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题
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16练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四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16练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四,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 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韩非书 eq \x(A) 云夫子 eq \x(B) 善之 eq \x(C) 引 eq \x(D) 以张本 eq \x(E) 然 eq \x(F) 后难之 eq \x(G) 岂有 eq \x(H) 不似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译文: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译文:
5.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春归①
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②,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诗人辗转返回成都草堂之时。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春归”可理解为春天即将离去,也可以理解为在春天欲尽的时节诗人归家,诗歌以景、事、情等与之相呼应。
B.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中,“静”字写出远鸥“浮水”的神韵,而“斜”字则表现了轻燕迎风低飞的情态。
C.诗人“醒复醉”与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都表达了因人生不称意而生发的愤激无奈之情。
D.全诗层次清晰,先写草堂及周边的景物和触发的情感,再写赏春的具体行为和所见之景,最后抒写对人生的感悟。
7.古人评点本诗曰“自伤自解”,诗人是如何“自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第16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四)
1.C E G 主观型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固定结构进行断句。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
2.B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项“与……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
3.C 理解文意。“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
4.答案:(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5.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解析:理解概括文意。根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者中功劳排第一,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危急,社稷危亡啊。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善于赏罚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赵襄子有君臣相亲的恩泽,执行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高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赵襄子失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子的,参议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高傲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
材料二 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鲋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低的必然要说深渊。那些喜欢多事而且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他们想以此取得愚昧民众的信任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就像诸子的书,里边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臣说:“好。”孔鲋说:“从前赵、韩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
6.C “都表达了因人生不称意而生发的愤激无奈之情”错误。根据“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乘兴即为家”可知,诗人在悲叹世事多艰、人生有限时,借酒浇愁,希望能及时行乐而自我宽慰。
7.①欣赏春景,化解漂泊不定、时光无常的愁情;②倾壶就沙,既醒复醉,借酒解愁;③直用“吾生亦有涯”的典故,开解往来不定之苦,表达随遇而安的情感;④故作达观,以“乘兴即为家”自我宽慰。
解析:鉴赏诗歌思想内容与情感。“自伤”即自我伤感,“自解”即自我宽慰解脱。根据题干可知,不需要回答诗人为何“自伤”,只需要回答诗人如何“自解”。
诗歌对译
苔径/临江竹,
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
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
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
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
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
乘兴/即为家。
生满青苔的小径穿过临江竹林,
草堂茅檐下盛开着满地的鲜花。
离开草堂已历经好几个甲子,
归来时不觉又逢花开的春华。
倚着手杖去看那孤石,
在江畔饮酒傍着浅沙。
远处的沙鸥静静浮在水面上,
轻盈的燕子迎着风上下斜飞。
人世间的道路虽多险阻,
我的生命终也有尽有涯。
我这个身体刚醒又醉,
乘兴所往就是我的家。
思想内容鉴赏。
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草堂周围之景,江边之竹、檐前之花,清幽明丽。第三、四句写由眼前之春景勾起的情思,既有回归草堂的欣慰.又有对时光无常的感慨。下面四句是诗人赏春的具体行为。和第一、二句的写景不同,这四句以动景为主,且在写景的同时,透露出诗人的行踪。“倚”“就”显示这一切都是随兴而至,而“远鸥”“轻燕”传达出淡远轻盈的感受。正因为有前面的景物描写的铺垫,最后四句中对生命有涯的感悟、随遇而安的达观就显得真切自然,毫不做作。
自解方法
诗歌内容
具体分析
借景
苔径、江竹、覆地花、孤石、远鸥、轻燕等
春景清幽明丽,令人赏心悦目,冲淡了漂泊不定、时光无常的愁情
借物
倾壶
以饮酒为乐,既醒复醉,借酒解愁
借典故
“吾生亦有涯”
感悟生命短暂,何不及时行乐,开解往来不定之苦,表达随遇而安之情
直抒胸臆
“乘兴即为家”
乘兴所到的地方就是家,故作旷达,自我宽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31练蹭,共5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18练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六,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17练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五,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