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周周练针对性练习第07周 第2练(含解析)
展开第7周第2练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一交流发电机的线圈通过滑环与理想变压器相连,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理想电压表和电流表,副线圈接有定值电阻和灯泡,它们的阻值相等(设灯泡阻值不变),且均为R。当线圈由图示位置(磁场恰好与线圈平面垂直)以转速n匀速转动时,灯泡恰能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U,已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线圈在图示位置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
B.电流表的示数为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D.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变压器输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
【答案】 B
【解析】
A.线圈在图示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所以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故A错误;
B.由题知,灯泡正常发光,功率为P,因电阻R与灯泡的电阻相等,所以此时电阻R的功率也为P,故副线圈的功率为2P,因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功率相等,则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
得
故B正确;
C.根据
解得副线圈的电流
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与电流成反比,可得
故C错误;
D.由于是正弦交流电
变压器的输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故D错误。
故选B。
15.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两平行金属板正对着竖直放置,它们通过导线与电源E、定值电阻R、开关S相连。闭合开关后,一个带电的液滴从两板上端的中点处无初速度释放,最终液滴落在某一金属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滴在两板间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B.电源电动势越大,液滴在板间运动的加速度越大
C.电源电动势越大,液滴在板间运动的时间越长
D.定值电阻的阻值越大,液滴在板间运动的时间越长
【答案】 B
【解析】
A.液滴在磁场中受重力及电场力,电场力沿水平方向,重力沿竖直方向;因液滴由静止释放,故合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一致,故液滴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
B.两板间的电势差等于电源电压,当电动势变大时,两板上的电压变大,由U=Ed可知,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电场力变大,合力变大,故加速度增大,故B正确;
C.因粒子最终打在极板上,故运动时间取决于水平向的加速度,当电动势变大时,其水平方向受力增大,加速度增大,运动时间减小,故C错误;
D.定值电阻在此电路中只相当于导线,阻值的变化不会改变两板间的电势差;故带电粒子受力不变,加速度不变,运动时间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6.2019年12月7日,我国采用一箭多星的方式成功将六颗卫星发射升空,在赤道平面内有三颗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三颗卫星在此轨道均匀分布,其轨道距地心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3.3倍,且三颗卫星均自西向东环绕地球转动。某时刻其中一颗人造卫星处于地球赤道上某一建筑物的正上方,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则该建筑物正上方出现下一颗人造卫星间隔的时间约为( )
A.0.18T B.0.24T C.0.32T D.0.48T
【答案】 A
【解析】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即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设地球半径为R,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解得
该建筑物正上方出现下一颗人造卫星时,该卫星比地球自转多转过的角度为,有
解得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卡车沿平直公路运输质量为m的匀质圆筒状工件,将工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Ⅰ、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和。重力加速度为g,圆筒对斜面Ⅰ、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
A.当卡车匀速行驶时F1=mg B.当卡车匀速行驶时F2=mg
C.卡车安全启动的最大加速度为g D.卡车安全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g
【答案】 C
【解析】
AB.将重力进行分解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故AB错误。
C.当匀质圆筒状工件对斜面Ⅱ压力为0时,启动加速度最大,则有
得
故C正确;
D.当匀质圆筒状工件对斜面I压力为0时,刹车加速度最大,则有
得
故D错误。
故选C。
18.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t=0时,两车间距为;时刻,甲、乙两车相遇.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甲车在前,时间内乙车在前
B. 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车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
C.时刻甲、乙两车相距
D.
【答案】 D
【解析】
A.由图知在0~t0时间内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是甲车在追赶乙车,所以A错误;
B.0~2t0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乙车平均速度,所以B错误;
D.由题意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即为位移s0,根据几何关系知,三角形ABC的面积对应位移s0∕3,所以可求三角形OCD的面积对应位移s0∕6,所以0—to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
s=s0+ s0∕6
得
s0=s
故D正确;
C.2t0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ABC的面积即s0∕3,所以C错误.
故选D。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比结合能越小的原子核,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
C.普朗克常量等于实物粒子动量与其物质波波长的乘积
D.α射线、β射线来自原子核,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答案】 CD
【解析】
A.比结合能越大,将核子分解需要的能量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选项A错误;
B.在裂变过程中释放能量,会出现质量亏损,但质量数(即质子和中子的总数)不会发生变化,选项B错误;
C.普朗克常量等于实物粒子动量与其物质波波长的乘积,选项C正确;
D.α射线、β射线来自原子核,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选项D正确。
故选CD。
20.如图所示为直角三角形斜劈ABC,∠ABC=60°,P为AB的中点,AP=PB=10m.小物块与AP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1,与P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第一次将BC水平放置,小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滑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第二次将AC水平放置,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下滑过程中小物块经过AP段和PB段的时间之比为1︰(-1)
B.μ1+μ2=2
C.若第二次小物块在B点由静止释放则一定不下滑
D.若第二次在B点给小物块一个初速度v0=15m/s,小物块刚好能滑到最底端A点
【答案】 BC
【解析】
第一次下滑过程中,因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是先加速后减速,若设到达P点的速度为v,则AP和BP两段的平均速度均为v/2,则小物块经过AP段和PB段的时间之比为1:1,选项A错误;设AB=2L,从A到B由动能定理: ,解得μ1+μ2=2,选项B正确;
第一次从A开始时下滑时满足,即 ;则;第二次小物块在B点由静止释放,则成立,则小物块在B点由静止释放则一定不下滑,选项C正确;若第二次在B点给小物块一个初速度v0=15m/s,设小物块滑到最底端A点的速度为v′,则由动能定理:,解得v′2=-175可知,物块不能到达A点,选项D错误;故选BC.
21.如图所示,两条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导轨放在同一水平面内,相距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下。两根质量均为m 、电阻均为 r 的导体杆a、b 与两导轨垂直放置且接触良好,开始时两杆均静止。已知 b 杆光滑与导轨间无摩擦力,a 杆与导轨间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0,现对b 杆施加一与杆垂直且大小随时间按图乙规律变化的水平外力 F ,已知在t1 时刻,a 杆开始运动,此时拉力大小为F1.则下列说正确的是( )
A.当 a 杆开始运动时,b 杆的速度大小为
B.在0~ t1这段时间内,b 杆所受安培力的冲量大小为
C.在t1~ t2 这段时间内,a、b 杆的总动量增加了
D.a、b 两杆最终速度将恒定,且a、b 两杆速度大小之和不变,两杆速度大小之差等于t1 时刻 b杆速度大小
【答案】 AD
【解析】
A.当 a 杆开始运动时,所受的安培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0,即
解得b 杆的速度大小为
选项A正确;
B.由动量定理
且
解得
选项B错误;
C.在t1~ t2 这段时间内,外力F对a、b 杆的冲量为
因a杆受摩擦力作用,可知合力的总冲量小于,即a、b 杆的总动量增加量小于,选项C错误;
D.由于最终外力F=F0,则此时对两棒的整体而言合力为零,两棒所受的安培力均为F0,处于稳定状态;因开始时随着b杆速度的增加,安培力变大,b杆做减速运动,a杆做加速运动,则a、b 两杆最终速度将恒定,速度大小之和恒定,速度大小之差满足
即
即速度差等于t1 时刻 b杆速度大小;选项D正确。
故选BD。
22. (6分)
如图所示,是把量程为0~10m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电动势E=1.5V。
(1)经改装后,若要确定0Ω刻度位置,应将红、黑表笔短接,并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使原电流表指针指到____________mA刻度处;
(2)改装后的欧姆表的内阻值为____________Ω,电流表2mA刻度处应标____________Ω。
【答案】 10 150 600
【解析】
(1)根据闭合欧姆定律
可知,当电流最大时,测量电阻最小,即若要确定0Ω刻度位置,应将红、黑表笔短接,并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使原电流表指针指到10mA刻度处
(2)改装后欧姆表的内阻为
2mA刻度处标
23. (9分)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固定斜槽,并使轨道的末端水平;
②在一块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并贴紧槽口,让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压痕O;
③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距离,再使小球a从原固定点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压痕B;
④把半径相同的小球b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右边缘,让小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与b球相碰后,两球撞在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压痕A和C;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填序号字母);
A.小球a、b的质量
B.小球a、b的半径r
C.斜槽轨道末端到木板的水平距离x
D.球a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的高度差H
E.记录纸上O点到A、B、C的距离h1、h2、h3
(2)用(1)中所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其表达式为_______;
(3)对该实验的探究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填序号字母)
A.木板是否竖直
B.斜槽轨道末端部分是否水平
C.斜槽轨道是否光滑
【答案】 AE C
【解析】
(1)设a单独滚下经过斜槽轨道末端的速度为va,两球碰撞后a、b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若两球碰撞动量守恒,则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
联立得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a、b的质量ma、mb,记录纸上O点到A、B、C的距离h1、h2、h3;故AE正确
故选AE;
(2)由以上分析可知,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
(3)A.由表达式可知,木板是否竖直,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A错误;
B.斜槽轨道末端部分是否水平影响小球离开斜槽是否做平抛运动,则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B错误;
C.只要小球a每次从同一高度静止放下,小球a到达斜槽轨道末端的速度相同,所以斜槽轨道是否光滑,则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C正确。
故选C。
24.(14分)
如图所示,质量M=2kg、高h=0.2m的长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长木板上放置一个质量m=1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离左端B点的距离为0.5m,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 ,不计空气阻力。若在长木板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求∶
(1)要想将长木板从铁块下抽出,水平向右的恒力F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向右的恒力F=17N,铁块与长木板分离时,两者的速度各为多大;
(3)接(2)问,求铁块落地前的整个过程中,铁块、长木板和地面组成的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答案】 (1)N;(2),;(3)
【解析】
(1)欲将长木板从铁块下抽出,两者间必存在相对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的加速度
隔离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加速度得
代入数值得
即水平向右的恒力F应满足条件为N;
(2)若水平向右的恒力,铁块相对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对长木板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数值得
铁块加速度
代入数值得
s
此过程中长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铁块离开长木板时长木板与滑块的速度分别为、,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
(3)铁块离开长木板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得运动时间为
铁块离开长木板后,对长木板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数值得解得
所以铁块离开长木板到落地的时间内长木板位移为
代入数据得
整个过程中,设铁块与木板间因摩擦生的热为,木板与水平面间因摩擦生的热为,则
得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25.(18分)
如图所示,在水平分界线KL上方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下方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NS和MT间距为2.5h,P、Q分别位于边界NS、MT上距KL为h。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由静止开始经电场加速后(电场未画出),从P点垂直于NS边界射入上方磁场,然后垂直于KL射入下方磁场,最后经Q点射出。
(1)求在磁场中运动的粒子速度大小;
(2)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其它条件不变,减小加速电压,要使粒子不从NS边界射出,求加速电压的最小值。
【答案】 (1) (2) (3)
【解析】
(1)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粒子速度
(2)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粒子在下方磁场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粒子运动时间
得
(3)设加速电压最小为U,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粒子在上方、下方磁场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
由题意可得:
当粒子在上方磁场的轨迹与NS相切时,加速电压最小
由图中几何关系得
或
解得: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选修3-3】(15分)
(1)(5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B.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的运动,但能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已知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可求得气体分子的大小
D.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不能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E.液体的表面层里的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的要大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答案】 ABE
【解析】
A.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故A正确;
B.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间接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 已知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能求出气体分子所占的体积,但不是气体分子的体积,故C错误;
D. 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在外界影响下,热量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如空调制热过程就是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D错误;
E. 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但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的平衡距离r0,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即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故E正确。
故选ABE。
(2)(10分)
一内横截面积为S的玻璃管下端有一个球形小容器,管内有一段长度为2cm的水银柱。容器内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时,环境温度为27,管内(除球形小容器)气柱的长度为L。现再向管内缓慢注入水银,当水银柱长度为4cm时,管内(除球形小容器)气柱的长度为0.8L。整个装置导热良好,已知大气压强p0=76cmHg。
(i)求球形小容器的容积;
(ii)若将该容器水银柱以下部分浸没在恒温的水中,稳定后,管内(除球形小容器)气柱的长度为0.41L,求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答案】 (i)7LS;(ii)12
【解析】
(i)由题意,玻璃管和球形小容器内所有气体先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有,初状态(注入水银前):
p1=p0+h1,V1=V+LS
末状态(注入水银后)
p2=p0+h2,V2=V+0.8LS
解得
V=7LS
(ii)依据题意,接着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有,变化前
T2=273K+t1
变化后
T3=273K+t2,V3=V+0.41LS
解得
t3=12
34.【选修3-4】(15分)
(1)(5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观测到某星球上A元素发出的光的频率大于地球上A元素发出的光的频率,则该星球正在靠近地球
B.自然光包含着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均相同
C.在岸边观察水中的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浅一些
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E.若红光由真空进入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则红光在介质中的波长与其在真空中的波长的比值为n
【答案】 ABD
【解析】
A.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计算出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所以通过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光波的频率,然后与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就可以算出星球靠近或远离我们的速度,故A与题意相符;
B.自然光包含着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均相同,故B与题意相符;
C.在岸边观察水中的鱼,看到的鱼是由于鱼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形成的虚像,根据折射定律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一些,故C与题意不符;
D.根据双缝干涉的宽度公式:可知,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波长变长,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故D与题意相符;
E.红光由真空进入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频率不变,则
得红光在介质中的波长与其在真空中的波长的比值
故E与题意不符。
(2)(10分)
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动图像如图甲所示,质点M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t=0时刻质点M恰好完成一次全振动,M、N两质点的平衡位置均在x轴上,两者相距s=19m。求∶
①此简谐横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
②t=11s时质点N运动的路程。
【答案】 ①;②
【解析】
①由图甲可知此波的波长为;由图乙可知,此波的周期
所以波速
②此波传播到N点所需的时间
由图乙可知此波的振幅,质点N每个周期运动的路程为0.8m
s时质点N运动的时间为
所以s时质点N运动的路程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周周练针对性练习第06周 第2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周周练针对性练习第06周 第2练(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周周练针对性练习第05周 第2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周周练针对性练习第05周 第2练(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周周练针对性练习第4周第2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周周练针对性练习第4周第2练(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