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04份)
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0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0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共3页。
A.75% B.50% C.42% D.21%
2.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的范围大于物种,一个种群可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种
C.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形成生殖隔离
D.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一旦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3.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不考虑突变、迁移及自然选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雌熊猫概率约为48%
B.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
C.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的B和b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4.如表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一定为0.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
5.甲海岛的某种鸟部分迁徙到相互隔绝的乙、丙两海岛上,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1-黄色、b-灰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因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B、B1、b构成了种群基因库
C.甲、丙两个海岛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不同方向进化
D.乙岛上B1基因的出现是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
6.[2022·广东卷]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专练60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1.C 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即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合并为一个种群后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假设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则合并后的新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C正确。
2.B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物种的范围大于种群,一个物种可包含几个不同的种群,B错误;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形成生殖隔离,C正确;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如果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就属于两个物种了,D正确。
3.B 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雌熊猫概率约为60%×60%/2=18%,A错误;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XBXB为40%×40%=16%,在雄性个体中,XBY为4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B正确;该动物种群中全部基因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而不仅仅是该动物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
4.C 由题表中数据可知,A基因的频率不断减小,a基因的频率不断增加,即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a基因的频率不断增加,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B正确;理论上,1970年该种群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0.90=0.18,但如果该物种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该物种个体之间不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或者A(或a)基因产生突变等,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是0.18,C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D正确。
5.C 结合图示可知,乙和丙岛上的这种鸟都发生了进化,据此可推测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因长期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内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基因B、B1、b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即甲、丙两个海岛上的这种鸟的羽毛颜色朝不同方向进化,是由环境决定的,C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6.D 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年份
项目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A基因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a基因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03基因工程,共6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84种群数量的变化,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83种群的数量特征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