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讲学案
【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06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讲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06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06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06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6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利用地理资料,分析说明大气的成分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大气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2.运用图表,掌握大气圈层的空间结构。3.通过图像,分析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的气温特征,理解各层气温变化的原因,并能联系实际知道全球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知识点01 大气的组成基础知识梳理一、低层大气的组成: 、少量水汽和 。二、干洁空气的组成 、氧气O2、、氩Ar、二氧化碳CO2等。三、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1. 氧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2. 氮 地球上 的基本元素3.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 的基本原料,吸收 能力强,使气温升高4. 臭氧 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5.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大气的变化四、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 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 ,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典例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表为“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氮(N2)78氧(02)21氩(Ar)0.93二氧化碳(C02)0.03(变动)1.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占大气成分的78% B.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2.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 B.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C.平流层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即时小练2021年暑假,小明从广东佛山到云南香格里拉旅游,在登山过程中,出现了头痛、头晕、恶心等高山反应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我们呼吸的空气主要成分是( )①氮②氧③二氧化碳④臭氧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小明出现高山反应的原因是高山地区( )A.太阳辐射太强 B.空气稀薄,氧气不足C.天气太炎热 D.空气湿度不够知识点02 大气的垂直分层基础知识梳理一、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对流层Ⅰ.高度:对流层的高度因 而异。低纬度地区为 千米,中纬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Ⅱ.特征A.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大约每上升1 000米温度降低6 ℃。B.空气以 为主。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Ⅰ.范围:对流层顶部至 千米的高空。Ⅱ.特征A.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B.空气以 为主。C.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Ⅲ. 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3.高层大气Ⅰ.范围:平流层以上的大气。Ⅱ.特征A.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 的臭氧,气温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随海拔升高持续上升。B.存在 ,能反射无线电波。C.空气密度很小。典例2017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间,微信变动了启动画面,这幅中国位于中间的图像是由离地球36000千米高空的“风云4号”气象卫星拍摄获得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风云4号”气象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A. B.C. D.2.下列关于臭氧层所在的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B.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C.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D.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呈电离状态即时小练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层大气的厚度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B.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对流运动显著C.C层大气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B层大气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一、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组成成分占大气体积作用干洁空气氮气78%_氮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氧气2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
化碳很少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O2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臭氧极少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水汽很少,因时因地而异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三、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越接近地表,降温越快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常见于在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常见于山谷或盆地2.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3.逆温的影响(1)有利方面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③逆温可以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2)不利方面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 )A.正午过后 B.日出前后 C.日落时刻 D.子夜时分2.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 )A.晴朗 B.阴雨 C.大风 D.高温3.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A.使大气污染物增多 B.使污染物沉降至地面C.加剧污染物危害程度 D.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甲层的主要特点是( )A.大气密度小 B.上部热、下部冷丁层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5.最适合大型客机飞行的是(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下面左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右图为“某日9时浓雾笼罩下的旧金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右图中浓雾发生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7.该日,旧金山浓雾笼罩的时段内( )A.大气中水汽含量较低 B.大气削弱作用弱C.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 D.大气能见度较高8.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空气中杂质含量少 D.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不大左图为某气象观测站释放的探空气球,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一直递减 B.递减→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一直递增10.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的烟气流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依据烟的流动状况可判断该地( )A.人口密度大小 B.空气湿度大小 C.对流运动强弱 D.植被分布状况12.此时该地不利于( )①污染物质扩散②晴朗天气形成③人们户外锻炼④工业生产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下图为“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14.“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甲-乙段适合飞机飞行 B.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C.丙-丁段上段空气对流显著 D.丁-戊段出现雷雨天气美国东部时间11日12时40分,“猎户座”飞船安全溅落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以西太平洋水域,标志着美国“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成功。“猎户座”飞船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探索太空计划的组成部分。“阿耳忒弥斯1号”任务,是指一次历时25天半的无人绕月试飞,旨在为未来的宇航员任务铺平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关于“猎户座”飞船溅落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从50千米继续向下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先增高,后降低B.大气密度逐渐降低C.大气温度逐渐升高D.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16.以下关于对流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厚度夏季小于冬季 B.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这一层C.集中了几乎全部的臭氧 D.极光现象出现在这一层2008年9月28日傍晚,“神舟”七号在太空邀游2天20小时27分钟后,穿越“黑障区”,顺利返回地面。所谓“黑障区”是指高度距地面35~80km左右的稠密大气层区域,飞船返回舱进入这一区域时,由于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其周围温度迅速升高,形成一种特殊电离层,使地面对飞船的跟踪暂时中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黑障区”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 D.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之间18.“黑障区”的形成与大气的哪一要素有关( )A.大气密度 B.大气的温度 C.返回舱的速度 D.大气的运动发生上热下冷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层下限至地面的距离称逆温高度,逆温层上下限的温度差称逆温强度。银川市主城区在全年各季中均有逆温层出现。据统计,银川市2013-2015年逐月平均逆温强度和厚度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9.关于银川市逆温时间分布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半年逆温强度小于夏半年逆温强度 B.7月20时逆温强度小于08时的逆温强度C.8时逆温厚度始终大于20时逆温厚度 D.6月至10月,8时的逆温厚度持续上升20.逆温现象的出现造成银川市( )①缓解大气污染②抑制沙尘暴发生③易出现大雾天气④减少冻害发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二、综合题2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什么?____(2)A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什么?(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____。该层22~27km高度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某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作爬升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5)C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特点是____。在80千米--500千米的高空存在若干____,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6)A、B、C层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17讲 防灾减灾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17讲防灾减灾-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17讲防灾减灾-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16讲 地质灾害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16讲地质灾害-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16讲地质灾害-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人教版地理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必修1)第15讲 气象灾害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15讲气象灾害-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15讲气象灾害-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