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题
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12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六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12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六,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 ① ,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 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但在我则不免有几分惶恐。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 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跋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喻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辞、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地题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辞、字、款式要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类比推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腊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虽是隆冬时节,小小腊梅却用枝头萌动的春意、芬芳馥郁的香气悄悄拉开了春的序幕。和许多在春天开花的木本植物一样,腊梅也是先开花后长叶。开花初期,枝头还有少量黄叶留存;待到盛花期, ① ,只剩金灿灿的满树繁花。弥漫在空气里的花香,隔着老远都可以闻到。
当然,腊梅令人陶醉的香气本意并不是吸引人类, ② 。但是在冬季,因为气温极低和昆虫活动减少,大多数的花通常不会选择此时绽放,腊梅却选择了在最冷季节开花。开花后,腊梅花被片基部的蜜腺会分泌花蜜。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 ③ ,而这些昆虫也帮助了腊梅传宗接代。
虽然说腊梅的芳香并不是为了吸引人类而散发的,但人类却被腊梅的芬芳深深吸引。中国“赏梅”的传统足以为证。我们在赏腊梅时,偶尔会发现枝头上零星生长的腊梅果实,形如小坛子模样,那是上一年还未完全干枯脱落的果托。
4.下列句子中的“那”,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然他不来,那我就不再等了。
B.那时候的广州,不叫广州,叫番禺。
C.才刚抹眼泪,又装没事人,那熟练那专业,真让人佩服。
D.回南天结束,抽湿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还买那干啥?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三、[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令其宗庙不祓除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闾,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君遇之 eq \x(A) 无礼 eq \x(B) 彼若有时 eq \x(C) 反 eq \x(D) 国 eq \x(E) 而起兵 eq \x(F) 即恐为曹伤 eq \x(G) 君 eq \x(H) 不如杀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
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忡忡,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釐负羁听取了她的意见。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译文: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译文:
第12练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六)
1.①相得益彰 ②锦上添花 ③耿耿于怀
解析:正确使用成语。第①空,此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题与画之间的关系,而根据后面的“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可知,题与画之间是相互补益、相互配合的,故此处应该填写“相得益彰”之类的成语。第②空,此处所填成语应强调题得好对于画的作用或意义,“不啻”一词在句中的含义是“如同”,那么所填成语应含有比喻修辞,再根据题与画之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题得好能让画作好上加好,故此处应该填写“锦上添花”之类的成语。第③空,语境说的是以前“我”曾替抱石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以至于直到今天“我”还是难以释怀,始终记在心里,故此处应该填写“耿耿于怀”之类的成语。
2.①原句是三个短句,语义层进,有强调作用;②原句节奏舒缓,与文段语体风格一致。
解析:对比分析语句的不同表达效果。首先要对比分析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方式、句式、强调的重点、语句或某些成分的顺序、语体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然后基于这几方面分析原句好在哪里。从句式上看,原句是三个短句,这三个短句结构相同,句式一致,起到强调的作用,强调了题跋的不易,且“辞”“字”“款式”构成了语义上的递进;改句是一个普通的短句,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从语体风格上看,整个文段的叙述节奏比较舒缓,如“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喻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可谓娓娓道来,而原句和改句相比,以三个短句延宕了叙述的节奏,与整个文段的语体风格保持了一致。
3.①将骑马与题画进行类比;②好马就好骑,以此类比推理出好画就好题。
解析:分析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过程。解答此题,不仅要指出类比的两个对象,还要指出两者属性上有何相同或相似之处,由此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推断出其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联系前文“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可知,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喻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是将骑马与题画进行类比。根据“好的画”“好的马”可知,类比的两个对象的相同之处是“好”,而“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说明好马比较好骑,那么类比推理可以得出好画比较好题。
4.D 辨析词语用法'文中画横线处的“那”是指示代词,指代某事物。A项,“那”是连词,意思是那么;B项,“那”是指示代词,指代较远的时间;C项,“那”用在形容词之前,表示夸张;D项,“那”是指示代词,指代某事物。
5.①叶子几乎全部凋落 ②而是吸引传粉的昆虫 ③腊梅为昆虫提供了花蜜
解析:补写句子。第①处,根据前面分号的提示可知,分号前后的内容是对举关系,那么此处所填内容应与“枝头还有少量黄叶留存”相对,强调枝头的叶子几乎全部凋落,故此处应该填“叶子几乎全部凋落”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前面的“腊梅令人陶醉的香气本意并不是吸引人类”可知,此处应填腊梅散发香气是为了吸引什么,而根据后面的“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这些昆虫也帮助了腊梅传宗接代”可知,腊梅散发香气是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故此处应该填“而是吸引传粉的昆虫”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后面的“而这些昆虫也帮助了腊梅传宗接代”可知,此处应填写腊梅对昆虫的作用,根据前面的“腊梅花被片基部的蜜腺会分泌花蜜……对于寒冬食物匮乏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可知,腊梅的花蜜可以成为昆虫的食物,故此处应该填“腊梅为昆虫提供了花蜜”之类的内容。
6.B F G 主观型文言断句。首先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大概意思是君应该杀了晋公子。然后分析句法结构,结合句意断句:“遇之无礼”是“状语(遇之)+中心词(无礼)”结构的句子,意思是“对他没有礼貌”,其后应断开。“彼”应指“遇之”中的“之”,即重耳,“有时反国而起兵”是一个由连词“而”连接的动词性短语,用来陈述主语“彼”,“起兵”后应断开。“即恐为曹伤”的意思是“那恐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而“君不如杀之”是一个“主语(君)+状语(不如)+谓语(杀)+宾语(之)”结构的句子,因此“君不如”前应该断开。
7.A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识记文化常识。A项,“穷冬烈风”的“穷”是“极”的意思,与文中表示“困窘、困厄”的“穷”意思不同。B项,“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是“出来进去”的意思。D项,“绝世无双”的“绝世”是“冠绝当世”的意思。
8.D 理解文意。“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错误。根据原文“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可知,重耳要求曹君把叔瞻从城墙上吊下来,他将杀掉叔瞻并陈尸示众。
9.(1)这个人如果返回晋国,一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首当其冲了。
(2)于是釐负羁在壶里装上黄金,用食物把壶装满,又在壶上加了块玉璧,在夜间派人送给晋公子重耳。
【参考译文】
从前晋公子重耳出国流亡,经过曹国的时候,曹君趁重耳脱去上衣裸露身体时观看他连在一起的肋骨,当时曹国的大夫釐负羁和叔瞻侍候在曹君跟前。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普通之人。您对他没有礼貌,他如果有机会回国当了君主而起兵,那恐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没听叔瞻的劝谏。釐负羁回到家中闷闷不乐,他的妻子问他说:“夫君从外面回来而有不高兴的神色,为什么呢?”釐负羁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主有福的时候我赶不上,灾祸来了一定会连累我。今天我们的国君召见晋公子,他对待晋公子没有礼貌。我当时也参与接见,因此才闷闷不乐。”他的妻子说:“我看晋公子,将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他身边的随从,也都将成为大国的卿相。现在他走投无路而出国流亡,经过曹国时,曹国对待他没有礼貌。这个人如果返回晋国,一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首当其冲了。您为什么不先表明自己和曹君不一样呢?”釐负羁说:“好。”于是釐负羁在壶里装上黄金,用食物把壶装满,又在壶上加了块玉璧,在夜间派人送给晋公子重耳。晋公子重耳接见了使者,拜了两拜,接受了他的食物,推却了他的玉璧。晋公子从曹国到楚国,从楚国到秦国。进入秦国三年,秦穆公召集大臣们商量说:“从前晋献公和我结交,各国诸侯没有不知道的。晋献公不幸谢世,到现在大约十年了。继承王位的儿子不成器,我怕这将会使晋国的宗庙得不到打扫,土神和谷神不能受享祭品。像这种情况我们再不去平定,就不符合和人交朋友的原则了。我想帮助重耳让他回到晋国,怎么样?”大臣们都说:“好。”秦穆公便起兵,动用了兵车五百辆,精锐骑兵两千,步兵五万人,辅助重耳回到晋国,让他登上王位做了晋国的君主。重耳登上王位才几年,便起兵去攻打曹国了。他为此而派人去告诉曹君说:“把叔瞻从城墙上吊下来,我将要杀了他把他陈尸示众。”又派人告诉釐负羁说:“军队压城,我知道您不会反抗我。请在您住的里巷门上做好标记,我将根据您的标记下达命令,命令军队不要侵犯。”曹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带着他们的亲戚来到釐负羁居住的里巷里来请求保护的有七百多家。这是釐负羁从前对待晋公子有礼貌的作用啊。曹国,是个弱小的国家,而且夹在晋国、楚国之间,曹君的危险处境就好像堆叠起来的蛋一样,他却用没有礼貌的态度来对待晋公子,这便是他断绝世系传承的原因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18练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六,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11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五,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10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四,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