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07讲 分子热运动 讲学案
展开第07讲 分子热运动(解析版)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5.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的构成
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特别提醒
物理学中的分子不能等同于化学中的分子。在化学中,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但在物理学中,分子是指广义的分子,是从热运动的角度讨论的,包括了化学中分子、原子和粒子,即分子不是严格的概念,而是一种描述方法。
2.分子的大小
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10-10m来量度,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物质中都会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个小水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特别提醒
常见的微小物体不是分子:分子的尺度很小,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都不是分子,分子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滴,极细的铁粉都是微小物体,而不是分子,它们仍然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
3.分子间有间隙
实验演示一:取一枝长约1m的细玻璃管,注入半管清水,再注入酒精,使液面几乎达到管口,上下几次颠倒玻璃管,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体积会变小。
这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过程。实际上是酒精分散到了水中,从微观的角度看,酒精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这一现象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都有间隙。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探究实验一:物质的扩散
| 气体扩散实验 | 液体扩散实验 | 固体扩散实验 |
实验 | |||
操作和现象 | 在透明的瓶中分别装入空气和二氧化氮,抽去玻璃板后,无色的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 在装入清水的量筒底部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静待几天后,清水与硫酸铜溶液的界面变得模糊,静待几周后颜色变得均匀 | 把磨的很光滑铅块和金块紧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防止五年后在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月1mm深 |
现象分析 | 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 | 水和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对方 | 金和铅彼此进入对方 |
实验结论 | 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彼此进入分子的间隙中,即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
特别提醒
用转换法研究分子运动:分子很小,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分子运动情况,但可以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间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易于感知的现象来推测不易感知的现象研究方法叫转换法。在研究声音的产生、压力作用效果等实验中,液都用到了转换法。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特别提醒
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4)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扩散现象的物理意义
在扩散过程中,气体分子从密度较大的区域移向密度较小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掺和,密度分布趋向均匀。在扩散过程中,迁移的分子不是单一方向的,只是密度大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城迁移的分子数,多于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大的区域迁移的分子数。
扩散现象的实质
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分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子发生碰撞的情况也不同。这种碰撞迫使密度大的区域的分子向密度小的区域转移,最后达到均匀的密度分布。
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
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宏观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例如,秋天,桂花飘香属于由于分子运动而形成的扩散现象,而冬天,雪花飘扬是由于雪花受重力和风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它不属于扩散现象。
3.分子热运动
(1)探究实验二:物质的扩散
现象 |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适量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 | |
现象分析 | 红墨水在热水扩散得快是因为热水中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中扩散慢是因为冷水分子运动较慢 | |
探究归纳 | 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扩散得越快,分子运动月剧烈 |
特别提醒
分子热运动的意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分热运动的特点:同一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即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0℃的物体分子照样做无规则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温度低时,分子热运动相对缓慢,但并没有停止,不能错误的认为0℃时物质分子不再做热运动。
(2)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比较
| 机械运动 | 分子热运动 |
研究对象 | 宏观物体 | 微观分子 |
有无规律 | 有规律可循 | 单个分子运动无规律可循 |
可见度 | 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 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
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 | 质量、力和作用时间 | 温度与物质状态 |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探究实验:分子间的作用力
| 实验观察 | 现象分析 |
现象1:将两个铅块地面磨平,紧压在一起,在下面重物不能它们分开; 现象2:用胶水涂抹在两物体表面,压实后两个物体被牢牢得粘在一起 现象3: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不会散开 | 因为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压力使两个铅块或涂胶水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分子间的压力使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散开 | |
现象4:用力去压一个铁块,它的体积不会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现象5: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化 |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要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 |
结论 |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特别提醒
用转换法研究分子运动:分子很小,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分子运动情况,但可以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间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易于感知的现象来推测不易感知的现象研究方法叫转换法。在研究声音的产生、压力作用效果等实验中,液都用到了转换法。
2.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理解
邻近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称为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跟分子间距离有关系。
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同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4.同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特别提醒
运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状态 | 特点 | 微观原因 |
固态 |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所以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
液态 | 有一定的体积,无确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 液态物质中,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不稳定,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
气态 | 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 |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易被压缩,分子之间由于碰撞而向四面八方运动 |
3.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考点剖析】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与扩散现象
角度1:识别分子热运动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闻到香气;
B. 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
【答案】C。
【解析】“在空中飞舞”的灰尘,肯定不是“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例子。
卫生球“消失”是升华现象。而升华和蒸发的原因,都是由于“在物体里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中,速度较快的分子比较容易脱离物体,成为气体分子”;
A、D则均为扩散现象,比较容易理解,不再解释。
符合本题要求--“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有关实例。识别分子热运动注意以下两点:一、分子热运动是分子运动,所以研究对象是宏观物体时,则它的运动一定不是分子热运动;二、分子热运动是自发的,不受外力影响,如果研究的运动会受外力影响,则一定不是分子热运动。
角度2: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下列选项中描述扩散现象的是( )。
A.收拾房屋时,灰尘漫天飞舞 B.打喷嚏时,飞沫肆溅
C.烧开水时,“白气”升腾 D.晚风拂面,阵阵花香
【答案】D。
【解析】A.灰尘漫天飞舞,是灰尘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打喷嚏时的飞沫是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花香分子在空气中自由运动,扩散到鼻孔中可以让我们闻到,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也即由于粒子(原子、分子或分子集团)的热运动自发地产生物质迁移现象。扩散可以在同一物质的一种状态或固、液、气多种状态间进行。
角度3:温度对扩散快慢的影响
小明妈妈在家用青菜腌制咸菜,小明发现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菜才能入味,而炒菜时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其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答案】D。
【解析】盐分子的多少不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腌制咸菜和炒菜时,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都有空隙,B不符合题意;
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与题意无关,C不符合题意;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讨论扩散快慢,只需考虑温度的影响;反之,看到温度不同,就应想到扩散得快慢不同。
考点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角度1: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
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迅速下压活塞,活塞对厚玻璃筒内的空气做功,硝化棉燃烧起来;
B.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悬挂钩码也未被拉开,主要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答案】ABD。
【解析】A.图中,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使其燃烧,此过程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类似,在压缩冲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图表示的是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钩码也不分开,这个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错误;
D.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附近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出现白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故选ABD。
【点睛】分清每种物理现象发生的本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角度2: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A.“破镜难圆”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作用距离,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B错误;
C.海棉有空隙,这些空隙人能够看得见,它不是分子间隙,故C错误;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角度3:物质三态与分子动理论
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B. 甲图中分子静止,乙、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C. 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D. 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
【答案】C。
【解析】甲图中分子间距最近,分子间作用力最大,故A错误;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热运动,故B错误;
乙图中分子间距最远,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故C正确;
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固体、气体和液体分子排列情况,故D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三态变化的核心是分子间距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最终造成了物质三态在宏观上的不同。
【真题演练】
1.(2021·湖南怀化市)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桂花飘香 D.大雪纷飞
【答案】C。
【解析】A.余音绕梁是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不是分子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尘土是大颗粒,不是分子,故不是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桂花飘香,是气味分子在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雪不是分子,故不是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1·福建中考真题)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空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3.(2021·江苏中考真题)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B。
【解析】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5年后发现它们彼此进入了对方,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2021·湖北随州市)初三总复习阶段,善于思考的乐乐同学结合生活现象对分子动理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春雨润万物,冬雪披素衣。由于水分子间距不同表现为雨雪不同物态;
B.5月的街头,杨花飞絮随风舞,好似雪花满天飞,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C.临近中午,食堂菜香四溢,香味分子跑到空气分子的间隙中去了;
D.我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这属于扩散现象
【答案】D。
【解析】A.雨雪为同一物质不同状态,是由于水分子间距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杨花飞絮随风舞,杨花不是分子,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食堂菜香四溢,香味分子不断运动,跑到空气分子的间隙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荷花不是实物,所以没有扩散,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云南昆明市)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是晶体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糖先熔化后凝固
【答案】D。
【解析】A.糖是非晶体,将糖加热,其温度会一直升高,由固态先要变软,然后逐渐变稀,会变成流体状态,故A错误;
B.制成的糖画会慢慢放热,慢慢凝固变硬,这个过程中内能会减小,故B错误;
C.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同时存在,故C错误;
D.为制作糖画,应先将固体糖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制成糖画让其放热凝固变硬,就制作成了糖画,故D正确。故选D。
6.(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 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AB。
【解析】A.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A正确;
B.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B正确。
CD.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排列相对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固体的分子排列规则且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故CD错误。故选AB。
7.放学回家的小锦一进门便闻到了肉汤的香味,这是 现象。走进厨房,他看到妈妈正用一把神奇的壶进行油汤分离,如图所示。这利用了油与汤 不同的道理。
【答案】扩散;密度。
【解析】放学回家的小锦一进门便闻到了肉汤的香味,这表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
妈妈正用一把神奇的壶进行油汤分离,是利用的油与汤的密度不同,密度小的油会漂浮在密度大的汤的上面的原理。
故答案为:扩散;密度。
8.(2021·辽宁中考真题)如图是一个香炉,点燃炉内的蜡烛,加热香薰液,香薰液汽化后房间充满了香气,这是______现象。蜡烛熔化产生的蜡液会向下流动,是由于受向下的______力作用,蜡液凝固后会粘在炉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
【答案】扩散;重;引力。
【解析】[1]香薰液汽化后房间充满了香气,这是香薰液分子运动到了房间的空气中,是扩散现象。
[2]由于受重力作用,蜡烛熔化产生的蜡液会向下流动。
[3]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所以蜡液凝固后会粘在炉上。
【过关检测】
1.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
【答案】C。
【解析】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花朵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雪花飘飘;
B.香水打开瓶盖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
C.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D.打扫卫生时,尘灰四起
【答案】B。
【解析】A、雪花是固态物体,雪花飘舞,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能闻到香水的味道,是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粉笔灰是固体小颗粒,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错误。故选:B。
3.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答案】B。
【解析】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随着压力的变大而减小,证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故A正确;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破碎后的玻璃碎片间的分子间隔已经远远超过了10倍的分子间隔,所以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故B错误;
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正确。故选:B。
4.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空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5.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 ,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无规则运动;引;汽化。
【解析】由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这些液体分子要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需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
该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了气体,因此液体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引;汽化。
6.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答案】(1)乙;(2)温度。
【解析】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故答案为:(1)乙;(2)温度。
7.水中加糖,一会儿水变甜,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 中;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 力。
【答案】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斥。
【解析】水中加糖,一会儿水变甜,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斥。
8.用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选填“上”或“下”)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答案】下;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
【解析】[1] 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必须放在下面的瓶子中。
[2][3] 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下面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9.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他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答案】(1)逐渐变小;(2)不能;(3)能。
【解析】(1)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少,而体积不变,则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下方铅柱受到向上的气体压力和上方铅柱受到向下的气体压力都变小,
若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可能是受到的气体压力减小造成的,不能说明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两铅柱不受气体压力的作用,由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可知,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一定有其他引力存在。
10.如图1、2、3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图3的物质处于________态;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如图4、5、6所示,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正确的做法是图________。
【答案】固;4。
【解析】(1)分析1、2、3图可知,1图分子排列比较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2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3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2)由题意和图示可知:图4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图5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图6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图4相比,仍不够典型。综上所述,最合理(即正确做法)的是图4。
【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2讲 热机效率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2讲 热机效率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2讲热机效率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2讲热机效率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1讲 热机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1讲 热机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1讲热机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1讲热机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08讲 内能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08讲 内能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08讲内能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提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08讲内能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