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3练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展开A.反映了当时部分历史面貌
B.明确了武器种类与配属
C.展示出秦朝强大军事实力
D.弄清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2.[2023·辽宁高三统考二模]下图是秦汉王朝的人员结构。这可以说明当时( )
A.民众对王朝的认同 B.权力的集中与下放
C.协作制衡的运行机制 D.儒法结合的政治文化
3.[2023·河南安阳高三统考期中]秦朝初年,全国各地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保存了许多特征各异的地域文化,主要有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三晋文化以及百越文化。这客观上( )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促进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
C.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D.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4.[2023·吉林长春高三期末]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合浦等商业性都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 )
A.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5.[2023·山东威海高三阶段考]“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
A.巩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B.凸显秦始皇及其皇室的地位
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
D.加强对地方官僚机构的控制
6.[2023·湖南长沙高三阶段考]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 )
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
B.杜绝了吏治腐败
C.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D.抑制了豪强地主
7.[2023·福建龙岩高三三模]与战国相比,秦朝雇佣劳动者的身份更为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徒隶、“诸当作县道官者”、戍卒等这些由官府掌握的劳动力。他们必须在官府安排下从事雇佣活动,不得私底下佣作,劳动所得也需上交官府。由此可知秦朝( )
A.社会生产领域出现新经营方式
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C.官府意在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
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8.[2023·广东深圳高三阶段考]秦朝建立后,征服南越,北击匈奴、修长城,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修驰道、直道等巩固统治。同时,秦始皇还建造宫殿、陵墓,求长生不老而巨资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对此,下列解释中合理的是( )
A.古代维护统一的必然举措
B.都建立在人民负担的基础之上
C.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繁荣
D.秦暴政而亡教训为后世所吸取
9.[2023·辽宁沈阳高三三模]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始皇帝并吞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室和封建贵族,并由秦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之苦,这些强硬作风使他们因敏锐地感受到失去独立而更加难以忍受。”由此可知,秦二世而亡( )
A.在于凝聚力的缺失 B.统治者的残暴是主因
C.源于统治疆域扩大 D.由治理举措过激而致
第3练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A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2023年秦始皇陵博物院发布秦兵马俑的新考古成果,根据唯物史观的原理,一定社会的文化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出土的文物属于文化范畴,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当时的历史面貌,A项正确;兵马俑中的文物主要是古代的兵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后人了解秦朝武器种类与配属,B项“明确了”说法不严谨,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通过考古发掘成果我们只能对秦朝的军力做出推断,兵马俑本身不能展示秦朝强大军事实力,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我们无法得出兵马俑的考古成果让我们弄清了陶俑的制作程序,排除D项。故选A项。
2.B 根据材料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治理在层级机构及相关人员的上传下达,说明权力的集中与下放,B项正确;材料强调人员结构下的权力集中和下放,而非治理效果的呈现,无法得出民众对王朝的认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各机构及相关官员之间的制衡机制,排除C项;秦代是法家为治国理念,汉初是黄老之学为治国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
3.A 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统一后,各地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这在客观上促使秦朝为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地方控制,促进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A项正确;促进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夸大了材料现象对中央行政体制的影响,排除B项;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独尊儒学是在西汉,排除D项。故选A项。
4.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将“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此地出现多个商业性都会,反映了秦始皇的这一举措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之后,排除C项;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5.B “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说明县官指天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已经实现王制(天子之制),遂进行一系列改制、改称号举措,以彰显其一统天下的功绩,B项正确;秦朝为封建国家,非奴隶制国家,排除A项;天子一直统治王畿地区,“恢复”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中“县官”指天子,“加强对地方官僚机构的控制”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A 依据材料“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可知涉及的方面基本都和农业相关,A项正确;“杜绝”表述错误,排除B项;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豪强地主,排除D项。故选A项。
7.C 据题意可知,秦朝时期官府掌握的劳动力也被安排从事雇佣劳动,从而对劳动力进行了更加充分的利用,C项正确;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经营方式指的是雇佣劳动,到明清时期才出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劳动力的利用,并不是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秦朝官府对劳动力进行充分利用并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8.B 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后,修建了许多浩大的工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都建立在人民负担的基础之上,B项正确;求仙访药不属于必然举措,排除A项;浩大的工程消耗了经济,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后世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9.A 据材料中“废置各国的王室和封建贵族”“感到难以忍受之苦”,可知秦灭六国后的措施并没有使原六国贵族对新王朝产生认同感,因而学者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凝聚力的缺失有关,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主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统治者的残暴,材料也不能体现统治者的残暴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主因,排除B项;由材料信息无法推知秦朝二世而亡是因为统治疆域扩大,排除C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秦二世而亡是因为治理举措过激而致,排除D项。故选A项。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 这是一份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全球通史》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学者指出,刘邦部下郦食其曾评价项羽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