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4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24愚公移山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理解情节安排的作用,感知人物形象。3.领悟故事的深刻寓意,感受愚公的可贵品质,学习愚公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情节安排的作用,感知人物形象。2.领悟故事的深刻寓意,感受愚公的可贵品质,学习愚公精神。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是应该勇敢克服,还是选择逃避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这座大山,只有移平它,才能够顺利地继续前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愚公移山》中的主人公愚公,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文体。作者简介列子,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文体知识寓 言概念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特点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③故事具有虚构性;④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结构寓体——所述故事;寓意——所托意旨(所给启示)。2.目标任务二:读通全文,疏通文意。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情感等方面来进行。读准字音:箕畚(jī běn)  妻(shuānɡ)  (sǒu)  以应(wú)  (cuò)  (yōnɡ)把握节奏: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读出情感:朗读时要根据文字的内容把握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读出人物的心理、性格、情感。理解文意。理解文句,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3.目标任务三:梳理文言字词。通假字始一焉(“反”同“返”,往返)汝之不(“惠”同“慧”,聪明)断焉(“陇”同“垄”,高地)古今异义七百里(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今义:方向,方面。)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今义:曾经。)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担心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处罚;警戒。)曾不能毁山之一(古义:指草木。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北山愚公长曰(古义:叹息。今义:休息。)达于汉(古义: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今义:泛指空中云层密布,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一词多义   九十(副词,将近)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汝心之(形容词,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    而不平(动词,愁苦,这里指担心)必先其心志(动词,使……痛苦)   置土石(相当于介词结构,往哪里、在哪里)有子存(语气词)   面山居(连词,表修饰)聚室谋曰(连词,表顺承)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   河曲智叟以应(动词,无、没有)国恒(动词,灭亡、消亡)   不能损魁父之丘(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荡胸生云(同“层”,重叠)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残年余力(介词,凭借)河曲智叟亡应(连词,来)   帝感其(名词,诚心)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副词,真正、确实)   箕畚运渤海之尾(介词,到)告之帝(介词,向)舜发于畎亩中(介词,从)   妻献疑曰(代词,他的,指愚公的)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不已也(代词,他,指愚公)   河阳北(助词,的)跳往助(代词,指愚公)汝心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于帝(代词,指代愚公移山这件事)词类活用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对)吾与汝毕力平(形容词用作名词,险阻)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文言句式判断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表判断)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即“汝之不惠甚矣”)告之于帝(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被动句:帝感其诚(“感”是“被……感动”的意思)省略句:杂然相许[省略主语,即“(家人)杂然相许”]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介词“于”,即“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成语积累愚公移山: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孀妻弱子:指寡妇及年幼的孩子。残年余力:指晚年衰弱的体力。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固不可彻: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子子孙孙:指子孙后代或世世代代。原形          力平险(尽,全)身事外           且焉土石(放置,安放)枪实弹           担者三夫(肩负,扛)不能自           惧其不(停止)4.目标任务四:感知人物态度。文中不同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要分析他们的态度。人物相关语句态度分析大部分家人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支持移山,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愚公妻子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对移山存有疑虑,担心愚公的力量和无处放置土石。邻人之孀妻弱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智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操蛇之神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天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师小结:支持愚公移山的有愚公家人、邻人之孀妻弱子、天帝。反对、害怕愚公移山的有智叟、操蛇之神。智叟和愚公之妻的话,句式上有相似之处,他们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相同吗?称呼其妻称“君”是敬称,智叟呼“汝”带有轻蔑意味态度其妻是表示关心和担忧,智叟是嘲笑和讥讽句式其妻用疑问句表示询问,智叟用倒装、反问表强调师小结:愚公之妻,赞成移山,关心核心问题的解决办法;智叟,不赞成移山,处处语含讥诮,认为愚公实在是自不量力,愚不可及。第2课时1.目标任务一:分析故事情节。作者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极言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而愚公仅以全家力量来“平险”,可初见其“愚”;接着写运土石,倒土地点是“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往返一次需用时一年,表明路途极其遥远,费时甚多,从侧面表现移山的艰难,更见愚公之“愚”。而随着情节的发展,愚公说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由此可知实际上愚公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实在是“大智若愚”。综上所述,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就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愚公的形象。作者安排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这一情节有什么意图?文章安排“遗男”“跳往助之”这个情节,一方面表示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连小孩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跳往助之”四字写出了孩子欣然的神态,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同时,这也与智叟“笑而止之”形成鲜明对比,暗含作者的褒贬之意。故事以神话结尾,有何作用?以神话结尾增添了故事的瑰丽色彩,富有浓厚的想象力,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既赞美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又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目标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有人说愚公“不愚”,也有人说愚公“很愚”,谈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1)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北山人千千万万的后代子孙。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迈力衰,不顾劳动的艰辛,毅然担负起这一伟大事业。(2)他对移山的坚定信心来自他在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移山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可以形成鲜明对比。②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两个人物加以颠倒: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③“公”和“叟”的称呼也值得深思。“公”和“叟”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作者对人物的命名,反映了自身的感情倾向,不仅加重了对比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效果。3.目标任务三:理解故事寓意。这是一则寓言故事,用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这同时又是一则神话故事,因为故事是用神话来结尾的。你认为,作者用神话来结尾,是想借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作者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作者也正是借这样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作者也知道现实中很难实现“移山”,但作者认为愚公精神感天动地,是伟大的,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在面对不可战胜的困难时,我们要学习愚公精神——勇敢出发,坚定信念,坚持斗争。4.目标任务四:学习愚公精神。班级拟开展以“愚公移山精神是否过时”为主题的辩论会,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代表正方发言辩论。反方:我方认为愚公移山精神过时了。科学发展到今天,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段去解决,根本用不着这种移山精神。愚公移山这种行为太浪费人力物力了。正方:我方认为愚公移山精神不过时。愚公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并且有坚持不懈的恒心与不畏艰难的勇气。今天,科学虽然发展了,但在前行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拦路虎”,这就需要我们有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胆量,有持之以恒、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所以愚公移山精神是不会过时的,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结束语:愚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宝贵财富。这种精神从远古走来,扎根于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在,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将会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新时代的我们,将继续书写愚公精神的传奇,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三、作业布置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山》有感”为标题,写一篇读后感。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但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看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然后通过分析不同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最后再深层探讨情节安排的作用及愚公的形象,从而理解愚公移山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领悟愚公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简析课文,分析人物,理解寓意,拓展延伸,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简析课文,分析人物,理解寓意,拓展延伸,总结升华,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