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暑假第8讲 课内诗歌:古代诗歌四首 -讲学案
展开第8讲 课内诗歌—古代诗歌四首
1.背诵默写四首古代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一、课文内容梳理
观沧海
东汉·曹操
原文
翻译
赏析
东临①碣(jié)石②,以观沧海。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炼字:“临”“观”传达出了诗人扬鞭跃马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dàn)澹③,山岛竦峙(sǒng zhì)④。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内容理解:实景描写,海水激荡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两者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气势;草木茂盛是静态,波涛汹涌是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炼字:“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炼字:从两个“若”字可知是虚景描写,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从而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运用互文的手法,融入作者的想象,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内容理解:这两句是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注释】①临:到达,登上。②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天,曹操东征乌桓时路过这里。③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④竦峙:耸立。耸立的样子⑤星河:银河。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洗练的笔法、神 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 乐观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唐]李白
原文
翻译
赏析
杨花②落尽子规③啼,闻道龙标④过五溪⑤。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内容理解:借景抒情,写景兼点时令,通过描写“杨花”的飘落和“子规”的啼鸣点明暮春时令,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的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过五溪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写出了迁谪的偏远和旅途的艰难。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⑥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内容理解:这两句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切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恨不平;既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希望明月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湖南洪江西。
②杨花:柳絮。③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④龙标:文中指代王昌龄。⑤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成。⑥夜郎:在湖南怀化境内。
【主旨】这是一篇以景传情,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使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次北固山下 ①
[唐]王湾
原文
翻译
注释
客路②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内容理解:先写“客 路”后写“行舟”,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的情怀流露于字里行间。)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炼字:“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平”“阔”“正”“悬”四个字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海日”“江春”做了铺 垫。“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从小处着笔,描绘了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广阔画面:春潮涌涨时,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顺风行船,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海日生残夜③,
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炼字:“生”“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画面描述:在残夜将尽之际,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而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哲理: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出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了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修辞:运用设问,诗人在自问自答中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寄托了思乡念亲之情。
【注释】①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③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主旨】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①
[元]马致远
原文
翻译
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画面描述: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荒凉的古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地行走在古道上
夕阳西下,断肠③人在天涯④。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情感:“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在秋天倦于漂泊与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②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③断肠:形容悲伤到了极点。④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主旨】这首散曲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用十种景物、四个镜头勾勒出了一幅清冷凄绝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漂泊异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凄楚之情。
二、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 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3)《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4)《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 ,是唐代诗人。
(5)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散曲。“天净沙”是 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6)《天净沙 秋思》作者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 戏曲作家。
(7)李白,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
②行舟绿水前(名词作动词,向前)
(2)一词多义
以以观沧海(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歌以咏志(介词,用)
(3)古今异义
①东临碣石(古义:到达,登上;今义:靠近)
②次北固山下(古义:停留; 今义:次序)
③水何澹澹(古义:水波荡漾的样子;今义:安静的样子)
三、理解性默写
1.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事件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观沧海》一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3.《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虚写),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 曹操《观沧海》中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
8.《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10.《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1.《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2.盛夏时节,美丽的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这两句诗。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 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而“闻道龙标过五溪”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7.诗中以景衬情,并写朋友被贬之地偏远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本来无知无情地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白,随君直到夜郎西方。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 《次北固山下》中可以用来形容现在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昼夜更替、新春早到的喜悦)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0.《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1.《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我市建设成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描绘的“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一样的生态家园。
1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有一联诗,可用来表示现在的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石头正旺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反面拱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旅图)。
7.用一幅清雅、安适的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8.《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1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考点一:诗歌默写
例1.根据提示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3)《观沧海》中抒写想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潮平两岸阔 (3)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详解】考查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要求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涯”“郎”等字词的书写。
例2. 古诗文默写。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有描写景物的佳句,有真挚悠悠的诗情。曹操以“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王湾船行江中,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的诗句,对偶精妙,情绪饱满;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用“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表达天涯游子的孤独惆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表达思乡之情。
【答案】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详解】考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澹、竦峙、阔、悬、涯、雁”等字词容易写错。
考点二:描绘画面
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请发挥想象,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示例:秋天的傍晚,枯藤缠着老树,而老树上站着孤零的乌鸦。近处有一座小桥,旁边有个人家,而桥底下流着河水。这时,一个人牵着瘦马迎着凛冽的西风走到古道上。他将投宿何方呢?从而让我们体会到一位天涯游子的孤单、凄苦,渲染出他的思乡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画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理解句子的大意,然后结合全曲的内容,同时要在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描绘曲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曲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曲,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化。
示例:一个秋天的黄昏,荒凉的道理上,西风劲吹,落叶缤纷,干枯的藤蔓缠绕着枝桠纵横的老树,几只黄昏归来的乌鸦静静地站立在老树梢头,潺潺的流水从小桥下流过,桥边一座茅屋,炊烟袅袅,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消瘦的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慢慢前行。
考点三:鉴赏名句
例4.阅读下面的古诗,赏析历来为人所称道的颈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可从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了“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整齐美观,有音乐美。
示例四: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可以从修辞、描写、词语运用、思想情感等角度入手。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作答即可。
这两句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海日”对“江春”,“残夜”对“旧年”,“生”对“入”,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示例:从表达哲理的角度来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考点四:体会诗歌情感
例5.阅读下面的曲和诗,同样是写“秋”,甲曲和乙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请分别概述。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答案】示例:甲曲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日暮秋郊之景,流露的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乙诗描写的是明丽的秋景,表达的是作者昂扬奋发的豪情。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词情感主旨的能力。
《天净沙•秋思》此曲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秋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考点五:诗歌炼字
例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请赏析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案】“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赏析。
“潮平两岸阔”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阔”, 即为开阔,此时江水上涨,正值春潮涌动之时,涨满的江水都快要与堤岸齐平了,这江面自然就显得开阔浩渺。表面上“阔”写的是江面开阔,辽阔,细品则会发现,“阔”还暗写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江水上涨,春意已浓的景象,让人感觉到春意融融的美好。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调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描绘。
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绘出来即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意:萧瑟的秋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示例:秋风吹动树叶,声音萧瑟,在风的吹动下,浩瀚的海洋里洪波滔天,滚滚而来,如有仙人凌风踏浪。
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结合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下列对古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之艰难,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4.请简要分析古诗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答案】3.B 4.运用了拟人修辞,将月亮当作人,月亮送朋友离开,表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要经过五溪。从“杨花落尽”知,此时的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子规”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首句写“杨花”和“子规”,表现的是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离别伤感的气氛,风雨飘零,友人分别之伤尽在其中;“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表述有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北固山”点明了诗人游览的地点。
B.“阔”字既写出了江水浩渺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潮涌涨的景象。
C.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景交融,选取的主要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归雁。
D.颈联在写景之外,也透露出年关之际,诗人犹自漂泊在外,无法返乡的思乡之感。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什么哲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5.A 6.写出了景色的壮丽和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之情,同时蕴含了时光流逝中的时序交替以及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自然理趣。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不是游览的意思,是“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故选A。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在本联中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蕴含了时光流逝中的时序交替以及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元曲情景交融,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7.C 8.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表达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逸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故选C。
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是: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这里通过描写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表达了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观”字统领全篇,首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登临的地点、方向以及观察的对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饱含了作者的赞美,让人感受到海岛的生机勃勃。
C.“涌”不仅能让人看到大海波涌连天的情景,还彷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人立足于山岛,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对所有景物进行了实写,抒发自己的情怀。
2.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情感表达等角度入手)
【答案】1.D 2.运用虚写、想象、夸张等。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以沧海自比,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1.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与鉴赏。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作者的想象,虚写大海能够吞吐日月,包揽星河;“对所有景物进行了实写”分析有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识记鉴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运用想象,为虚写,写大海能够吞吐日月,包揽星河,夸张的展现大海容纳世间万物的气势,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将自己比作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其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是降职的意思,诗人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B.“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诗人听说友人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跨五溪才能到达,从中可见诗人为友人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C.三四句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拟人手法,将“愁心”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D.全诗构思精巧,将叙事抒情巧妙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性,也是本诗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
4.诗歌的首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3.C 4.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烘托了凄凉悲惋的氛围,寄寓了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心境)
【解析】3.考查诗歌赏析。
C.“三四句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有误,三四句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是作者的心理描写,希望把自己的牵挂之心托付给明月,随好友一直到夜郎的西部。故选C。
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及其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来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意象,一般用诗中的原词回答即可。诗歌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从中可知,描写的意象有“杨花”和“子规”。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达到融情入景的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生”“入”的妙处。
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5.“生” “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6.D
【解析】5.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
颈联句意为: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此句中“生”“入”都是动词,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日”“春”人的特点,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空间。同时揭示了大自然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6.D.尾联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所以“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的解说不正确;
故选D。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曲是叙事写景作品,生动地描绘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这篇作品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
C.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特点: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眼中所见,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
D.“凡景语,皆情语”这首小令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8.有一个人发朋友圈不小心将“古道西风瘦马”发成了“古道西风骏马”,本人觉得这样发,全文的思想全变了,请问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答案】7.A 8.说法正确。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影,“瘦马”令人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骏马的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不相同。
【解析】7.考查词作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A.“这首曲是叙事写景作品”,理解有误,这首小令是写景抒情作品,没有叙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故选A。
8.考查诗歌意象的分析。首先明确观点:将“古道西风瘦马”发成了“古道西风骏马”全文的思想全变了,这种说法正确。结合“瘦马”和“骏马”的意象分析。“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形象跃然纸上。瘦马:瘦骨如柴的马。在“马”之前加一个“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骏马”,即良马;跑得快的好马,疾驰的马。“骏马”让我们联想到的是英姿飒爽、豪气冲天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与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完全不同,“瘦马”和“骏马”二者表现的意境大不相同。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歌①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②不见下渝州。
【注】①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②君:作者的友人。
9.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甲】诗第三、四句想象奇特,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C.【乙】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D.【甲】【乙】两首诗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10.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9.D 10.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D.“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错误。【甲】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乙】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思君不见下渝州”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乙】诗的并没有“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故选D。
10.本题考查画面描述。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句子翻译: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作答时抓住“山月半轮、江水流”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月映清江的美好画面。
第8讲 课内诗歌:古代诗歌四首 -2023年新七年级暑假语文自学(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8讲 课内诗歌:古代诗歌四首 -2023年新七年级暑假语文自学(统编版),文件包含第8讲课内诗歌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docx、第8讲课内诗歌古代诗歌四首-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暑假第7讲 《西游记》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暑假第7讲 《西游记》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暑假第7讲《西游记》-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暑假第7讲《西游记》-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暑假第6讲 《朝花夕拾》-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暑假第6讲 《朝花夕拾》-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暑假第6讲《朝花夕拾》-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暑假第6讲《朝花夕拾》-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