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题
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56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56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考古发现的古蜀秘宝 ① 。其中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宽1.38米的青铜面具、高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2020年3月以来,三星堆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6个“祭祀坑”先后发现重要文物一千余件,包括完整的金面具、神树纹玉琮、重达100斤的完整象牙等。
三星堆自1926年开始发掘至今,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考古成就,但目前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许多 ② 的谜题还没有提供完整答案,更多的未知话题又渐次被提出,这些都需要无数考古人 ③ 的努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
②
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易经》本来就是普通人的学问,后人却对其 ① ,仿佛与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最大的误解。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意思是说这些典籍里的名词,看起来艰深古奥,其实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用语。从开初日常所用,到后来的高深莫测,为何如此 ② 呢?《易经》是个大时间的概念,它的所用非常广泛:小的方面来说,让人趋利避害;大的层面来说,让人学会如何看待人生;更高的形而上的层面来说,让人学会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但在传统文化热潮下,《易经》自然 ③ ,不论是学还是讲,《易经》更多时候展现出来的,是神秘主义的一面。但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是好事,应该有现代意义上的一种心态,应“平视”的态度对待《易经》。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
②
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3)从《诗经》中找出四个句子,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特点写一段话。要求语意相符,句式相仿,字数相当。
答:
4.[2023·安徽庐巢七校联考]下面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的片段。请筛选其中的信息,简要概括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上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规定了5个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引导考生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思考教育主题。这些写作任务紧扣“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根本,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在创设的特定生活情境中展现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回应写作要求。
; ;
; 。
5.“情绪控制”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一个关于实现自我情绪控制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转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
6.[2023·晋江市季延中学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人们攀登青泥岭情形的诗句是“ , ”。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写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因此,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万事万物“ ?”。
7.[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曹多勇
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
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
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
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
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德贵肩“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
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
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德贵、牛,还有那只淹没水里的犁构成一幅温馨的田园画。但德贵却在这宁静貌似温顺的淮河水里瞧看出洪水泛滥的迹象。这迹象是几缕混浊的泥丝,曲曲折折隐河边的水里摇曳流过。这几缕混浊的泥丝就是上游山水下来的前兆,就像暴风雨过来之前的一阵凉风。
牛饮饱水抬起头,润湿的嘴像涂抹油似的又黑又亮。德贵问牛,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牛两眼盯着水面瞧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瞧。德贵又问犁,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德贵问犁没见犁,这才弯腰伸手捞出犁。犁全身吃透水,多余的水“滴答滴答”往河面滴。这清脆的水滴声像是回答德贵的问话。德贵说还是犁说得对,不能害怕涨水淹河滩地,俺们就不种河滩地。
不知怎么的,德贵感觉最通人性的是犁,而不是牛。
这天上午,德贵犁过河滩地;这天下午,德贵耙过河滩地;这天挨傍晚,德贵撒开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暄暄腾腾像块饼被德贵精心制作好,摆放在淮河边上。
然而,还没等德贵的锄伸进去,淮河的水便涨出来,德贵赤脚跑进黄豆地,眼前那些没顶的禾苗还使劲地举着枝叶在河水里挣扎。德贵站立的地方原本还是一处干地,河水舔舔地漫过脚面,德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
就这么河水淹过种、种过淹,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天。
腊月里天寒地冻,德贵这回出村没牵牛,没扯犁,只扛一把大扫帚。河滩地经河水反复浸泡几个月,晃晃荡荡地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地是下不去牛、伸不开犁。德贵扛的大扫帚是牛也是犁。德贵脱下鞋,“咔嚓”踩碎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没过小腿肚,德贵挨排排拍碎冰,而后才能撒上种。
这一次撒的是荞麦。腊月天,只能种荞麦。
德贵毕竟是上岁数的人,又加两腿淤进冰泥里,那些刺骨的寒气也就洪水般一浪一浪往心口窝那里涌。德贵仍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地,撒一截种子,而后再把荞麦种拍进泥水里。德贵知道停下手,这些拍碎的冰泥又会凝结起来。德贵还知道荞麦种在这样的冰泥里是长不出芽的,即使长出芽,也会被冻死。但德贵仍是一点一点地种。
这天,德贵回家烧两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来。梦里的河滩地绿油油长满一地的好荞麦,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一年里多次耕种都颗粒无收的事实开篇,为下文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
B.面对村人与家人的不理解,德贵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土地的那种深厚感情。
C.小说最后以德贵梦见地里长出了好荞麦结尾,这样的艺术处理既照应了题目,也增强了小说的温情意味与向上的力量。
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
(2)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答:
(3)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答:
第56练 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
1.(1)D (2)D (3)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解析:(1)第一空,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相互映衬:互相映照、衬托。两者意思基本一致,前者的对象一般为光亮、彩色等,因而更突出“光彩”的特点。根据语境,两者皆可,但前者更好。第二空,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喧闹无比:喧哗热闹。两者都有“热闹”的意思,后者还有“喧哗”之义。根据语境,前者更合适。第三空,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连绵不断:指连续不间断。两者都有“不断”之义,但前者的对象为车马、行人。从对象看,前者更合适。第四空,汁醇味正:滋味、气味浓厚纯正。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前者强调浓厚纯正,后者突出“原来的”。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与“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结构不一致;二是“导致”用词不当,“导致”常用于不好的结果。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全部修改正确。(3)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分析对偶句的构成,需将对偶句分解,根据其属性指出对应的词或短语。第二问,分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需根据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1)示例:①不可胜数 ②悬而未决 ③孜孜不倦
(2)示例: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解析:(1)①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②悬而未决: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③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2)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动被动不当,应在“称为”前加“被”,或将“称为”改为“是”,或删掉“称”;二是逻辑不当,应改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
3.(1)(示例)①顶礼膜拜 ②大相径庭 ③大行其道
(2)(示例)弘扬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应该有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心态,采取“平视”的态度对待《易经》。
(3)(示例一)“逃之夭夭”,美人之誉也;“不稼不穑”,农夫之怨也;“青青子衿”,君子之忧也;“杨柳依依”,戍卒之思也。
(示例二)“蒹葭苍苍”,男女追慕也;“执子之手”,夫妻偕老也;“与子同袍”,征人友爱也;“高山仰止”,君子风范也。
解析:(1)①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此处语境是指后人对《易经》崇拜到了极点,可填“顶礼膜拜”。②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此处语境是指为何如此相去很远,可填“大相径庭”。③大行其道:某种观点或某种事物盛行(多含贬义)。此处语境是指《易经》自然流行成为一种风尚,可填“大行其道”。(2)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但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是好事”语序不当,转折语意与下句应联系紧密,应改为“弘扬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应该有现代意义上的一种心态”语序不当,“一种”是数量词,应把“现代意义上的”放在“一种”后面。二是成分残缺,缺少与“的态度”搭配的动词,应把“应”改为“采取”。
4.规定写作任务 紧扣立德树人 聚焦学科素养 创设生活情境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文本共分两层:一、2019年全国三套卷作文题目介绍;二、对全国三套卷作文任务特点的总结。分清层次之后只从最后一层提取要点即可。
5.当我们陷入负面情绪,产生行为冲动时,首先应该反问、反思这样值得吗?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合理吗?该怎样做?然后思考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自我澄清、自我修正、自我调适,以达到情绪管理的目的。
解析:本题要求转述实现自我情绪控制的框架图。题目比较简单,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指向的方向。流程图的背景是有了负面情绪,产生行为冲动,关键是陷入负面情绪产生行为冲动时,反思反问的顺序要合理表述,要先依次表述四个反问反思,这样值得吗?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合理吗?该怎样做?然后按照对应顺序把反问反思的结果——进行自我保护、自我澄清、自我修正、自我调适呈现出来,最后达到情绪管理的目的。作答时注意题目的字数限制。
6.(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7.(1)A
(2)①写犁时运用比喻修辞,将犁的暗裂纹比作“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与犁的相似性,他们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②写牛时运用了拟人修辞,牛与人“懒懒散散的模样”巧妙地将牛与人的形象与精神状态合二为一。③从叙述逻辑上看,表面上是分述“人、牛、犁”,但是三者联系紧密:人因犁而佝,犁老而似人,牛因人而和。这三者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3)①德贵喝水前与犁、牛对话,从中可以看出德贵对犁与牛十分熟悉,有着充分的了解,表现了他对犁、牛的疼惜;②德贵喝几口水后“骂”犁与牛,从中可以看出他与犁、牛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他此时的轻松愉快;③德贵喝水之后“问”牛与犁究竟犁不犁地,表现了他对得到他人理解的渴望以及下定决心犁地种地之后的痛快。
解析:(1)分析鉴赏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错误,从文中“德贵却在这宁静貌似温顺的淮河水里瞧看出洪水泛滥的迹象”“德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就这么河水淹过种、种过淹,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天”“德贵还知道荞麦种在这样的冰泥里是长不出芽的……一点一点地种”可知,德贵已经习惯了淮河的泛滥和自然天气对自己耕作河滩地的影响,他坚持种河滩地体现出他的执着,其中人与自然之间虽有矛盾,但并不激烈。且“埋下了伏笔”错误,伏笔是对将要出现、发生在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预做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通常较隐蔽。而本文第一段则是对过去德贵种河滩地的情况的概述,交代了故事的大体面貌,所以这不是“伏笔”。(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首先本题题目中已经强调了“人、牛、犁浑然一体”,题干问的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这就需要考生抓住这一关键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分析。先从修辞的角度看,要明确写犁的时候使用了比喻,要抓住其中的喻体“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这一比喻实现了老人与犁的巧妙结合;再看写牛的时候,一“领”一“跟”,一“赶”一“牵”,牛与人都是“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人与牛合二为一,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再从画线句整体叙述逻辑来看,表面上分述“人、牛、犁”,实际上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注意答题思路清晰,要点明确。(3)从特定内容分析人物心理。解答此题应找到小说中德贵与牛、犁的对话的内容,不同的对话内容展示出人物不同的心理。从第七段德贵与犁、牛“饮水”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他对牛与犁的了解,明白它们都需要喝水,表现了德贵对它们的疼惜;从第八段德贵喝水后“骂”犁与牛的话,可以看出他与牛、犁的深厚感情,从这样的嬉笑怒骂中可以看出德贵此时的轻松、愉快;从第十段德贵“问”牛与犁是否要犁地的对话,可以看出德贵希望有人肯定他的做法,最终他决定种河滩地,此时的他是痛快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62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61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60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