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讲学案
【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05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 讲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05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0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0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5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 1.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2.观察、描述与地球圈层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3.能够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描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基础知识梳理一、地震波1. 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收到强烈的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2.分类: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和横波。3.横波、纵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 ,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纵波慢,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 抖动,破坏性较强,横波只能通过 传播。【知识拓展】某地发生地震,这时水中的鱼、地面上的人和附近的飞鸟都会有什么感受? 3. 不连续界面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如上图)。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1)莫霍界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大陆地面下平均 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2)古登堡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 、 和 三个圈层。二、内部圈层结构1.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大陆部分比较厚,一般为39-41千米,有高达山脉的地方会更厚,最后达70千米,大洋部分比较薄,一般为 ,平均厚度17千米。2.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 深处的古登堡界面之间。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 。(区别岩石圈与地壳)3.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 。典例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古登堡界面位于( )A.①圈层的下方 B.②圈层的下方 C.③圈层的下方 D.④圈层的上方2.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即时小练天池坐落在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被称为“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天池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其池水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周长13.1千米。天山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图1为天池(局部)景观图和图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火山是地球内部炽热的熔融状态的岩浆等物质冲出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山,这些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④圈层 B.③圈层 C.②圈层 D.①圈层2.关于图中地球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④圈层由不同厚度的岩石组成 B.③圈层地震波横波无法通过C.④圈层和③圈层合称为岩石圈 D.天池景观体现了3个地球圈层知识点02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基础知识梳理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A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作用:使地球的温度变化和缓;为生物提供必需的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息息相关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的圈层。作用:在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 和岩石圈的上部。作用: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典例2022年1月14日,汤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如左图所示,喷发的火山灰与蒸汽在太平洋海面形成“蘑菇云”。右图为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喷发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的运动过程是( )A.②→①、③→④ 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B.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C.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组成D.生物圈是四大圈层中唯一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即时小练2019年夏天,盐城黄海湿地申遗三年,终于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而今年夏天,来自上海的纪录片制作人蔡珏和团队又花了3年的时间,先后四次踏上盐城黄海湿地,把保护区里的所有野生动物影像“装进”书籍,她告诉记者,这片土地更像是一块天选之地,它是濒危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一度在中国灭绝的麋鹿在这里重获新生,“拍摄时它带给我很多惊喜,物种的丰富性丝毫不亚于深山野林。”左图为黄海湿地景观图,右图为地球表面四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麋鹿所属的圈层在右图中对应的序号及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主要由氮和氧组成 B.②连续但不规则C.③最活跃的圈层 D.④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关于②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范围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 B.范围包括岩石圈上层,大气圈下层和全部水圈C.主体是海洋 D.主体是干洁空气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地壳:①固体;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根据地壳厚度判断当地为陆地还是海洋)2.地幔:分为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和下地幔。 3.地核:分为外核(呈熔融状态)和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地球的外部圈层划分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上图。注意岩石圈连接了内外部圈层。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一、选择题北京时间4月3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下图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2.地震来临时可以采取的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①躲避在路边的广告牌下②在室外躲到高大建筑旁③不坐电梯,走安全通道④在室内沿内墙墙角蹲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体现的圈层作用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其价值堪比黄金,但开采难度极大。中国作为可燃冰储量第一大国,为了开采这一新能源,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台蓝鲸1号(如图),它的最大钻井深度达到了1524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钻井平台作业的最大深度可能位于( )A.岩石圈 B.外核 C.下地幔 D.内核6.可燃冰最终能量来自于(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单位:千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东向西逐渐增大C.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D.由北向南逐渐增大8.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莫霍面 B.岩石圈底部 C.海平面 D.软流层中部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震波应是( )A.横波 B.纵波 C.纵、横波 D.无法判断10.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 km处 B.17 km处 C.33 km处 D.2 900 km处11.该地地形最有可能是( )A.海岸山脉 B.内陆高原 C.平原 D.海洋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2月6日18时24分土耳其(北纬38.00度,东经37.15度)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了多人遇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上地幔 B.地壳 C.下地幔 D.软流层13.我国地震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其基本原理是(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纵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B.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C.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D.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纵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甲为( )A.地表 B.软流层 C.古登堡面 D.莫霍面15.下列叙述中,正确是(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C.山地、高原的地壳比平原的地壳厚 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负相关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7.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8.B圈层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19.读图,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煤矿资源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较浅20.该区域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安第斯山脉 D.太平洋中部21.在乙地,和甲地同一深度的地方处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22.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关于甲、乙、丙、丁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层上层为硅镁层 B.乙、丙层间隔古登堡面C.乙层以上为岩石圈 D.丁层呈液态或熔融状态二、综合题23.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以下各题。(1)图中各层名称:A____,B____,C____。(2)甲乙两种地震波,波速在D界面处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____不连续面。(3)在2900km深处,S波____,P波波速____,从而发现了E____不连续面。(4)M层物质状态是____。(5)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是(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17讲 防灾减灾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17讲防灾减灾-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17讲防灾减灾-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16讲 地质灾害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16讲地质灾害-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16讲地质灾害-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15讲 气象灾害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15讲气象灾害-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15讲气象灾害-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