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
展开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______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______、草原、______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________、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1)植被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能改造其生长的____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 (2)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______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______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________越大,植物种的______越多,垂直结构越______。 (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反过来,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____作用。
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________气候区。 (2)气候特征:终年高温,__________。 (3)生态特征。①______旺盛生长,森林呈______。 ②植物____丰富,________复杂。 ③有数量丰富的____植物、附生植物等。 ④各月都有花开,有茎花、______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1)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___________气候区。 (2)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__________。 (3)生态特征。①森林常绿,乔木多____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②垂直结构较______。 ③藤本植物、附生植物______。 ④没有板根和____现象。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___________气候区。 (2)气候特征:夏季______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____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3)生态特征。①乔木叶片______。 ②春季发叶,______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____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气候特征:夏季______、温和,冬季漫长、______。 (3)生态特征。①树种以____、杉类植物为主。 ②树叶缩小为____,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的地区(1)热带草原。①分布地区:热带雨林带的_______两侧。 ②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________两季。 ③生态特征。a.湿季:降水丰沛,草原____。 b.干季:降水稀少,草类____。 c.散生着乔木或______。
(2)温带草原。①分布地区:温带大陆内部。②气候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______。 ③生态特征:草原________,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____,偶见矮小的灌木。 2.荒漠植被——水分条件更差(1)分布地区:从热带至温带,气候____地区。 (2)生态特征:以______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______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一些非旱生的______植物。
例1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 B.湿润C.寒冷 D.炎热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解析】第(1)题,该植被地上部分较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所以该地气候较干旱,故A正确。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会更加干旱,而植物为了获取更多水分,只有向更深处生长才可以生存,故C正确。【答案】(1)A (2)C
【规律方法】 植物与环境
(2022广东惠州高一期末)白刺是多年生灌木,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灌丛沙堆的发育。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流沙区白刺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白刺的特点有( )①根系发达 ②叶片肥大 ③耐贫瘠 ④植株高大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解析】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白刺为荒漠植被,耐贫瘠,且为适应干旱环境,根系可能较发达以吸取深层地下水,①③正确,D正确;叶片肥大,会加剧水分蒸腾,不利于植物保持水分,②错误; 从景观图可看出,由于水分较少,植株并不高大,④错误。故选D。
2.相比地势低洼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盛的主要优势是( )A.光照强烈 B.风力强盛C.表土紧实 D.水分充足
【解析】由材料可知,白刺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因此相比于地势低洼地区,沙堆上风沙堆积较多、表土紧实,C正确;虽然沙堆地势较高,但对光照影响不大,A错误;沙堆对风力有一定阻挡作用,因此地势低洼地风力更强盛,B错误;相比沙堆,地势低洼地地下水埋深较浅,水分更充足,D错误。故选C。
3.研究发现,灌丛沙堆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增加,成因最可能是( )A.风力减小,泥沙堆积减弱B.沙源增多,白刺被埋退化C.动物增多,植被遭到破坏D.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
【解析】灌丛沙堆的发育受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而干旱地区水分是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因此最可能是水分短缺,白刺生长受限,从而影响灌丛沙堆的高度,D正确;区域气候、地貌难以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在灌丛生长、发育及退化阶段中,风力、沙源变化较小,A、B错误;短期内动物数量增多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故选D。
1.(2021年7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储水结构发达、花期短暂的植物多分布在( )A.冷湿地区 B.高寒地区C.干旱地区 D.湿热地区
【解析】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从储水结构发达可知该类植物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重要的原始森林。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完成2~3题。
2.关于热带雨林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B.最大分布区位于亚洲C.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分布
【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大分布区位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分布。C正确。
3.关于热带雨林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垂直结构简单 B.板根现象突出C.常有附生植被 D.树木高大繁茂
【解析】据图可以看出,热带雨林植被高低、类型差别很大,垂直结构复杂,A错误。
甲 乙
4.两地均为草原景观,说明两地( )A.光照相当 B.气温相当C.水分相当 D.蒸发量相当
【解析】由材料信息“图甲示意我国内蒙古草原景观,图乙示意东非高原草原景观”可知,两地水分条件差异小,都适合草类生长,故土壤水分相当,C正确;东非高原比我国内蒙古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A、B错误;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多于内蒙古草原,蒸发量也更大,D错误。故选C。
5.图乙的草原高度高于图甲,原因是该地( )A.太阳辐射更强 B.降水季节变化大C.土壤更肥沃 D.植被保护更好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图乙示意东非高原草原景观,由于光照充足,温度高,雨季降水较多,使得草类生长较快,草原高度高,A正确;雨季时降水量大,利于草类生长,干季时降水少,草类枯黄,不利于草类生长,降水季节变化大对草原高度影响小,B错误;东非高原纬度低,温度高,微生物活动较为活跃,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力较低,C错误;东非高原草原雨季时动物种类众多,植被破坏严重,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2)土壤质地。①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______、粉粒、______等。 ②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____________。 ③按土壤质地可将土壤分为砂土、________和黏土。 (3)土壤剖面构造。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______的土壤纵剖面。 ②自然土壤自上而下依次为有机层、_________、淋溶层、________、母质层和________。 ③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________和自然土层。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1)成土母质:岩石的____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2)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________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________。 2.生物(1)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______的因素。
(2)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________。有机质在________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②使营养元素在__________富集。 ③______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 ④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________。
3.气候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1)湿热地区:土壤__________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____。 (2)冷湿地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________积累。 (3)干热地区: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________。
4.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由于________条件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2)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________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_________越明显。
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______土壤。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土壤的功能(1)土壤是联系______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________的条件。 (3)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______和营养来源。 (4)土壤具有重要的________、保水功能。 (5)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________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2.土壤的养护(1)改良或改造土壤。①亚马孙河流域:利用________改良土壤。 ②我国:改良盐碱土和红壤。(2)注重种养结合。常用方法:________、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________等。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最密切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多
例2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各题。
(2)下列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低于温带草原地区B.湿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
【解析】第(1)题,生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直接提供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故选B。第(2)题,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取决于枯枝落叶多少和热量高低,温度较低的地区,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得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较少,故选A。【答案】(1)B (2)A
【规律方法】 1.土壤的形成过程 (1)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①在风化作用下,养分释放与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③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2)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会导致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裸 露 岩 石
成 土 母 质
原 始 土 壤
成 熟 土 壤
耕 作 土 壤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泡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须的发展。因此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D。
2.该地原始土壤的特点( )A.土质疏松 B.水分少C.空气多 D.有机质少
【解析】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的原始土壤为红壤,土质黏重,水分多,空气少,有机质少,呈酸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三地湿润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甲>丙 D.丙>乙>甲
【解析】淋溶层是自然土壤剖面的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的淋溶作用所形成的层次。由土壤表层淋洗下来的物质,到一定深度就淀积下来形成淀积层。降水越多的地区淋溶层越厚,淀积层位置越深。由图可知,三地湿润程度由高到低是甲>乙>丙。
2.丙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长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 D.河西走廊
【解析】由图可知,丙地植被稀少,没有淋溶层,淀积层位置较浅,可推出丙地气候较干旱,降水少,为河西走廊。
牙刷草是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3~4题。3.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A.生物 B.气候C.地形 D.成土母质
【解析】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其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故D正确。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七章人口课件: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七章人口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半球,欧洲西部,北美东部,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地区,2人文因素,居住地,长期或永久,机械增长,迁出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六章自然灾害课件: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六章自然灾害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连续性,强降水,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势低洼,基础设施,交通受阻,水土流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四章地貌课件: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四章地貌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观察地貌,可溶性,高低不平,农耕区,石钟乳,牛轭湖,三角洲,西北地区,植被稀少,海蚀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