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211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211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泛读课文,总结昆明的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诵读细品,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析文中所写事物的“滋味”,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2、由“味”入“情”,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与怀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PPT展示)
1、带领学生体会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所表达的情感。
2、介绍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二)合作探究:
1、泛读课文,总结昆明的雨的特点。
明确:相当长,但是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儿淡淡乡愁的。
2、交流自读成果,品昆明“滋味” 。
(PPT展示)——作者对昆明的哪些物品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各有怎样的“滋味”?
明确: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含“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缅桂花。
例:
写有趣的风俗: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写鲜美的食物: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
3、品味语言,领会观雨情。
汪曾祺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作者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这些都围绕着“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思念”这一感情线索,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例: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因“情”美,所以“味”美)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而是“人情味”)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 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 ——’, 声音娇娇的。”(雨中图景,充满诗意的美)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例: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写了小酒店,雨中的鸡,语言简洁,平淡,却富有生活气息。
(三)小结与写法探究:
汪曾祺先生通过身边小事和平淡有味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从而表达了自己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本篇课文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醇厚。仙人掌、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特别的“滋味”和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情味,品读语言,体悟情味,知人论世,感悟情怀,总结提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说“平常”,细读文本,品“平淡”,由文及人,悟“有味”,自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