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山河”。《望洞庭》被编排于本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第三首。学生已经学习过《望庐山瀑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敕勒川》等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教学中要激活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联系与回忆,想象与感受,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本首描写祖国另一处美丽风景的古诗。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描写的是诗人秋天月夜下遥望洞庭湖所看到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跃然纸上。诗中为我们呈现出“湖光”和“月色”的“和”,洞庭湖与君山的“和”,人与自然的“和”。全诗以一个“和”字表现出洞庭湖宁静和谐的优美意境。该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真可谓“诗中有画”。
这首诗最大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意境。三年级的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审美感知力不足,而这一点是学习这首古诗避不开,也绕不过的,必当引起教师的关注,应采取适切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2.通过聚焦关键字“和”,展开想象,体会比喻的妙用,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通过赏一赏、写一写、唱一唱等形式,感受我国古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聚焦关键字“和”,展开想象,体会比喻的妙用,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赏一赏、写一写、唱一唱等形式,感受我国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望洞庭》,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古诗。
教师:制作相应课件、准备写诗小卡片及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看图猜地名:大家来猜猜这是哪里?(庐山瀑布)你想到了哪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评价:你看到图想到了学过的诗句,真了不起!)再来猜猜这是哪里?(杭州西湖)你又想到了哪句诗?(生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评价: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
2.师:同学们,不管是一泻千里的庐山瀑布还是远近闻名的杭州西湖,都因诗人的青睐而更富魅力。就在一千两百多年前,位于我国湖南省北部的一个湖也被一位诗人所青睐,这个湖就是——洞庭湖。(出示洞庭湖资料。)
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面积约为2820平方千米,大概有440多个西湖那么大,古代曾被称为“八百里洞庭”。
师:我们先来了解下洞庭湖。请你来介绍。
一生读资料。
师:听了介绍,洞庭湖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预设:洞庭湖非常大。)听着介绍,看着图片,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洞庭湖的壮阔之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的一位大诗人刘禹锡去望一望洞庭湖,感受下秋天月光笼罩下洞庭湖的另一种美。(板书课题:望洞庭)
3.师:怎样地看叫“望”?
(预设:往远处看)
师:(指名)来,你来望一望洞庭湖,读读课题。
师:谁再来望一望?
4.读课题。(向远处望,再读)
5.我们来了解下诗人刘禹锡。(出示资料,音频介绍诗人)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二)朗读体会,感知诗韵
1.读正确,读通顺。(自由读、指名读)
师:了解了诗人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现在我们循着刘禹锡的足迹,一起去游览下洞庭湖吧!请你翻开课本第75页,1分钟时间,自由地反复读一读这首诗。把它读准确、读流利,最好能读出它的节奏来。开始吧!
师:读几遍了?谁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都把字音读准确了吗?
(提示学生注意难读字“庭”“镜”“盘”和“山水翠”的读音,并引导学生带入诗句中朗读)
师:现在,谁能准确而响亮地朗读下这首古诗?(指名读)
2.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播放录音,指导学生感受朗读节奏。(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
师: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要读出味道来,听,就像这样——(播放录音)
师:你听出怎么读了吗?(预设:听出来了,有停顿。)你读。
预设1:学生读出了节奏:。
师评价:你的悟性真好!你读出了古诗的音韵美。让我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了。孩子们,我们合作来读,你们读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开始吧!
同桌之间也合作地读一读。
预设2:学生未读出节奏,师指导。
师:我们再试着慢点儿读,我读前四个字,你读后三个字,来!
师:对了,记住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合作地读一读,你们读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开始吧!
师:很好。来,同桌之间也合作地读一读。
3.齐读古诗。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4.小结:读着读着,这首古诗的音韵之美就出来了。让我们继续带着这样的感觉体会这首古诗。
(三)构建话题,感悟“和”之意
1.学习前两句,引出话题。
(1)《望洞庭》,诗人首先望到了怎样的景色?请你默读古诗前两句,自己来说一说。
(2)反馈(指名说)。
预设:湖光和秋月相互交融在一起,没有风的洞庭湖面就像没有打磨过的镜子一样。
生如有困难,师引导理解“两相和”:“和”,和谐,协调。洞庭湖的波光和月光两者之间相互和谐。
师追问:是啊,湖光和秋月交融在一起,互相融合,相互映照,是多么地——?(预设:和谐、和美)
师:诗人在诗中巧妙地用了一个字,表现了此时和谐、和美的环境,是哪个字呢?(和)一个“和”字道出了怎样的意境?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
2.探究话题,体会“天地和”。
师:相信同学们此时脑海中都浮现出了画面。那么怎样的洞庭湖会给你这样的和谐之感?请你仔细读诗句。(引导学生关注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潭面”。
师:“潭面”是什么意思?诗中为何将洞庭湖面称作“潭面”?我们已经知道洞庭湖非常地大,约有440个西湖那么大,但诗人在这里却说洞庭湖只是一个小小的水潭。这正说明诗人——远望洞庭湖(指课题板书)。
(2)体会比喻。
师:诗人远望到的洞庭湖面是怎样的呢?
生:像未打磨过的镜子。
(师出示未打磨的铜镜和打磨过的铜镜对比图,体会洞庭湖夜景宁静、朦胧的特点。)
师:你们看,这就是未打磨过的铜镜,这是打磨过的铜镜。对比看看,未打磨过的铜镜给你什么感觉?
生:暗淡/黑黑的/粗糙······
师:分别拿它们来照照自己,会感觉未打磨过的铜镜照人——?
生:不清楚。
师:是啊,这种感觉就像夜晚没有风吹过的洞庭湖面,映照着月亮、映照着山峰,映照着周围的树木,看起来是那么——(出示洞庭湖夜景图)
生:不清楚/朦朦胧胧/隐隐约约。
师:难怪诗人会说——
生:潭面无风镜未磨。
(3)说说画面。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好的画面总是需要我们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好好描绘。老师这儿有个“词语小宝盒”,尽管拿去,或许可以帮助你将这两句诗中的画面描绘地更加生动、美好。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词语小宝盒:
月光:美丽、明亮、晴朗、柔和、皎洁无暇
湖面:波光粼粼、水平如镜、风平浪静、朦朦胧胧、迷迷蒙蒙、隐隐约约
师:谁试着来描绘下?
生:洞庭湖水的波光与皎洁的月光相互交融,风平浪静的湖面就像一面未打磨过的镜子,朦朦胧胧的。
师评价:这里真美!/听了你的描绘,我真想去看看那里的夜景。
(4)谈谈感受。
师:同学们想看吗?(滚动播放洞庭湖秋夜图)。
师:带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美丽、宁静、静谧、和谐······
(5)朗读体会。
师:同学们,将我们刚刚的感觉借用刘禹锡的诗句表达出来吧!(齐声朗读前两句)
引读:轻轻地读,读出这种和谐的美,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此时的洞庭湖是多么宁静,多么和谐啊!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秋月与湖光的和谐,这是——天与地的“和”(贴板书:天地和)。诗中还有什么“和”?让我们再看看后两句。
3.合作探究,体会“山水和”。
(1)诗人又望到了什么?(引导生关注后两句并朗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体会比喻:
①师:“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是指什么?
预设:白银盘指洞庭湖水,一青螺指君山。
②师:(出示白银盘和青螺)这就是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一白一青,从颜色上来说给你什么感觉?(预设:美丽、和谐)是啊,白色的洞庭湖水中有一座翠绿的君山,同样给我们什么感觉?(出示洞庭湖月夜图)
③师:这样的比喻好吗?好的比喻一定是两种事物高度地相似,请你们小组合作讨论,看看它们哪些地方像,完成学习单。
师: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多么恰当,多么生动形象啊!
(3)师:洞庭湖水借着皎洁的月光,波光粼粼,就像一个——白银盘,而洞庭湖中翠绿的君山就好似那一颗——青螺。水中有山,山外有水,一白一青,一大一小,这是什么和什么的和谐?
生:这是洞庭湖和君山的和谐。
师:那就是——山水和。
(4)朗读体会。
师:引读:你看,翠绿的君山镶嵌在皓月银辉下的洞庭湖水中,真是——
生: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是啊,远远望去,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水与那翠绿的君山相依相傍,是多么和谐啊!读——
生: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整体感知,体会“人与自然的和”。
师:秋月与湖光的和谐,这是“天地和”,洞庭湖水与君山的和谐,这是“山水和”,你还能从诗句中体会到其他“和”吗?
师点拨:诗人遥望洞庭湖,静静地欣赏着秋日洞庭湖美丽的夜景,久久不愿离去,他似乎已经与这一番美丽的自然景象融为了一体,这是——“人与自然的和”。
5.配乐朗诵整首诗,感悟意境之“和”。
师:一个“和”字写出了洞庭湖秋夜和谐的景色,一个“和”字道出了诗人安宁平和的心境。让我们用我们美美的朗读声将它表达出来吧!
(集体配乐朗诵)
(四)书写吟唱,传承经典
1.书写诗句。
师:同学们,诗歌还有另一种美好的呈现形式,你们看。(欣赏书法作品)老师也分别用粉笔和钢笔记录了这首诗。经典的诗歌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流传下来,今天让我们也用我们手中的笔将这首诗镌刻在我们心中。请你拿出书签,学着老师写的样子也写一写这首诗中你喜欢的两句诗。
师:你们发现了老师是怎么写的吗?(标点、上下对整齐、破折号+诗人名,字在格子正中间)
2.找两生展示,评价:
师:请你拿着你写的作品,美美地读一读。
评价:写得美,读得也美!
师:请你也展示展示并读一读。
评价:美观的书写加上深情地朗读,也带给我们一种非常和谐的感觉。
课下,同学们可以将你写的古诗小卡片赠送给你想送的人。
3.吟唱歌曲。
同学们,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人们来到洞庭湖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可爱的小朋友们还会吟唱呢!(播放音乐)
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揭题,精读会意,想象已经,练习背诵,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策略与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