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144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
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历史学家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2.[2023·平顶山市一模]在甲骨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王以下有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如“尹”“卜”“工”等;《尚书·盘庚》中也有“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等官名的记载。这表明商代( )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B.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
C.官僚制度趋于完备 D.等级秩序较为森严
3.[2023·安阳市一模]西周统治者基本上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统治思想,把“天”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但是改朝换代的政治现实,又使他们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由此可见,西周的统治者( )
A.具有一定的民本理念
B.对自然现象格外关注
C.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重视宣扬“君权神授”
4.[2023·江苏盐城三模]西周将贵族集团移民至各地建国,每一分支贵族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王室支持以及表现此支持的政治礼仪,是他们建立统治权的主要支柱。由此形成的文化网络,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各国交往的规范以及彼此认同的媒介。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力
B.加剧了地方的独立倾向
C.增强了民族文化向心力
D.密切了贵族的血缘联系
5.[2023·合肥市三模]《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
A.王位世袭制 B.世官制
C.宗法制 D.嫡长子继承制
6.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
7.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
8.[2023·贵阳市二模]据《周礼正义》载:“宾客之礼主于敬,故谓之宾礼。”“宾礼”是天子敬诸侯以及诸侯相敬之礼。由“敬”则生“情”,生“情”则“亲”,是“宾礼”的礼义。这一制度( )
A.孕育着原始民主色彩
B.旨在传播先进的文化
C.助推家国体制的确立
D.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
9.[2023·广州市三模]据考证,周公制作的《大武》有舞有歌,舞分六场,歌分六章,出场顺序为:武王带兵出征、灭亡殷国、征伐南国、平服南国、周公统治东方、班师回朝。这种经常出现在政治场合的雅乐( )
A.体现了周朝社会的等级森严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有助于贵族集团上下的稳定
D.违背了宗法分封制度
专练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C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文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A 商朝在王以下设置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反映了商代国家官僚体系的建立,说明商朝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甲骨文中关于商朝官名的记载,无法体现记载内容丰富,排除B项;材料反映商朝已经建立官僚制度,但“完备”表述言过其实,材料也不足以说明,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代等级秩序森严,排除D项。
3.A 根据“顺乎天而应乎人”,说明西周的统治者具有一定的顺乎民意的民本理念,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对自然现象格外关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重视民意,没有体现王权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说明西周的统治者更加强调人民在改朝换代中的作用,并非宣扬“君权神授”,排除D项。
4.C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分封制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动荡,但是分封制使得中原文化随着受封的人员来到了封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强化了地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C项正确;分封制设立之初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排除A项;分封制设立之初强化了西周和地方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之间的血缘联系日渐薄弱,排除D项。
5.C 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宗法制是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内部必然同姓。“同志”的基础是同姓,同姓则是宗法制的内容,C项正确;王位世袭制虽然也以血缘为基础,但不能普遍反映“同姓”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世官制不是基础,排除B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中的逻辑关系,排除D项。
6.A 由于西周实行分封制,贵族拥有世袭特权,连周天子也无权干涉诸侯国的内政,从而造成整个国家具有分散性,故选A项;自然经济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B项;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7.A 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周王又称“天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故A项正确;西周嫡长子孙为天下大宗,故B项错误;“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是在汉初,故D项错误。
8.D “宾礼”制度下,充分利用了血缘纽带下的亲与情,有助于推动诸侯、天子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统治秩序,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决策程序,无法体现出民主色彩,排除A项;“先进”无法体现,排除B项;宾礼是礼乐制度下的具体一项,意味着当时国家制度已经建立,排除C项。
9.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周公制作的歌舞《大武》属于礼乐制内容,服务于西周宗法分封制,这种雅乐对贵族集团上下的和谐能够起到推动作用,C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等级森严,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B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五十一启蒙运动,共3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四十七宋明理学,共3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