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阅读】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五升六)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4 句段重要作用(有答案解析)
展开【暑假阅读】04 句段重要作用
【方法技巧】
1、句段的位置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i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句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全文。
(3)句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2、答题过程:
(1)确认指定句段在文中的位置,
(2)理解所指定句段的内容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中所起作用回答
3、答题格式:
这句话(这段文字)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伏笔、设置悬念、承上启下、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的作用
【典型例题】
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是那杯大红袍
①秋雨沙沙作响,如泣如诉,带来些许凉意,那剩下的几片败叶在树上痛苦地摇曳,勾勒出无限凄凉。空中南飞的雁群不时撒下几声嘲讽,灰暗的乌云让我倍感压抑。考好,再考砸,人生的悲哀莫过于大起大落后的一蹶不振。
②推开家门的前一秒,我还在纠结是坦白还是抗拒。但当我看到爸爸正用阴云密布的眼神看着手机,我猜到“家校通”(指学校将学生的成绩用短信通知家长)已将我的耻辱暴露无遗。看到我回来,爸爸将他的目光从手机游移到我身上,用一种非常奇特的目光看了我许久。没有长吁短叹,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暴跳如雷。他只是很平淡地让我把茶具摆到阳台,要我和他一起品茶。
③爸爸煮好一壶水,端着茶壶走了过来。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爸爸撕开一包大红袍,那是爸爸参加比赛获一等奖得来的。对于他而言,这包茶叶意味着三个月的准备和五个小时的对抗,他平时舍不得拿出来喝。在今天这个毫无庆祝意义的日子,爸爸竟撕开了那包大红袍茶叶。
④一丝一丝的茶叶紧缩着,被打入紫砂壶中。在沸水中起起落落,翻滚不停。爸爸盖好杯盖,看着我。我低下头,避开了那犀利的目光。“这茶啊,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式、方法,要心平气和,方能泡出一壶好茶……”爸爸开始了给我讲授如何泡茶。见我不回话,他提起茶壶,一柱茶水冲出壶口,跃入茶杯,盘旋良久,几片茶叶也随之旋转。当最后一滴茶水溅起的水花冲上来时,我再也挡不住撩人的香气,吹了几下,便一饮而尽。没有想象中的甘甜与清新,只有一股温暖的苦涩,我喷了出来。
⑤爸爸看了看我,把那半壶倒了,又重新冲了一壶,倒上一杯,说:“再试试。”我摇了摇头,但又很好奇,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又喝了一杯。这一次,后来之甜冲淡了先前之苦,这杯茶,令我心旷神怡,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爸爸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茶道如人生,一次苦涩阻止不了甘甜的命运,关键在于敢品第二杯;一次失败阻止不了成功的命运,关键在于敢尝第二遍;你的一次考砸阻止不了之后的考好,关键在于敢迎接下一次。现在,我们把这杯茶喝完,预祝你用最好的方式赢得下一次月考的成功。干杯!”
⑥我学爸爸的样子,一口一口地呷,细细地品味那大红袍里的爱。它是苦的,却不像黄连;它是甜的,却不像蜜汁。它先苦后甜,先淡后浓,清新淡雅,甘甜宜人。它正如爸爸的爱,不华丽,不做作,却让我重拾勇气与信心。
⑦秋风阵阵,寒意依旧,但那杯热气尚存的大红袍似一缕阳光拨开我心里的乌云,温暖着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记忆,那一丝温暖,驱走了我生命中所有的严寒。
【问题】第③段中“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景物描写,烘托出“我”还存在考试失利的悲伤心理。(4)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关键在于不屈服困难,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在小说中景物描写虽然很少,但起之作用不可小视,本文中的“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这句话,是句景色描写,是我考试失利时候的描写,它能起到衬托“我”痛苦悲伤心情的作用。
【点评】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专项练习】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味道
钟秀华
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走到哪里,她的身上都散发着招脾般的气味,仿佛永远都脱不了家庭主妇的标签。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已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最温暖的味道了。
②每天清晨,母亲必是第一个起床,拿了一把笤帚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接着,她挑着一担大木桶,去河边担水,将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了才肯放下扁担。米饭煮至半热,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饭团香喷喷的,由于捏挤得紧实,咬在嘴里很有韧劲,那是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清晨的第一道美味。偶尔,母亲还会奢侈地给饭团挖一个小窝窝,再放上一小勺白糖,这又增加了我们兄妹的期待。
③父亲喜欢吃本地的特色小吃,诸如红薯叶米粿、饭包肉圆、薯圆、艾米粿等都百吃不厌。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这些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于是,当红薯叶长势旺盛的季节,母亲的厨房里时常飘散着红薯叶米粿的清香味。逢年过节,母亲总不忘蒸好一屉一屉的饭包肉圆,父亲常常吃得赞不绝口。父亲是个放映员,经常走村串户地放电影,百家饭、百家味都尝过,却还是觉得家里的饭最合胃口。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堂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咸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此时的母亲抿嘴一笑,自是满心的得意,对于手上的功夫,又多了几分用心。
④母亲的厨房里,做的永远都是家里人需要的食物。嫂子娶进门时,很快怀孕了,于是厨房里又长期飘荡着煲汤的香味。母亲买来新鲜的猪肚,买来活楞楞的小母鸡,一天一天变着花样地做给嫂子吃,直到嫂子诞下一个七八斤重的小男婴。再后来,母亲又将安排一日三餐的重心转向了孙儿辈。红枣、莲子、排骨轮番上阵,将侄儿养得白白胖胖的。最难忘的,还是我患胃病的那几年。母亲到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等等凡是相信有用无害的食物,都让我吃了个遍。最终我的胃疼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这中间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
⑤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
⑥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 (选自《中国艺术报》,略有改动)
1.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味道”的具体含义。
2.品读第②段和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谈一谈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②段:
第③段:
3.选文第⑤段中,“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4.作为结尾段,第⑥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中,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绘了朴实的母亲给“我”的踏踏实实的幸福。相信你也曾经体会过这种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能写一写你生活中平淡的幸福吗?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wǎn)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yān)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1.查字典填空。 “临”字的音序是______,音节是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到,来;②换着,靠近;③照着字、画模仿。文中“莅临”的“临”取第_______种解释。
2.照样子,写词语。
(1)乐呵呵(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东倒西歪(含反义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规规矩矩(A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文章叙写了三位老师的不同特点和对“我”的影响,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特点
对“我”的影响
小学时的班主任
不怒自威的军人
(1)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
(2)
让“我们”学会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
忧郁的诗人
(3)
4.文中第⑤段描绘老师女儿,并没有写老师,有人说多余了,应该删掉,你认为应不应该
5.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这句话是什么描写?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加点词语在本句中有什么作用?
6.“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是在解读师生之间的关系,根据你平时的经历及本文的讲述,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课外阅读。
他敢于说不惭愧
①恢复高考那年,我们正读初一。新采的班主任是乡里曾受过管制的宋老头,据说解放前他
在美国人手下当过卫兵。
②第一堂英语课,宋老师将一张偌大的字母表挂在黑板旁的墙壁上,虽然是手写的,但看起来一目了然。之后,他又在黑板上板书一遍,逐个逐个地教我们学。课堂纪律很糟,但他并不在意。也许在他看来,学这26个字母,不必那样认真。但下课时他告诉我们:“学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无疑,他是指责我们在课堂上对他不够敬重。看样子,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并不是一位严厉的老师。
③有一天上英语课,他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要求我们按顺序默写出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他说对此次测验成绩优异的学生,将给予特别的奖励。尔后,他就若有所思地站在门边,眼望着门外出神。二十分钟后,他似乎醒过神来,立即收上试卷。全班总共才五十几个人,他很快阅完了所有试卷,然后拍拍手,轻松地宣布:“很好!除一个同学写错了三个字母外,其他同学都是100分。很高兴有这么多同学能得到奖励。但在奖励之先,我不得不警告这个学生——张小哲,请你站起来!”
④张小哲是个一向沉默的男孩子,从未惹人注目。此时,他站了起来,两眼望着老师。
⑤宋老师对他说道:“我实在想不通,这么简单的几个字母,全班同学都会,而独有你一个人弄出差错。你说你惭不惭愧?”
⑥张小哲默不作声。所有同学都幸灾乐祸地盯着他。
⑦“你必须回答我!”宋老师一反之前的慈祥态度,透露出一种近似残酷的威严,“惭愧,还是不惭愧?”
⑧“我不惭愧。”张小哲轻声地说。但他做好了挨批的准备,脸绷得紧紧的。
⑨“居然不惭愧。那么,你凭什么理由?难道大家错了而你一个人是对的?快说!什么理由?”宋老师近似歇斯底里地吼道,并一步步向他逼近,脸上奇怪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也许,他是一个被管制疯了的老头,说不准会打人。
⑩我们不再幸灾乐祸,心里都有些紧张地为张小哲捏一把汗。
⑪“我有理由。但我绝对不说。”张小哲望着逼近自己的老师,眼里噙满了泪水,“老师,你不要逼我。我不会说的。如果你一定要逼我,我现在就离开学校。”他真的提起了书包。
⑫沉默,短暂的沉默。我们看见宋老师朝张小哲走过去,双手搭在张小哲的肩头,一改刚才的暴怒,反而温和地说道:“好吧,我不再逼你,请坐下吧。”
⑬然后,他退回讲台,扫视着全班学生,语重心长地说:“第一天上课我就讲过,学好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我并不急于知道你们的英语成绩,但很想知道你们的为人,所以才有今天的这个测验。请大家再次抬头仔细看看我身后的那张字母表——你们以为我忘记摘下的字母表,它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错误,而除张小哲外,你们全部照抄不‘误’。他虽没有得到百分,但他是个诚实的人,所以,他敢于说自己不惭愧。这种勇气非常难得,很少有学生能在老师的逼迫下坚持真理,保持诚实。请大家终生牢记:重要的不只是成绩,更有品格。这,就是我要给你们的特别奖励!”
⑭这一刻,全班54个同学有53个低下了头。只有张小哲没有。
(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
(2)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 )
(3)指不说话不出声,沉默的样子。 ( )
(4)形容言辞恳切,有分量,意味深长,含有丰富情感。 ( )
2.文中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宋老师一反之前的慈祥态度,透露出一种近似残酷的威严”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
4.阅读文章第⑨段,宋老师心里明知道张小哲是诚实的,还咄咄逼人地追问其中的原因,目的是什么?
5.本文的标题是“他敢于说不惭愧”,这个标题让我们觉得仿佛本文的主人公是张小哲。你觉得这个标题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你换个题目。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看来一点不假,宋老师送给了学生一份大礼。这份礼物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份特殊的礼物?
7.在学校里,有很多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都很爱我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请你也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老师。(不少于50字)
四、课外阅读。
梦想背后的故事
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太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没告诉过任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诚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文题为“梦想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仔细品味文中画“ ”句,王老师因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有些莫名的失望?
3.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4.文中画波浪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种爱叫九小时
李静
①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
②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
③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姐姐离开了小镇,可大学毕业后又因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只有我,承载着父母的无限希冀,在那座璀璨得近乎耀眼的城市里追寻着自己和他们的梦。
④毕业后的五年时间里,我拼尽了全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隅。虽然面积不大,还要还贷款,但父母已经兴奋不已。我第一次带他们离开从未踏出一步的小镇,第一次带他们坐飞机,第一次让他们切身感受这座现代都市的气息。然而,没到一个月,父母就嚷嚷着要回去,说这里的节奏太快,快得要窒息,即使在菜市场讨价还价,摊主的语速也是那样的快。
⑤我执拗不过,只好送他们回去,可这一次,父母说什么也不坐飞机,甚至高铁也被排除了。我不解,但又知道他们决定的事是很难改变的,只好陪他们在火车上度过十几个小时。
⑥后来,我从电话里得知母亲的血压有点高,再接他们小住时也不敢强迫他们坐飞机了。每次我都是坐飞机回家住上一晚,再和父母坐火车到我所在的城市,送他们回去时也是一样。
⑦一晃几年过去了,我虽然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但心中总是不免抱怨,明明坐飞机只需3个多小时,高铁也仅仅5个多小时的行程,而父母却偏偏选择要乘坐12个多小时的火车。想着想着,一种担忧油然而生,是不是母亲的血压高愈发严重了,一年只见二。获面,而那唯一的一次相聚父母都是精神矍铄,想必就是平时有什么身体不适他们也不会告诉我的。
⑧一次回家,我问起母亲的血压控制得如何时,姐姐一怔,她说前几天刚陪父母做过体检,母亲的血压不仅不高,还有点低,倒是父亲的腰一直不好,有时疼得直不起来。我心里一阵雀跃,想这次我不用再和父母在那狭窄的火车车厢里煎熬十几个小时了。当我提出坐飞机时,还未等母亲说话,父亲就厉声拒绝了,理由依然是母亲的血压。我刚要提体检的事,父亲就搬出一副已然决定不可更改的面容,将我要说的话活生生地压制了回去。
⑨我很不悦,一路上也很少和父母交谈,就是一周后父母要回去时,我也没表现出以往的不舍。那天,父母包了很多饺子,恨不得把冰箱的冷冻室占满。我帮不上忙,就想到楼下去买杂志,好在火车上打发无聊的时光。刚下楼发现钱包没拿,走回门口时,竟听到父母大声的争执。母亲说:“还是坐飞机吧,你的腰不好,也别让儿子跟着受罪了。”父亲的声音很犀利:“不行,飞机只有三个多小时,比火车少九个小时,那可是咱们这一年唯一和他能多呆的九个小时。”母亲叹了口气:“哎,真后悔把他送出小镇,不能天天……”
⑩我的心被濡湿了,那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父母给了我许多无私的爱,而有一种爱最为弥足珍贵,因为它叫九小时。
(选自《当代青年》2015年第17期)
(1)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第②段中说,“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但是在第⑨段中,母亲却说真后悔把“我”送出小镇。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第⑨段中“我很不悦”的原因。
(4)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5)试分析结尾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
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1) 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4)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参考答及解析:
一、1.一语双关,既指母亲为家族成员所做的各种美食的味道,也指母亲对家族成员的关爱与付出的爱的味道。
2.第②段:动作描写,“盛”“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捏”等词语写出了母亲厨艺的娴熟,以及对子女的关爱。第③段:语言描写,通过父亲对母亲厨艺的赞美,侧面烘托母亲对家人的关心,以及父母亲之间的恩爱。
3.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用一辈子的付出,关爱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所以说是“天下最好的母亲”。母亲为了家,长年累月付出,而“我”却不知道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我”对母亲的关心不够,所以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作者通过对母亲、母爱的赞美和自我批评,含蓄地呼吁人们多关爱父母、关心老人。
4.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文章中心;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全文结构严谨。
5.略
二、1.L lin L 8 ①
2.(1)黑乎乎 绿油油 金灿灿(2)异口同声 左顾右盼 里应外合(3)慌慌张张 干干净净认认真真(答案不唯一)
3.(1)让“我”懂得了气质(教养)的美(2)慢条斯理的老头(3)让“我”明白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4.不应该删掉。老师女儿的风采气质是老师独特教育要求的结果,描写老师的女儿其实就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老师的教育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
5.(1)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师的宽容,表现了老师对我们的宠爱与教育的智慧。(2)连用三个叠词,强调了老师讲课的投入,突出了老师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喜爱及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6.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引领,文中的三位老师在“我”成长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小学老师让“我”领略了气质的美,初中老师让“我”学会不要错过自己,高中老师让“我”对生活有了坚持和梦想,三位老师唤醒了“我”的灵魂,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促进了“我”的成长。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唤醒,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
三、1.(1)若有所思(2)幸灾乐祸(3)默不作声(4)语重心长
2.这句话既引出下文默写字母事件,也含蓄地点破文章的主题,并与结尾呼应,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3.对比
4.宋老师之所以再次逼问张小哲,并且带着一种似乎残酷的威严,就是想看看他能否在老师的逼迫下坚持真理,保持诚实。
5.示例一:合理,因为我们可以完全透过这个事件去了解宋老师这个人。“他敢于说不惭愧”是宋老师表扬张小哲的话,也是宋老师所在意的人的品格,要诚实。示例二:不合理。这个词目模糊了主角,也没有深入表达出宋老师的为人,我认为“特别的奖励”更合适。(言之有理即可)
6.宋老师送给学生的礼物是一句话:“重要的不只是成绩,更有品格。”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每个学生都会受益终生,这是对精神的引导和鼓励,比物质上的礼物强百倍、千倍。就像张小哲,他虽没有得到一百分,但他是个诚实的人,他敢于说自己不惭愧。这种勇气非常难得,而且他能在老师的逼迫下坚持真理、保持诚实。宋老师无疑用最佳的教育方法教给了学生最好的做人方法。
7.略
四、参考答案:
1.小时候被拐来的孩子燕红,为了找到家乡,毅然放弃基础很好的文化课坚持学习美术,并最终凭借一幅美术画,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到了家乡。
2.因为燕红文化课考得很好,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而且美术老师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所以王老师高兴。而因为燕红在绘顺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好,所以分流后她不会专攻文化课了,所以王老师觉得可惜和失望。
3.王老师:关爱学生,为学生的长远负责,尊重学生的选择;燕红: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倔强,思念家乡。
4.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表达了燕红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已经极度汹涌,她非常渴望能够找到家乡。刻画了燕红倔强执着的人物性格和对家乡的殷切思念。
5.结构上:总结全文,服应题目。内容上:这一段写出了王老师不禁暗暗告诚自己的原因,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大家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一思想和理念,揭示了文章的题目,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五、【答案】(1)倒叙。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人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不矛盾。父母最大的愿望是把“我”和姐姐送出小镇,说明父母希望我们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母亲后悔把“我”送出小镇,说明母亲希望能和我常常相聚在一起,看似矛盾的内容,更表现了父母的爱子情深。
(3)一是我又要和父母在那狭窄的火车车厢里煎熬十几个小时了,二是母亲明明没有高血压,父亲却对我撒了谎。
(4)示例一:我最喜欢文中的“我”,因为“我”学习刻苦,工作努力,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小聚,担心母亲的高血压,说明“我”是一个积极进取、心怀感恩的人。示例二:我最喜欢文中的父母,因为父母对子女寄以厚望,同时又爱子情深,尤其是父亲宁可忍受着腰部的疼痛,也要选择乘坐火车好多和孩子待九个小时,这种深情让人倍加感动。
(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浑然一体;画龙点睛,盛赞父母的爱子情深,表现了作者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及其作用的理解。要了解记叙顺序的分类及其作用。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通读全文不难发现,开头的“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是指结尾父母亲之间的对话,紧接着第②段转入对小时候的事情的回忆,显然是采用了倒叙的顺序。倒叙的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本题可据此并结合文本作答。
(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两个句子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分析时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主题,从不同角度分别分析父母亲想“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的原因和“母亲说后悔把‘我’送出小镇”的原因。其实这两句都表现了父母对“我”深沉的爱。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回答是,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筛选和整合相关信息。第⑧段写道:当“我”得知母亲没有高血压时,“我心里一阵雀跃,想这次我不用再和父母在那狭窄的火车车厢里煎熬十几个小时了”,但父亲却“厉声拒绝了”,“我刚要提体检的事,父亲就搬出一副已然决定不可更改的面容,将我要说的话活生生地压制了回去”。从这些描写中可知“我很不悦”的原因,是不能如设想的那样坐飞机或动车了;还有父亲的撒谎,“理由依然是母亲的高血压”。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概括出人物的品质。本文写了两个人物,你喜欢谁都可以,但一定要有理有据,是喜欢人物的哪个品质或是哪种性格,还必须在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如,示例:我最喜欢文中的“我”,因为“我”学习刻苦,工作努力,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小聚,担心母亲的高血压,说明“我”是一个积极进取、心怀感恩的人。示例二:我最喜欢文中的父母,因为父母对子女寄以厚望,同时又爱子情深,尤其是父亲宁可忍受着腰部的疼痛,也要选择乘坐火车好多和孩子待九个小时,这种深情让人倍加感动。
(5)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理解。分析结尾段的作用,要充分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本文题为“有一种爱叫九小时”,结尾“有一种爱最为弥足珍贵,因为它叫九小时”在结构上与之相呼应,并总结全文,同时在内容上也点明了主题,赞颂父母对“我”深沉的“爱”。
【点评】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点明中心;引起下文;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中间句段的作用四承上启下,过渡段。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①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②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③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六、【答案】(1)高兴极了;有点心急;心情淡然;欢喜欲狂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含苞待放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昙花开放的期待。
(3)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4)内容上抒发了喜爱罢花的感情;结构上首尾呼应。
(5)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解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通过比较就能找到答案。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4)考查选文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高兴极了、有点心急、心情淡然、欢喜欲狂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含苞待放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罢花开放的期待。
(3)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4)内容上抒发了喜爱罢花的感情;结构上首尾呼应。
(5)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3)此题考查对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的表达方式的掌握能力。
(4)本题考查选文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暑假阅读】部编版三升四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专题04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有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暑假阅读】部编版三升四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专题04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有答案解析),共9页。
【暑假阅读】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语文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5 分析句段的作用(有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暑假阅读】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语文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5 分析句段的作用(有答案解析),共20页。
【暑假阅读】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语文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4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有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暑假阅读】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六升七)语文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4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有答案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