.若X是NaOH,可能会观察到试管底部的固体不断增加D.若X是NH4NO3,试管中一定是Na2CO3的饱和溶液15.(2023·山西太原·一模)盐水选种是把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里,利用浮力把好坏种子分开来。20℃时,技术员将一包氯化钠[20℃,S(NaCl)=36g,S表示溶解度]放入容器中,分三次加入水,充分搅拌,记录情况如下表所示。第三次加水后,烧杯中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的范围是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水质量/g100010001000烧杯内NaCl晶体剩余情况有无无 A.10.71%<ω≤19.35% B.12%<ω≤24% C.10.71%≤ω<21.43% D.12%≤ω<24%16.(2023·山西晋中·统考一模)小组同学们利用甲、乙物质进行了如图溶解实验,依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乙物质B.①和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20%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升温结晶的方法除去乙D.t2℃时,等质量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甲所需的水更少17.(2023·山西·模拟预测)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在室温(20℃)时,用氯化钠和硝酸钾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兴趣实验,以下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温度/℃0204060溶解度/gKNO313.33264110NaCl35.73636.637.3 A.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②中溶质氯化钠为7.2gC.③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③比②中固体的质量大18.(2023·山西·模拟预测)小明在家中用蔗糖和其他常见物品进行了以下家庭小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温度/℃01020406080100蔗糖的溶解度/g181191204238287362497A.甲中得到蔗糖饱和溶液 B.蔗糖在水中无法解离出离子C.丙中溶液的质量为310g D.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4%
参考答案:1.D【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且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所以①中烧杯里的试剂Y是水,X是浓硫酸,故A分析错误;B、稀硫酸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二氧化碳的量与小孔数无关,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与小孔数有关,小孔越多,则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故B分析错误;C、由图可知,硫酸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稀硫酸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硫酸铵的溶解度增大,则④中溶液所含的硫酸铵大于78g,故C分析错误;D、塑料桶悬挂高低,会影响二氧化碳与植物的接触时间,从而影响肥效,故D分析正确;故选D。2.B【详解】A、实验①中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则50g 水中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18.0g,故A错误;B、实验中需要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管口 a 处通入溶液中,故B正确;C、实验②是过滤操作,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尖端处要紧靠烧杯内壁,故C错误;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只能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故D错误。故选B。3.D【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会升高,故选项A说法错误;B、向T2℃时某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有固体析出,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以后,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所以该溶液为硫酸镁溶液,T2℃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54.1g,则烧杯①中饱和溶液的浓度为,故选项B说法错误;C、向T2℃时某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有固体析出,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以后,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烧杯②中的固体是硫酸镁,故选项C说法错误;D、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以烧杯②中的固体含有氢氧化镁,故选项D说法正确;故选:D。4.B【详解】A、(1)中溶质的质量为20g,溶剂的体积为200mL,溶剂的质量为200g,20°C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煮沸20min,是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说法正确;C、(3)中使用软牙刷,否则会刷坏叶脉,说法错误;D、根据上述选项可知,操作不全正确,说法错误;答案:B。5.D【详解】A、2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5g,则20℃时,向50g水中加入19.5g硫酸钠,只能溶解9.75 g硫酸钠,①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是50g+9.75g=59.75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6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5.3g,则60℃时,50g水能将19.5g硫酸钠全部溶解,因此①~②过程中,溶液中的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6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5.3g,则60℃时,50g水中溶解22.65g硫酸钠才能恰好饱和,则②中硫酸钠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3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0.8g,则30℃时,50g水中溶解20.4g硫酸钠才能恰好饱和,从60℃降温到30℃,所得溶液③仍然是该温度下硫酸钠不饱和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6.C【详解】A、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蔗糖晶体,操作时应选择降温蔗糖的热饱和溶液,若使用冷水配制溶液,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蔗糖质量更少,不仅使降温的操作难度增加,而且晶体析出的效果也会变差,A表述错误;B、设10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蔗糖质量为x,则,,②中容器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故加入的蔗糖质量应大于95.2g,B表述错误;C、③溶液中有蔗糖晶体析出,故该溶液是饱和溶液,C表述正确;D、同一温度下,蔗糖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③与②都是蔗糖的饱和溶液,但是温度不同,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D表述错误。故选C。7.D【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100g水中溶解36.0gNaCl达到饱和,则84mL水即84g水中能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6g,则④中形成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温度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①中视线与凹液面最高处保持水平,导致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偏大,故C错误;D、饱满完好的种子在氯化钠溶液中沉至溶液底部,说明饱满种子的密度大于16%氯化钠溶液的密度,故D正确;故选D。8.C【详解】A、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不能与水反应,故无法吸收烟道气中H2O,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高温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溶解能力弱,故高温时熟石灰浆治理能力弱,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浆雾化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熟石灰浆雾化使治理更充分,故C正确,符合题意;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30℃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5g,此时的浓度:,则30℃熟石灰溶液浓度不能达到1.5%,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9.B【详解】A、20mL水的质量为20mL×1.0g/cm3 =20g,则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结论不正确;B、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则为饱和溶液,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该选项结论正确;C、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则2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则硝酸钾完全溶解,则③比②中固体不溶物一样多,该选项结论不正确;D、结合前面分析可知,③为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该选项结论不正确。故选B。10.D【详解】A、未指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无法确定①中溶液的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镁质量减少,且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镁溶解度增大,因此②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镁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1.B【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率较慢,48h才溶解了41mL,故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CO2溶于水的速率远小于CO2逸出的速率;正确;B、48h时,水中剩余二氧化碳59mL,食盐水中剩余二氧化碳88mL,说明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水;错误;C、二氧化碳不溶于植物油,则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速率;正确;D、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会使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正确;故选B。12.B【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c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则将50g c投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5g c,得到75g c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B、t2℃时,三种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为a>c>b,则t2℃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a>c>b,符合题意,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要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B,不符合题意;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大,当达到一定温度后,温度再升高溶解度减小,选项未说明升高温度的范围,故t1℃时c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变成不饱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13.D【详解】A、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即30℃时100g水溶解KNO345.8g达到饱和,所以乙中30℃时100g水溶解KNO340g没有达到饱和。A不正确;B、盛有100g30℃蒸馏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g和40gKNO3固体,全部溶解,说明乙中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甲中的2倍,不能说明乙中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中的2倍。B不正确;C、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g,即10℃时100g水溶解KNO320.9g达到饱和,所以甲烧杯中10℃时100g水溶解KNO320g没有达到饱和。C不正确;D、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g,即10℃时100g水溶解KNO320.9g达到饱和,所以乙烧杯中10℃时100g水加入KNO340g,KNO3不能完全溶解,达到饱和。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 14.D【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6g,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16g,不符合题意;B、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6g,该温度下,将10gNa2CO3放入盛有50g水的试管中,只能溶解8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g+50g=58g,不符合题意;C、若X是NaOH,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增加,试管底部的固体减少,不符合题意;D、若X是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故试管中一定是碳酸钠的饱和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15.A【详解】20℃时,NaCl溶解度为36g;此时100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的质量为360g;第一次:加入1000g水,食盐固体有剩余,则NaCl的总质量大于360g;第二次:再加入1000g水,食盐固体没有剩余,则NaCl的总质量小于或等于720g;则第三次加水后,烧杯中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的范围是,即10.71%<ω≤19.35%。故选A。16.D【详解】A、升温到t2℃时,无固体析出,所以可知a为甲物质,因为此温度时,乙的溶解度是15g,会有固体析出,A错误;B、①中溶液刚好是饱和溶液,升温后②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是≈16.7%,B错误;C、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错误;D、t2℃时,溶解度:甲>乙,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甲<乙,D正确。故选D。17.B【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g(20mL×1g/mL)水最多溶解7.2g氯化钠,加入的5g氯化钠完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B、①到②加入5g氯化钠,一共加入10g氯化钠,最多溶解7.2g,所以②中溶质氯化钠为7.2g,正确;C、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2g,则2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6.4g,所以③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错误;D、③加入硝酸钾全部溶解,则③和②的固体的质量一样大,错误;故选B。18.B【详解】A、100mL水的质量为100g,由表格可知,4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38g,即40℃时100g水最多可溶解蔗糖238g,所以甲中100g水只溶解210g蔗糖,不能达到饱和。所以甲中得到蔗糖不饱和溶液。A不正确;B、蔗糖由分子构成,即蔗糖在水中无法解离出离子。B正确;C、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4g,即100g水最多溶解蔗糖204g,因此,丙中溶液的质量为304g。C不正确;D、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5溶解度,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09空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山西专用)-05化学元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