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衔接】初中英语八年级(八升九)暑假自学计划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1:古诗词鉴赏-综合练习(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1:古诗词鉴赏-综合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1古诗词鉴赏-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1古诗词鉴赏-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巩固复习11:古诗词鉴赏一、(2023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中)有位同学阅读《关雎》后,画了一幅诗中男子的心情变化曲线图(见下图)。请根据诗歌内容,帮他将图中空白处补充完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二、(2023春·北京·八年级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校考期中)结合《诗经》主题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乙】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②夷:同“怡”,喜悦。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2.《蒹葭》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抒发了①______之情。《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②______之情。3.《诗经》多采用起兴的手法。请从【甲】【乙】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内容,简析起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三、(2023春·浙江杭州·八年级期中)根据相关提示,完成内容填写。老师:“在《诗经》中,诗人深情地咏唱爱情,悲情地咏叹过程的艰辛。采采,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具体诗文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么?”采采:“我知道,我知道,我用表格的形式梳理了以下内容。”(1)请你帮助采采完成以下内容。生活场景内容提示具体诗文所属篇章咏唱爱情美好追求雎鸠鸟不停鸣叫,君子也想追求美好女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诗经·关雎》咏叹爱情爱而不得逆流而上去追寻,前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觅,仿佛在河水中央。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____古老恋歌婉转动人无可奈何,徘徊城头,抒发着“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_____,_____。《诗经·子衿》老师:“看来你对文本已了熟于心,试着接受新的挑战,来解读拓展文章《芣苢》吧。”芣苢①采采②芣苢,薄言采③之。采采芣苢,薄言④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释】①芣苢:植物名,即车前草,可食。②采采:茂盛的样子。③采:采摘。④薄言:“薄”“言”为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2)本诗共三章十二句,其中有六个不断变化的动词,分别是采、__________、掇、__________、袺、襭,这种__________的艺术技巧形成回环往复的效果,唱出劳动之歌。(3)同为劳动之歌,《式微》和《芣苢》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呢?请你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的观点。(4)老师:“采采,我们这学期所读的《经典常谈》中也介绍了《诗经》这部经典著作,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呢?”( )A.《诗经》的源头是歌谣,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乐器唱。B.《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诗经》。C.《诗经》分为风、雅两部分,其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四、(2021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5.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6.从科学时间来看,“三月”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但本诗又妙在“语言悖理”,请你简要分析。五、(2023春·湖南长沙·七年级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①之任蜀州王勃城阙②辅三秦③,风烟望五津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⑤在歧路⑥,儿女共沾巾⑦。【注】①少府:官名。②城阙(què):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③三秦:三秦,泛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④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⑤无为:无须、不必。⑥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⑦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7.下列诗歌中体裁与本诗相同的是( )A.《竹里馆》(王维) B.《春夜洛城闻笛》(李白)C.《观沧海》(曹操) D.《次北固山下》(王湾)8.在送别杜少府时,王勃写下了这首经典送别诗。假设事后王勃想将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发微信朋友圈,并且在最后配一个表情。请根据诗歌内容猜测他会配一个什么表情?并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王勃表情:_________(填选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9.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10.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诗人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景色,洞庭湖极为开朗、涵浑,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B.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目光由远而近。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磅礴气势。C.五、六两句转入议论。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见,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D.最后两句,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七、(2023春·云南昆明·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1.下面对《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是作者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B.《石壕吏》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有力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C.《石壕吏》只是“客观”叙述,并没有作者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D.本诗构思巧妙,用差吏的“怒”“呼”贯穿于老妇人陈情的全过程。1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句中,“独”字一词用得好,试分析。八、(2023春·海南·九年级海南华侨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承担青春使命”首先要树立爱国的责任担当意识。在这次主题实践学习活动中,有同学对杜甫的经典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产生了疑问,请你来帮他解答。13.这首诗先叙事描写,后进行_________(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情感。14.完成诗歌鉴赏表格。诗句内容鉴赏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里秋已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①__________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②_____________运用景物描写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暗示了一场秋雨即将来临。九、(2022春·四川自贡·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诗歌,完成题目。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______。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请你从诗歌中寻找线索,说明“牛困人饥”的原因。(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旨在揭露宫市的公开掠夺性,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用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辛苦劳作的全过程。C.“半匹红纱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形成反衬,替换物品价值的巨大反差表现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D.这首诗情节完整,由“烧炭——运炭——炭被抢”三部分组成,整首诗感情基调悲凉。十、(2023春·江苏扬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6.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17.请赏析诗歌尾联的表达效果。十一、(2023·湖南永州·统考二模)【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8.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写景,其中的“随”和“入”字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B.【乙】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C.【甲】诗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D.【乙】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19.【甲】【乙】两诗中的“送”含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尾联说说它们表达的情感。十二、(2021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谪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的所见所感。B.乙词首句“驿外”“断桥”说明梅花生长环境恶劣,体现它寂寥孤独的生存状况。C.“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和“已是黄昏独自愁”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指梅花不想去争艳斗宠,任凭百花妒忌与排斥。21.这两首词都采用了借物抒怀的写法,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一、(2021·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2.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二、(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诗歌开头从“蒹葭”写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有人有物方为图景。请品读《蒹葭》中的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内容,概括男主人公(追求者)的形象。三、(2022·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四、(2019·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诗歌,完成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6.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五、(2022·山东德州·中考真题)阅读诗歌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8.下列作品和这两首诗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春望》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石壕吏》 D.《绝句(迟日江山丽)》9.两首诗写“花”,分别运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10.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是精心管护。由花及人,谈谈这组诗给你的启发。六、(2022·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1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七、(2022·贵州黔东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_____。(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剧本题目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黄衣使者:( ①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②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1)根据情景,在①_____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2)根据情景,在②______处填补人物对白八、(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漫步山林,进入古寺。“照”字写出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反衬出诗人孤寂落寞的情绪。B.颔联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似乎可以洗濯身心,放飞灵魂。C.颈联“空人心”对应上句“悦鸟性”,点出如此空灵纯净的世界可以净化心灵,让人参悟这空寂中的禅意。D.这首诗语言朴素、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进入胜景,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取胜。(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十、(2020·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18.“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十一、(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①风和雨。无意苦②争春,一任③群芳妒。零落④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①着:遭受。②苦:苦苦,极力。③一任:任凭。④零落:凋谢。(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题目点明了本词的写作内容。B.全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的与众不同: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D.本词托物言志,词中梅花正是作者在仕途屡遭排斥后失落惆怅、内心无限悲凉的写照。(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本词上片呈现的画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8:大作文-综合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8大作文-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8大作文-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6:散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6散文阅读-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6散文阅读-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5:小说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5小说阅读-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5小说阅读-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