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题
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25练现代文阅读Ⅱ一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25练现代文阅读Ⅱ一,共3页。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晴朗无云的夜晚,你仰头望天,可以看到数万亿英里外的星星发出的光芒,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击出的陨石坑也清晰可见。而低下头,你看到的只有柏油路和自己的脚指头。仅仅下到距地面十码,我就觉得已远离人世间。这里,最初在古海洋大陆架上形成的石灰岩层闪闪发光,我看得入了迷。
地下世界牢牢保守着它的秘密。直到最近二十年,生态学家才追踪到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这些真菌将单独的树木连成了彼此联通的森林,这一活动已经持续了数亿年。2013年,在中国重庆发现了一个拥有独立天气系统的洞穴网络:大团的水汽在巨大的中央洞穴中聚集,冰冷的尘雾如云层般在远离阳光的洞室中飘荡。在意大利北部一千英尺的地下,我沿着绳索滑到了一个空旷的圆形石室,满地都是黑色的沙堆,地下河从中横贯而过。踩在沙堆上,就像穿行在漆黑星球上的无风沙漠中。
为什么要往地下去?这样做完全是反本能的,既违背理性的意愿,恐怕也少有人会心生向往。特意把一件东西埋入地下,大都出于某种隐蔽的目的,而从地下取回一件东西,无一例外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但是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地下的世界。乔治·佩雷克在《空间物种》中写道:“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放平吧。”而我想反驳:“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投得更深吧。”对于人类栖居的这个具有深度的世界,“水平视野”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目前处于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本应一直被埋藏的东西自行露出了地面,让我们无法再忽视,那种强烈的侵入感令人愕然。在东西伯利亚的森林里,一个巨型坑洞在不断软化的土地上张开了血盆大口,它吞下数以万计的树木,袒露出已有二十万年历史的地层,当地的雅库特人称它为“地下世界入口”。在英国,近年来的酷暑使得古代建筑遗迹纷纷闯进人们的视野——罗马时期的观测塔、新石器时代的围墙……陆续被揭开面纱,就像大地上的麦田怪圈,从空中俯瞰即可辨认。格陵兰岛西北部,冷战时期的一个导弹基地在五十年前被封在冰盖下,如今它即将重见天日,里面储存着数十万加仑的化学污染物。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写道:“问题不在于地层中埋藏着那些东西,而在于它们非常持久,比我们的寿命更久,而且有朝一日会裹挟着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卷土重来。它们就像是‘沉睡的巨人’,从‘深时’的睡眠中被唤醒。”
“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就是地球那令人眩晕的漫长历史——时间从当下向前向后无尽延展。深时的计量方式让人类显得微不足道,它的计量单位是“世”和“宙”,而不是“分”和“年”。它的载体是岩石、冰川、钟乳石、海床沉积物和漂移的地壳板块。深时通向过去也通往未来,五十亿年后,随着太阳能量的耗尽,地球也会落入黑暗。我们正踮着脚站在边缘处。
我们要警惕那种逆来顺受的思维。实际上恰恰相反,深时应当是一种更加激进的视角,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而不是变得无动于衷。理解深时可以敦促我们思考:自己眼下的所作所为,会给我们身后的生命乃至后世留下什么?用深时的视角来看,我们原本认为恒久不变的东西便有了生命。万物的欢乐跃入我们的眼睛和头脑,世界再一次变得丰富离奇、充满生机。冰川有了呼吸,岩层有了潮汐,山脉经历着蜷缩与伸展,石头有了跳动的脉搏。我们栖居的地球,生生不息。
(摘编自罗伯特·麦克法伦《深时之旅》,王如菲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伯特·麦克法伦认为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地下世界,而乔治·佩雷克不认同此观点,他认为应该用水平视野去观察世界。
B.东西伯利亚森林中巨型坑洞“张开了血盆大口”,“吞下数以万计的树木”,当面对这种环境异变时,人们会感到惊愕与恐惧。
C.冰盖下冷战时期的导弹基地等,可能有朝一日会带着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卷土重来,给人类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D.“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之旅是对地下世界的探索和认知。我们脚下的世界,不只隐匿着黑暗和死亡,也珍藏着人类漫长的文明。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仰头可以看到星星的光芒,而低下头只能看见柏油路和自己的脚指头,作者借此阐释了本文的核心观点“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
B.为了说明地下世界的神秘性,第二段列举了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重庆的洞穴网络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地下石室三个例证。
C.下面的说法体现了第三段的中心论点:说起地下世界,恐惧和厌恶是人们的惯常反应,它总是与恐怖、黑暗等词语联系在一起。
D.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的言论,说明我们在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这一事实。
3.以“深时”的视角思考,人们会产生哪两种不同的行为?请根据本文概括说明。
答:
第25练 现代文阅读Ⅱ(一)
1.A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乔治·佩雷克不认同此观点”错误。根据第三段中的“乔治·佩雷克在《空间物种》中写道……而我想反驳……‘水平视野’是远远不够的”可知,是作者不认同乔治·佩雷克“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放平”的观点。
2.B 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A项,“本文的核心观点‘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错误,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应该具备深时视角,理解并探索地下未知的世界。C项,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人们应该突破所谓“本能”和“理性的意愿”去探索地下的世界,而选项中冒号后面的内容是用来支撑往地下去是“反本能”“违背理性的意愿”“少有人会心生向往”的观点的。D项,“说明我们在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这一事实”错误,第四段中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的言论,说明地层中所埋藏的东西具有人类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必须予以重视。
3.①立足长远,以积极的态度理性思考人类在地球生命周期内的所作所为对身后的生命乃至后世的影响,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探索地下世界。②意识到深时计量方式下人类的微不足道,畏惧地下世界令人恐惧的未知力量,逆来顺受,无动于衷。
解析: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题干和文章最后一段中的“我们要警惕那种逆来顺受的思维。实际上恰恰相反,深时应当是一种更加激进的视角,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而不是变得无动于衷”可知,以“深时”的视角思考,人们会产生以更加激进的视角积极地采取行动,或是逆来顺受、无动于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说明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29练现代文阅读Ⅱ五,共3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27练现代文阅读Ⅱ三,共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专练第26练现代文阅读Ⅱ二,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